江西省非金属新材料产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39409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非金属新材料产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西省非金属新材料产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西省非金属新材料产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西省非金属新材料产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江西省非金属新材料产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非金属新材料产业.docx

《江西省非金属新材料产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非金属新材料产业.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非金属新材料产业.docx

江西省非金属新材料产业

江西省非金属新材料产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据国务院批复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江西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动我省非金属新材料产业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概况

(一)发展现状

1、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十一五”期末,江西省非金属新材料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75户,比“十五”期末增长107%;从业人员15.5万人,比“十五”期末增长71%。

完成工业增加值321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43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2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481%;实现利税达109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477%;实现利润40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797%。

各主要子行业“十一五”期间发展情况见表一。

表一:

2010年主要子行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

亿元

行业

产量

比2005年(%)

工业增加值

比2005年(%)

主营业务收入

比2005年(%)

利税

比2005年(%)

利润

比2005年(%)

水泥

6268万吨

80.3

85

206.9

220

214.7

24

182.4

14

605.9

建筑陶瓷

58355万平方米

1426.4

35

2400

100

1940.8

8

7900

5

扭亏增盈5.04亿元

玻璃纤维及制品

17万吨

183.3

3.5

94.4

18.5

236.4

1

16.3

0.55

3.7

有机硅

/

/

20.25

361

75

386

11.4

283

8.98

294

盐化工

/

/

70.5

892.5

261

832.3

29.2

863.6

20.02

896

氟化工

/

/

14.3

668.9

53

806.6

6.5

652

5.1

816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1)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大幅提高。

至2010年底,我省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占水泥产能比重为85%,比2005年的59%提高26个百分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主要子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我省水泥行业通过联合、兼并和重组已形成以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水泥企业集团为主的发展格局。

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大型水泥企业集团总产能达到5250万吨,约占全省水泥产能的70%以上,远远高于全国前十位的企业生产集中度25%的水平。

玻璃纤维行业中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和江西大华云通玻纤有限公司产能占全行业产能的80%,成为全省产业集中度高度集中的产业之一。

星火工业园有机硅产品产能占全省有机硅产能的95%以上,远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产业集中度全国领先。

赣州氟化工产品产能占全省氟化工产能的50%以上,樟树-新干盐化产业基地盐化工产品产能占全省盐化工产能的40%以上。

(2)产业集聚初步形成

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九江庐山区玻璃纤维和复合材料产业基地以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为龙头,已成我省乃至全国玻璃纤维主要产地。

并分别形成了以星火有机硅厂、昌九农科、江西碱业、江西盐矿、蓝恒达化工、九二盐业等为龙头企业的星火有机硅工业园、新干县和樟树盐化工基地、赣州市氟化工基地、会昌盐产业基地、乐平市精细化工基地等产品原料及产成品基地。

“十一五”期间,建筑陶瓷企业由22家增加到64家,产量、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等指标均成倍的增长(见表一),江西已成为全国建筑陶瓷行业发展最快的五个地区之一。

同时,形成的高安和丰城建筑陶瓷基地(泛高安建筑陶瓷基地)、萍乡工业陶瓷基地、景德镇高端陶瓷基地三大陶瓷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各有特色,产业的集聚已初步形成。

陶瓷工业已成为我省非金属材料产业当中很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

(3)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十五”期末、“十一五”期末以及预期“十二五”期末水泥、陶瓷、玻璃纤维及制品三种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见图一,改变以往水泥一业独大的局面,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有机硅、盐化工、氟化工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拉动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有了质的变化。

图一:

三种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变化

3、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水泥行业:

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52条,其中4000t/d及以上的大型生产线15条,产能达6137.14万吨,比2005年增加1.6倍。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已成为我省水泥行业的主流工艺。

陶瓷行业:

随着新中源、新明珠、唯美、斯米克、和美、东鹏、诺贝尔等国内知名企业进入江西投资建厂,大型节能高效窑炉、抛光砖生产技术完善;仿古砖装饰技术创新、新型色釉料开发,卫生陶瓷节水技术工艺及配件开发,高压注浆技术等得到不断完善和推广应用,使得我省建筑陶瓷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随着环保陶瓷、多孔陶瓷和超高压电瓷等结构和功能陶瓷的批量生产,标志着我省结构和功能陶瓷的生产技术水平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玻璃、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行业:

“十一五”期间投产的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30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一期工程,具有规模大、熔化率高、能耗低、清洁化生产程度高等特点,同期建设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万吨环保型废丝池窑生产线,彻底解决了废丝处理的环保难题,使得我省玻璃纤维生产技术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江西宏宇能源发展有限公司2×700t/d超白太阳能玻璃生产线采用国际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生产的超白太阳能玻璃填补了我省空白,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机硅行业:

拥有先进的单体生产技术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

江西星火有机硅厂是国内首家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有机硅单体生产技术国内领先,依托母公司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先进生产技术,星火有机硅厂的研发能力及深加工实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卡博特蓝星化工(江西)有限公司的气相白炭黑生产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可有效消化有机硅单体生产产生的主要副产物。

盐化工行业:

离子膜烧碱产量占全部烧碱的比重达到49%,比“十五”末提高30个百分点;重点产品氯化亚砜生产技术国内领先,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

氟化工行业:

世界500强中化环保化工有限公司、中国华星集团公司等龙头氟化工企业入驻,其氟化工生产和深加工技术国内领先,推动我省氟化工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4、淘汰落后、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

(1)淘汰落后产能成绩显著

“十一五”期间,我省共拆除落后水泥生产线112条,淘汰落后产能1455.4万吨,超额完成“十一五”期间国家下达我省淘汰955万吨落后产能的任务。

依法取缔关闭占用耕地、违法新建的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778家,淘汰实心粘土砖生产能力68亿块。

盐化工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明显,拆除落后烧碱生产线2条,氯碱工业中隔膜碱的比例不断下降。

(2)节能减排取得长足进展

“十一五”期间,我省有41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建成投入使用的余热发电站有33座,总装机容量达到228兆瓦,每年可发电16亿度,节约65.5万吨标煤,减少CO2排放量153万吨。

“十一五”期末,全省水泥平均综合能耗95.79kgce/t,比2000t/d-4000t/d规模单位产品综合能耗(≤97kgce/t)的先进值低1.21kgce/t。

全省工业陶瓷行业全面淘汰倒焰窑,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和减少污染排放。

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在全国陶瓷产区中第一个打出了“打造清洁生产,节能环保,建设绿色示范基地”的旗帜,在江西工业基地中第一个完成了环评,设立了环保机构,制定和实施了比国家还严格的环保标准。

通过改革工艺路线、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加大三废治理力度、强化节能管理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重点耗能产品单耗明显下降,如烧碱的单位综合能耗年均下降3.16%。

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成效明显,星火有机硅厂每年副产物和废弃物的再利用产生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江西世龙实业有限公司在氯碱装置中采用循环工艺,在AC发泡剂生产中推行洗涤工序中的稀酸回收利用,既节约成本,又改善了环境。

(二)存在问题

1、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十一五”期间,水泥产业一是产能相对过剩;二是仍有近900万吨的落后产能未全部退出,需要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建筑陶瓷行业主要以瓷质抛光砖为主,仿古瓷砖比重不大,大型陶瓷薄板还是空白,缺乏高端产品的支撑;大部分工业陶瓷企业的产品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玻璃纤维与复合材料行业产品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前端,产品相对单一,产业链后端产品缺乏。

盐化工产业和氟化工产业中大部分还是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产品,高技术、高质量的新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偏少,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产品更少,高端品种短缺。

大多数企业产品单一,缺乏下游深加工产品,产品不够系列化。

2、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非金属材料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陶瓷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能力弱,客观上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由于技术创新跟不上,玻璃纤维制品和复合材料难以在面上有大的突破,也客观上制约玻璃纤维和复合材料产业链的延伸。

3、两化融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虽然我省非金属材料行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但全省非金属材料行业的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

要加快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改造企业,加速非金属材料行业信息化进程。

(三)发展环境

1、面临的挑战

(1)资源和能源的制约

非金属材料行业是资源型的原材料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并且绝大部分原材料都是不可再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源的枯竭和能源的贫乏,势必制约非金属材料行业的发展。

(2)环境因素的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保的要求愈来愈高,环保执法的尺度不断加大,对企业的影响愈来愈大,甚至影响到企业生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能源需求将大幅增加,节能减排更加艰巨,环境保护压力更加突出。

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2、面临的机遇

(1)随着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非金属新材料的需求也将不断上升,这将促进和带动高性能结构材料、光电子材料和特种功能材料的发展。

(2)国民经济的发展,为非金属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和城市设施、产业设施的建设,给非金属新材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硬件设施条件。

同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实施,也将进一步带动非金属新材料行业的发展。

(3)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也给非金属新材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空间。

3、发展优势

(1)资源优势

非金属材料产业的原材料主要为非金属矿产品,而我省矿产资源丰富,且基础较好,这为我省非金属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现已发现的非金属矿矿种达60多种,具有工业价值的达30多种,具有优势的矿种有岩盐、白云石、萤石、蛇纹石、粉石英、硅灰石、高岭土、含锂瓷土、镁质粘土、黑滑石、石墨和膨润土等。

(2)产业优势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我省非金属材料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布局基本合理。

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萍乡工业陶瓷产业基地、景德镇高端陶瓷产业基地三大陶瓷基地已基本形成较完善的产业体系,且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九江庐山区玻璃纤维与复合材料产业基地中的龙头企业巨石集团九江公司的技术装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以五家水泥企业(集团)为主的水泥发展态势已基本形成;永修有机硅产业拥有星火有机硅厂及美国卡博特公司等龙头企业在内的三十多家企业,产业配套完善,在全球都具有重大影响力;樟树—新干盐化产业基地新增项目众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配套逐步完善;赣州氟化工产业基地拥有中化环保化工(赣州)有限公司、中国华星集团公司等龙头企业,影响力日渐扩大,这些给我省非金属材料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区位优势

江西地处长三角、珠三角的结合部,东接长三角,南连珠三角,优越的区位优势,成了承接两个中国最发达区域的产业梯度转移的最佳区域,同时可以借助长三角、珠三角两个区域的技术研发和资金优势,推进我省非金属材料产业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和产业基地为基础、重大项目为抓手,坚持引进吸收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统筹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技术创新与制度相结合,在若干具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非金属新材料重要领域进行产业化技术、工艺攻关,实现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突破,推动非金属材料整体水平提升,成为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基本原则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产业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来带动工业现代化,实现企业生产活动过程的生态化。

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创新机制和体制,合理利用资源,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相融合。

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兴产业。

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和生产能力,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三、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重点发展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产业集聚。

加强产业配套,围绕产业链招商,做强做大企业,形成整体发展优势。

(二)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

产量(产能)指标:

到2015年,水泥总产量超过9000万吨,总产能1亿吨以上(全部淘汰落后水泥产能。

水泥产量前5位企业的总产能达到7000万吨以上,力争生产集中度提高到85%);平板玻璃生产能力达1860万重量箱;玻璃纤维生产能力50万吨;建筑陶瓷总产量14亿平方米,工业陶瓷产量200万吨;新型墙材总产量达到270亿标块以上,非粘土类新型墙体材料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90%以上;有机硅单体年产能达到70万吨。

效益指标:

到2015年,全省非金属材料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00亿元,年均增长27%以上;实现利税350亿元,年均增长27%以上;实现利润240亿元,年均增长26%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耗降低10%以上。

根据项目建设情况,“十二五”期间江西省非金属材料产业分年度效益指标目标如下:

“十二五”期间江西省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分年度效益指标表

单位:

亿元

年份

增加值

比上年(%)

主营业务收入

比上年(%)

利税

比上年(%)

利润

比上年(%)

2011

400

25

1300

28

140

27

95

27

2012

520

30

1700

30

180

29

125

32

2013

640

23

2200

29

230

27

160

28

2014

780

22

2750

25

280

22

190

19

2015

1000

28

3400

25

350

25

240

26

2、技术进步目标

工艺设备:

通过合资、重组、技术引进和改造,促使我省非金属材料行业重点产品的工艺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

产品品种:

大力发展新型非金属材料产品,重点研究开发节水、节能产品和符合环保、安全、健康、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新型非金属材料产品。

四、发展布局和重点

(一)水泥及制品产业

“十一五”期间,我省水泥行业快速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已成为主流生产工艺,落后生产工艺快速退出,超额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计划,产业集中度大幅度提高,前五家水泥企业产能占全省总产能70%。

“十二五”期间,水泥行业重点要在优化布局、结构调整等方面做好工作,加大重组联合力度,做优做强水泥产业。

产业布局:

严格按照资源条件,进一步优化全省四个水泥生产基地布局。

充分利用我省水泥用石灰石资源。

我省石灰岩矿床主要分布于四个区域:

北部九江瑞昌;东部上饶玉山—万年—弋阳;西部萍乡—宜春—上高—新余—分宜;南部于都—瑞金—会昌及吉安永丰。

在现有可用资源基础上,加大地质勘探力度,做好后备资源勘查,为我省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进一步优化全省四大水泥生产基地的布局:

赣北水泥生产基地,以江西亚东水泥公司、九江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九江鑫山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核心,包括瑞昌市、彭泽、九江县等地;赣东北水泥生产基地,以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弋阳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核心,包括上饶、景德镇、鹰潭市等地;赣南水泥生产基地,以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瑞金水泥厂、江西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和永丰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等企业为核心,包括赣州、吉安市等地;赣西水泥生产基地,以江西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分宜海螺水泥有限公司、高安红狮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核心,包括宜春、萍乡、新余市等地。

在上述四大水泥生产基地基础上,按照加快大企业、大集团发展,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的要求,重点支持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海螺集团、高安红狮水泥有限公司等五大企业(集团)的发展,使其水泥熟料产能占全省水泥熟料总产能的80%以上。

产业发展重点:

严格控制新建水泥项目,加大重组联合、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做优水泥产业。

"十二五"期末,水泥熟料总产能控制在7000万吨左右(水泥总产能1亿吨以上);全部淘汰落后水泥产能;重点支持发展万吨级以上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面提高水泥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支持五大企业(集团)对中小企业的重组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

支持现有水泥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高水泥行业发展水平。

支持现有水泥企业不以扩大熟料产能为目的的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内涵发展能力。

通过优化水泥行业产业布局,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强化污染治理,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水泥粉尘和烟尘的达标排放,彻底改变水泥工业污染严重的状况。

大力发展纯低温余热发电,把热能转化为电能,进入良性循环再利用。

引导大企业、大集团向上、下游产业发展,延长水泥产业链,建立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及建立预制构件厂。

(二)特种玻璃产业

“十一五”期间,我省玻璃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浮法玻璃生产技术和深加工产品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开始涉及电子、光伏、新能源等领域所需的特种玻璃产品。

“十二五”期间,我省玻璃行业应重点在特种玻璃的品种、规模及产业配套方面有新的突破,为我省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特种玻璃材料,初步形成江西特种玻璃产业特色。

产业布局:

“十二五”期间,我省以优质浮法玻璃为基础的特种玻璃工业的发展,主要布局在萍乡市和宜春樟树。

依托萍乡工程玻璃产业基地现有的浮法玻璃及深加工生产技术体系,充分发挥萍乡浮法玻璃厂和萍乡工程玻璃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龙头作用,发展节能玻璃、LOW—E玻璃等特种玻璃产品,打造江西萍乡工程玻璃之都;依托宜春樟树现有的先进生产太阳能玻璃技术能力,充分利用江西宏宇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所拥有2×700t/d超白太阳能玻璃生产线及深加工设备及技术优势,发展宜春樟树太阳能特种玻璃生产区。

依托新干氯碱化工基地60万吨(远景120万吨)纯碱优势,建设后备玻璃生产基地。

产业发展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省特种玻璃产业重点突破先进大型优质浮法玻璃生产技术、太阳能玻璃生产技术、显示屏专用玻璃生产技术等特种玻璃生产技术。

用新一代洛阳浮法技术对现有浮法玻璃生产线实施改造,以技术结构升级带动产品结构升级,以先进技术结构优化产业技术结构,把平板玻璃和深加工玻璃进一步做强做大。

延伸平板玻璃产业链,发展材料复合、功能复合的玻璃产品,并向高品质、绿色化、多功能、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加工制品方向发展。

重点发展太阳能薄膜电池导电玻璃、在线和离线LOW—E镀膜玻璃、TCO导电玻璃、ITO导电膜玻璃等超薄电子玻璃基板及其导电玻璃和具有信息功能、节能、安全、环保、新型装饰特征的特种玻璃。

形成具有为光伏电子产业、新能源产业配套特色的特种玻璃产业集群。

(三)新型陶瓷产业

“十一五”期间,我省陶瓷工业借承接沿海地区陶瓷产业转移之机,引进新明珠、新中源等国内知名陶瓷企业落户江西,使我省建筑陶瓷行业有了长足进步,并初步形成了高安陶瓷产业基地(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丰城精品陶瓷基地、萍乡工业陶瓷基地、景德镇高技术陶瓷基地。

“十二五”期间,要在做强上下功夫,使得江西在建筑陶瓷、工业陶瓷等方面成为全国主要产区之一。

产业布局:

以高安市“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为中心,建设包含高安、丰城、上高、宜丰等区域的泛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

以萍乡市湘东区工业陶瓷产业基地为中心,建设萍乡工业陶瓷产区。

以景德镇高技术陶瓷产业基地为中心,建设包含浮梁、乐平的景德镇高技术陶瓷产区。

形成三足鼎立、各有特色的陶瓷发展格局,使得陶瓷工业在“十二五”期间成为我省工业发展有一个亮点。

产业发展重点:

建筑陶瓷行业重点推广技术:

1、干法制粉技术与装备、2、陶瓷砖减薄相关技术、3、大规格超薄板技术装备、4、陶瓷挤压生产技术。

重点发展产品:

1、通过多种技术的交叉融合体现功能创新新型多功能材料;2、减薄型的新型陶瓷砖、3、大规格超薄陶瓷板、挤压类陶瓷产品、4、新型色釉料产品四大类。

高技术陶瓷(工业陶瓷)行业重点发展产品:

1、采用新材质和高附加值的化工陶瓷、2、用于有机和无机化工中有毒、恶臭等有害气体的处理和汽车尾气净化等方面环保陶瓷、3、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耐磨损等机械性能的耐磨陶瓷、4、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抗氧化、抗热震性好等特点的高温结构陶瓷等四个方面。

重点发展产品:

●化工陶瓷:

①高强度、大跨距的高铝质支撑条梁砖、②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小流通阻力的蜂窝形陶瓷填料;具有孔径分布均匀、强度高、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热稳定性好、③过滤效率高等特点多孔陶瓷与微孔陶瓷过滤膜等三大类产品。

●环保陶瓷:

具有硅酸盐陶瓷、氧化铝陶瓷、堇青石陶瓷、莫来石陶瓷、碳化硅陶瓷等材质的,用于有害气体处理、尾气净化、废水处理和饮用水净化等方面的多孔陶瓷和蜂窝陶瓷类产品。

●耐磨陶瓷:

①具有高达1500MPa的弯曲强度和大于15MPa.m1/2的断裂韧的氧化锆(PSZ)陶瓷、②具有热膨胀系数比PSZ低,有更好的抗热震性能的用氧化锆增韧的氧化铝(ZTA)陶瓷、③氧化铝含量为95%以上的氧化铝陶瓷等三大类。

●高温结构陶瓷:

①氧化锆等耐高温陶瓷、②钛酸铝、堇青石等低膨胀陶瓷、③碳化硅、氮化硅等非氧化物陶瓷等三大类。

(四)新型墙体材料产业

“十一五”期间,新型墙体材料产业遵循“禁实”与“推新”并举的原则,大力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共522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和18种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列入《江西省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和产品目录》。

“十二五”期间,加大“禁实”与“推新”力度,到“十二五”期末,县(市、区)城市规划区全部采用新型墙体材料,严格限制实心粘土砖的生产和应用。

产业布局:

重点布局在靠近主要原料来源的地区,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型电源点及矿冶炼厂附近,依托资源形成成本优势。

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的方针,引导和支持发展适合当地资源条件、建筑体系建筑功能要求的产品,注重开发系列化、功能多样化的产品。

在南昌、九江、丰城、贵溪及余干等地利用大型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发展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制品、粉煤灰陶料混凝土制品和粉煤灰烧结多孔砖、空心砖及粉煤灰复合空心砌块、墙板等新型墙材,利用石煤灰发展新型砌块和砖材;在九江利用石材加工产生的石粉渣和丰富的页岩资源发展加气混凝土制品和页岩陶料混凝土制品;在南昌、新余、萍乡、九江等地利用钢铁厂废弃物硫酸渣和尾矿砂发展新型砖材与矿渣混凝土砌块;在丰城、新余等地利用煤矿的废弃物煤矸石烧结轻骨料和代替粘土作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