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充电口总成的制作方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39027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充电口总成的制作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汽车充电口总成的制作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汽车充电口总成的制作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汽车充电口总成的制作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汽车充电口总成的制作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充电口总成的制作方法.docx

《汽车充电口总成的制作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充电口总成的制作方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充电口总成的制作方法.docx

汽车充电口总成的制作方法

汽车充电口总成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充电口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充电口总成。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新能源汽车,其上的充电口多为口盖外翻设计,外翻的充电口盖在充电时有时会遮挡手部操作,给充电带来不便。

而且体积较大的充电口盖外翻,人在不注意时也容易磕碰或划伤充电口盖,其不仅会使得充电口盖受到损伤,产生不必要的维修成本,并且也存在使人体受到伤害的可能,而导致顾客抱怨。

此外,现有的充电口盖由于悬臂较长,口盖也容易发生变形,进而影响充电口盖关闭后的间隙面差。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汽车充电口总成,以可提供一种新的充电口盖形式,并能够避免现有外翻充电口盖设计的至少一点不足。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

一种汽车充电口总成,包括构造有充电口的充电口本体,且于所述充电口的底部设有供充电口插座露出的通孔,所述汽车充电口总成还包括:

[0006]

充电口盖机构,设于所述充电口处,所述充电口盖机构具有可于所述充电口内升降的升降单元,以及设于所述升降单元上的对应于所述通孔布置的翻转单元,且初始状态的所述翻转单元封闭于所述升降单元上,并可随上升状态的所述升降单元构成对所述充电口的关闭;

[0007]

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充电口本体上,并与所述充电口盖机构传动连接,且因所述驱动机构承接于外部控制信号而动作,上升状态的所述升降单元可被驱使以向所述充电口内下降,并随该下降所述翻转单元可外翻而使所述通孔外露,或者,下降状态的所述升降单元可被驱使以回位,并随该回位所述翻转单元可内翻而封闭于所述升降单元上。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可滑动升降地设于所述充电口内的第一口盖环,以及可滑动升降地设于所述第一口盖环内的第二口盖环,所述翻转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口盖环上,并构成对所述第二口盖环的封闭。

[0009]

进一步的,于所述充电口本体上设有多个伸于所述充电口内的开设有第一滑槽的第一滑槽支架,对应于各所述第一滑槽支架,于所述第一口盖环上设有多个第一滑动板,且各所述第一滑动板滑动穿设于相应的所述第一滑槽内,而可构成所述第一口盖环于所述充电口内的滑动升降。

[0010]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口盖环上设有多个伸于所述充电口内的开设有第二滑槽的第二滑槽支架,对应于各所述第二滑槽支架,于所述第二口盖环上设有多个第二滑动板,且各所述第二滑动板滑动穿设于相应的所述第二滑槽内,而可构成所述第二口盖环于所述第一口盖环上的滑动升降。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单元包括可翻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口盖环上的翻转口盖,所

述充电口内环所述通孔设有与所述通孔贯通的套筒,并随所述升降单元的下降,所述翻转口盖因所述套筒的顶推而外翻,且所述翻转口盖被配置为随所述升降单元的回位,而可自行内翻以封闭于所述升降单元上。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口盖为拼合设置的至少两个,且各所述翻转口盖通过弹性铰链臂连接于所述第二口盖环上。

[0013]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充电口本体与所述第一口盖环之间的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口盖环与所述第二口盖环之间的第二弹性件,以及设于所述充电口本体上的与所述第二口盖环相连的驱动组件,且所述第一口盖环和所述第二口盖环由所述第一弹性件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预紧力位于所述上升状态,并因所述驱动组件的驱使可由所述第二口盖环带动所述第一口盖环,以向所述充电口内下降。

[001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件为连接于所述充电口本体和所述第一口盖环之间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件为连接于所述第一口盖环和所述第二口盖环之间的第二弹簧,且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二弹簧均为排布成环形的多个。

[0015]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充电口本体上的电机,被所述电机驱使转动的转动件,以及连接于所述转动件和所述第二口盖环之间的传动件,且随所述电机带动所述转动件转动,所述第二口盖环因所述传动件的牵拉而可带动所述第一口盖环下降。

[0016]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件为转动设于所述充电口本体上的齿轮盘,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有与所述齿轮盘啮合的主动轮,所述传动件为一端连接于所述齿轮盘上的拉线,所述拉线设有多根,且各所述拉线的另一端穿经设于所述充电口本体上的导向孔而与所述第二口盖环连接。

[0017]

进一步的,靠近于所述拉线和所述齿轮盘相连的一端,于所述充电口本体上设有相邻于所述导向孔布置的导向辊,所述拉线绕经所述导向辊连接于所述齿轮盘上。

[0018]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口本体包括壳体,固定设于所述壳体一端的固定口盖环,以及固定设于所述壳体另一端的底盖,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底盖上,并贯穿所述壳体设置,所述第一滑槽支架设于所述固定口盖环上,所述导向孔设于所述壳体上。

[0019]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0020]

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充电口总成,通过使得升降单元向充电口内下降,并随该下降使得翻转单元外翻而使通孔中的充电口插座外露,以可进行充电使用,由此相较于现有的充电口盖外翻设计形式,充电口盖机构位于充电口内,便可避免现有外翻口盖方式的不足。

而且本发明的汽车充电口总成,其升降单元的升降设计,及翻转单元的翻转设计,结构上具有较好的新颖性,且科技感也较好,进而提供了一种新的充电口盖形式。

附图说明

[0021]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0022]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充电口总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图1所示结构另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固定口盖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口盖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口盖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翻转口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翻转口盖与第二口盖环之间的楔形配合示意图;

[0029]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9为图8所示结构另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0031]

图10为图9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32]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机与主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齿轮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齿轮盘的布置示意图;

[0035]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固定口盖环、第一口盖环及第二口盖环的配合示意图;

[0037]

图16为图1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38]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拉线的布置示意图;

[0039]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拉线的结构示意图;

[0041]

附图标记说明:

[0042]

1、固定口盖环;2、第一口盖环;3、第二口盖环;4、翻转盖板;5、壳体;6、底盖;7、电机;8、主动轮;9、齿轮盘;10、第一弹簧;11、拉线;12、第二弹簧;

[0043]

101、顶部开孔;102、第一滑槽支架;103、第一滑槽;104、第一半圆槽;

[0044]

201、第一开孔;202、第一滑动板;203、第二滑槽支架;204、第二滑槽;205、第二半圆槽;

[0045]

301、第二开孔;302、第二滑动板;

[0046]

401、弹性铰链臂;

[0047]

501、过孔;502、导向孔;503、凸板;504、轴孔;505、安装凸环;506、导向辊;507、限位块;

[0048]

601、套筒;602、通孔;603、凸出部;

[0049]

901、连接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5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52]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53]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充电口总成,整体构成上,其包括构造有充电口的充电口

本体,并于充电口的底部设有供充电口插座露出的通孔,同时,该汽车充电口总成还包括设于充电口处的充电口盖机构,以及设于充电口本体上的驱动机构,且该驱动机构也与充电口盖机构之间传动连接。

[0054]

其中,所述的充电口盖机构具有可于充电口内升降的升降单元,以及设置于升降单元上的对应于通孔布置的翻转单元,且初始状态的翻转单元封闭于升降单元上,并可随上升状态的升降单元构成对充电口的关闭,而该关闭也即汽车充电口的非使用状态。

[0055]

此外,对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其因承接于外部控制信号而动作时,上升状态的升降单元可被该驱动机构驱使以向充电口内下降,并随该下降翻转单元可外翻而使通孔外露,而进入可连接充电口插座的充电使用状态。

或者,下降状态的升降单元可被驱动机构驱使以回位,并随该回位翻转单元可内翻而再封闭于升降单元上,以恢复至上述的非使用状态。

[0056]

基于以上主旨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汽车充电口总成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中所示,此时,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在该示例性结构中,上述的充电口本体具体包括壳体5,固定设置于壳体5一端的固定口盖环1,以及固定设置于壳体5另一端的底盖6。

通孔602即设于底盖6上,且该通孔602也贯穿壳体5设置,而所述的充电口则主要由壳体5与一端的固定口盖环1围构而成,底盖6则主要起到防护作用。

[0057]

本实施例一般来说,壳体5可与两端的固定口盖环1及底盖6固连于一起,且该固连优选的也可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以可便于充电口总成的组装和后期的维修更换。

不过,除了由壳体5和固定口盖环1构成整体的充电口本体,当然本实施例的充电口本体亦可采用能够满足以下各结构配置的其它结构形式。

[0058]

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升降单元具体包括可滑动升降地设置于充电口内的第一口盖环2,以及可滑动升降地设置于第一口盖环2内的第二口盖环3,翻转单元即设置于第二口盖环3上,并可构成对第二口盖环3的封闭。

[0059]

此时,作为同为滑动升降布置的第一口盖环2和第二口盖环3的一种优选设置方式,如图3至图5所示的,在固定口盖环1上设有多个伸于充电口内的开设有第一滑槽103的第一滑槽支架102,并对应于各第一滑槽支架102,在第一口盖环2上也设置有多个第一滑动板202。

各第一滑动板202与第一滑槽支架102一一对应布置,且各第一滑动板202分别滑动穿设于相应的第一滑槽103内,从而由此构成第一口盖环2在充电口内的滑动升降。

[0060]

与上述第一口盖环2的设置方式类似的,本实施例同样在第一口盖环2上设置有多个伸于充电口内的开设有第二滑槽204的第二滑槽支架203,并对应于各第二滑槽支架203,在第二口盖环3上设置多个第二滑动板302。

各第二滑动板302也与第二滑槽支架203一一对应,且各第二滑动板302亦滑动穿设于相应的第二滑槽204内,进而构成第二口盖环3在第一口盖环2上的滑动升降。

[0061]

除第一滑槽103之外,本实施例在各第一滑槽支架102的外侧端面上也开设有内凹的第一半圆槽104,与此同时,在第一口盖环2上的各第二滑槽支架203的外侧端面上亦开设有第二半圆槽205。

该第一半圆槽104和第二半圆槽205的设置,具体是为了分别容纳下述的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以由此便于各弹性件在总成结构内的稳定设置,而弹性件在相应的半圆槽中的布置则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

[0062]

本实施例在固定口盖环1上也开设有通透的顶部开孔101,该顶部开孔101便是整体充电口的开口部位,充电时,充电枪即由该开口部位插入充电口内,并继而与通孔602处

已外露的充电口插座连接,便能够执行充电作业。

[0063]

在升降单元处于上述的上升状态时,第一口盖环2则上升至顶部开孔101处,以形成对顶部开孔101这一开口部位的部分封堵关闭。

而与设于固定口盖环1上的顶部开孔101相似的,本实施例在第一口盖环2上也开设有第一开孔201,同样在处于上升状态时,第二口盖环3则上升至该第一开孔201处,以再实现对所述开口部位的部分封堵关闭。

[0064]

此外,在第二口盖环3上同理也开设有第二开孔301,上述的翻转单元在初始状态时即封闭于该第二开孔301处。

如此,便能够最终实现对顶部开孔101所构成的开口部位的弯全关闭,当然该对顶部开孔的关闭也即对充电口的关闭。

[0065]

本实施例如图6所示的,以上的翻转单元具体包括可翻转地连接于第二口盖环3上的第二开孔301边缘处的翻转口盖4,且作为优选的实施形式,该翻转口盖4也为拼合设置的两个。

同时,本实施例在充电口内,环通孔602亦设置有与通孔602贯通的如下所述的套筒601,且此时随第一口盖环2和第二口盖环3构成的升降单元的下降,翻转口盖4具体为因套筒601的顶推而外翻。

[0066]

而对应于翻转口盖4为经由套筒601顶推外翻,以使通孔602外露,本实施例进一步的也将翻转口盖4配置为随升降单元的回位,可自行内翻以封闭于第二口盖环3上。

此时,对于翻转口盖4的自行内翻,作为一种示例性实现方式,本实施例具体为使得各翻转口盖4通过弹性铰链臂401连接于第二口盖环3上。

弹性铰链臂401一般可采用具有弹性及韧性的塑性材质或钢质,且其如图6或图7中弯曲,并使得两端分别与第二口盖环3和翻转口盖4连接便可。

[0067]

当然,除了采用结构较为简单的弹性铰链臂401,本实施例的翻转口盖4也可采用其它形式布置于第二口盖环3上,以同样实现可被套筒601顶推外翻,并可在随升降单元回位时自行内翻至封闭状态。

而该其它布置形式例如可使得翻转口盖4通过铰接臂及铰接轴转动设于第二口盖环3上,并于翻转口盖4和第二口盖环3之间设置扭簧,以用于实现翻转口盖4的自行恢复至封闭状态。

[0068]

本实施例中,基于翻转口盖4为外翻以使通孔602外露,并内翻恢复至封闭状态,此时为避免翻转口盖4内翻时发生下塌,仍如图7中所示,第二开孔301的内边缘和翻转口盖4的外边缘之间可设置为楔形配合形式。

由此,利用第二开孔301内边缘的倾斜楔面实现对翻转口盖4的限位,阻止其继续下翻。

[0069]

如图8至图10为本实施例壳体5的具体结构,该壳体5为一端敞口,另一端部分封闭的筒体结构,在其部分封闭的一端即开设有过孔501,该过孔501也便实现了前述的通孔602对壳体5的贯穿。

另外,在壳体5的具有过孔501的一端也设置有导向孔502和凸板503,并于壳体5的此端同时还设置有位于壳体5底端面上的安装凸环505以及导向辊506和限位块507,而上述各特征的具体功用也将在下文中具体介绍。

[0070]

本实施例上述的驱动机构具体包括连接于充电口本体与第一口盖环2之间的第一弹性件,连接于第一口盖环2与第二口盖环3之间的第二弹性件,以及设于充电口本体上的与第二口盖环3相连的驱动组件。

[0071]

其中,第一弹性件具体即连接于固定口盖环1和第一口盖环2之间,且本实施例中,第一口盖环2和第二口盖环3也为经由所述的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的预紧力而位于上升状态。

同时,通过所述的驱动组件的驱使,则可由与该驱动组件传动相连的第二口盖环3

带动第一口盖环2,以使整体升降单元向充电口内下降。

[0072]

详细来说,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以上的第一弹性件也为连接于固定口盖环1和第一口盖环2之间的第一弹簧10,而第二弹性件则为连接于第一口盖环2和第二口盖环3之间的第二弹簧12,并且第一弹簧10与第二弹簧12亦均为排布成环形的多个。

而在具体布置上,各第一弹簧10即部分收容于上述的第一半圆槽104中,且第一弹簧10与第一口盖环2相连的一端具体为连接至第一滑动板202上。

与第一弹簧10的布置相仿,第二弹簧12也部分收容于上述的第二半圆槽205内,且第二弹簧12和第二口盖环3相连的一端同样连接于第二滑动板302上。

[0073]

第一弹簧10和第二弹簧12的布置具体可参见下述的图15及图16中所示,且正如前文所述及的,各弹簧在预紧力下可使得升降单元及翻转单元处于关闭充电口的升降状态,且在弹簧的预紧力下,下述的拉线11也始终处于紧绷状态,并利用以下对驱动组件转动角度的约束,也便能够使得处于上升状态的第一口盖环2、第二口盖环3和翻转口盖4可与固定口盖环1的外表面平齐。

[0074]

本实施例对于以上的驱动组件,作为一种示例性实施形式,整体上该驱动组件则包括设置于充电口本体上的电机7,被电机7驱使转动的转动件,以及连接于转动件和第二口盖环3之间的传动件。

[0075]

随着电机7带动转动件转动,第二口盖环3即可因传动件的牵拉而可带动第一口盖环2下降。

而此时,如图11至图13中所示的,本实施例的转动件具体为转动设置于壳体5底部的安装凸环505上的齿轮盘9,电机7的输出端也设置有与齿轮盘9啮合的主动轮8,而传动件则为一端连接于齿轮盘9上的拉线11,该拉线11设有多根,且各拉线11的另一端即穿经设于充电口本体上的导向孔502而与第二口盖环3连接。

[0076]

为使得穿经导向孔502的拉线11在滑动时减少对壳体5的相互摩擦,并出于降低摩擦噪音的考虑,靠近于拉线11和齿轮盘9相连的一端,在壳体5上即设置有相邻于导向孔502布置的上述已提及的导向辊506,而各拉线11也便绕经对应的导向辊506连接于齿轮盘9上。

此时,为进行与拉线11之间的连接,在齿轮盘9的内周面上设置有连接凸块901,拉线11的一端连接于该连接凸块901上便可。

而在连接凸块901随齿轮盘9转动时,其同时也能够通过与限位块507抵接,以借此实现对齿轮盘9转动程度的限位。

[0077]

本实施例中,在壳体5上的凸板503上也开设有轴孔504,而上述的电机7即安装固定于凸板503上,电机7的输出轴即穿经轴孔504设置。

此外,对应于凸板503,如图14中所示的,在底盖6上也设置有凸出部603,主动轮8便位于该凸出部603位置。

[0078]

本实施例前述的套筒601也即位于底盖6上,且在底盖6和壳体5组装后,套筒601也穿设过孔501而进入充电口内。

本实施例的充电口总成的组装状态可如图15至图17中所示,而本实施例以第一弹簧10为例,其结构可如图18中所示,且其一般采用拉簧结构便可。

此外,拉线11的结构可如图19中所示,其采用现有的常规拉线产品便可。

[0079]

本实施例的汽车充电口总成,通过使得升降单元向充电口内下降,并随该下降使得翻转单元外翻而使通孔602中的充电口插座外露,以可进行充电使用,由此相较于现有的充电口盖外翻设计形式,充电口盖机构位于充电口内,便可避免现有外翻口盖方式的不足。

同时,本实施例的汽车充电口总成,其升降单元的升降设计,以及翻转单元的翻转设计,在结构上具有较好的新颖性,且科技感也较好,进而也提供了一种新型充电口盖形式,具有很

好的应用前景。

[008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