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思明区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38687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市思明区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厦门市思明区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厦门市思明区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厦门市思明区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厦门市思明区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门市思明区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docx

《厦门市思明区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市思明区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厦门市思明区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docx

厦门市思明区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2013年厦门市思明区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文

第一部分口语交际(满分:

7分)

一、完成第1题(7分)

1.根据对话情境,完成

(1)—(3)小题。

(7分)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此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

学生甲:

我觉得大家其实都不愿意闯红灯,实在是等红灯的时间太长了,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而给过街行人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着才过得去。

学生乙:

这种现象也需要我们自我反省,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不少人缺乏交通安全意识,才使得红绿灯形同虚设。

学生丙:

说的挺有道理。

很多中国人喜欢从众,即使违规也总是心怀侥幸,认为法不责众,所以较难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1)学生甲、学生乙和学生丙争论的焦点是:

()(2分)

A.“中国式过马路”到底好不好。

B.“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C.对“中国式过马路”的处罚措施是否得当。

(2)下面的说法与学生丙的说法相符的一项是()(2分)

A.学生甲说得挺有道理。

B.“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不能姑息,必须根治。

C.“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很多中国人认为法不责众。

(3)假如你也参与了此次讨论,你会发表怎样的看法?

请将你的理由说清楚。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满分:

40分)

二、完成2—6题(40分)

2.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3分)

(1)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雎》)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夕阳西下几时回?

(晏殊《浣溪沙》)

(5)面对困厄,许多古仁人襟怀坦荡。

范仲淹胸怀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孟子义正辞严: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文天祥大义凛然: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

(6)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任务。

他生性率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他生性豪爽:

“_____________________,左牵黄,右擎苍”(《江城子·密州出猎》);他生性豁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

3.读《约客》,联系诗中所写的景致,简要说说“闲敲棋子”这一动作细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50字左右)(4分)

约客[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6分)

《感动中国》节目,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十年。

每年这个夜晚,总会有很多观众端坐在电视机前,等着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给予他们感动。

他们也许早就从媒体看到他们许多事迹,但还是愿意被“系统”地感动一次。

感动的基础,其实是我们内心已有的道德和良知,是我们对真善美的向往。

因为有爱,才能共鸣_____因为渴慕,所以才被感动。

《感动中国》的存在是需要的,它是一种无声的道德宣传。

但是我们需要看到_____道德其实并不高深,道德不难在理论,在践行,不难在一时一事,而难在长期坚持。

行动才是正途,否则《感动中国》的,甚至无法扶起一个摔倒的老人。

我们()需要感动,我们()需要行动。

(1)对语段中加点词“”系统的正确解释是:

()(2分)

A.自成体系的组织B.有条理,有顺序C.生物机体内能够完成共同生理机能而组成的多个器官的总称。

(2)语段中划横线处依次应该填上的标点符号是()(2分)

A. ; :

B.,.C.  :

(3)根据语境,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分)

5.名著阅读(6分)

(1)《水浒传》中,林冲和武松被逼上梁山和以下哪个贪官有关?

请在括号内填上正确选项(只填序号)。

(2分)

林冲——()武松——()

A.张都监  B.殷天赐 C.蔡九D.高俅

(2)在《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在荒岛上过了二十四年的孤寂生活后,终于有了一个得以交流,对他忠心耿耿的仆人——星期五,你知道“星期五”这个名字的由来吗?

鲁滨孙又是如何解救星期五的?

请根据原著相关内容简要回答这两个问题。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12分)

最近,学校文学社组织了一次“”走进闽南的语文学习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参加。

 

【图见神韵】(4分)

(1)右图为厦门旅游歌舞节目《闽南神韵》的宣传图标,请你仔细观察该图标,进行恰当的联想,用一小段文字描述出该图标所要传递出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里乾坤】(4分)

(2)福建为何简称为“闽”?

许多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文学社的同学们找来了一些关于这个字的资料。

你能否帮他们分析一下,简要地说出你对“闽”字作为福建省简称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一:

“闽”字的演变:

(小篆)

(繁体字)(楷体)

资料二:

许慎的《说文解字》注:

“闽,东南越,蛇种,从虫,门声。

资料三:

福建自古多蛇,居住于福建的古代氏族把蛇奉为图腾,作为崇拜的偶像。

【话说乡音】(4分)

(3)美国一位语言学家说:

“一种语言从地球上消失,就等于失去一座卢浮宫。

”近年来,闽南方言呈现出日渐衰退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闽南方言日渐生疏。

请你就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闽南方言提出一个建议,并说说此建议的合理性或可行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阅读(满分:

43分)

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7-10题。

(14分)

【甲】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仆去月谢病①,还觅薜萝②。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③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④幽居,遂葺⑤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节选自(选自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仆:

作者的谦称。

②还觅薜萝:

正在准备隐居。

③幽岫:

幽深的山穴。

④重:

向往。

⑤葺:

修建。

⑥竹实:

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这里指山中的物产。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分)

(1)清荣峻茂

(2)晴初霜旦(3)蝉鸣鹤唳(4)岂徒语哉

8.根据语境,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每至晴初/霜旦B.故渔者歌/曰C.仆/去月谢病D.遂葺宇/其上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前人有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请你在【甲】文或【乙】文中摘抄出一个能体现山川之美的相对完整的句子,并谈谈其美在何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天鹅》,完成11—14题(14分)

天鹅布封(法国)

天鹅在水上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它有威势,有力量,有勇气,但又有不滥用权威的意志、非自卫不用武力的决心,它能战斗,能取胜,却从不攻击别人。

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yán)美,与它那种天性的温和正好相称;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凡是它所到之处,它都成了这地方的点掇(zuì)品,使这地方美化;人人喜悦它,人人欢迎它,人人欣赏它。

我们看见它那种拥(yōng)容自在的样子;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那么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羽族里第一名善航者,并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模型。

可不是么,它的颈子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就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驶,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地道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天鹅知道自己高贵,所以很自豪,知道自己很美丽,所以很自好。

它仿佛故意摆出它的全部优点;它那样儿就像是要博得人家的赞美,引起人家的注目。

而事实上它也真是令人百看不厌的,不管是我们从远处看天鹅成群地在浩瀚的烟波中,和有翅的船队一般,自由自在地游着;或者是天鹅应着召唤的信号,独自离开船队,游近岸旁,以种种柔和、婉转、妍媚的动作,显示它的美色,施出它的娇态,供人们仔细欣赏。

天鹅在一切方面都高于家鹅一等,家鹅只以野草和籽粒为生,天鹅却会找到一种比较精美的、不平凡的食料;它不断地用妙计捕(pǔ)捉鱼类;它作出无数的不同姿态以求捕捉的成功,并尽量利用它的灵巧与气力。

它会避开或抵抗它的敌人:

一只老天鹅在水里,连一匹最强大的狗它也不怕;它用翅膀一击,连人腿都能打断,其迅疾、猛烈可想而知。

总之,天鹅似乎是不怕任何暗算、任何攻击的,因为它的勇敢程度不亚于它的灵巧与气力。

在天鹅的鸣叫里,或者宁可说在它的嘹唳里,可以听得出一种有节奏有曲折的歌声,有如军号的响亮。

在它要断气的时候,会发出这样柔和、动人的声调,对生命作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这种声调,如怨如诉,低沉地、悲伤地、凄黯地构成它自己的丧歌。

人们可以听到这种歌声,是在朝暾初上,风浪既平的时候;甚至于有人还看到许多天鹅唱着自己的挽歌,在音乐声中气绝了……因此,每逢谈到一个大天才临终前所作的最后一次飞扬、最后一次辉煌表现的时候,人们总是无限感慨地想到这样一句动人的成语:

“这是天鹅之歌!

11.文中加点词注音和书写全对的一项是()(2分)

A.妍(yán)美B.点掇(zuì)品C.拥(yōng)容自在D.捕(pǔ)捉

12.本文介绍了天鹅哪些方面的特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比较以下两种说明方式,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分)

A.天鹅颈修长,超过体长或与身躯等长;嘴基部高而前端缓平,眼睑裸露;尾短而圆,尾羽20~24枚;蹼强大,但后趾不具瓣蹼。

在水中滑行时神态庄重,飞翔时长颈前伸,徐缓地扇动双翅。

B.它的颈子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就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驶,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地道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末谈到,人们将“大天才临终前所作的最后一次飞扬、最后一次辉煌表现”称作“天鹅之歌”,你觉得恰当吗?

请结合全文相关内容说一说。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5分)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中国人的开门七件事,茶帮人清心,助人明志,使人才思敏捷。

A“昏昏嗜睡翁,唤起风洒面,亦有不平心,尽从毛孔散”——茶,就这样扎实地铺陈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节奏里,不是巧立名目,是不解之缘。

茶店逢客,必有茶师轻车熟路的茶术演艺。

茶师从茶具摆置、点火沸水,到清洁茶具、候汤敬客,一套路数,在酥手兰指间,行云流水,毫不迟疑,叫我咋舌。

它的具体细节是洗杯、落茶、冲茶、刮沫、倒茶、点茶、看茶和喝茶。

你瞧,洗杯这等俗事,被雅唤为“白鹤沐浴”;以茶匙取茶放往杯里,叫落茶,借题发挥以“乌龙入宫”;冲茶,提壶冲水,大动作夸张,曰以“悬壶高冲”;茶泡湿后,祛除汤面乳泡,叫刮沫,小动作含蓄,曰以“春风拂面”;倒茶,突出的是连贯性动作,曰以“祥龙行雨”;点茶,紧接在“祥龙行雨”后,主人将公倒杯中剩余的汤汁,均匀地分入客杯,以示宾主之间和宾客之间的平等,曰以“凤凰点头”;看茶,如赏阅鬓插兰花的美人,曰以“赏色闻香”;喝茶,茶香盈鼻,茶汤通透,体现出自然情怀,曰以“品啜甘露”。

一遍茶,共九泡,如人的一生。

前三泡,酸甜苦辣麻,五味俱全,气息杂多,没有茶的纯正品质;如四处冲闯的少年,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蛮劲,虽血气方刚,但懵懵懂懂。

中间三泡,经过沸水的冲洗和拨理,祛除了杂异,茶纯正的颜色气息和味道全部出来了,荡气回甘;如一个品行端庄的中年人,正气凛然,精神饱满,涵养丰厚。

后三泡,茶叶渐渐体衰肉败,汤汁淡然无味;如清心寡欲的老年人,慢慢走完自己的一生,而晚节尚好。

喝茶也是被隐喻和象征过的人生。

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不是精华?

王蒙说:

“茶是魂,是韵,是趣味,是机智……”我以人生当茶喝,因茶制宜,专心泡制,细心品味,静心透悟。

B一泡50秒,二泡60秒,三泡55秒;四泡55秒,五泡60秒,六泡55秒;七泡40秒,八泡50秒,九泡40秒或30秒……每泡之间,都要掌握最佳火候和精确的时间,才能将茶泡制得滋味纯正。

对每一泡火候和时间的把握,就是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考量和审视,马虎不得。

最喜欢宋朝诗人杜耒这首缘茶而生的《寒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它不光渲染平常人当下以茶迎客的盛情和深厚的文学意境,而且有思辨的哲学原理。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是人生处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的豁然开朗,它消解了思维僵化所带来的行动滞缓乃至挫折和失败,指引人生成功。

用这种睿智的思辨方法对待人生,人生会丰富多彩,胸怀会安静宽广。

缘于茶,中国成为一个茶国;缘于茶,我成为一个茶人。

人生如茶,感谢茶,夯实了我的人生。

(选自《北京文学》,有删改。

15.读完全文,给本文拟制一个合适的标题。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从文中划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简要分析文章语言的妙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说:

“喝茶也是被隐喻和象征过的人生。

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不是精华?

”你赞同作者的看法吗?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茶,是一种平常的事物,却使作者获得了许多“物外之趣”。

你曾经有过类似的体验吗?

请选择一样事物,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获得的“物外之趣”。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写作(满分:

60分)

19.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真】zhēn①真实,跟客观事物相符,跟“假”相反;②确实,的确;③清楚,显明;④本性,本源。

——摘自《新华字典》

请你根据对“真”的内涵的理解,结合你的个人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可以述说故事,可以抒发感想,也可以发表议论……

(2)题目:

我看见__________(加上适当的词语或短语,不足题目)

要求:

①以上两题,任选一题,根据提示,扣题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根据对话情境,完成

(1)—(3)小题。

(7分)

(1)B

(2)C

(3)要点与评分: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言之有理2分,语言表达1分。

酌情给分。

示例一:

我比较赞同乙和丙的观点,我们确实应该从自身的文明素养方面进行反省,正是因为缺乏这种自我反省和自我改正的意识,所以“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才会层出不穷。

示例二:

虽然“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不好,但是事情的出现一定有其客观原因,如果中国交通信号灯的设置更为人性化些,这种现象应该会得到改善。

2.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3分)

要点与评分:

填空每处1分,有错、漏、添、乱序者,该处不得分。

(1)归雁洛阳边(1分)

(2)黑云压城城欲摧(1分)(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分)

(4)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2分)

(5)先天下之忧而忧舍身而取义者也留取丹心照汗青(3分)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老夫聊发少年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4分)

3.品读《约客》(3分)

要点与评分:

点出诗人约客未到时无聊寂寞的心情1分;能够联系景物描写,简要说出其作用、效果1分,语言表达1分。

大意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示例一:

诗中所写的时令为黄梅时节,细雨如丝本就易引起人的闲愁,“家家”和“处处”两个叠词,又表现出声音虽细微却又无处不在,烘托出诗人约客未至,形只影单时内心的寂寞与怅惘。

示例二:

黄梅雨季,在一片蛙声中诗人候客来访,可是久候无人,诗人空守棋局,无人对弈,只能敲着棋子等待,这一外化的动作透露了诗人的无赖与寂寥。

示例三:

“落灯花”一方面表明灯蕊燃烧时间长了,时间流逝,另一方面正因为诗人出神地凝视,才会注意到这样无声无息的变化。

这一细节越微小,所表现的诗人内心寂寞无聊的感觉就愈庞大,不可不说是绝妙的衬托。

4.根据文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B

(2)A

(3)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

不仅(不但、不光)……还(更、也)

5.名著阅读。

(6分)

(1)每空1分。

DA

(2)要点与评分:

写出星期五名字的由来1分;概述解救的主要过程2分,表述1分。

表述基本正确、情节相对完整即可。

酌情给分。

示例:

一天,鲁滨孙遇到了三十多个野人捆绑着四个俘虏要进行人肉宴,其中一个俘虏趁机逃脱,朝着鲁滨孙所在的方向奔跑过来。

三个野人紧追不舍,经过小河时,一个不会游泳的野人被拦在了岸边,另外两个野人则被鲁滨孙和这个俘虏用刀、枪杀死。

因为鲁滨孙是在星期五解救了这个野人,为了纪念这一天,所以给他起名“星期五”。

6.综合性学习。

(12分)

(1)要点与评分:

能联系画面理解图标的寓意2分,联想恰切1分,表述1分。

酌情给分。

示例:

这幅图标以“闽”字为雏形,展现了一位体态婀娜的惠安女挑着担子,迎着海风,踏着海浪,在朝阳的映射下辛勤劳作的美丽场景。

图标充满了浓郁的闽南地域风情与艺术韵味,传递出闽南人勤劳、善良的品质。

(2)要点与评分:

能联系三则材料,提取相关信息1分,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