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与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380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与反思.docx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与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与反思.docx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与反思

本册总复习的内容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期具体目标的要求,按“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这两个学习领域进行编排,并以习题的形式呈现。

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主要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整理本书的知识框架。

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第二部分是整理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体会。

第三部分是巩固练习,目的是使复习的知识,在具体练习中得到应用、巩固和深化,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两个小板块。

教材在编写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以及初步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本单元的整理与复习奠定了基础。

需要教师根据复习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

  1.通过总复习,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深化,进而牢固掌握;学生的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把握复习内容的难度,不要人为地提高难度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

4.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学生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并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合理地评价。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了解数学的价值,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把握好不同领域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掌握好“度”,做好“定位”工作,对于总复习中的每一道题,教师要认真分析知识点是什么,以及应该提高学生的哪些能力。

2.开展多种形式的复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复习的课时较少,但是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问题的综合性比较强,而且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总复习的目的,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总复习教学要以学生独立的、个别的作业为基础,习题要让学生先做,并发挥小组互帮互教的作用,落实好反馈纠正这一环节。

必须发现、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鼓励学生提问、质疑、解疑,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回授,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1 数与代数1课时

2 图形与几何1课时

 

数与代数。

(教材第92~93、94~97页)

1.整理与复习本书学过的数与代数的相关知识点,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具有一定的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整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学习体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

重点:

两、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认识小数,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

熟练掌握运算顺序、计算法则,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课件。

师: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啊!

这本书的新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咱们回过头来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数与代数”。

【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要进行的教学内容,避免复习时杂乱无章,尽量做到目标明确、有条不紊。

师:

想一想在“数与代数”这一小板块我们学过哪些内容。

学生可能会说: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位数的加、减法用竖式计算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两、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时,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字,从个位算起,注意不要忘记加进位数。

•一年有12个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平年2月份有28天,闰年2月份有29天。

•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

……

师:

我们先来说说关于“数的运算”,先想一想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92页第4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并小结:

(1)计算327+46-135和1000-582-104这样只含有同级运算的算式时,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列竖式笔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结果是327+46-135=238,1000-582-104=314。

(2)计算(124-62)×6这样含有小括号的算式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结果是372。

(3)计算72÷8+75这样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时,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结果是84。

师:

想想自己经常出错的题目,并在小组里说一说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

我们再来看看“小数”方面的知识。

先结合下面的情境,说一说每个小数表示的意思。

(课件出示教材第92页第1题)

学生可能会说:

•2.50元表示2元5角。

•3.00元表示3元。

•2.80元表示2元8角。

•3.05米表示3米5厘米。

•5.55米表示5米5分米5厘米。

师:

你能把前三种文具的价钱从小到大排列出来吗?

试一试。

学生尝试排列小数的大小,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

生1:

因为2.50元是2元5角,2.80元是2元8角,都小于3元,且2元5角小于2元8角,所以2.50元<2.80元<3.00元。

生2:

因为2.50元和2.80元都不够3元,那么最大的是3元;又因为2.50元和2.80元都是2元多,小数部分的5角比8角小,所以结果是2.50元<2.80元<3.00元。

师:

你能完成下面有关小数的计算吗?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课件出示教材第92页第6题)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汇报,并说一说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

(只有小数点对齐,才是相同数位对齐,即“元”对着“元”,“角”对着“角”。

师:

最后我们一起来说说关于年、月、日我们学过哪些知识,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组织学生派代表汇报交流:

•一年有12个月。

1、3、5、7、8、10、12月是大月,有31天;4、6、9、11月是小月,有30天。

•平年2月份有28天,这时一年有365天;闰年2月份有29天,这时一年有366天。

•一般每4年里面有一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整百年份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常用的记时法有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

用普通记时法叙述时间的时候,前面必须加限制性词语。

……

师:

这样看来,我们学会的知识还真多,要多练习,多应用,才能使我们掌握的知识更扎实,努力吧!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顾“数与代数”部分的知识点,促使学生归纳所学的知识点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

“数与代数”是我们数学课的主角,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包括了数的计算和应用计算解决问题,只有学好了这重要的一项才是真正地学习数学,今后要不断努力啊!

【设计意图:

课末总结帮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数与代数

混合运算 加与减 乘与除 乘法 年、月、日 认识小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单纯地重复知识点,而是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自我总结、不断提升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

2.开放式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体验探究的成功与乐趣。

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学中力求体现开放性教学的特点,如引导学生自己说涉及的知识点,讲述解决问题的想法等。

.

A类

1.算一算。

14×3    46÷2

2.红星商店每个足球32元,每个篮球45元,淘气买4个篮球,付了200元,应找回多少钱?

(考查知识点:

数的运算。

能力要求: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

3.一箱苹果连箱的质量是51.5千克,倒出一半苹果后,剩下的苹果连箱的质量是26.5千克,苹果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箱子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考查知识点:

数的运算。

能力要求: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42  23

2. 200-45×4

=200-180

=20(元)

B类:

3. (51.5-26.5)×2

=25×2

=50(千克)   51.5-50=1.5(千克)

苹果的质量是50千克,箱子的质量是1.5千克。

教材第94~97页“练习 数与代数”

1.190+30-140=80(厘米)      3×6+2=20(只)

80-9×6=26(米)         350+420-190=580(盆)

2.55  21

3.400   69   80   32   420   90   70   11

4.84   812   374  1134  1200  398  5   480   216

5.略。

6.

7.>  >   <   <   >   >

8.9.4  1.2  3.8  5.4

9. 45+55÷5      289+121-94

=45+11=410-94

=56=316

2

1

8

×1

 1

 4

6

1

3

0

8

1

7.

9

-

2

1

5.

9

10.152+138+147=437(个)

11.6-24÷6=2(元)

12.

(1)29-6×3=11(元)  

(2)(95-7)÷8=11(个)

13.

(1)175+126=301(千米)  

(2)697-349=348(千米)

(3)95×7=665(千米)  665千米<697千米  不能。

.

14.1900-600-300-300-300-300=100(元)  100元<300元  5个月。

15.4   360÷4=90(千米)

16.40×4×4=640(本)

17.

(1)30

(2)

(3)16时50分结束。

16:

10~16:

50

18.

(1)33×3+34×2+32=199(人)

(2)(答案不唯一)一班、三班和五班。

图形与几何。

(教材第93页、98页)

1.复习整本书所学过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

复习整理“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知识,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会说:

•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

•长方形周长=(长+宽)×2。

.

•正方形周长=边长×4。

•计算多边形的周长时,是几边形就是计算几条边长度的和。

……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