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陈志澜.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37016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陈志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陈志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陈志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陈志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陈志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陈志澜.docx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陈志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陈志澜.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陈志澜.docx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陈志澜

附件2: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

基于工学结合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主持人 :

陈志澜   

主持单位: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通讯地址:

杭州市西溪路896号

邮政编码:

310023 

联系电话:

3

传真:

0571-8717 

        

合作单位:

杭州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潘红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负责人:

陈国强

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负责人:

严加强

 负责人:

 

 负责人:

 

浙江省教育厅

二○○四年二月制

一、简表

项目

简况

项目名称

基于工学结合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项目类别

A、总体研究√B、专业大类C、教学管理D、自选项目

是否招标项目

起止年月

2008年10月—2010年12月

姓名

陈志澜

性别

出生年月

19570201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副教授/系主任

最终学位/授予国家

博士/中国

所在学校

学校名称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邮政编码

310023

通讯地址

杭州市西溪路896号

电话

3

主要教学

工作简历

时间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学时

所在单位

2000-2006

研究学者

加拿大多伦大学

2007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高职

112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2007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高职

72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2008

轨道交通环控系统

高职

62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

时间

项目名称

获奖情况

1994

涡旋制冷压缩机及涡线加工专用数控磨铣床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

巨型推力轴承三维热弹流理论研究

优秀博士论文奖

2006

巨型推力轴承三维热弹流动力润滑模型和瓦面形面优化设计

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2007

独立指导“义乌江水质断面的氨氮含量分析及水质污染防治对策研究”项目

浙江省首届高职院校“挑战杯”竞赛一等奖

2008

“逆向设计”理论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计中的应用

获学院“现代教学法研究和实践”论文一等奖

2008

浙江省省级“数控加工工艺、编程与实训操作”精品课程

主持人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

硕士

参加单位数

4

1

2

1

1

1

主要成员

不含主持人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沈少来

197806

讲师

杭州万向职业学院

工作任务课程

设计

卢德培

196203

讲师

杭州万向职业学院

课程标准制定

黄智

195306

副教授

杭州万向职业学院

教材

开发

沈迪胤

198402

助教

杭州万向职业学院

收集

资料

主 要 成 员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

硕士

参加单位数

7

3

3

1

3

单位:

杭州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潘红

196608

经济师

杭州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岗位定位分析

吴维彪

196802

高级工程师

杭州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职业能力分析

单位: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陈国强

196402

高级工程师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设置的工作任务划分

王峰

197612

讲师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标准制定

单位:

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严加强

196905

高级

讲师

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

课程设置的工作任务划分

孙丽萍

197603

讲师

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

课程标准制定

卢慧

198407

助教

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

教材

开发

单位: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二、立项依据:

(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

1.本课题国内外现状分析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约束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网已成为解决日趋严重城市交通问题的一项重要方案。

面对不断开通的运营新线路,其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俱增。

以杭州地铁一期工程线路为例,其全长69公里左右,按照80人的人员配置比例,届时杭州地铁一期工程完工和运行时,大概需要5520名各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员。

杭州市是浙江省首个地铁启动的城市,而宁波市和温州市将是地铁陆续启动的城市,对地铁营运管理人员的需求已成为浙江省人才培养的重大工程之一,相应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也显得更为急迫。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职业教育是一门高度综合、交叉性强的教育体系。

现阶段仍处于发展初期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职教育,其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几乎完全来源于本科院校的铁路交通运营管理教育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

首先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其次,铁路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在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有着显着的差异,因为两者的就业对象和所受教育的程度完全不一致。

综合国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大致有如下几种方式:

①英国现代学徒制度的“三明治”教育,它是在传统学徒制现场教学的基础上,将现场教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

在整个培养的3-4年时间内,第一年脱产到继续教育学院的训练中心学习,以后的几年培训在企业进行。

在完成整个学徒期的训练计划并经过严格考核后,可以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这种现场教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在传统的单纯的现场教学模式不再能适应新的大工业生产之后形成的。

②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它的实质是由企业直接担负培养学徒工的任务,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大部分时间在企业。

企业承担了无偿培训学生专业技能的社会责任。

③北美的“合作教育”模式,企业与教育机构一起以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完成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这将给学生带来很多利益。

终上所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涵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其一,从入学到就业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始终贯穿着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工学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培养,其目的就是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就业目标。

其二,从课程体系的开发、教学计划的制订、师资队伍的构建、实训基地的建设、教材的重新编写等方面全方位进行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所以它是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条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

是落实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的改革。

围绕这一关键问题,如何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将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

2.项目的意义

运用工学结合理念,并作为高职教育的标准与出发点,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职业能力定位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应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课程体系的工学结合应紧密结合岗位职业群定位和岗位能力。

通过岗位能力的目标考核对岗位能力进行评测,并为课程体系总体设计的进一步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以岗位能力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因此相应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应该进行重新整合。

建立新的岗位能力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和相应支撑课程体系,并以岗位能力的需要作为考核内容和真实工作任务作为载体,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是高职教育体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精髓,同时也是本项目立项的理论依据。

尽管国内外都从不同角度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方式进行了探讨,但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能力定位和课程体系改革,均没有进行详细和探入地分析与探讨。

自2007年,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作为浙江省首批承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院校。

我们认为要办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前提,就是要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对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改革。

从某种意义上讲,适应地铁公司的人才培养需要就是检验该专业高职教育成功与否的尺度,能否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进行创新和办出特色,其工学结合和课程体系改革设计是改革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之处。

所以如何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和课程体系改革,将是本项目选题的意义。

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改革内容与目标

在参考国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结合具体国情,把工学结合的具体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高职教育改革上,并得以具体实施和应用。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的特点,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岗位定位和职业能力衔接、课程内容设置如何进行工作任务划分、课程标准制定、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新教材开发、“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系统性和全方位的研究: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不仅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一部分,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部位,同时也是高职教育体系改革的关键所在,因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最终培养目标只有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才得以实现。

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而言,我们将以岗位定位、岗位能力、支撑岗位能力知识点、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和技能实训操作所构成的人才培养五部分内容作为主要研究内容。

同时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边工作和边学习的具体实施、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改加以研究,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可操作性。

2)岗位定位和职业能力衔接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就业为目标,技能为导向的实施方针作为职业教育学生的职业能力定位,教学目标体系始终围绕学生的岗位定位和职业能力有机结合,而学生在职业能力上的定位朝社会对技能的认知程度发展,使学生通过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岗位定位无缝结合,达到最终就业的目的。

所以在研究岗位定位的基础上,着重关注以职业能力定位所对应的实践技能、动手技能和操作技能,具体就是研究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所涉及的各项岗位和各项职业能力,以工作任务分解的方式让学生所要掌握的真正实际技能。

3)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主要针对以职业能力的需要作为考核内容和以真实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方面,即把教学模式的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标准与出发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不采用学科体系而是通过连续的由简单至复杂的工作任务过程来实施教学的渗透,从而完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实现,这种把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学科体系变为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职业能力培养将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目标在于确定学生在职业能力所掌握的程度和职业能力可持续自身塑造发展的完成,以此来设计各种真实工作任务,并使之指向既定的目标。

所以从整体上对这种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其目的就是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更符合岗位定位和职业能力衔接。

4)课程标准制定和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材开发

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主要完成三方面的改革内容:

其一,应以就业为目标,职业技能为导向作为主体结构,把工学结合的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融入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每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将以不同工作任务教学划分,相应支撑工作任务的知识点在每一项任务中得以渗透。

其二。

制定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课程标准,因为课程标准是课程体系开发的依据,只有通过课程标准的合理制定,才能实现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在对职业活动内容进行分解和细化的基础上,从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对完成各项具体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进行规定和提出要求,以此构成一个完整的通用准则。

其三,传统的教材设计主要是在教学逻辑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对各学科中所掌握的知识点和知识环节,以章节的方式由浅入深进行循环式编写。

而作为工学结合的课程教材,其关键点是提供工作过程的任务,以工作任务作为行动导向进行知识点的渗透和穿插,因此它的教材编写是以具体的任务或案例为主,同时提供符合其职业发展特征的学习要素,并加以技能的操作练习,最终实现由学生到技能人才的转变。

所以开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材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既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操作能力佳的技能型人才。

5)“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

教学实践将以培养既有理论,重实践能力的技能人才作为改革的方向,在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课程体系改革基础上,采用“必要,够用”的原则,具体研究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大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本身实践的理解能力和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技能元素的应用能力。

另外,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改变以往授课过多,动手太少的“象牙塔”式恶性循环模式。

提升实践教学反馈速度,开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技能创新项目,确定实践项目的层次推广与实际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如何结合国情,把工学结合方式引入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模式上,制定相应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整体规划,并得以具体实施和具体应用。

2)如何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岗位定位的目的性、社会性、稳定性、规范性和群体性和相应确定其职业能力的工作范围、工作程序和工作流程。

3)如何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分解,并制定出系列教学文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范畴、实践教学指导、各种教学规范制度)。

4)针对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工作任务的划分。

5)开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课程标准和相应实施教材。

6)开发教学项目和实践项目的层次推广与实际操作技能有机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内容。

2.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

(1)实施方案

1)专业调研与专业现状分析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结构需求状况的调研,总结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从而为该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2)岗位定位和职业能力分析

对典型工作岗位的目的性、社会性、稳定性、规范性和群体性进行职责分析,同时对职业能力的工作范围和工作程序进行职业分析。

从而确定该专业的岗位定位和相应职业能力。

3)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课程设计

在确定岗位定位和相应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对每项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内容和工作要求进行分解和细化,同时确定支撑职业能力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以职业能力特征作为支撑的工作任务分解是工学结课程设计改革的关键,由于课程设计是按工作任务进行划分,专业的知识点作为渗透融入到工作任务之中,所以课程门类的设置与传统的学科课程设置有着显着的不同,课程设置应将工作任务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为,既基于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而不是基于学科的完整性,这也是我们在实施方案中要解决的问题

4)课程标准的制定

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课程设计改革,最终成功与否的标志是课程标准的制定和相应教材开发。

课程标准首先要规范性,既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表达形式和表达方法要符合标准。

其次课程标准要具有可操作性,既工作任务的分解和技能操作要具体和量化,以便作为评价指标。

5)新教材的开发

新教材的开发将以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作为主线,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作为辅线,着重强化职业能力所需的技能应用和技能操作。

其次以归纳、总结与提升的方式将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生产过程的实际项目来引导工作任务的分解。

最终新教材的开发要实现学生能掌握整个实际项目的应用和操作目标。

(2)实施方法

1)实施对象:

以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2008级3个班级学生,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1个班级学生,杭州电子信息职业学校2008级2个班级学生作为实施对象。

2)实施阶段:

2008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

3)实施教学计划:

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对社会所需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结构做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有关教学计划。

4)确定实践教学环节:

制定教学大纲、操作规范、教学要求、考核标准等教学文件。

5)教学手段和方法改进: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和互动教学手段。

6)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制定课程标准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7)校企合作方式:

以学院方和杭州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企业方的合作方式,共同开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完成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案。

(3)具体实施计划

完成本研究项目的开题报告,按照事先分工成立各调研小组,进行有关行业的人才结构需求调研,充分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论证。

以行业的工作岗位作为分析元素,对人才结构的岗位定位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并召开行业专家论证报告会,为下一步的工作任务分解打下基础。

在职业能力分析基础上,对支撑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进行划分与分解,构建职业能力与工作任务之间具有映射关系的明细表。

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基于工学结合和工作任务为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

并在2008级学生全面开展实施。

构建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体系,使知识点和由知识点构成的知识体系在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中得以进一步充分体现。

制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并开发出相应以工作任务作为导向和以技能操作为项目的教材。

对前期工作做出总结,并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形成理论,写出教改论文2-3篇,并形成系列教学文件完成结题报告和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成果提交鉴定和验收。

4)可行性分析

项目申请人陈志澜具有国、内外背景的教育理念,曾作为主持担任多项省级或院级教改项目课题研究,特别是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承担本项目研究的课题组成员由行业研究人员和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教师基本上都从事过多年的本专业课程教学,对高职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都有深刻的了解,特别是对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课程的改革和工学结合培养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探索和研究。

目前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三所院校与杭州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办学模式也有利于保证该项目研究的顺利实施,同时研究成果也必然应用在三所院校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合作培养班上。

另外,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改革已列为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2008-2009年度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所以学院必将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本课题大力支持。

3.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等)

(1)成果形式和效果

1)构建以就业为目标,技能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体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2)在确定岗位定位的基础上,针对所从事的职业能力进行具体划分,并形成“岗位职业能力明细表”。

3)制定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具有高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系列教学文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大纲、教学的各种规范和制度)和课程标准(工作任务内容、任务评价方法、任务考核体系、任务考核标准)。

其目的是实现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和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4)以职业技能核心课程为体系,将授课内容将以不同工作任务教学方式划分,相应支撑工作任务的知识点在每一项任务中得以渗透,并开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和支撑工作任务知识点的课程新教材。

5)在实践教学改革基础上,构建“实践项目考核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从而达到客观评价高职教育体系对学生的实践项目技能掌握程度。

6)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和毕业生质量追踪方案,通过用人单位的反馈调查信息,证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是否正确,从而达到高职人材培养的方式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的目的和使广大学生受益目标。

(2)实施范围

2008年—2010年期间,分别在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杭州电子信息职业学校三所院校进行具体方案实施。

(3)受益学生数和受益范围

从2008年起,万向职业技术学院计划招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145人,2009年招收学生90人,2010年招收学生90人,三年共受益学生约325人。

2008-2010三年期间,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招收学生46人,三年总共受益学生约138人。

2008-2010三年期间,杭州电子信息职业学校每年招收学生100人,三年总共受益学生约300人。

本课题完成之后,将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方面有显着改变,可以带动本院其他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外,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对全省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方面都将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本项目特色

本项目突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岗位定位、职业能力、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工作任务划分、课程标准制定、新教材开发和“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改革,着重点在于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工学结合、实践技能培养和以真实工作任务为项目载体的训练。

同时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全方位研究。

这一研究的结果和具体方案的实施将对高职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作用,所以它是本项目的特色之处。

(2)本项目创新之处

1)首次把工学结合理念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岗位定位、职业能力和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并制定出相应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系列文件。

2)项目的研究基于工学结合平台,并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岗位定位进行剖析、详细分析其职业能力。

同时以工作任务作为驱动,对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改革,开发相应地新教材,这一切打破了按传统知识体系授课模式的观念,从而推动了以工作任务作为驱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框架。

3)突破传统以学科体系及以知识传授为主线的课程教学大纲,代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学习的内容按具体的工作任务实施,制定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促进学生对职业能力和技能的整体把握,并完成相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目标。

4)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对未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和课程体系改革起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