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退役坝的管理与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面对的新问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36575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美国退役坝的管理与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面对的新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美国退役坝的管理与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面对的新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美国退役坝的管理与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面对的新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美国退役坝的管理与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面对的新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美国退役坝的管理与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面对的新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美国退役坝的管理与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面对的新问题.docx

《浅谈美国退役坝的管理与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面对的新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美国退役坝的管理与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面对的新问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美国退役坝的管理与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面对的新问题.docx

浅谈美国退役坝的管理与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面对的新问题

 

浅谈美国退役坝的管理与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面对的新问题

(作者:

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

本文针对国际上一些拆坝的舆论,介绍了美国退役坝的管理制度、《大坝及水电设施退役导则》中关于工程安全、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泥沙的管理、以及拆坝方案的评价方法。

并对美国退役坝的管理和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大坝安全大坝退役拆坝

1概述

  目前国外(主要在美国)有一种拆坝的舆论,引起了国内一些人士的关注。

究竟美国是在如何考虑拆坝的问题,又是如何管理的,根据美国大坝的注册管理、拆坝许可证制度、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能源部水力发电专业委员会编写的《大坝及水电设施退役导则》[1](以下简称《导则》,1997年出版)以及有关文献,本文简要介绍美国退役坝的管理程序及有关退役评估办法,并结合我国的水库大坝中的安全问题发表初步认识。

2美国大坝的注册管理

  美国是世界上拥有大坝数量第二的国家,截止到1996年,超过6英尺高以上的坝共有7.5万余座,建坝的高峰期为20世纪的50~70年代,约建设了4.35万座(占58%),其中60年代建有各类坝约1.8万座[1]。

192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水电法(FederalWaterPowerAct),并授权于联邦能源委员会颁发水电开发许可证(该委员会的功能于1977年由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FERC所接替)[2]。

大坝许可证有效期一般为30~50年,到期后需要经过严格的评审(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后重新申请注册。

20世纪90年代,美国许多早期建设的水电站进入了新一轮的许可证申请程序。

3美国拆坝的焦点

  在美国,拆坝的焦点主要反映在三方面[3,4,5,6]:

1)大坝安全因素;2)大坝功能丧失;3)考虑洄游性鱼类生长及环境要求。

美国目前已拆除坝的服役期多数为50年~140年,坝高一般不超过3~10m。

在对已拆除坝的技术经济比较中发现,有些坝的除险加固费用远超过继续运行所发挥的效益或拆除所需的费用。

在美国西部地区,考虑到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鲑鱼、鳟鱼等洄游性鱼种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对一些作用不是很大的坝也采取了拆除处理。

4美国的拆坝许可制

  在美国,如果一个坝被列入拆除计划,首先要取得拆坝许可证,文献[7]介绍了取得拆坝许可证的有关程序和规定。

许可证包括来自联邦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拆坝许可证,其根本目的是要保证被拆除坝的安全、近期或长期对河流及洪泛区带来的影响最小。

4.1联邦许可证1)首先要满足陆军工程师兵团(USACE)颁布的清洁水法404章中的有关规定;2)若拆除的坝以发电为主,还要向FERC提出申请,放弃或取消其发电功能的注册资格,FERC有权决定该坝的拆除方式;3)对申请拆除的坝需通过国家环境法(NEPA)的评价;4)开展有关法律的咨询,包括满足濒危物种法、国家历史保护法等;5)获取州政府颁发的有关水质证书和海岸带管理法证书,保证拆坝不会影响河道的水质及海岸带的管理。

4.2州政府许可证州政府的许可证包括:

1)水道开发;2)大坝安全;3)州环境法的评价(类似NEPA);4)历史文物保护评价;5)重新规划洪泛区;6)州政府证书。

4.3市政许可证1)拆除许可证;2)建设许可证。

如果一个大坝靠近城市,其拆除计划还要得到市政的许可。

为了恢复河道还要建设围堰者,则需获得有关建设工程的许可证。

5美国《大坝及水电设施退役导则》的主要内容[1]

5.1《导则》出台的目的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面对美国的拆坝已进入一项实质性的工作,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能源部水力发电专业委员会于1994年成立了一个专门工作委员会,编制了《导则》[1]。

该《导则》正式出版前获得一个专门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其成员有美国国家大坝安全协会(ASDSO)、电力公共事业的观察员、FERC,USACE、前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J.A.Veltrop先生,表明该《导则》的出台是非常严肃和慎重的。

  《导则》编制的目的为:

1)明确大坝退役评价所需要的数据;2)拆坝所要开展的工程、环境和经济评价的方法;3)比较大坝退役的具体技术方案和评估退役坝的投资与效益。

  开展大坝退役评价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大坝安全、美学、鱼类、河流流量减少等,在经济方面要比较大坝继续运行或加固维护的费用。

在上述因素中,大坝安全放在首位。

其它考虑的方面还有:

1)社区生活对供水或娱乐设施的依赖情况;2)城市用水与灌溉的水权;3)生态需水要求;4)泥沙管理;5)防洪与水流调节效益。

通过对大坝的评价可以得出:

1)继续运行;2)部分功能将退役;3)整个工程全部退役。

5.2工程评价内容

  工程评价的内容有:

1)防洪标准和溢洪道泄流能力;2)施工导流和围堰布置;3)大坝、电厂设施、辅助设施部分或全部拆除;4)机械和电气设备的拆除;5)设备的处理;6)考虑泥沙管理、环境要求、洪水和湿地作用所采取的工程措施;7)增加娱乐设施;8)施工以及拆除方案的投资预算及施工计划,9)运行维护费用。

  在确定大坝是部分拆除或全部拆除的分析工作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大坝安全,并进行洪水控制与溃坝洪水的深入分析比较。

FERC对灾害进行了分类,考虑的因素有人口伤亡、财产损失等。

美国联邦紧急事物管理署(FEMA)会同美国大坝安全委员会(ICODS)正在修订灾害分类评估导则。

  针对入库设计洪水,进行结构安全计算复核,并考虑是否需要采取加固措施。

地震荷载对大坝安全的影响也必须考虑。

为防止溃坝,必要时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包括增加溢洪道过流能力或加高、加固大坝,因此也相应增加了投资,这部分费用都应作为方案评价的内容之一。

  对混凝土坝、土石坝,都要进行安全稳定分析,对土石坝还要开展坝坡的稳定和抗冲刷能力的分析,包括有漫坝洪水引起的坝坡冲刷、溢流设施泄流对坝脚的冲刷、波浪作用、水库调度运行等。

  土石坝,如果采用部分设施退役方案,要通过洪水演进分析确定大坝是否要加固、是否要建设新的泄洪设施,要进行洪水漫坝条件下的坝坡保护复核计算。

如果大坝整体退役,需要考虑大坝的拆除及施工导流等问题。

混凝土坝,尽管混凝土坝具有抵抗洪水漫坝的能力,但是必须对其基础进行漫坝洪水的冲刷分析,以确保大坝的稳定。

其它附属设施无论大坝是采取部分退役或是全部退役方案,都要研究溢洪道的问题,以解决拆除过程和永久运行期(部分拆除方案)的过流问题。

  大坝拆除要考虑坝拆除后原筑坝材料的堆放处理问题、拆除过程中的导流问题、大坝拆除后因地下水位降低引起的地质灾害问题、坝址区附近的生态环境恢复建设问题等。

废料堆放场地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考虑满足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的各项规定。

如果可能,可以考虑利用原来建坝时的采料场(坑)堆放拆坝的土石料。

但是对于泥沙和其它材料则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对拆除的废弃混凝土要测试是否存在有害物质。

可以考虑将废料破碎后作为修路材料。

大坝拆除后还要进行地表的恢复工作,如覆盖土、种草、植树等,同时还应该加强监测地下水的运动及有害物质的含量。

5.3环境影响评价

  对环境影响的评价要考虑到州和联邦法律以及相应的许可制度等,包括该工程是在FERC注册还是在州注册。

如由联邦机构进行环评,则必须满足《国家环境法》的有关要求,州政府机构还有可能增加一些各州有关环境的考虑因素。

  水量与水质开展环境分析不仅要考虑水质,还要考虑到水源问题,即地表水和地下水,在此基础上开展水量与水质的评价。

无论作出的结论是继续运行、部分设施退役、或全部退役,都会存在一些潜在的影响,其评价结果有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

因此要采取可行的工程措施,以减少其不利影响。

在考虑水量时,可采取修改运行规则、增加泄流量、建设新引水设施、修建新的防洪设施等方案。

在提高水质方面,可通过修建污水处理厂、沉沙设施等措施来实现。

  鱼类、野生动物及物种首先要开展对鱼种及其它水生物的调查,考虑鱼类及水生物保护的长期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的考虑应保证鱼类能过坝。

根据联邦政府或州政府颁布的《濒危物种法》,确定在坝址区要保护的各类植物与动物,包括州或联邦政府已经规定了的或尚未规定的保护物种,以及有可能影响到的物种。

  植被水库部分退役或全部退役将会降低现有湿地的水位,但同时也会创造出新的湿地。

库区沉积的泥沙是很肥沃的,适宜于植被的恢复,可适当考虑在露出水面的淤沙上播撒草种。

利用恢复植被的自然措施来保护土体边坡稳定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远优于用砌石护坡的方式。

将原工程所占的土地腾出来用于植被的恢复是一项积极的措施。

文化、历史与考古资源坝与水库也可能建在具有丰富文化、历史或考古资源的地区,在坝的拆除工作中要认真进行调查、并考虑给予  保护,以免遭到破坏。

对这些文化、历史或考古资源的保护工作要遵循美国国家的各种法律,包括文物注册登记等。

景观资源《导则》中指的景观资源是坝址区自然的或人工形成的景观特征,包括风景、昆虫和鸟类的啼鸣、夏季的和风、各类鲜花的飘香等,其中风景包括有野生资源、水资源、植被、岩层、已开发的或未开发的土地等,目前已有相应的评价方法可用于对这些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

坝的部分拆除或全部拆除都会大大的影响坝址的景观,或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可以通过采用适当的植被恢复、或修建通向自然景观地的道路等措施来减小这些负面影响。

  休闲娱乐休闲娱乐资源包括自然的、以及开发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后所形成的户外的休闲娱乐场所。

应考虑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工程区域受到影响的人群;二是这些休闲娱乐设施的使用时间,如周末、季节性、淡季与高峰期等;三是娱乐设施的组成与配置,包括容量、规模、收费等。

设施的配置还要考虑满足《美国残疾人法》的要求。

对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要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弥补。

  土地利用工程拆除后,其土地的利用和所有权需要认真加以界定,包括地方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土地以及私人土地等。

如果大坝是全部拆除,对周遍影响范围则比较大,包括湿地有可能减少或增加、洪水区域将发生变化、库岸边利用价值的降低、有关水的商业活动由湖库方式变为河岸方式等。

这些可以通过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来减少其影响程度,包括重新修建一些设施、房屋和商业活动场所,或签定长期协议来管理受影响的土地。

5.4泥沙管理

  大坝拆除后库区泥沙的处理方案直接影响着大坝拆除方案决策的制定。

如果不对泥沙进行处理,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为:

1)增加下游河道的泥沙,因而改变其河流的生态特性;2)细沙在下游河道的沉积将会影响鱼类的产卵;3)不加控制的向下游泄放泥沙将会在河道中产生沙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泥沙向下游的输移,将会抬高下游河床高程以及影响支流的汇流;4)河道输沙量的增加会相应加剧对河岸横向变形;5)抬高河床高程将会增加洪水的风险与阻塞取水口。

反之,如果采取有效的泥沙处理方案,科学地输送粗沙、树枝树干、养分和其它物质,可为鱼类生长、野生动物、水生物带来益处。

水库泥沙特性与泥沙处理方案通过了解水库泥沙特性来确定拆坝后对泥沙的处理方案,以及进行下游河道淤积、环境生态影响的评价工作。

针对大坝拆除方案,对泥沙的处理方式可归为如下四类。

1)不作任何处理对库区淤积的泥沙不作任何处理,留在原地。

但要修建排沙设施,通过长时间的运行逐渐减少库区泥沙淤积量。

2)河道输沙不论是采用全部保留大坝、部分拆除或全部拆除方案,都可以采用大孔口和降低水库运行水位以提高输沙率进行水库排沙。

对大坝全部拆除方案,水库泥沙将随坝的分阶段拆除逐步达到下排的目的。

3)机械清除机械清除方式包括传统的开挖、机械挖沙和水力清沙。

可采用泥浆泵、运输带或管道方式进行运输,另外还要考虑泥沙的堆放地。

机械清沙方式还可以结合水力冲刷,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采用机械将细沙清除后,还可以利用剩下的粗砂。

4)就地覆盖保护处理不论是部分拆除或是全部拆除,都可以采取将淤沙就地覆盖的保护处理方式。

在淤积的泥沙体中开辟一条过流通道,将其表面采用护坡覆盖的保护处理方式,保证其稳定,修建导墙、利用植被控制表面径流,最终达到排泄洪水但不会带走泥沙的目的。

研究泥沙处理方案需要结合工程方面和环境方面的要求,需要弄清楚每一种方案对库区淤沙处理的效果、对水生物种和文化资源的影响。

如密执安州泥沙处理方案的确定时考虑了控制水体的浊度,以满足特殊鱼种的生存需要。

排沙效果、风险和成本分析上述不同的泥沙处理方案对下游的基础设施、水生物、文化资源影响是不同的。

如排放细颗粒泥沙将影响水质,排放粗颗粒泥沙有可能产生淤积,以及影响河道的行洪与河道形态变化,这些负面作用会影响到下游的环境、财产持有者及水的用户,为此将直接影响泥沙处理方案的确定。

5.5方案评价

  方案评价是在对大坝进行工程技术、环境生态、泥沙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分析工作基础上开展的。

经济分析对退役坝方案,通过成本—效益的分析,研究不同方案的经济可行性,确定该工程的用途和价值,实际上是分析退役坝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资源的种类主要从工程、环境和社会经济三个方面考虑,具体为供水、防洪、发电、航运、娱乐、商业利用、水权、间接效益等。

这里要特殊解释的是:

1)商业利用,即在某些情况下,大坝退役后可能影响当地的农业产出、生产成本、排水与灌溉、泥沙冲蚀速率,因此也会影响其商用价值;2)水权,不论大坝或发电设备作部分退役或全部退役,都将引发对目前已形成的水权制是否要发生变化的问题,特别在美国西部,许多州都有州的水权法,股东方都受到法律的保护;3)间接效益,是指非直接利用资源所获得的效益,这种效益是难以定量或用价格来衡量的。

  用预算的方法分析该工程(或方案)的成本—效益关系,其结果可以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关键取决于该方案对某一特定资源的利用是增加其经济价值还是减少。

如果可能,经济价值可以用货币的方式进行量化,反之也可以用等价的货物来衡量。

可以通过市场流通交换评价某些资源的价值,如电价、具有商业价值的鱼、供水等。

经济模型采用货币、非货币、定量与非定量方式进行分析。

发电的损失可以用年收入来计算,其它方面的影响也可以用定量、但不一定是货币的方式,如湿地损失的面积等。

非定量的影响还包括风景、文化资源等。

  决策过程是建立在对各种资源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的,包括对资源可定量的估价、物理和经济方面的影响等,其影响的程度可以用较小/较大、负面/正面、长期/短期等描述,按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排队。

在某些情况下,还要请受到影响的股东们参与,这些股东包括位于上下游地区的居民、商家、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等。

  通过给出各种资源的优先权进行方案的定性或定量评价,考虑的因素有:

1)“定量影响”为对资源影响的定量指标,如发电量、泥沙预测等;2)资源重要性,可为本地的重要资源,也可以为影响人类健康和安全的重要资源;3)资源影响程度;4)资源影响程度的权重。

  《导则》推荐采用两种评价方法来评价经济和无形价值的问题。

首先采用国家环境法(NEPA),其次用分析模型(AHP)进行分析。

NEPA的评价可以考虑股东的参与,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可以参与,各种影响因素都可以考虑。

NEPA可以考虑该工程与早期介入的股东之间的关系,并由此确定该工程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关系。

AHP数学模型采用通用的模式可以对不相关的受益者和其价值进行分析比较。

  NEPA分析包括环境评价(EA)或环境影响评价(EIS),究竟用那种方法将取决于问题的复杂性。

AHP从不确定性方面对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也是风险分析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通过AHP的分析来确定每一个方案的不同结果以及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

决策者和股东们更感兴趣的是今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结果如何?

6对美国退役坝管理的初步分析

6.1美国目前拆除的是一些具有安全隐患、功能丧失、局部影响环境生态(包括鱼类)的一些小坝美国最早拆坝的实例发生在1912年,截止到1999年,已经拆除了455座坝[5]。

据最新统计资料[3,4],2003年被列入拆除的坝有58座,2000-2002年间共拆除了79座坝。

美国近年来虽然拆除了一些坝,但主要是位于支流上的小坝、老坝,服役期在70~100年,坝高一般为10m以下,包括早期建设的用于造纸业、纺织业、灌溉、供水等目标的小型水电站等。

这些工程多为经过长期的运行,已丧失了原设计的功能,许多工程已不适应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需要。

从大坝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考虑工程自身的安全和对下游带来的潜在的危险、以及加固费用高等原因,在做了详细的分析比较后选择了拆除方案。

另外还有一些是考虑洄游性鱼类生长的需要与国家自然公园相协调的河道建设而拆。

6.2美国的水库大坝在国家经济建设中仍是不可替代的美国垦务局、陆军工程兵团、田纳西河流管理局、以及一些水电公司和州建设的大型水电工程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作

用,1996年水电装机总量达75500MW(不包括蓄能机组),与我国目前水电装机容量基本相当,年发电量300TWh。

在中西部地区,许多大坝还承担着调水工程中的水量调蓄功能,如加州调水工程中,包括23座水库大坝(其中有著名的Oroville坝,最大坝高235m),总蓄水量达82亿多m3,为加州南部和西南部的供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30年代建起的胡佛坝至今被美国人认为是国家的重要财富,经胡佛坝调节下泄的水量,为内华达南部、加州南部和亚利桑那州西南部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水源。

目前美国还没有一座具有重要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功能、经现代化设计施工的坝被列入拆除计划。

6.3美国重视并科学、理性地对待退役坝的问题大坝不是一劳永逸的建筑物,美国对那些早期建设的坝的安全及退役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建立了拆坝许可证制度,并已经编写出有关《导则》,用于科学地指导大坝退役的评价工作,不仅有技术方面的,还考虑了有关环境生态、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同时更加关注坝的拆除过程中的相关技术问题,重视大坝拆除过程中的安全,减少坝拆除后对周围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真正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7中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中的新问题

7.1小型水库大坝的安全是中国大坝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中国是世界上建坝第一大国,现有水库近8.6万座,其中大型水库445座,中型水库2782座,小型水库8.2万余座。

1999年《全国病险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调查显示[8],全国有3万多座病险库,被列入近期除险加固的1364座主要是大中型水库,另外有2万多座小型水库需要除险加固。

我国小型水库大多建于20世纪50~70年代,工程标准偏低、质量较差,加之工程管理与运行维护费用缺乏正常渠道投入,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每年汛期小型水库出险、溃坝事故时有发生。

7.2小型水库垮坝是水库安全度汛中的主要问题焦点水利部汪恕诚部长在2003年防汛会议谈到了我国近12年来水库垮坝的情况[9],“1991年以来,全国共发生235座水库垮坝事件。

从垮坝原因看,147座是因发生超标准洪水导致水库漫坝失事(63%);71座是因工程质量差、抢险不力造成垮坝失事(30%);其它7%的垮坝主要是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造成的。

从垮坝水库的规模看,小型水库233座(99%),中型水库2座。

以上分析表明,当前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恰恰是水库垮坝的主要原因,小型水库恰恰是水库安全度汛工作的薄弱环节”。

7.3小型水库大坝管理水平与除险加固技术落后文献[10、11]总结国内外大坝安全分析结果表明,垮坝与大坝安全的重点是土石坝。

我国小型水库的安全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8]:

1)面广量大。

尽管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陆续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但由于管理体制和资金的制约,对险情缺乏深入的了解或限于局部抢险,往往只是治标不治本,难以彻底清除隐患。

目前全国待除险加固的小型水库还有数万座,数量巨大,不是在短期内能得到彻底解决的;2)同一水库多种病险问题同时存在。

如防洪能力不足、大坝渗漏严重、大坝形体单薄、结构不满足安全要求、泄水建筑物存在严重隐患、大坝或建筑物不满足抗震稳定要求、白蚁危害、金属结构不能可靠安全运行、防汛交通与通讯设施不具备等;3)技术力量薄弱,安全管理水平低。

(1)型水库虽设专人管理,但几乎无专业技术人员,小

(2)型水库没有专人管理,甚至无人管理;4)经济基础差,难以进入良性循环。

水库管理经费奇缺,很多水库长期处于带病和限制运行状态,大部分小型水库从未进行过维修养护,一般只有在出现严重险情时才能得到应急治理,但远不能根除隐患。

从除险加固技术来讲,国内在处理大中型病险库问题中,积累了许多经验,但由于小型水库问题更加复杂,多种病险问题同时存在,在大中型水库中取得的经验不能照搬套用,许多小型水库大坝,在建设时各种技术资料就不完整,甚至根本无技术资料档案,给除险加固带来很大的困难。

从加固处理费用看,小

(1)型水库加固经费大约在100万元,小

(2)型水库约25万元[7]。

我国目前有2万余座小型水库急待加固,如果全部实施,则所需经费在数十亿以至上百亿元人民币,这是一笔十分可观的费用。

对这些问题亟待认真研究分析。

7.4水库安全管理中的新问题针对病险库存在的问题,我国于1991年颁布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12]中要求对病险库进行分类、采取除险加固措施、或废弃重建;在险坝加固前应采取保坝的应急措施,或改变原设计运行方式;制定险坝加固措施;对险坝可能产生的垮坝及淹没范围进行预估,制定应急方案等。

水利部2003年7月1日起实施的《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试行)》(简称《办法》)[13]中规定对降等与报废的水库大坝必须进行严格的论证和审批,并分别给出了符合降等或报废的条件。

《办法》规定水库降等论证报告内容应当包括水库的原设计及施工简况、运行现状、运用效益、洪水复核、大坝质量评价、降等理由及依据、实施方案。

水库报废也即为水库退役,如对水库实施报废(退役)的管理措施,除应进行降等论证报告中具有相同内容的工作外,《办法》特别要求论证报告内容则应包括报废理由及依据、风险评估、环境影响及实施方案。

《办法》是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一个延续和深化的阶段,是一种科学对待病险库的管理态度。

如果对水库采取报废(退役)的处理方式,有三方面的问题要特别给予关注与研究,一是要加强对报废水库的管理,如果管理不当,废弃的水库有可能成为新的致灾因素;二是要考虑水库周遍已建立起来生态环境因水库报废而发生变化,需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建立起一个新的平衡,由此对水库中边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三是因水库报废而产生的对水库上下游周遍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修建水库大坝是为了兴利除害,而废弃不安全的、丧失功能的水库也同样应达到兴利除害的目的。

水库降等与报废(退役)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有与之配套的、可操作的细则,特别是开展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定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的研究,以指导水库降等与报废(退役)工作的有效实施。

8中国的水库大坝老化、安全风险以及退役评价问题研究

我国目前许多水库大坝(多数为小型水库及大坝)的服役期也达到40年~50年,对于已存在的病险库问题和将来还会出现新的病险库问题,我们今后更多的是面对这些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和除险加固工作,包括部分病险水库大坝的降等使用、报废(退役)评价和实施。

因此应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开展大坝老化和寿命以及安全问题开展研究,考虑我国应该如何面对存在安全隐患、已丧失原有功能的水库大坝的退役出路问题;或从流域的整体开发规划出发,对部分水库大坝功能调整后的出路,以及新的河流环境生态平衡等问题开展研究。

水库大坝老化安全风险以及退役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包括技术、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应该及早立项开展研究,探索出适应于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对策与相应的技术措施。

类似人类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