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364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9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新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新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新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新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

《新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

新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

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

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

主备人

审核人

执教人

学习目标

1、我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我能正确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方法

五环: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

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学习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准备

ppt、学案

师导案

生学案

7

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独立完成学案,落实自主学习的各项任务。

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预习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励和时间要求。

1、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

一分为二()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2、自学教材第45页。

把一个西红柿、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平均分到()个西红柿,()块月饼,()块饼干。

总结:

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来表示。

合作探究

约10分钟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认真阅读教材第46页,小组合作完成下面各题:

1、()()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

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份或()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2、婴儿每天的睡眠时间约占

,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份,睡眠时间是这样的(    )份。

3、15支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

每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  ),每人分得的铅笔是铅笔总数的(   )。

4、自然数的计数单位是个、十、百、千、万……同样分数也有计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

5、读出下列分数,并指出它们的分数单位,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读作:

它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单位。

读作:

它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单位。

汇报展示

约10分钟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达标检测

7分钟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解。

1、写出下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的分数单位是()

的分数单位是()

的分数单位是()

的分数单位是()

的分数单位是()

的分数单位是()

2、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⑴、我们每天的睡眠时间占全天的

⑵、空气中氧气大约占

拓展延伸

6

分钟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解。

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

(1)把单位“1”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用来表示。

()

(2)五

(2)班,男生占全班的

,则女生占全班的

()

(3)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小,它的分数单位就小。

()

(4)单位“1”就是自然数1。

()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

分数与除法

课时

第四单元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

主备人

审核人

执教人

学习目标

1、我知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2、我会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3、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学习方法

五环: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

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学习难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教学准备

ppt、学案

师导案

生学案

7

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并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1、

表示它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5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分之(),我们把看作单位 “1”。

3、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这道题列式是:

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就是把()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合作探究

约10分钟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1、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小组合作利用圆片和剪刀动手操作,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分小组讨论。

方法一:

方法二:

这道题列式是:

2、把5块饼平均分给8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这道题列式是:

3、观察上面两个除法式子,小组讨论:

被除数÷除数=

=

4、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上面的式子可以写成:

5、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时、它门的商可以用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种,而分数是一种,因此、我们只能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

汇报展示

约10分钟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总结:

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时,它门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由于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

因此,我们只能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因此,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整数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那么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达标检测

7分钟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解。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5÷8=

24÷25=

16÷49=

7÷13=

57÷97=

23÷78=

2、填空。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份的数。

分数可以用来表示除法算式的()。

其中分数的分子相当于(),分母相当于()。

拓展延伸

6

分钟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正。

把1kg的糖平均装在3个袋子里,每袋重多少千克?

平均装在5个袋子呢?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除数=

a÷b=

(b≠0)

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

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应用

课时

第四单元第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

主备人

审核人

执教人

学习目标

1、我能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2、我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3、渗透学习力元素,培养我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方法

五环: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

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进一步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学习难点

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

ppt、学案

师导案

生学案

7

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并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1、把相等的除法算式和分数用线连接起来。

3÷7

3÷10

15÷23

90÷38

9÷17

6÷17

2、()÷9=

=()÷()

=()÷()()÷13=

合作探究

约10分钟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认真阅读教材第50页,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从分数的意义来理解

求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可以把()的只数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每份就是1只,1只就是整体的(),7只就是整体的()。

(2)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来理解

归纳: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用计算。

 

汇报展示

约10分钟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归纳: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用除法计算。

除数都作标准数,得到的商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都不能写单位名称。

达标检测

7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堂及时辅导学困生。

2、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相互订正。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5÷8=

24÷25=

16÷49=

2、填空: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的数;1÷21表示两个数(),还可以表示()。

3、填入适当的分数:

9cm=

dm79dm=

m30cm=

m

拓展延伸

6

分钟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正。

(1)班有男生18人,女生16人。

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男生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女生占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应用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用除法计算。

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课时

第四单元第4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

主备人

审核人

执教人

学习目标

1、我知道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2、我能辨别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理解带分数是大于1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4、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学习方法

五环: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

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