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有关概念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35682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照相机有关概念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照相机有关概念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照相机有关概念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照相机有关概念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照相机有关概念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照相机有关概念解析.docx

《照相机有关概念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照相机有关概念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照相机有关概念解析.docx

照相机有关概念解析

概念解析

曝光控制参数

1.白平衡:

白平衡的基本概念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对在特定光源下拍摄时出现的偏色现象,通过加强对应的补色来进行补偿。

上图照片均是在日光下拍摄,仅改变了白平衡的设置。

各种白平衡下的照片所产生的偏色显示出补偿时的补色。

使用胶片相机时,为了对这些偏色进行补偿,拍摄时要用各种彩色滤镜。

数码相机的基本原理与其类似,白平衡功能就相当于彩色滤镜。

但在彩色滤镜中并没有类似“自动白平衡”的滤镜,在这一点上两者有很大区别。

一般使用时选择自动白平衡(AWB)就足够了,但在特定条件下如果色调不理想,可以选择使用其他的各种白平衡选项。

 

2.曝光模式:

曝光英文名称为Exposure,曝光模式即计算机采用自然光源的模式,通常分为多种,包括:

快门优先、光圈优先、手动曝光、AE锁等模式。

照片的好坏与曝光量有关,也就是说应该通多少的光线使CCD能够得到清晰的图像。

曝光量与通光时间(快门速度决定),通光面积(光圈大小决定)有关。

快门和光圈优先

  为了得到正确的曝光量,就需要正确的快门与光圈的组合。

快门快时,光圈就要大些;快门慢时,光圈就要小些。

快门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快门速度自动决定用多大的光圈。

光圈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光圈大小自动决定用多少的快门。

拍摄的时候,用户应该结合实际环境把使曝光与快门两者调节平衡,相得益彰。

手动曝光模式

  手控曝光模式每次拍摄时都需手动完成光圈和快门速度的调节,这样的好处是方便摄影师在制造不同的图片效果。

如需要运动轨迹的图片,可以加长曝光时间,把快门加快,曝光增大;如需要制造暗淡的效果,快门要加快,曝光要减少。

虽然这样的自主性很高,但是很不方便,对于抓拍瞬息即逝的景象,时间更不允许。

AE模式

  AE全称为AutoExposure,即自动曝光。

模式大约可分为光圈优先AE式,快门速度优先AE式,程式AE式,闪光AE式和深度优先AE式。

光圈优先AE式是由拍摄者人为选择拍摄时的光圈大小,由相机根据景物亮度、CCD感光度以及人为选择的光圈等信息自动选择合适曝光所要求的快门时间的自动曝光模式,也即光圈手动、快门时间自动的曝光方式。

这种曝光方式主要用在需优先考虑景深的拍摄场合,如拍摄风景、肖像或微距摄影等。

3.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

   数码相机在拍摄的过程中,如果按下半截快门,液晶屏上就会显示和最终效果图差不多的图片,对焦,曝光一切启动。

这个时候的曝光,正是最终图片的曝光度。

图片如果明显偏亮或偏暗,说明相机的自动测光准确度有较大偏差,要强制进行曝光补偿,不过有的时候,拍摄时显示的亮度与实际拍摄结果有一定出入。

数码相机可以在拍摄后立即浏览画面,此时,可以更加准确地看到拍摄出来的画面的明暗程度,不会再有出入。

如果拍摄结果明显偏亮或偏暗,则要重新拍摄,强制进行曝光补偿。

4.测光方式:

测光方式,用于决定相机如何曝光。

一般有矩阵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和AF区测光方式四种。

矩阵测光可以将画面多个区域的测量值与典型组合库进行比较以决定适合整个图像的最佳曝光;中央重点测光用于人像,根据画面中央的亮度调节曝光,但仍保留情景细节;点测光时,相机对显示屏中央用圆圈表示的区域进行测光,即使背景较量或较暗,也可确保测量目标区域的被摄对象能正确曝光;而AF区测光方式是当采用自动或手动对焦区域选择时,使点测光与激活的对焦区域间建立连接。

(1)中央重点测光模式:

中央重点测光模式比平均测光要更精准些。

因为一般摄影者在拍摄时常常会将主体安排在画面中间,因此该模式针对此特点,从整个画面测量照度,但将测量重点放在位于取景器中央的一块区域,相当于传统单反相机裂像对焦圆大小,由于以中间为主,同时适当兼顾周围环境亮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中央面积因相机不同而异,约占全画面的20-30%。

平均测光模式的特点是在拍摄时相机测光曝光系统根据具体情况作多点取样,然后测算出整个画面所需的最适合的平均曝光量,以确保最后获得准确曝光。

从实际拍摄的角度分析,平均测光模式主要适合拍摄画面反差比较正常的内容,适合于被摄主体与背景没有强烈反差对比,亮度差异相对平和的对象。

  一般来说,平均测光模式最适合的内容是顺光、侧光下的风景、人物特写、中景、团体照等,也适合拍摄一般人物室内或室外活动场景等该模式在一般情况下都可正常发挥作用,尤其是拍摄顺光,前侧光以及阴天或大面积亮度比较均匀的场景时都非常有效。

相对于平均测光模式而言,中央重点测光和点测光的测光范围更小,曝光效果也更加精确。

但是许多摄影初学者也正是因为掌握不好测光位置,影响到拍摄效果。

5.感光度:

相机中的ISO是感光度的意思,在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下把ISO调高的话会降低快门速度也就是说可以让照出的照片不是很模糊但是有得必有失,高的ISO使照片颗粒感很强的,低的ISO会是画面细腻。

分别是ISO100、200、400等。

普通情况下一般是用ISO100。

同时相当与以前传统柯达胶卷有100的和200一个意思。

屏幕参数

1.TFT液晶屏:

TFT全称为ThinFilmTransistor(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是指液晶显示器上的每一液晶象素点都是由集成在其后的薄膜晶体管来驱动。

从而可以做到高速度高亮度高对比度显示屏幕信息,TFT属于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

TFT在液晶的背部设置特殊光管,可以“主动的”对屏幕上的各个独立的像素进行控制,这也就是所谓的主动矩阵TFT(activematrixTFT)的来历,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反应时间,一般TFT的反应时间比较快,约80ms,而STN则为200ms,如果要提高就会有闪烁现象发生。

而且由于TFT是主动式矩阵LCD可让液晶的排列方式具有记忆性,不会在电流消失后马上恢复原状。

  TFT的显示采用“背透式”照射方式——假想的光源路径不是像TN液晶那样从上至下,而是从下向上。

这样的作法是在液晶的背部设置特殊光管,光源照射时通过下偏光板向上透出,由于上下夹层的电极改成FET电极和共通电极,在FET电极导通时,液晶分子的表现也会发生改变,可以通过遮光和透光来达到显示的目的,响应时间大大提高到80ms左右,因其具有比TN-LCD更高的对比度和更丰富的色彩,荧屏更新频率也更快,故TFT俗称“真彩”。

  相对于DSTN而言,TFT-LCD的主要特点是为每个像素配置一个半导体开关器件。

由于每个像素都可以通过点脉冲直接控制。

因而每个节点都相对独立,并可以进行连续控制。

这样的设计方法不仅提高了显示屏的反应速度,同时也可以精确控制显示灰度,这就是TFT色彩较DSTN更为逼真的原因。

  TFT还改善了STN闪烁(水波纹)模糊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播放动态画面的能力。

和STN相比,TFT有出色的色彩饱和度、还原能力和更高的对比度,但是缺点就是比较耗电,而且成本也比较高。

TFT是目前中高端彩屏手机中普遍采用的屏幕,分65536色及26万色,1600万色三种,其显示效果非常出色。

2.取景器:

取景器一般来说可分为:

  1.LCD取景器;

  2.与镜头分开,一般称为光学取景器;

  3.通过镜头,一般称为TTL取景器;

  4.电子取景器,也称为单眼LCD取景器(Eye-levelLCDviewfinder);

  与LCD取景器相比,光学取景器和TTL取景器有许多优点。

首先,可以避免因开启LCD而过度耗尽电量,从而可以增长拍摄时间和电池的使用寿命。

其次,在室外拍摄时,它可以避免因LCD显示屏反光导致的取景误差。

LCD取景器

  LCD取景器就是液晶取景器,数码相机背后那块大大的夜晶显示屏便是它。

LCD取景器有几个很明显的优点:

第一,通过它看到的影象就是即将拍摄成像的景物,而且视差极低;第二,现在不少数码相机的LCD都设计成为可旋转式的,这样一来数码相机的取景角度就更多,而且可以非常直观地实现自拍操作。

不过LCD取景器的缺点也是明显的。

首先便是功耗问题,长久以来,LCD取景器都是数码相机上的耗电大户,长时间开启会大大缩短数码相机的工作时间。

好在现在新型的数码相机都大量采用了低温多晶硅液晶显示屏,所以LCD取景器的功耗问题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不过称其为“耗电大户”依然不为过。

其次,在强烈的阳光下,LCD取景器的显示效果便会大受影响,需要用手或其他东西遮挡一下光线方能看得明白。

最后在环境光线过暗的情况下,LCD取景器也会存在影象昏暗、不利于取景的问题。

光学取景器

  不管你使用的镜头是定焦还是变焦,光学取景器的取景都是不变的,它工作时与镜头无关,它只是模仿镜头的视角和焦距。

有家用傻瓜型相机(包括家用级数码相机)大都使用这种取景方式。

  取景器进光孔的大小决定了图像的清晰程度,对于戴眼镜的用户而言,有相对来说大一些的光孔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因为眼镜会使他们的眼睛离取景器较远,这样就不可能准确地取景。

现在有些取景器配备了可以进行屈光度调节的功能,使拍摄者在拍照时可以不戴眼镜就可进行较为准确的取景。

不过,只有近、远视者才可以进行屈光调节,对于视力正常的拍摄者而言,屈光度调节毫无意义。

光学取景器应尽量地靠近镜头的光轴中心,以减少取景视差。

之所以会出现视差,是因为相机镜头和取景器是从不同位置观看拍摄对象的,因而它们各自看到的景物也是存在一些差异的。

拍摄距离大时比较难发现视差,但当拍摄距离较小如拍摄人像或微距时,视差就会很明显,从而可能会影响照片的构图(如图)――这就是为什么在进行微距摄影时需要打开LCD显示屏的原因。

显示屏显示的是传感器接收到的图像,从而避免了视差。

  视差也是独立式光学取景器经常遇到的问题,不过相机制造商已经采用了许多办法来解决该类问题,光学取景器一般都有"剪裁"或"视差"符号来标示实际的拍摄区域,但这只是简单的方法,并不是100%管用的。

  一般来说,光学取景器不能显示100%的镜头所拍摄图像,大概只有实际帧的85%或更少。

这就是开发TTL取景器的原因。

TTL光学取景器

  这种取景器通常配备在较昂贵的数码相机上,它可显示镜头所拍摄到的图像。

在传统胶卷相机中,绝大多数已经采用这种取景方式。

  不同TTL取景系统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在具体使用时,所能显示的细节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通过将穿过镜头的光线反射或散射,从而达到取景的目的。

 TTL取景器的缺点在于,由于制作比较复杂,所以成本较昂贵,所以经常只有在高端家用数码相机或专业数码相机如奥林巴斯E10、富士S1等上见到TTL取景器。

而且TTL取景一般都要求有一个较小的LCD显示屏来显示聚焦、曝光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增加了其制造成本。

不过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惠普与潘太克斯公司目前共同推出了一种采用TTL取景器、价格较为合理的相机――惠普912/潘太克斯EI2000。

电子取景器

  这种取景器的优点与TTL取景器一样:

显示待拍景物的全貌,在日光下可以看到,并且可以显示光圈、快门速度等拍摄信息,但除此之外,还可以显示相机菜单,这是其它取景器所无法做到的。

电子取景器的缺点可归纳为三条:

与光学取景器、TTL取景器不同,它需要大量的电源;类似于LCD显示屏,容易反光,从而影响取景的准确;与光学系统相比显得比较粗糙。

最后一项会显得很重要,因为这样的系统无法显示拍摄帧里的最小细节,比如人眼是不是睁开的等等。

3.亮度:

显示器的亮度定义为全白颜色下的亮度值。

事实上在人们日常使用中是不需要这样高的亮度的,过高的亮度反而会给眼睛带来伤害。

在绝大多数显示器中,出厂的设置基本为100%亮度,因为亮度更高让使用者对画面直观的感受会更好一些,然而长时间过高的亮度对视觉伤害是很大的。

LED的光强度单位:

mcd或cd/m2

比较权威的说法是亮度介于120cd/m2到150cd/m2之间能在健康和视觉效果上得到一个折中点。

市场上各大显示器知名品牌,例如华硕、三星、LG、AOC等等,他们的主流19,22寸显示器的亮度标称多为300cd/m2,更大的尺寸亮度更高。

例如华硕液晶显示器24寸以下的显示器基本都在300cd/m2左右,而如华硕MT276H这样27寸的显示器亮度则达到400cd/m2,所以消费者在关注显示器亮度参数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自己是否会使用到那样高的亮度。

镜头参数

1.镜头:

镜头的主要功能为收集被照物体反射光并将其聚焦于CCD上,其投影至CCD上之图像是倒立,摄像机电路具有将其反转功能,其成像原理与人眼相同。

镜头的分类

  根据镜头的产地分类主要是日系镜头和德系镜头。

日系镜头主要是色彩的还原性比较好,德系镜头的层次感比较强。

目前市场上中国的镜头也逐渐占领一定的市场,主要是价格比较低廉。

  根据镜头的性能及外形区分,目前有P型、E型、L型和自动变焦镜头等类型:

  1.P型镜头

  

(1)自动定位镜头,本身瞳焦已经调节好,需要检验从最大倍率到最小倍率的清晰度,是否一致、是否清晰。

  

(2)检验同轴度,即最大倍率到最小倍率取像在同一位置,不能偏移或偏移太大,均视为不良品,必需重新更换镜头。

  (3)光学放大倍率为0.7—4.5X,即0.7倍到4.5倍之间共九种倍率。

  (4)清晰度根据校正块、实际对象成像反映来进行判断。

  2.E型镜头

  

(1)此镜头为普通工业镜头,需要手动调节瞳焦,在机台安装好以后,手动调节使用最大倍率和最小倍率时,图像同样的清晰,如果不能调节清晰度视为不良品,如果调节后镜头有晃动等不稳定因素存在,也视为不良品。

  

(2)检验同轴度,即最大倍率到最小倍率取像在同一位置,不能偏移或偏移太大,均视为不良品,必需重新更换镜头。

  (3)光学放大倍率为0.7—4.5X。

  (4)清晰度根据校正块、实际对象成像反映来进行判读。

  3.L型镜头

  

(1)此镜头为普通工业镜头,需要手动调节瞳焦,在机台安装好以后,手动调节使最大倍率和最小倍率时,图像同样的清晰,如果不能调节清晰度视为不良品,如果调节后镜头有晃动等不稳定因素存在,也视为不良品。

  

(2)检验同轴度,即最大倍率到最小倍率取像在同一位置,不能偏移或偏移太大,均视为不良品,必需重新更换镜头。

  (3)光学放大倍率为0.7—4.5X。

  (4)清晰度根据校正块、实际对象成像反映来进行判读。

  4.自动变焦镜头

  

(1)为自动定位镜头本身瞳焦已经调节好,需要检验从最大倍率到最小倍率的清晰度,是否一致、是否清晰。

  

(2)检验同轴度,即最大倍率到最小倍率取像在同一位置,不能偏移或偏移太大,均视为不良品,必需重新更换镜头。

  (3)光学放大倍率为0.7—4.5X。

  (4)清晰度根据校正块、实际对象成像反映来进行判读。

  镜头的分类又可依焦距、依光圈分和依镜头伸缩调整等方式分类。

  

(1)依据焦距分类有固定焦距式、伸缩式、自动光圈或手动光圈等类型。

  

(2)依据焦距数字大小区分分类有标准镜头、广角镜头、望远镜头等类型。

  (3)依据光圈分分类有固定光圈式(fixediris)、手动光圈式(manualiris)、自动光圈式(autoiris)等类型。

  (4)依据镜头伸缩调整方式分类有电动伸缩镜头、手动伸缩镜头等类型。

镜头品质

  

(1)采用镜片数目:

多类型镜片组合,可减少色偏改善聚焦等问题,但会减少透光率。

  

(2)镜片透光率:

好镜片透光率佳价格贵,差镜片较会阻挡光线通过。

  (3)镀膜与研磨:

镜片镀膜与研磨技术影响镜片品质。

(4)机械装置:

镜头内部机械结构精密度,影响镜片移动精确镀及可靠度,品质差机械结构,会产生调整误差及不一致性。

2.对焦:

对焦是使相机能清晰成像的过程,有相机自动对焦和人工手动对焦之分,自动对焦是相机利用红外、超声波、激光等精确测距后自动移动镜片来实现聚焦。

手动对焦是人工转动镜头对焦环实现聚焦。

合焦是指通过对焦的一系列动作后,最终成功地在感光元件上显像的一种状态。

通俗地说,就是成功聚焦了,照片清晰了。

合焦后,一般会有画面或声音提示的。

3.光圈范围:

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我们平时所说的光圈值F2.8、F8、F16等是光圈“系数”,是相对光圈,并非光圈的物理孔径,与光圈的物理孔径及镜头到感光器件(胶片或CCD或CMOS)的距离有关。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光圈F值 = 镜头的焦距 / 镜头口径的直径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当光圈物理孔径不变时,镜头中心与感光器件距离愈远,F数愈小,反之,镜头中心与感光器件距离愈近,通过光孔到达感光器件的光密度愈高,F数就愈大。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

 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

多数非专业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短、物理口径很小,F8时光圈的物理孔径已经很小了,继续缩小就会发生衍射之类的光学现象,影响成像。

所以一般非专业数码相机的最小光圈都在F8至F11,而专业型数码相机感光器件面积大,镜头距感光器件距离远,光圈值可以很小。

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于F2.8 - F16。

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1/3级的调整。

基本参数

1.有效像素:

有效像素数英文名称为Effective Pixels。

与最大像素不同,有效像素数是指真正参与感光成像的像素值。

最高像素的数值是感光器件的真实像素,这个数据通常包含了感光器件的非成像部分,而有效像素是在镜头变焦倍率下所换算出来的值。

以美能达的DiMAGE7为例,其CCD像素为524万(5.24Megapixel),因为CCD有一部分并不参与成像,有效像素只为490万。

    数码图片的储存方式一般以像素(Pixel)为单位,每个象素是数码图片里面积最小的单位。

像素越大,图片的面积越大。

要增加一个图片的面积大小,如果没有更多的光进入感光器件,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像素的面积增大,这样一来,可能会影响图片的锐力度和清晰度。

所以,在像素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数码相机能获得最大的图片像素,即为有效像素。

    用户在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通常会看到商家标榜“最大像素达到XXX”和“有效像素达到XXX”,那用户应该怎样选择呢?

在选择数码相机的时候,应该注重看数码相机的有效像素是多少,有效像素的数值才是决定图片质量的关键。

2.变焦倍数:

摄录机的光学变焦是依靠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就是通过摄录头的镜片移动来使要拍摄的景物放大与缩小,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越能拍摄较远的景物。

现在的家用摄录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在10倍~22倍,能比较清楚的拍到70米外的东西。

使用增倍镜能够增大摄录机的光学变焦倍数。

3.传感器类型:

镜头是组成数字摄像头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元件不同分为CCD和CMOS。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是应用在摄影摄像方面的高端技术元件,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则应用于较低影像品质的产品中,它的优点是制造成本较CCD更低,功耗也低得多,这也是市场很多采用USB接口的产品无须外接电源且价格便宜的原因。

尽管在技术上有较大的不同,但CCD和CMOS两者性能差距不是很大,只是CMOS摄像头对光源的要求要高一些,但现在该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目前CCD元件的尺寸多为1/3英寸或者1/4英寸,在相同的分辨率下,宜选择元件尺寸较大的为好。

CMOS传感器:

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中文学名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它本是计算机系统内一种重要的芯片,保存了系统引导最基本的资料,和CCD一样同为在数码相机中可记录光线变化的半导体。

  CMOS的制造技术和一般计算机芯片没什么差别,主要是利用硅和锗这两种元素所做成的半导体,使其在CMOS上共存着带N(带-电)和P(带+电)级的半导体,这两个互补效应所产生的电流即可被处理芯片纪录和解读成影像。

后来发现CMOS经过加工也可以作为数码摄影中的图像传感器,CMOS传感器也可细分为被动式像素传感器(PassivePixelSensorCMOS)与主动式像素传感器(ActivePixelSensorCMOS)。

然而,CMOS的缺点就是太容易出现杂点,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的设计使CMOS在处理快速变化的影像时,由于电流变化过于频繁而产生过热现象。

4.传感器尺寸:

传感器尺寸越大,感光面积越大,成像效果越好。

1/1.8英寸的300万像素相机效果通常好于1/2.7英寸的400万像素相机(后者的感光面积只有前者的55%)。

而相同尺寸的传感器像素增加固然是件好事,但这也会导致单个像素的感光面积缩小,有曝光不足的可能。

 传感器尺寸较大的数码相机,价格也较高。

感光器件的大小直接影响数码 

相机的体积重量。

超薄、超轻的数码相机一般传感器尺寸也小,而越专业的数码相机,传感器尺寸也越大。

5.最大分辨率:

最大分辨率是指多屏显示卡在显示器上所能描绘的像素点的数量。

大家知道显示器上显示的画面是一个个的像素点构成的,而这些像素点的所有数据都是由多屏显示卡(显卡)提供的,最大分辨率就是表示显卡输出给显示器,并能在显示器上描绘像素点的数量。

最大分辨率一定程度上跟显存和RAMDAC有着直接关系。

目前的主流的多屏显示卡能提供1280×1024或者1600×1200的最大分辨率,足以达到一般显示器的常用分辨率。

性能参数

1.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是数码相机快门的重要考察参数,各个不同型号的数码相机的快门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使用某个型号的数码相机来拍摄景物时,一定要先了解其快门的速度,因为按快门时只有考虑了快门的启动时间,并且掌握好快门的释放时机,才能捕捉到生动的画面。

 通常普通数码相机的快门大多在1/1000秒之内,基本上可以应付大多数的日常拍摄。

快门不单要看“快”还要看“慢”,就是快门的延迟,比如有的数码相机最长具有16秒的快门,用来拍夜景足够了,然而快门太长也会增加数码照片的“噪点”,就是照片中会出现杂条纹。

另外,主流的数码相机除了具有自动拍摄模式外,还必须具有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

光圈优先模式就是由用户决定光圈的大小,然后相机根据环境光线和曝光设置等情况计算出光进入的多少,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照静止物体。

而快门优先模式,就是由用户决定快门的速度,然后数码相机根据环境计算出合适的光圈大小来。

所以,快门优先模式就比较适合拍摄移动的物体,特别是数码相机对震动是很敏感的,在曝光过程中即使轻微地晃动相机都会产生模糊的照片,在实用长焦距时这种情况更明显。

在选购数码相机时,你最好选购具有这几种模式的机型以保证拍摄的效果。

 至于单反相机常见的B快门功能,虽然可由你自由决定曝光时间的长短,拍摄弹性更高,不过目前大多数的消费性数码相机都还不能支持,最多提供如2秒、8秒、16秒等较慢速度的默认值。

2.防抖功能:

机身和镜头防抖的区别:

镜头防抖是用过镜头内马达驱动陀螺仪对镜片进行位移修正抖动补偿;而机身防抖是由感官元件ccd/coms的位移来达到防抖功能。

镜头防抖可以在取景器中直观地看到图像的修正,而机身防抖则看不到。

机身防抖可适用于任何镜头,从这一点上来说,确实可以节约些购买高级防抖镜头的支出,但机身防抖的效果在使用不同镜头时可能不是很稳定。

  另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