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各种化学试剂的物理化学性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344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各种化学试剂的物理化学性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各种化学试剂的物理化学性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各种化学试剂的物理化学性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各种化学试剂的物理化学性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各种化学试剂的物理化学性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各种化学试剂的物理化学性质.docx

《最新各种化学试剂的物理化学性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各种化学试剂的物理化学性质.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各种化学试剂的物理化学性质.docx

最新各种化学试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各种化学试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安全防护知识

化验工作中接触的化学药品,很多对人体是有毒的。

它们对人体的毒害途径和程度各不相同,有些毒物可有几种途径进入人体,而有些毒物对人体的危害是慢性的、积累性的,因此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

化验室常用毒物的中毒症状及防护知识见下表。

毒物侵入途径与主要症状

防护与急救

氯气----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粘膜使人中毒,吸入后立即引起咳嗽、气急、胸闷、鼻塞、流泪等粘膜刺激症状,严重时可发生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及中毒性肺水肿,心力逐渐衰竭而死亡。

水溶液也具有腐蚀作用

1、室内通风良好,操作时戴口罩

2、立即离开现场,重患者应保温、吸氧、注射强心剂(禁用吗啡)

3、眼受刺激时用2%苏打水洗眼,咽喉疼痛时吸入2%苏打水热蒸汽

一氧化碳及煤气----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与血液中血红蛋白和血液外的其它含铁蛋白结合,使血色素丧失输氧能力,轻度中毒时头晕、恶心、全身无力;中等中毒时发生意识障碍;中度中毒时立即陷入昏迷,呼吸停止而死亡。

1、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注意保温;

2、停止呼吸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并给以含5~7%二氧化碳的氧气;

3、发生呼吸衰竭者,同时注射强心剂。

硫化氢----强烈的神经毒物,具臭蛋味,由于易产生嗅觉疲劳而失去警觉,从而造成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重度中毒时呼吸急促,突然失去知觉,死亡。

1、室内通风应良好,感到不适时立即离开现场;

2、眼受刺激时用2%苏打水冲洗,湿敷饱和硼酸溶液和橄榄油。

二氧化硫----由呼吸道吸入,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结膜炎、流泪、流涕、咽干、疼痛;重度中毒能产生喉哑、胸痛、吞咽困难、喉头水肿以至窒息死亡。

1、立即离开现场,呼吸新鲜空气。

如发现肺浮肿应输氧;

2、服碳酸氢钠或乳酸钠治疗酸中毒;

3、眼受刺激时用2%苏打水冲洗。

氮的氧化物(NO、NO2)----通过呼吸道对深部呼吸器官起损害作用,可能发生各种程度的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气肿,严重者可致肺坏疽。

由于损坏神经系统,吸入高浓度时迅速窒息死亡。

1、立即离开现场,保持绝对安静,呼吸新鲜空气;

2、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60ml;

3、进行对症处理。

氨----可由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黏膜侵入人体。

强烈刺激眼睛,流泪、咳嗽,声音嘶哑。

0.45g/ml接触30min可危及生命。

1、室内通风,操作氨或浓氨水时戴口罩或瞬时停止呼吸;

2、吸入中毒者立即离开现场;误食中毒者谨慎洗胃;皮肤接触中毒者立即用水或稀醋酸充分洗涤。

氟化氢----经呼吸道侵入,腐蚀骨骼、造血神经系统、牙齿、皮肤、粘膜等。

水溶液为氢氟酸,对肌体组织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被低浓度氢氟酸灼伤后几小时才会感觉到疼痛,造成的溃疡不易愈合,引起剧痛。

1、严格按规程操作,特别注意戴好胶皮手套;

2、慢性中毒及骨骼、神经、造血系统受损害者应长期治疗。

甲醇----通过呼吸道及皮肤吸收中毒。

吸入中毒损害神经系统,引起视神经疾病;误服中毒引起恶心、呕吐、全身青紫,重者很快停止呼吸而死亡。

1、通风应良好,中毒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2、严禁当乙醇使用;

3、吸入中毒者注射解毒剂。

四氯化碳----由呼吸道吸入中毒。

主要引起肝脏、肾脏以及神经系统的损害。

急性中毒会引起头晕、呕吐、视力紊乱、黄疸、肝肿大;慢性中毒引起神经衰弱、胃肠功能紊乱。

1、使用时应通风良好,不要滴洒在台面上;

2、急性中毒者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施以人工呼吸,吸氧。

苯及其同系物----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渗透侵入而中毒。

急性中毒会有沉醉状,继而面红、头晕、头痛、呕吐,甚至肌肉痉挛昏迷而死;慢性中毒损害造血、神经系统,鼻腔、牙龈出血,肝、肾受损,全身无力。

1、使用时应通风良好;

2、尽量用其它无毒或低毒溶剂代替;

3、急性中毒者施以人工呼吸,吸氧。

全身性中毒者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

A中毒与急救

一、毒物侵入的途径

毒物,是指某物质进入人的机体以后,能引起局部或整个机体功能发生疾病的物质。

由毒物所引起的任何疾病现象,都称为中毒。

化学试剂中毒一般通过三个途径,引起不同症状的疾病。

1、通过呼吸道中毒:

由呼吸道吸入有毒气体、粉尘、蒸汽、烟雾能引起呼吸系统中毒。

这种形式的中毒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有机溶剂的蒸汽和化学反应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

如乙醚、丙酮、甲苯等蒸汽和氰化氢(气体)、氯气、一氧化碳等。

2、通过消化道中毒:

除误行吞服外,更多的情况是由于手上污染毒物,在吸烟、进食、饮水咽入消化系统而引起中毒。

这类毒物多以剧毒的粉剂较为常见,如氰化物、砷化物、汞盐等。

3、通过触及皮肤中毒和五官粘膜受刺激:

某些毒物接触及皮肤,或其蒸汽、烟雾、粉尘对眼、鼻、喉等的粘膜产生的刺激作用。

如汞剂、苯胺类、硝基苯等,可通过皮肤黏膜吸收而中毒。

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三氧化硫、挥发性酸类、氨水等,对皮肤粘膜和眼、鼻、喉粘膜刺激性都很大。

毒物从以上三个途径进入人的机体后,逐渐侵入血液系统直至遍及全身各部,引起更加危险的症状。

特别是由消化系统侵入,通过门脉系统经肝脏进入血液,以及从呼吸道进入肺泡中被吸收都是比较迅速的。

二、中毒急救

在化验室里,如发生人身中毒,原则上应首先尽快派人或电话请医生,并报告有关领导或上级组织,同时采取急救措施。

在医生抢救之前,急救中毒的原则是尽量使毒物对人体不发生有害的作用,或者是将有害的作用尽量减少到最小程度。

在送医院(或医生到来)之前应迅速查清中毒原因后,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进行急救。

1、呼吸系统中毒:

如果是呼吸系统中毒,应迅速使中毒者离开现场,移到通风良好的环境,使中毒者呼吸新鲜空气。

轻者,短时间内会自行好转;如有昏迷休克、虚脱或呼吸机能不全时,可人工协助呼吸,化验室如有氧气,可给予氧气,如可能,给予喝兴奋剂,如浓茶、咖啡等。

2、经由口服中毒:

由口中服入毒物时,首先要立即进行洗胃,呕吐。

常用的洗胃液是1:

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千万不要太浓,浓度过大会烧坏胃壁粘膜),或用肥皂水或者3~5%的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

洗胃要大量地喝,边喝边使之呕吐。

最简单的催吐方法是用手指或木杆压舌根,或者给中毒者喝少量(15~25毫升,最多不超过50毫升)1%硫酸铜或硫酸锌溶液催吐剂。

如果无洗胃液,可给予大量的温水喝,冲淡毒物并使之呕吐。

洗胃要反复进行多次,直至洗胃呕吐物中基本无毒物存在,再服解毒剂。

解毒剂有很多,要根据中毒药物的性质选用。

一般常用解毒剂有生蛋清液、牛奶、淀粉糊、橘子汁等。

对某些特殊毒物要采取更有效地特殊剂液来解毒,并使之呕吐。

如磷中毒用硫酸铜,钡中毒用硫酸钠,锑或砷中毒用25%的硫酸铁和0.6%的氧化镁混合液(剧烈搅拌混合均匀,每隔10分钟给一汤匙,指导呕吐后为止),氰化物中毒给1%硫代硫酸钠等。

解毒呕吐后,喝上温水送医院治疗。

3、皮肤、眼、鼻、喉受毒物侵害时,要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冲洗愈早愈彻底好。

如能涂或服用适当的缓冲剂、中和剂(注意要用稀浓度的)更好。

洗净毒物后,看情况请医生治疗。

B、常见化学毒物及急救预防措施

1、常见化学毒物的特性及容许浓度见下表。

类别

名称

特性

容许浓度

 

氯气

CL2

黄绿色气体,具有刺鼻臭味,溶于水,液氯能引期严重的烧,能与许多化学物品如乙炔、乙醚、氨气、氢气、松节油、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产物

≤1毫克/米3

一氧化碳

CO

无色无臭气体,微溶于水。

剧毒!

极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0毫克/米3

二氧化硫

SO2

无色气体,具有刺鼻恶臭,在-10℃以下会液化,有一定的水溶度,并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

≤13毫克/米3

二氧化氮

NO2

黄褐色气体,剧毒!

极强的氧化剂。

自身不燃,遇衣物或其他可燃物能立即起火

≤9毫克/米3

二溴乙烷

CH2BrCH2Br

具有特殊甜味,不燃,化学性质稳定,毒性比溴甲烷强

<25ppm

二氯乙烷

CH2CLCH2CL

具有特殊甜味,沸点83.5℃。

化学性质稳定,无腐蚀性

<50ppm

磷化氢

PH3

无色气体,具有臭鱼气味。

沸点-88℃,微溶于水,往往因含有少量P2H3,能自行着燃,发出光亮火焰,剧毒!

极易燃

<3ppm

溴甲烷CH3Br

有浓霉臭味,沸点3.6℃。

不燃,是有机物质的强溶剂。

对皮肤有腐蚀性

<20ppm

 

硫酸

H2SO4

无色至暗褐色的油状液体,腐蚀性强,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不燃。

遇电石、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及其他可燃物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遇水与有机物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遇水与有机物猛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

≤0.5ppm(1毫克/米3)

硝酸

HNO3

无色至淡黄色发烟液体,可溶于水,腐蚀性强,具有非常刺鼻的窒息气味。

化学性质活泼,不燃,能与多种物质如电石、松节油、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

遇可燃或易氧化物即行着火

≤2ppm

 

盐酸

HCL

无色至微黄色液体,气味刺激性强,不燃,但能与普通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ppm

磷酸

H3PO4

无色粘稠状液体或潮湿的白色结晶,自身不燃,能与水相混溶。

与金属反应,放出空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式混合物

≤1毫克/米3

草酸

(COOH)2

.2H2O

无色结晶或白色粉末,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

可燃,粉尘有毒,在150~160℃升华并部分分解。

高温下分解放出一氧化碳或甲酸蒸汽。

遇银盐反应生成草酸银,具有爆炸性,性质活泼,与过氧化物、硝酸或其他氧化剂接触有爆炸危险

≤1毫克/米3

甲酸

HCOOH

无色发烟液体,有刺鼻恶臭味。

溶于水,可燃,具有一定程度的失火危险。

闪点69℃,能放出刺激性蒸汽

≤9毫克/米3

CH3COOH

无色液体,具有刺鼻酸味。

溶于水,放出刺鼻性蒸汽。

易燃,化学性质活泼,与过氧化物,硝酸或其他氧化剂接触有爆炸危险

≤25毫克/米3

 

氢氧化钠

NaOH

无色,有棒、片、粒状或固体,溶于水。

腐蚀性强,能造成灼烧伤。

不燃,但遇水放出大量热量。

能使可燃物燃烧。

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2毫克/米3

氢氧化钾KOH

同上

氢氧化铵

NH4OH

无色透明液体,有刺鼻性气味。

能与醇、醚相混溶。

与酸反应激烈,放出大量的热

 

硝酸银

AgNO3

无色透明结晶或白色结晶,溶于水。

在有机物存在下曝光变成黑色。

具有腐蚀性,遇可燃物、有机物或易氧化物质着火,并能助长火势

0.01毫克/米3

(以Ag计)

硝酸铜

Cu(NO3)2

蓝色结晶,为氧化剂。

遇易氧化物质反应激烈,会引起燃烧或爆炸。

可燃烧着火能助长火势。

170℃时分解,放出剧毒的氮氧化物

硝酸铵

NH4NO3

无色结晶,强氧化剂。

210℃开始分解,温度高分解放出剧毒的气体。

分解急剧能导致爆炸。

与可燃碎末混合能发生激烈反应而爆炸

硝酸钠

NaNO3

无色或白色结晶,为强氧化剂。

易吸湿,遇氧化物质会发生激烈燃烧或爆炸,并助长火势

致死量:

15~30克/人

硫酸铵

(NH4)2SO4

白色粉末或无色结晶。

在240℃熔化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高温下与氧化剂接触,易发生爆炸

氯化铵

NH4CL

无色结晶或白色颗粒性粉状,溶于水。

不燃,在高温下能腐蚀金属。

与银盐能生成一种灵敏度很高,容易引起爆炸的化合物

草酸盐

大多数草酸盐是无色的,其中草酸铵、草酸钾、草酸钠等溶于水,剧毒

 

乙醚

C2H5OHC2H5

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

沸点34℃,蒸汽有毒!

不溶于水。

极易燃,在低温的蒸汽也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

在空气中与氧长期接触或在玻璃瓶内受阳光照射能生成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