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河南电大专科《心理学》网上一体化考试试题及答案模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33863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开河南电大专科《心理学》网上一体化考试试题及答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开河南电大专科《心理学》网上一体化考试试题及答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开河南电大专科《心理学》网上一体化考试试题及答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开河南电大专科《心理学》网上一体化考试试题及答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开河南电大专科《心理学》网上一体化考试试题及答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开河南电大专科《心理学》网上一体化考试试题及答案模板.docx

《国开河南电大专科《心理学》网上一体化考试试题及答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河南电大专科《心理学》网上一体化考试试题及答案模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开河南电大专科《心理学》网上一体化考试试题及答案模板.docx

国开河南电大专科《心理学》网上一体化考试试题及答案模板

国开(河南电大)专科《心理学》网上一体化考试试题及答案模板

说明:

适用于国开河南电大汉语言文学、教育管理、学前教育和英语(教育方向)专科学员网上一体化考试用。

第一部分作业试题及答案作业一一、单项选择题1.睡眠可分为(C)个阶段。

A.六个B.三个C.四个D.五个2.人耳能感受到的纯音的频率范围是(A)赫兹。

A.20—20000B.2—2000C.2—20000D.200—200003.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D)。

A.差别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阈限D.绝对感觉阈限4.下列不属于无意识现象的是(C)。

A.无意识行为B.对刺激的无意识C.幻视D.盲视5.在心理学研究中主张从整体的角度来研究知觉和思维的组织结构,考察知觉意识的心理历程,而不是分解知觉和思维的学派是(D)。

A.精神分析B.机能主义C.格式塔心理学D.行为主义6.“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映了注意的(D)。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广度D.注意的分配7.在整个科学大家庭中,心理学是一门(D)。

A.社会科学B.人文科学C.自然科学D.中间科学8.梦是我们都经历过的一种现象,绝大多数的梦发生在(C)。

A.轻度睡眠阶段B.睡眠锭阶段C.快速动眼睡眠阶段D.深度睡眠阶段9.上课时,学生被窗外的声音吸引,这种心理现象是(C)。

A.随意后注意B.随意前注意C.不随意注意D.随意注意10.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反映的知觉是(C)。

A.错觉B.空间知觉C.时间知觉D.运动知觉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C)。

A.认知B.情绪和动机C.心理现象D.能力和人格12.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最好的感觉通道是(D)。

A.视觉B.触觉C.嗅觉D.听觉13.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A)。

A.冯特B.巴甫洛夫C.华生D.詹姆士14.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种种干扰学习的因素时,我们通过意志的努力,使注意力坚持在要学习的材料上,这种注意是(D)。

A.随意后注意B.随意前注意C.不随意注意D.随意注意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注意品质的一项是(D)。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选择性16.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是(C)。

A.记忆B.思维C.感觉D.知觉17.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学派是(A)。

A.精神分析B.机能主义C.构造主义D.行为主义18.(C)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A.意识B.催眠C.注意D.梦19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是(A)。

A.心理测量法B.观察法C.个案研究法D.实验法20.(C)心理学研究方法很难重复,对结果也很难进行检验和证实,对所得结果很难进行精确的分析。

A.实验法B.心理测量法C.观察法D.个案法二、多项选择题1.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是(ABCD)。

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C.生理心理学D.人本主义心理学2.意识的状态包括(ABCD)。

A.睡眠B.白日梦C.梦D.催眠3.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是人眼视网膜上的两种感光细胞,二者在形态上和功能上都有不同,其中锥体细胞主要感受物体的(BC)。

A.明暗B.颜色C.细节D.阴影4.知觉的组织性中,图形的组织原则包括(ABCD)。

A.邻近原则B.同域原则C.闭合原则D.相似性原则5.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特点是(AC)。

A.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B.主张用内省法C.主张用实验法D.主张研究意识6.个体心理一般分为(ABC)。

A.动机与情绪B.能力与人格C.认知D.知觉7.人们对深度和距离的知觉主要来自(BD)。

A.经验线索B.肌肉线索C.双眼线索D.单眼线索8.心理学的功能是(ABC)。

A.预测和控制B.描述和测量C.解释和说明D.研究和应用9.外部感受器位于身体表面,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产生的感觉包括(ABD)。

A.视觉B.嗅觉C.平衡觉D.听觉10.意识的定义(BCD)。

A.意识是一种感觉B.意识是一种觉知C.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D.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三、判断题1.行为主义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

错误2.知觉适应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的特殊准备状态。

错误3.在控制的条件下,操作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是个案研究法。

错误4.黑和白的感觉是由视杆细胞产生的。

正确5.人们通过感官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

正确6.注意的特点是选择性和集中性。

错误7.意识不对人所觉察和注意的范围进行限制,从而扩大刺激输入的流量。

错误8.现在各心理学学派对于梦的功能的解释趋于一致。

错误9.心理学家的实际研究发现,阈下刺激仍然会对人的情绪或行为产生影响。

正确10.知觉是人们对外部刺激属性的初级加工。

错误作业二一、单选题1.根据思维运作方式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D)。

A.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B.形象思维、抽象思维C.常规思维、创造思维D.聚合思维、发散思维2.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是(D)。

A.分析与综合B.概括C.比较D.抽象3.(A)是人们日常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是按照语言的一套规则把词汇和短语组合起来而形成的。

A.句子B.语义C.词序D.语境4.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称为(A)。

A.再认B.保持C.回忆D.识记5.“心理旋转”实验主要说明了表象具有(D)。

A.概括性B.可变通性C.直观性D.可操作性6.(B)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A.知觉B.记忆C.注意D.意识7.幼儿在学习加减法运算初期,常常借助于数手指,这种思维活动是(D)。

A.抽象思维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动作思维8.小张阅读《西游记》是,根据文字描述在脑中呈现出孙悟空的形象,这是(C)。

A.幻想B.创造想象C.再造想象D.无意想象9.短时记忆的容量是(C)个单元。

A.5±2B.9C.7±2D.710.(D)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A.词B.句子C.语素D.音位11.语言理解的最高级水平是(D)。

A.词汇的理解B.语音的知觉C.句子的理解D.语篇的理解12.(D)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A.认知B.表象C.想象D.思维13.下面(A)不是语言的功能。

A.宣泄的功能B.思维功能C.保存和传授社会历史经验的功能D.交流和表达的功能14.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感觉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是(C)。

A.25秒—10秒B.10.25秒—15秒C.0.25秒—2秒D.25秒—20秒15.一般认为,(C)是儿童语言获得的关键期,处于该阶段的儿童的大脑结构更易于接受和获得语言。

A.1岁半至3岁B.1岁至5岁C.1岁半至5岁D.1岁至3岁16.在一个有很多人的屋子里,突然听到有人说你的名字,你不但听到了自己的名字,还能回忆起别人在说你的名字前刚刚说的几句话。

这就是(D)记忆在发挥作用。

A.短时记忆B.内隐记忆C.长时记忆D.感觉记忆17.在大脑中把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及个别属性分解出来称为(A)。

A.分析B.比较C.概括D.分类18.(A)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A.词B.音位C.语素D.句子19.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表现为(A)。

A.先快后慢B.中途加快C.先慢后快D.前后一样二、多选题1.创造性思维的过程(ABCD)。

A.准备阶段B.验证阶段C.顿悟阶段D.酝酿阶段2.语言的特征包括(ABCD)。

A.语言的产生性B.语言的意义性C.语言的结构性D.语言的社会性3.记忆的过程主要分为(ACD)。

A.存储B.收集C.提取D.编码4.长时记忆的提取方式有(BC)。

A.线索B.回忆C.再认D.启发5.创造性思维的特征(ABCD)。

A.精致性B.灵活性C.新颖性D.流畅性6.有意想象可分为(BCD)。

A.即时想象B.幻想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BCD)A.能力B.定势C.问题的表征D.功能固着8.遗忘的原因主要有(ABCD)。

A.消退说B.压抑说C.干扰说D.编码和提取失败9.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将记忆分为(AD)。

A.语义记忆B.程序性记忆C.陈述性记忆D.情景记忆10.语言获得的理论主要有(AB)。

A.后天学习论B.先天因素说C.社会学习理论D.条件反射说11.语言产生的过程包括(ACD)。

A.执行阶段B.整合阶段C.构建阶段D.转换阶段三、判断题1.表象是指事物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大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正确2.算法策略与启发式策略相比,效率更高。

错误3.短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错误4.长时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

正确5.语言的获得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错误6.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语言与人类的很多其他特征一样,是后天作用的结果。

错误7.表象只有视觉表象。

错误8.感觉记忆只有图像记忆。

错误9.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生产和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元素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

正确作业三一、单选题1.以下不是情绪调节的策略(B)。

A.表达抑制策略B.即时表达策略C.认知重评策略D.回避和接近策略2.人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称为(B)。

A.晶体智力B.流体智力C.情绪智力D.空间智力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是(A)。

A.成就—成功智力B.视觉—空间智力C.交往—交流智力D.逻辑—数理智力4.(C)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

A.斯皮尔曼B.加德纳C.沙洛维和梅耶D.吉尔福特5.耶克斯—道德森定律反映的是(D)。

A.动机与目标的关系B.动机与生理的关系C.动机与需要的关系D.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6.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将能力划分为(C)。

A.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B.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C.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7.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是(B)。

A.认知B.情绪C.需要D.动机8.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切克的研究,下面不属于基本情绪的是(C)。

A.厌恶B.惊讶C.焦虑D.快乐9.强调丘脑在情绪中有重要作用的理论是(C)。

A.沙赫特的情绪理论B.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C.坎农—巴德情绪理论D.阿诺德的情绪理论10.通常在(A)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

A.20B.25C.15D.3011.生理学家们在实验动物的(D)发现了“饥饿中枢”。

A.丘脑B.小脑C.中脑D.下丘脑12.(C)是一种与心境相反的情绪,它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A.惊讶B.焦虑C.激情D.应激13.能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是(D)。

A.需要B.认知C.动机D.能力14.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是(A)。

A.动机B.需要C.情绪D.思维15.从情绪调节过程的来源分类,情绪调节可分为(C)。

A.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B.良好调节、不良调节C.内部调节、外部调节D.原因调节、反应调节16.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是(A)。

A.倒U型曲线关系B.反比关系C.正比关系D.正U型曲线关系17.成就动机的高低会影响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心理学家发现,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于(B)。

A.爱毛遂自荐B.选择独立决策较少的职业C.敢于自己作出决策D.喜欢担任富于开创性的工作18.在韦纳提出的归因理论中,稳定的、内控的因素是(B)。

A.任务难度B.能力C.努力D.运气19.人有结交朋友的需要,这属于(C)。

A.归属和爱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二、多选题1.以下是内部动机的激发策略的是(ABD)。

A.培养学生的胜任能力B.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C.组织各类竞赛活动D.建立一个自主支持性的课堂2.情绪表达的非言语形式主要包括(BCD)。

A.动作表情B.姿态表情C.语调表情D.面部表情3.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包括(AD)。

A.拉扎勒斯的情绪理论B.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C.坎农—巴德情绪理论D.阿诺德的情绪理论4.吉尔福特提出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包括(ABD)。

A.操作B.内容C.转换D.产物5.影响能力发展与差异的因素包括(ABCD)。

A.遗传素质的影响B.环境和教育的影响C.人格特征的影响D.实践活动的影响6.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ACD)。

A.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B.组织合作学习C.树立学习榜样D.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7.社会性动机包括(ACD)。

A.权力动机B.饥饿C.交往动机D.兴趣8.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BCD)。

A.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发展的趋势相同B.童年期和少年期能力发展迅速C.成年期能力发展最稳定D.能力中各种成分的发展达到顶峰的时间不同9.情绪是一个多成分的复合心理现象。

它是由(ACD)三种成分组成的。

A.外部表现B.对情绪的认知C.主观体验D.生理唤醒10.情绪的功能包括(ABCD)。

A.交流功能B.组织功能C.适应功能D.动机功能三、判断题1.同一个姿势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意义。

正确2.一个能力强的人较易获得知识和技能,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比较。

正确3.研究表明,在学习成绩方面,社交动机水平高的学生优于社交动机水平低的学生。

正确4.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来说,批评应多于表扬。

错误5.在智力发展方面,遗传比环境有更重要的影响。

正确6.研究发现情绪最基本的维度有三个。

错误7.美国心理学家艾克曼的实验证明,人脸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表情作用,例如眼睛对表达快乐最重要。

错误8.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基本情绪的表达是不相同的。

错误9.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一种行为表现出来。

正确10.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在12~18岁之间到达顶峰。

误11.知识和技能与能力相比有更广泛的迁移范围,可以在很多场合发生作用。

错误作业四一、单选题1.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是(A)。

A.社会刻板印象B.认知C.社会偏见D.自我概念2.与多血质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表现为(D)。

A.强、不平衡B.弱C.强、平衡、不灵活D.强、平衡、灵活3.人格测评有很多方法,下列选项中属于自陈量表式测验的方法是(A)。

A.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B.罗夏墨迹测验C.情境压力测验D.主题统觉测验4.斯腾伯格的三成分理论认为爱情由激情、亲密和(A)三块基石组合而成。

A.承诺B.理性C.依恋D.喜欢5.小明总是情绪平稳、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反应迟缓,善于忍耐,他的气质类型是(C)。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6.诚实或虚伪、勇敢或怯懦、谦虚或骄傲、勤劳或懒惰等描述的是个体的(C)。

A.认知特征B.能力特征C.性格特征D.气质特征7.以下(C)不是心理健康的标准。

A.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B.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C.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D.人格和谐完整8.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的实验,证实了(B)现象的普遍存在。

A.社会偏见B.从众C.亲社会行为D.社会刻板印象9.以下(C)不是影响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

A.激活B.媒体因素C.环境因素D.厌恶性刺激10.从心理状态来理解,心理健康是(C)。

A.享受生活和承受生活压力的能力B.没有心理障碍或人格障碍C.一种认知和情绪的良好状态D.心理完满状态11.习性学观点是(C)提出的。

A.班杜拉B.多拉德C.康拉德·洛伦兹D.威尔逊12.(B)理论认为攻击是人和动物的本能。

A.挫折—攻击理论B.习性学观点C.社会学习理论D.进化论观点13.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本我遵循(C)。

A.道德原则B.理性原则C.快乐原则D.现实原则14.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的“一气呵成”、“才思如泉涌”的状态都可称为(D)。

A.幸福B.能力C.乐观思维D.沉浸体验15.下列(C)活动最容易出现沉浸体验。

A.做家务看电视B.饮食美容C.爱好运动电影D.闲逛休闲16.“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体现了人格的(D)。

A.统合性B.独特性C.功能性D.稳定性17.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心理障碍是(A)。

A.应激性相关障碍B.人格障碍C.心境障碍D.精神分裂症18.认知治疗模式—ABC理论中B是指(A)。

A.你的思维方式B.诱发事件C.后果D.你的性格二、多选题1.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有(ABCD)。

A.渠道特征B.信息接收者特征C.宣传说服者的特征D.信息特征2.影响从众的内在原因是(ABD)。

A.获得正确的信息B.减缓群体压力C.获得安全感D.获得他人的接纳和喜爱3.威廉·詹姆斯将多种多样的自我内容概括为三大类(ABC)。

A.精神自我B.社会自我C.物质自我D.意志自我4.社会偏见具有以下特征(ABD)。

A.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B.偏见中含有先入为主的判断C.产生有社会文化因素D.偏见中的认识成分是刻板印象5.人格的特征有(ABCD)。

A.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B.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C.独立性与整体性的统一D.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6.自我调控系统有(ABC)三个子系统构成。

A.自我监控B.自我认知C.自我体验D.自我意志7.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包括(ABC)。

A.气质类型不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B.气质类型影响人的职业适应性C.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D.气质决定命运8.巴甫洛夫发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和抑制过程,这两个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是(ABD)。

A.灵活性B.平衡性C.敏感性D.强度9.心境障碍包括(CD)。

A.适应性障碍B.创伤后应激障碍C.躁狂发作D.抑郁发作10.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包括(ABCDE)。

A.生物遗传因素B.早期童年经验C.社会文化因素D.学校教育经验E.家庭环境因素11.心理辅导中建立关系的技术包括(ABCD)。

A.真诚可信B.温暖与尊重C.积极关注D.同理心12.亲社会行为的发生过程(ABCD)。

A.权衡成本和利益B.个人的责任C.决定如何给予帮助D.知觉到需要三、判断题1.人格品质是影响人际吸引力的最稳定因素。

正确2.态度与行为联系密切,两者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错误3.面对的活动如果是高挑战性、低技能性时,人们就容易产生沉浸体验。

错误4.一般来说,一个人在他人眼里越有权威,则在模糊情境下别人越可能跟从于。

正确5.欲望理论认为幸福的生活就是快乐最大化、痛苦最小化。

错误6.健康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成果揭示,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

错误7.性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错误8.气质主要是后天的,性格主要是先天的。

错误第二部分“我要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题库(已经排序)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冯特成就动机的高低会影响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心理学家发现,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于()。

选择独立决策较少的职业诚实或虚伪、勇敢或怯懦、谦虚或骄傲、勤劳或懒惰等描述的是个体的()。

性格特征从情绪调节过程的来源分类,情绪调节可分为()。

内部调节、外部调节从心理状态来理解,心理健康是()。

一种认知和情绪的良好状态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种种干扰学习的因素时,我们通过意志的努力,使注意力坚持在要学习的材料上,这种注意是()。

随意注意短时记忆的容量是()个单元。

7±2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反映的知觉是()。

时间知觉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本我遵循()。

快乐原则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感觉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是()。

0.25秒—2秒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

绝对感觉阈限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表现为()。

先快后慢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切克的研究,下面不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焦虑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将能力划分为()。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根据思维运作方式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

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体现了人格的()。

稳定性理论认为攻击是人和动物的本能。

习性学观点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的实验,证实了()现象的普遍存在。

从众梦是我们都经历过的一种现象,绝大多数的梦发生在()。

快速动眼睡眠阶段能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是()。

能力强调丘脑在情绪中有重要作用的理论是()。

坎农—巴德情绪理论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学派是()。

精神分析人耳能感受到的纯音的频率范围是()赫兹。

20—20000人格测评有很多方法,下列选项中属于自陈量表式测验的方法是()。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称为()。

再认人有结交朋友的需要,这属于()。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称为()。

流体智力认知治疗模式—ABC理论中B是指()。

你的思维方式上课时,学生被窗外的声音吸引,这种心理现象是()。

不随意注意生理学家们在实验动物的()发现了“饥饿中枢”。

下丘脑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是人们日常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是按照语言的一套规则把词汇和短语组合起来而形成的。

句子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是一种与心境相反的情绪,它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激情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词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睡眠可分为()个阶段。

四个斯腾伯格的三成分理论认为爱情由激情、亲密和()三块基石组合而成。

承诺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

沙洛维和梅耶通常在()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

20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是()。

感觉习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