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31956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一剪梅》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教材分析】

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

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

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特别是意象的组合来加强愁绪的渲染。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流畅并且有感情地朗诵本词。

2、能力目标

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的方法。

3、情感目标

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熟读《声声慢》这首词,力求能背诵,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

二、导入

在我们璀璨的古典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词人,她曾有过倚门回首嗅青梅的锦绣年华,也曾有过水花照影闲愁两处的刻骨相思,山河破碎,她曾吟出欲将血泪寄山河的慷慨,风雨飘零,她终悲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她被誉为乱世中的美神。

她就是我国宋代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李清照。

初中时候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一首词,如梦令,请同学们一起回忆背诵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思考】从《如梦令》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李清照呢?

词作风格是怎样的呢?

【明确】开朗活泼快乐清新婉丽

是的,因为少女时代的清照是快乐幸福的,所以她写出了清新明快的词作。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

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声声慢,走进李清照丰富的精神世界。

三、朗读感知《声声慢》(配乐)

1、诵读是学习诗词最好的方法,下面,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来诵读这首词()

同位来点评一下优点和缺点

诵读提示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请大家自由诵读全词,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试试用更加低沉的语调

读罢此词,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遍,加入自己对词作的情感理解()

4、【思考】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词眼之说。

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分析品味

既然如此,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

先来探寻第一个问题:

(一)怎样入愁

入,即进入,清照起笔就哭诉道: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请同学们反复读这一句,思考()

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

动作若有所失寻觅无果

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

环境处境冷清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又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

沉痛凄厉

所以,李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

()悲苦愁绝

那好,请你用悲苦的语调为大家读一下这一句()

除了表达感情,这一句连用七个叠词,在形式上还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具有音韵美音乐美()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使用叠词的表达效果为:

形式上,具有音韵美音乐美,增强感情

内容上,奠定()情感基调。

(二)赏意象品愁情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

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

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

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意象,品愁情。

1、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

(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勾画出意象)

(学生:

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

2、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呢?

——意象探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①小组交流探讨(前后四个人为一小组)

②集体探讨(小组代表发言)

探讨明确:

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风渲染愁情

雁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

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细雨雨滴梧桐却敲碎人心哀伤﹑愁丝的象征

3、总结本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思考】总结本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明确】通过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

营造了冷清凄美的意境

表达了词人孤寂愁苦的心境

这样,我们就理清了由意象到意境再到情感这一条线,下面我们来规范着个题型的答题思路

大家把它记到积累本。

(三)为何生愁

当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

了的。

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

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

请大家看着大屏幕的史实,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一遍:

1127年:

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

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

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

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

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可谓祸不单行、孤苦飘零呀。

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

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

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

到底《声声慢》中的愁包括哪些内涵呢?

请结合生平史实加以概括。

请几位同学来概括一下()

【明确】情愁--独居之寂寞

家愁--丧夫之哀

国愁--亡国之恨

这真真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啊。

理解了李清照的这一份沉甸甸的千古愁情,就让我们伴着音乐,用深入心灵的触动再次朗诵这首词。

五、写作提升

感悟人物灵魂魅力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平生”,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

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非但没有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却飞得越高。

回望千年之前的那个伫立黄昏的黄花瘦影,我多想紧紧的握住她的手,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要对李清照说,请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话题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李清照的深深怀念。

要求:

联系李清照生平史实,引用化用李清照词句,100字以上。

请同学们互相品鉴短文,并推荐文辞兼美的优秀作品。

朗读。

六、结束语

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送别清照,向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

(配乐)

 

《声声慢》教案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全词。

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后期的愁情。

3、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1、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所体现的“愁”之内涵。

教学方法:

诵读品悟启发引导点拨探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

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

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前照,清泉石上流”。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这段文字写的是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讨她的代表作《声声慢》,一起走进这位“乱世中的美神”。

二、作者介绍及相关背景资料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

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知书达理、温婉贤惠。

18岁嫁与金石考据专家赵明诚,夫妻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诗词唱和,生活美满和谐。

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句清新别致;《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则通过对相思之情的描写,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

后期:

金兵入侵,宋朝南迁,李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赵明诚染病身亡。

她四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

再后来,赵明诚生前搜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

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

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

明确: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聚心头,无法排遣,李清照和着血泪写下了《声声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首千古绝唱。

要求:

自由诵读,小组结合品读,共同疏通词义。

找同学带感情诵读,字正腔圆,读准字音。

听视频诵读,体会词人的愁情。

齐读注意语速慢,语调低沉。

三、研读诗文,赏析词曲,探究问题

1、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词眼之说。

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明确:

2、综观全词,一字一泪,满是愁情。

那这种愁情又是如何展现的呢?

请找出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明确: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直抒愁之重之多,是全词的主旨句。

学生回答后由老师明确:

本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对前文的概括。

3、词曲赏析

(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

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

“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问“寻寻觅觅”,你觉得作者在寻觅什么?

作者的境遇怎样?

明确:

“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神态,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

她想寻些什么呢?

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

“冷冷清清”,但诗人找到那些曾经失去的欢笑岁月了吗?

明确:

寻觅无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清冷。

那么,词人最后寻到了什么?

明确:

寻觅的结果只有无尽的伤痛,这里写了诗人的心理感受沉痛,凄厉。

这也为全词定下了悲苦愁绝,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教师补充明确:

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如今沦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其凄惨之景象,令人目不忍睹,其悲伤之心情,在叠词的回环往复中传到读者心中。

让我们再齐读这句来感受一下吧。

为了传达出这种愁思,作者选用一些物象来表现“愁”之深之重。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明确:

作者由之前的茫然和结果转到写气温骤变的感受,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

然而其内蕴又何止这些呢?

联系李清照的生平,可知她在金兵入侵、南渡避难之前的生活一直是优裕、安宁而美满的,而写作此词时,已是形单影只,孤身飘零,生活一下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这种情形与“乍暖还寒”的天气是多么相像啊,它让作者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

怎么办?

只有借酒驱寒,借酒浇愁。

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明确:

欲以酒暖身,借酒浇愁,可是酒的滋味却又那么淡。

“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

这里酒味为何那么淡?

是酒淡吗?

不是。

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因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

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明确:

本欲借酒浇愁,可谁想“举杯消愁愁更愁”,反而勾来了自己一阵阵的伤心,正当作者独自对酒伤心伤神之时,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再细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过的大雁吗?

不就是曾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

而今大雁依旧,人却不是那两人了,也不会再有什么书信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

尤其是“雁过也”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种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

这哀鸣,听来犹如杜鹃啼血,让人心痛,心酸,心碎!

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二)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明确:

这三句话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作者是爱花的,在过去有丈夫为她摘花,但是在这残秋之季,作者所见、所感却是:

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

不忍看花落,可如今又有谁可以摘花送给自己呢?

丈夫不在了,只能看着它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多像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

到这里,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2)“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明确:

更进一步抒写作者寂寞难耐的痛苦。

常言说“人老伯孤独”,更何况作者是位感情丰富的文人,这样独守窗前,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那境况自是令作者甚感凄凉、惨淡和愁苦的,可怎么捱到天黑呢?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明确:

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感。

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

这里作者只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然而我们可以想像出,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

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明确:

即这情形,怎能用一个愁字写得尽呢!

这是对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

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

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

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又是放,自然而又别致,可谓言尽而意无穷,欲说又休,罢、罢、罢!

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结合词句内容,鉴赏词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学生回答后由老师明确:

一位孤独、寂寞而又愁绪满怀的漂泊者形象。

4、小结:

词人是词坛才女,也是一位丹青妙手,你看,她选择的是惨淡的黄昏,堆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点滴的细雨,这样一些饱含愁情的事物,将它们别具匠心地组合在一起,反复地渲染,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意境。

下面让我们再一次齐读此词,让自己化身为词人,走进她为我们营造的凄美画境。

四、结语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平生”,作为一个女子,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苦难不停的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他生命的弹簧上,但他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的越高。

同学们,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也要学会在困境中超越,带着自信与乐观微笑。

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全词。

2、收集有关写“愁”的诗句,并体会这些诗句的不同之处。

板书设计: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直接抒情

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眼)亡国之痛

沦落之苦

(意境)孀居之悲

间接抒情淡酒急风

过雁黄花(意象)

梧桐细雨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