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29157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docx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docx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

守正创新,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教科书编写体系

——2017初中语文”部编本”新教材培训

全称:

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出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二、主要特点及创新设计

三、教材的体系结构

五、教学建议

内容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1.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有机融合,自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教材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革命传统教育、建设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融合在整套教材的设计之中,为学生的人格培养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立德树人-语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制教育(整体规划、有机融合、自然渗透)

教材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

2.遵循课标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

新教材努力遵循《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尊重语文教育基本规律,合理有序地安排学习内容,切实做到“守正”,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

新教材的编写也是对课改的总结与支持,注意吸收课改的经验,如“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基本能力培养等等,并尽可能多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力求达到“创新”。

具体做法:

少做题,多读书,勤练笔,注重语文积累和语感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语文课与学生生活之间建立一条通道,构建由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参与社会实践,获得解决实际生活需要的语文问题的能力。

3.以学生为本,突出“语文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新教材特别注重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理念,力求站在更新的高度和更开阔的视野审视当前的语文教育。

教材的突出特点与创新之处语文素养体现到教材中,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有整体素质方面的要求,有对学生未来必备品格与核心能力的要求。

因此,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始终是新教材追求的目标。

二、主要特点及创新设计

关于教材。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7~9年级)是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组织编写的,聘请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担任总主编,由国内著名专家和教授、语文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全体编辑共同组成了近40人的教材编写队伍。

部编语文教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本精神,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特别是吸收语文课程改革的经验,大胆创新,努力建设符合语文教育规律和时代特点的高质量、有特色、让广大师生满意的新的教材体系。

1.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为避免当前较为流行的“人文主题”组元或“人文与文体”混合组元带来的不同弊端,新编教材创新设计,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向组织单元的结构。

所谓人文主题,即课文选择大致按照内容类型进行组合,如“修身正己”“挚爱亲情”“科学探索”“人生之舟”等,力求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在线索。

所谓语文要素,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备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解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均匀地分布在不同的教学单元和教学内容中。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既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又保证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训练,每课一得,使教学有一条大致可以把握的线索,也有层级序列较为清晰的梯度结构,使得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与训练更为清晰。

阅读:

双线组元

维度之一:

人文主题

人与自然:

四季美景、动物与人、科幻探险

人与社会:

至爱亲情、学习生活、群星闪耀、凡人小事

人与自我:

人生之舟、想象之翼、生活哲理、修身正己

.

维度之二:

语文要素

阅读方法

七年级上册:

朗读、默读

七年级下册:

精读、略读、浏览

阅读策略

七年级上册:

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把握文章大意、理清作者思路;概括文中心、发挥联想想象

七年级下册:

把握人物特征、掌握叙事角度和详略;了解抒情方式、感受文章风格;学有心得、学会思考质疑

2.重视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建立“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编教材的阅读教学,以各单元课文学习(分“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为主,辅之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同构建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并在这方面凸显特色,以更好的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并达到课标提出的,课内外阅读总量400万字的要求。

教读课文,由老师带着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案,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目的是学“法”。

自读课文,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自主阅读的阅读能力。

课外自读,强调整本书阅读、古诗词积累、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阅读等,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有效补充。

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教读课文2—3课、自读课文1—2课、课外阅读每单元推荐3—5篇、名著阅读每册推荐6部)

·

3、选文注重经典化、多样化,文质兼美,尤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接触人类智慧的结晶,让学生对中外经典文化产生尊重和认同。

为此,本套教材将经典性作为选文的重要标准,所选课文大部分是文学史、文化史上有定评的作品,包括那沉淀下来得到广泛认可的作品。

以经典为主,可以使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大师、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以便学生在生命与语文学习的起点就占据精神和语文的制高点,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这些经典作品不只是作为语言运用的范例,更主要的是成为学习与古今中外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对话的桥梁。

通过这座桥梁,使学生突破原先狭小的心灵圈子,放眼国际化多元化的天光云影,领略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灿烂的现代文明的风采,同时从作品中感受伟大心灵的搏动,领悟言语世界的奥秘,提高语文水平和提升精神境界。

选文强调多样性,尤其重视古代传统文化,作品的选取和学习。

以现代为主,精选古代诗文,外国的作品也占一定比重,同时也选入一些科普文、新闻报道、应用文,以及非连续性文本。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以及教育部颁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新教材更加强调古代诗文教学,一方面加大选文的比例(约占全部课文的40%以上),一方面开发适合教学需要的新选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性、适用性也是选文的重要标准,所选文章既要思想格调高,有利于核心价值观培养,又要语言形式优美,满足“语文素养”这条线的教学需要,值得咀嚼、涵泳,并能激发阅读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同时,还要注意难度适中,适合特定年段学生学习,适合教学。

4.多层次构建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便于学生使用。

新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教材编写也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内容到形式,处处为学生考虑,适应学生自学的需要。

新教材注重建构助学系统,包括单元提示,预习(阅读提示)、注释、练习、写作技巧的点拨、探究性学习、阅读链接,等等,力求使教材不只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自学的学本。

比如阅读教学不只是注重字、词、句及段、篇的积累和理解,也非常重视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品位;探究性学习更考虑兴趣,注意搭建适合学生交流、探究的平台,培养学生的一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区分,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由教师引导到逐渐走向自主学习;两种课型不同的体例设计,特别是自读课文旁批的安排,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自主学习,在阅读中学会思考。

5.强调学生自主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

语文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忽视这一点,语文教学会更多的陷入课文分析、知识讲解、机械训练中。

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培养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重要,培养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特定任务,解决特定问题的重要。

为此,新编教材在原来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在八、九年级新增四个专门的“活动探究”单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活动探究单元以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抓手,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其基本设计思路是:

文本学习-实践活动-写作。

6.合理安排各种语文知识,随文学习,学以致用。

语文知识如何体现是教材编写的一大难题,现在的教学受制于应试教育,往往很注重讲授和操练,注重做题,语文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系统性或基本取消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或把握母语自身的特点。

新教材尽量避免这些弊病,语文知识的呈现方式历戒繁复,不要求学生死板记忆概念定义,不刻意追求系统性,而尽量和阅读写作教学结合,学以致用。

因此我们在语文知识的安排上,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除旧布新,删繁就简,依据课标中附录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有计划地安排到相关联的教学内容中;二是格外重视程序性知识,诸如阅读策略、写作策略等,目的是让学生学了之后能自主建构知识;三是特别注重“随文学习”的原则,主要素材来自课文,又很自然的呈现在各单元习题和相关设计中;四是与课文结合,选择一些精要的知识做成小补白,且多与阅读、

写作配合,有利于教师掌握与实施,也有利于学生自学。

补白:

知识补给站

语言知识:

词义词汇词类短语

修辞知识:

比喻比拟排比

文学常识:

关于词关于律诗古代戏曲

文化知识:

谦称与敬称

三、教材的体系结构。

本套教材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套教材6册,每册6单元,由不同的板块综合构成。

阅读与写作构成教材的主体。

阅读着重培养阅读一般文章的能力和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写作相对独立同时又与阅读教学相互配合。

$

各单元相机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古诗词诵读等内容,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名著导读/古诗词诵读

每册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不同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

(看目录感知)

(一)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材安排的重点。

一般每册6个单元,每单元4课,全册共24课。

七年级采用现代文和文言文混合编排形式,一般每单元安排1课文言诗文;八年级以后独立编排,每册4个现代文单元,2个古诗文单元。

1.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阅读按双线组织单元,各单元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努力做到二者的协调统一。

人文主题力求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味,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

语文能力培养通过不同的语文要素的学习与训练加以落实,包含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方面,力求从两个层次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的培养,在七至九年级有不同的要求,七年级以培养学生一般的语言能力为主,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例如七年级上册的阅读方法是朗读和默读,七年级下册是精读和略读;在阅读策略方面则着眼于一般阅读能力的形成,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文体,如整体感知、品味语句、概括中心、厘清思路等,大致按照难易的先后顺序排布,并注意与阅读方法的配合。

例如:

七年级教材、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四时之景

亲情之爱

校园之美

/

人生之舟

生命之趣

想象之翼

*朗读一:

体会语言之美

*品味精彩语句

*朗读二:

体会思想情感

*把握作者的情感

*默读一:

一气呵成

*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

#

*默读二:

圈点勾画

*理清作者的思路

*默读三:

摘录积累

*概括文章的中心

*默读四:

快速阅读

*理解联想和想象

 

群星闪耀

-

祖国之恋

凡人小事

修身正己

哲理之思

科幻探险

*精读一:

字斟句酌

*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情感

*精读二:

学做批注

*学习主要抒情方式

{

*精读三:

熟读精思

*掌握叙事角度,分清详略

*略读:

确定阅读重点

*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比较阅读 

*学习主要描写方法

*浏览:

提取主要信息

*对内容和表达有所思考和质疑

(单元提示)

八、九年级则以文体阅读为核心,力求培养学生某一类文体的阅读能力。

八年级以实用性文体为主,如新闻、传记、科普作品、演讲词、游记等,交叉安排说明性文章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的阅读;九年级集中学习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交叉安排议论性文章的阅读;这种安排,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性、议论性文章以及实用类文本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课型的区分:

教读和自读。

阅读每单元一般4课,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种课型(以前为“精读”和“略读”,“讲读”和“自读”),并加大这两种课型的区分度。

这样的区分,一方面强调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一方面体现由教师引导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便于学生自主构建阅读方案,形成阅读能力。

精读、略读;讲读,自读;教读,自读。

教读课文,由教师带着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案,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目的是学“法”。

自读课文,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自主阅读的阅读能力。

3.两类课型:

加大课型的区分力度。

现行教材:

阅读提示+注释+研讨与练习。

新教材两种课型设置不同的助读系统,加大区分力度,显示教学差异。

这种区分度,主要是通过设置不同的助读系统来体现的。

教读课文的助读系统,由课前“预习”和课后“思考探究”“积累拓展”组成,重点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能力要点,并体现思维的渐进性以及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拓展,即由理解把握文本到积累疏理语言材料内化为语文素养的过程。

"

教读课文:

预习、注释、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补白。

以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学习目的性更明确。

(如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中的两篇课文《春》和《济南的冬天》的“预习”兼有助读和作业双重功能,或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或调动阅读期待,或与学生的经验、以前所学进行勾连,或提供必要的文本解读需要的背景知识,或照应单元重点提示必要的阅读方法,或指出阅读中需要思考的问题等,目的在于引导、铺垫、提高阅读兴趣等。

)(而“思考探究”则从“内容、情感、主题、写法、疑难”设疑;积累延伸则从“积累、品味、拓展、延伸,与文本以外的内容建立起广泛的联系”设疑。

两个层次练习,体现思维的渐进性,由课内到课外延伸拓展,由理解把握文本到积累梳理语言材料、扩大拓展学习资源,举一反三,内化为语文素养。

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改革力度最大。

由注释、旁批、阅读提示、读读写写、补白等组成。

不再设置课后练习,体现课标要求的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理念,并将教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应用于自主阅读实践。

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是本套教材着力创新的内容,由“旁批”和“阅读提示”组成,没有设置练习,目的是加大自主阅读的力度。

旁批随文设置,主要是为学生自主阅读时提供思考或点拨重点、疑难、精妙之处。

阅读提示配合单元重点或选取文章的独到之处进行指导,既指向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同时尽可能向课外阅读和学生的课外语文生活延伸,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提示配合单元重点或选取文章的独到之处进行指导,指向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并尽可能向课外阅读和学生的课外语文生活延伸,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

4.读读写写——词语的学习和积累

新教材重视字词的积累,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汉字审美意识。

◎以词语形式体现,词语当中包含着要求掌握的生字;◎这些词语主要是参照课标中的《字表

(二)》,用专门设计的软件筛选出来的,避免了以往教材的随意性;

◎所有词语是专门邀请国内知名硬笔书法家书写的,从正楷到行楷,落实课标对书写方面的要求,增加审美的因素。

(二)写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本套教材的写作专题,尽量与各单元阅读的学习重点配合,又尽可能自成体系,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开始,逐步培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各类文体,及游记、书信、小传等实用类文本的写作能力。

七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如“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之从字顺”),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写人记事的能力;八、九年级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一是文体写作,如“撰写演讲稿”“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论证要合理”等;二是改编式写作,主要是学习仿写、改写、扩写、缩写;三是作文程式学习,包括“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修改润色”“有创意地表达”等内容。

每个单元的专题设置,尽量与本单元阅读的学习重点相配合,写作题目力求灵活多样,并注重搭建台阶,突出支撑性和指导性。

1.各专题的选择力求使学生能一课一得,避免笼统和大而无当。

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记事”,旨在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是要把事情写清楚、写明白,二是要写出感情。

这两个要求并不高深,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按照教材要求去做,学生至少能做到一课一得。

2.力求调动学生的兴趣,改变害怕写作的现状。

◎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专题,比如七上“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就是一节“激趣”课;

◎在指导中穿插一些小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激发写作的灵感。

◎注意与课文的照应和配合,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桥梁。

3.加强写作实践的灵活性和指导性。

◎可选择。

每个专题设计3个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可能;

◎有趣味。

片段写作和整篇写作结合,前者往往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类似于热身,利于学生更好进入写作状态;

◎重指导。

写作实践都设计有提示,旨在帮助学生审题,打开思路,并提出方法建议。

(以七上第六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看,写作实践就充分体现出了以上“可选择、有趣味、重指导”的特点)

(三)综合性学习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是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的一个项目,自新课改以来成为语文教材不可或缺的一个板块。

它体现为一种学习方式,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以其开放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本套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每册安排3次,使学生有充分活动的时间;3次活动各有侧重,分别为传统文化、语文生活、综合实践三个方面。

传统文化专题,围绕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关键词展开活动,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从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如七上“有朋自远方来”,七下“天下国家”,围绕“朋友”“家国”等关键词设计专题,引导学生搜集、整理、阅读古代关于这方面的论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文化认同和自觉传承的美德。

语文生活专题,让语文学习化身为一次次精彩的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如七年级上册“文学部落”专题,指导学生组织文学兴趣小组,定期开展读书写作交流会,布置文学角,并创立班刊。

七下“我的语文生活”也属此类)。

}

综合实践专题,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为核心,指导学生综合处理各类文本,从中获取并筛选关键信息,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七上“少年正是读书时”专题,引导学生阅读所附资料,认识读书的重要,了解自己读书状况等,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七下“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也是此类专题)

专题

主要活动

能力培养点

类别

 

有朋自远方来

专题资料搜集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资料搜集与研读能力;介绍和讲述

传统文化类

少年正是读书时

读书问题讨论会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倾听;比较分析;内省力

综合实践类

{

文学部落

读书交流会,编辑班刊

交流分享,组织策划;文学阅读与创作的兴趣

语文生活类

 

 

:

天下国家

故事会、朗诵会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讲述与能力;资料搜集与研读

传统文化类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主题活动:

孝亲敬老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组织策划;实用文写作

综合实践类

我的语文生活

调查访问;搜集整理

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梳理探究;当代文化参与

语文生活类

改变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思路。

以往:

一个活动主题下涵盖数项子活动,由学生自主选择,自行设计活动方式,教材并不关注过程。

带来的结果就是有些活动天马行空,大而不当,缺乏可操作性;或者每个子活动,各组各行其是,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教师很难协调统一。

新教材把每次综合性学习整合成一个大的活动贯穿始终,在此基础上分出活动步骤,条分缕析。

实施中,学生分组,以辅助活动形式分步骤实施,完成各自任务,最终归结到主要活动中来。

需要提醒的是:

综合性学习中的小贴士有些是补充资料,可以为学生提供参考,或拓展学生的思路;有些则是针对口语交际训练提出的,教学中要具体落实。

(四)口语实践

是教材中相对来说非常重视的内容,特别是在强调素养的语境下。

这个板块在不同年级有不同设计。

七年级,为了与小学语文较好的衔接,主要融合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一般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的交流”“耐心专注的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等。

八、九年级则以口语交际专题的形式和活动探究单元的形式,对包括讲述、复述、转述、应对、即席讲话、讨论、辩论以及采访、演讲、朗诵、表演等常见的口语交际类别进行分项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探究”单元,以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抓手,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运用能力。

其基本设计思路是:

文本学习—实践活动—写作。

(这些活动的落脚点是写作,或者根据活动要求撰写文稿,或者进行文学创作,或者记录活动中的点滴感悟。

(五)名著导读

根据课标的要求,各册均安排2部名著,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和兴趣。

所选名著以课程标准推荐书目为主,并尽量与课内阅读课文配合。

与现行教材相比,有两个大的调整:

一是在介绍某部书的内容之外,还以该书为例,谈某一种阅读方法或某一类书籍的阅读策略,意在解决如何读好一本书或某一类书的问题,更好地掌握读书的方法,并增加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是在主要推荐的篇目以外,另外推荐2部与单元阅读方法相契合或与主要推荐名著类型相似的自主阅读篇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名著导读

自主阅读推荐

;

七上

朝花夕拾: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林海音《城南旧事》

沈从文《湘行散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