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234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临海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三月

 

前言

一、“十五”期间临海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1)

二、“十一五”临海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4)

(一)“十一五”的发展机遇…………………………(4)

(二)“十一五”期间面临的挑战………………………(5)

(三)临海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6)

三、战略构想…………………………………………(6)

(一)指导思想…………………………………………(6)

(二)发展目标…………………………………………(7)

(三)发展原则…………………………………………(8)

(四)空间布局…………………………………………(10)

四、“十一五”期间的发展重点………………………(12)

(一)提升经济实力,打造特色制造业基地………(12)

(二)拓展空间,大力发展服务业……………………(16)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22)

(四)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发展海洋经济……………(24)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25)

(六)加快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28)

(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素质……………(31)

(八)全面推进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34)

(九)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39)

五、完善支撑体系和保障措施………………………(40)

(一)完善基础设施…………………………………(40)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45)

(三)提升资源承载能力……………………………(47)

(四)完善生态支撑体系……………………………(50)

(五)加强政治组织保障……………………………(52)

(六)规划实施保障…………………………………(54)

附表:

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指标综合表

附图:

临海市区位图

临海市产业布局图

临海市重大设施布局规划图

临海市城乡空间体系结构图

临海市城镇布局规划图

前言

本世纪前五年,我市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纲要》是指导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其他各项发展规划、经济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

《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分析了国内外经济环境及发展趋势,阐明了我市的总体发展思路、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

《纲要》充分考虑要素资源的支撑能力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注重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注重经济社会、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注重改革、发展、稳定的紧密结合,致力于推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以及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纲要》规划期限为2006年至2010年,展望到2020年。

实施过程中,将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一、“十五”期间临海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阶段。

积极应对电力紧缺、用地紧张、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原材料涨价等经济环境变化和“非典”、台风等突发事件,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主动适应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全面实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经济和社会事业均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

从“十五”计划执行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五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提升区域竞争力。

全市经济规模快速扩张,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80.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64.88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5.2%。

2005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781元。

财政收入从5.9亿元增加到17.7亿元,年均增长24.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从3.0亿元增加到8.6亿元。

年均增长23.3%。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三次产业结构从15.9∶52.7∶31.5调整为9.9∶52.3∶37.8。

牢固确立了“工业立市”理念,医化、机车、建材、休闲用品礼品、船舶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基本成型,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形成了以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基地为龙头的工业区块。

粮食生产基本保持稳定,效益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结构逐步优化。

服务业蓬勃发展,旅游、商贸、房地产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

五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城乡联动,努力统筹城乡发展。

全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0亿元,建成了甬台温高速公路临海段,实施国省道改造工程和“乡村康庄工程”。

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规划建成区面积由20.9平方公里扩大到49.5平方公里,城镇居民由34.8万人增加到50.7万人,城市化水平由37.6%提高到52.0%。

城市品位日益上升,建成了崇和门广场、市政广场、洛河公园以及一批住宅小区,积极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系列创建活动,相继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五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形成顺畅的发展机制。

全市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完成了行政区划调整,由31个乡镇撤并为14个镇和5个街道,加快了行政村的整合。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设立了办事大厅,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深化企业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华海药业、伟星实业成功上市。

外向型经济强劲增长,自营进出口额从1.33亿美元增加到6.93亿美元,年均增长50.7%。

区域合作交流持续推进。

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

五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

“科技兴市”战略日益深化,基本普及了十五年基础教育,教育整体实力明显增强,荣获了省教育强市称号。

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信息化步伐加快。

文体事业蓬勃开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突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提高。

和谐社会迈出新步伐。

五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630元提高到15504元,年均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806元提高到5732元,年均增长8.5%。

构建和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扩大了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覆盖面,建立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乡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

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

社会秩序保持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公共安全处置机制日趋健全,提高了突发事件预防处置能力。

安全生产工作更加强化。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长足发展。

“十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为“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十一五”又快又好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十一五”临海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十一五”的发展机遇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主潮,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彰显,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

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互动明显增强。

这给我市利用外资、承接产业转移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提供了契机,也增强了我市产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可能性。

国内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宏观调控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消费结构渐趋合理,农村人口加速向城镇集聚,这些因素为我市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更加密切,协同效应日益明显;我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等一系列战略决策部署,以及宁波经济的强劲发展,温台沿海产业带规划建设,都给我市相关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十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色制造业基地基本成型,为“十一五”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对丰富的水资源和潜在的土地资源,通过合理规划、有序开发和集约使用,为我市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甬台温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建设,更加突出了我市作为浙东南沿海陆上交通枢纽的地位,加速了我市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步伐。

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市民素质,为我市发展提供坚实的软实力支撑。

(二)“十一五”期间面临的挑战

围绕资源、技术、市场、人才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磨擦加剧,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和国际市场石油等资源价格变化的不确定因素加大,经济快速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制约,对我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内宏观调控效应不断显现,土地要素制约趋紧。

台州市中心区吸聚能力的加强,周边县市快速发展,产业同构,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进一步向内地转移的趋势,对我市相关产业造成较大影响。

社会发展趋向多层化、多元化,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存在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增大,公共安全面临新的问题。

(三)临海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临海经济总量不足,人均水平低。

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产业方面存在集聚效应不明显、关联度较弱、产业链短、产业层次低等问题。

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差距过大,“三农”问题突出。

经济社会发展承载体系不够完善,竞争意识不强,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资金制约十分明显,土地问题日益凸显,人才储量有限,能源供应紧张,基础设施尚需完善。

政府财力不足,财政负担过重,公共物品提供有限,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三、战略构想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为根本出发点,以又快又好、走在前列为主题,以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节约型社会理念,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发展环境,全面实施“腾飞战略”,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经济强市、文化大市、旅游新市、人居佳市”,促进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推进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综合实力,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把临海建设成为台州市域教育中心、卫生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和交通中心,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加快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基本实现全面小康,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十一五”主要目标

到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1、经济发展方面:

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争取基本建设成为现代化中等城市。

预期性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人均生产总值增13%左右,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3.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外贸自营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

导向性指标:

三次产业比演变为5.8:

53.9:

40.3。

2、社会发展方面: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导向性指标:

城市化水平60%以上,平均受教育年限10.4年,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2.4%。

约束性指标:

社保覆盖率59%,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2.6%。

3、可持续发展方面:

资源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加快人居佳市建设,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约束性指标:

城市生活集中污水处理率78.0%,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