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节能篇011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19065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36 大小:2.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节能篇01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节能篇01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节能篇01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节能篇01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节能篇01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节能篇0114.docx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节能篇01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节能篇0114.docx(1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节能篇0114.docx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节能篇011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建筑节能专篇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编委会

主任委员:

吴慧娟

副主任委员:

赵宏彦王文艳

委   员:

(按姓氏笔画为序)

      左亚洲  田有连  孙 英  朱 茜  李雪佩  李晓明

      何玉如  陈富生  吴学敏  杨仕超  张树君  张 兢

      罗继杰  郎四维  洪元颐  贾 苇  舒世安  温伯银

      詹 谊  蔡镇钰

《建筑》

编写组负责人:

朱茜  张树君

编写组成员:

(按姓氏笔画为序)

       卜增文  王庆生  韦延年  冯金秋  朱 茜  杨仕超

       金 峻  屈兆焕  张树君  桂学文

主 审 人:

何玉如  蔡镇钰  杨仕超

审查组成员:

(按姓氏笔画为序)

       马嘉懿  车学娅  冯 雅  林海燕  赵冠谦  胡麒祯

       班广生  顾伯岳  崔永祥  渠箴亮  程明瑞

参编单位:

(按章节先后为序)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南建筑设计院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

前 言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2007)是由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组织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的一套以指导全国建筑设计单位进行建筑节能设计的技术文件,是对《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3)节能设计部分内容的补充、深化、汇总和完善,是节能设计标准的细化与延伸。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2007)包括《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动力》、《电气》五个分册,内容基本涵盖目前可应用于工程建设的节能技术的全部内容。

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大力推行和实施建筑节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工程建设中进一步贯彻落实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指导工程设计人员正确选择和应用成熟的节能技术,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本套节能技术措施可供全国各设计单位参照使用,也可供有关建筑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和教学、科研、施工、监理等人员参考。

《建筑》分册的主要内容是:

1总则;2基本要求;3墙体;4楼地面;5屋面;6门窗、幕墙;7建筑遮阳;8太阳能利用;9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0围护结构热工计算,共10章,以及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表等9个附录。

本分册内容特点是内容齐全,具体明确、操作性强。

涵盖了从建筑墙体、楼地面、屋面、门窗、幕墙等建筑各部位的建筑节能技术,从新建建筑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及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利用;从建筑各部位建筑节能构造到建筑热工计算。

在各部分采用了新的节能技术、新材料,以推动建筑节能技术进步和发展。

由于本分册的编制工程量大,加之时间仓促,因此所涵盖的内容与深度还不够,有不少内容有待于补充和完善,也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敬请批评指正,以便我们今后不断修订和更新。

联系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2号国兴大厦18层

邮  编:

100044

联系电话:

010-88361155-112

联系人:

张树君

E-mail:

zhangsj@

网址:

C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网

                 

《建筑》分册编写组

                        二〇〇七年一月

 

1总则………………………………………………………………………………………

2基本要求………………………………………………………………………………………

   2.1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及建筑节能设计要点……………………………………………………………

   2.2建筑总体布局………………………………………………………………………………………………

   2.3建筑单体节能设计要点……………………………………………………………………………………

3墙体………………………………………………………………………………………

  3.1一般规定……………………………………………………………………………………………………

   3.2墙体节能技术………………………………………………………………………………………………

   3.3典型墙体的热工性能参数…………………………………………………………………………………

4楼地面……………………………………………………………………………………

   4.1一般规定……………………………………………………………………………………………………

   4.2楼地面节能技术……………………………………………………………………………………………

   4.3典型楼地面的热工性能参数………………………………………………………………………………

5屋面………………………………………………………………………………………

  5.1一般规定……………………………………………………………………………………………………

   5.2屋面节能技术………………………………………………………………………………………………

   5.3典型屋面的热工性能参数…………………………………………………………………………………

6门窗、幕墙

  6.1一般规定……………………………………………………………………………………………………

   6.2门窗、幕墙节能技术………………………………………………………………………………………

   6.3典型建筑门窗、幕墙热工性能参数………………………………………………………………………

7建筑遮阳………………………………………………………………………………………

  7.1一般规定……………………………………………………………………………………………………

   7.2建筑遮阳技术………………………………………………………………………………………………

   7.3建筑遮阳构造………………………………………………………………………………………………

   7.4建筑外遮阳系数计算及典型城市夏季太阳辐射照度………………………………………………………

8太阳能利用

   8.1一般规定……………………………………………………………………………………………………

   8.2我国的太阳能资源…………………………………………………………………………………………

   8.3太阳能利用系统与建筑一体化……………………………………………………………………………

   8.4被动式太阳房技术的应用…………………………………………………………………………………

9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9.1一般规定……………………………………………………………………………………………………

   9.2既有建筑节能技术…………………………………………………………………………………………

10围护结构热工计算……………………………………………………………………………

10.1墙体热工计算………………………………………………………………………………………………

 10.2屋面热工计算………………………………………………………………………………………………

 10.3楼地面热工计算……………………………………………………………………………………………

 10.4门窗、幕墙热工计算………………………………………………………………………………………

附录1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建筑节能篇………………………………………………

附录2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表…………………………………………………………

附录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设计审查表……………………………………………………

附录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设计审查表……………………………………………………

附录5采暖居住建筑结构做法表………………………………………………………………

附录6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做法表…………………………………

附录7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热工性能判断表……………………………………………………

附录8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热工性能判断表………………………………………………

附录9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热工性能判断表………………………………………………

附录10我国主要城市最热3个月和`最冷3个月太阳辐照量…………………………………

附录11主要依据的设计标准、规范……………………………………………………………

附录A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附录B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

附录C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

1总则

1.0.1为贯彻落实国家建筑节能政策,积极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高民用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水平,合理选用建筑节能技术,保证设计质量,制定本措施。

1.0.2本措施为执行国家、行业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范的要点和补充,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结合各地实践经验,针对民用建筑的建筑节能中共性问题所编制的全国性技术措施。

1.0.3本措施编制以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为原则,贯彻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

1.0.4本措施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在建筑中利用太阳能的建筑工程。

1.0.5采用本措施时应因地制宜。

由于各地气候条件、技术做法、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也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传统做法,因地制宜,采用合理技术,制定适合于本地区的建筑节能技术措施,但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并报请当地主管部门批准。

2 基本要求

2.1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及建筑节能设计要点

2.1.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分区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分区为:

严寒地区(分A、B、C三个区)、寒冷地区(分A、B两个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分南、北两个区)、温和地区。

居住建筑主要城市所处气候分区见表2.1.1。

表2.1.1居住建筑主要城市所处城市气候分区

气候分区

代表性城市

寒地区

(Ⅰ区)

严寒A区

博克图、满洲里、海拉尔、呼玛、海伦、伊春、富锦、大柴旦

严寒B区

哈尔滨、安达、佳木斯、齐齐哈尔、牡丹江、

严寒C区

大同、呼和浩特、通辽、沈阳、本溪、阜新、长春、延吉、通化、四平、酒泉、西宁、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哈密、抚顺、张家口、丹东、银川、伊宁、吐鲁番、鞍山

寒冷地区

(Ⅱ区)

寒冷A区

唐山、太原、大连、青岛、安阳、拉萨、兰州、平凉、天水、喀什

寒冷B区

北京、天津、石家庄、徐州、济南、西安、宝鸡、郑州、洛阳、德州

夏热冬冷地区

(Ⅲ区)

南京、蚌埠、盐城、南通、合肥、安庆、九江、武汉、黄石、岳阳、汉中、安康、上海、杭州、宁波、宜昌、长沙、南昌、株洲、永州、赣州、韶关、桂林、重庆、达县、万州、涪陵、南充、宜宾、成都、遵义、凯里、绵阳

夏热冬暖地区

(Ⅳ区)

北区

福州、莆田、龙岩、梅州、兴宁、龙川、新丰、英德、贺州、柳州、河池

南区

泉州、厦门、漳洲、汕头、广州、深圳、香港、澳门、梧州、茂名、湛江、海口、南宁、北海、百色、凭祥、

温和地区(Ⅴ区)

温和地区A区

西昌、贵阳、安顺、遵义、昆明、大理、腾冲

温和地区B区

攀枝花、临沧、蒙自、景洪、元江

2.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分区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分区为:

严寒地区A区、严寒地区B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

公共建筑主要城市所处的气候分区见表2.1.2。

表2.1.2公共建筑主要城市所处气候分区

气候分区

代表性城市

严寒地区A区

海伦、博克图、伊春、呼玛、海拉尔、满洲里、齐齐哈尔、富锦、哈尔滨、牡丹江、克拉玛依、佳木斯、安达

严寒地区B区

长春、乌鲁木齐、延吉、通辽、通化、四平、呼和浩特、抚顺、大柴旦、沈阳、大同、本溪、阜新、哈密、鞍山、张家口、酒泉、伊宁、吐鲁番、西宁、银川、丹东

寒冷地区

兰州、太原、唐山、阿坝、喀什、北京、天津、大连、阳泉、平凉、石家庄、德州、晋城、天水、西安、拉萨、康定、济南、青岛、安阳、郑州、洛阳、宝鸡、徐州

夏热冬冷地区

南京、蚌埠、盐城、南通、合肥、安庆、九江、武汉、黄石、岳阳、汉中、安康、上海、杭州、宁波、宜昌、长沙、南昌、株洲、永州、赣州、韶关、桂林、重庆、达县、万州、涪陵、南充、宜宾、成都、贵阳、遵义、凯里、绵阳

夏热冬暖地区

福州、莆田、龙岩、梅州、兴宁、英德、河池、柳州、贺州、泉州、厦门、广州、深圳、湛江、汕头、海口、南宁、北海、梧州

注:

1.本表摘自《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1.3各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的节能设计要点

1建筑热工设计应与地区相适应。

2严寒地区:

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3寒冷地区:

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4夏热冬冷地区:

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同时兼顾冬季保温。

5夏热冬暖地区(北区):

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同时兼顾冬季保温。

6夏热冬暖地区(南区):

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7温和地区:

部分地区应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2.2建筑总体布局

2.2.1总体布局原则

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宜充分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利用夏季凉爽时段的自然通风。

建筑的主要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一般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避免夏季受东、西向日晒。

2.2.2选址

建筑的选址要综合考虑整体的生态环境因素,充分利用现有城市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2.3外部环境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应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的环境加以充分利用和改善,以创造能充分满足人们舒适条件的室内外环境。

如在建筑周围种植树木、植被,可有效阻挡风沙,净化空气,同时起到遮阳、降噪的效果。

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建筑附近设置水面,利用水面平衡环境温度、湿度、防风沙及收集雨水。

也可通过垂直绿化、屋面绿化、渗水地面等,以改善环境温湿度,提高建筑物的室内热舒适度。

2.2.4规划和体形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应对建筑的体形以及建筑群体组合进行合理的设计,以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

如在沿海湿热地区,为有效改善自然通风,规划布局上可利用建筑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形成风压差,使建筑单体得到一定的穿堂风。

建筑高度、宽度的差异可产生不同的风影效应,所以应合理确定建筑单体体量,防止出现不良风环境。

2.2.5日照环境设计

1建筑物的朝向、间距会对建筑物内部采光、得热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应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日照间距及朝向。

建筑的日照标准应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

居住建筑应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日照条件,其间距应以满足冬季日照标准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视觉等要求。

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2.2.5的规定。

旧区改造项目内新建住宅的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h的标准。

表2.2.5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建筑气候分区

Ⅰ、Ⅱ、Ⅲ、Ⅶ气候区

Ⅳ气候区

Ⅴ、Ⅵ

气候区

大城市

中小城市

大城市

中小城市

日照标准

大寒日

冬至日

日照时数(h)

≥2

≥3

≥1

有效日照时间带(h)(当地真太阳时)

8--16

9--15

日照时间计算点

底层窗台面(距室内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

注:

本表中的气候分区与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的关系见《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表3.3.1。

注:

本表摘自《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2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

1)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室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

2)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应获得同住宅居住空间相等的日照标准;

3)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3h的日照标准;

4)老年人住宅、残疾人住宅的卧式、起居室,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中小学半数以上的教室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2h的日照标准。

2.3建筑单体节能设计要点

2.3.1建筑单体体形设计要求

1建筑单体的体形设计应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

严寒、寒冷气候区的建筑宜采用紧凑的体形,缩小体形系数,从而减少热损失。

干热地区建筑的体形宜采用紧凑或有院落、天井的平面,易于封闭、减少通风,减少极端温度时热空气进入。

湿热地区建筑的体形宜主面长,进深小,以利于通风与自然采光。

2严寒、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0。

当不能满足规定时,必须按相应的标准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3严寒地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3层或3层以下的建筑,应不大于0.55;4~6层的建筑,应不大于0.30;7~9层的建筑,应不大于0.26;10层以上的建筑,应不大于0.24。

4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3层或3层以下的建筑,应不大于0.55;4~6层的建筑,应不大于0.35;7~9层的建筑,应不大于0.30;10层以上的建筑,应不大于0.26。

5夏热冬冷地区:

条式建筑的体形系数应不大于0.35,点式建筑的体形系数应不大于0.40。

6夏热冬暖地区北区:

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体形系数不宜大于0.35,塔式住宅的体形系数不宜大于0.40。

7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不满足要求时,则应进行围护结构的综合判断。

严寒、寒冷地区应调整外墙和屋顶等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使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达到规定的要求;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的采暖年耗电量和空调年耗电量之和不应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夏热冬暖地区,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2.3.2建筑单体空间设计要求

建筑单体空间设计,在充分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分隔(包括平面分隔与竖向分隔),以改善室内通风、采光、热环境等。

如在北方寒冷地区的住宅设计中,可将厨房、餐厅等辅助房间布置在北侧,形成北侧寒冷空气的缓冲区,以保证主要居室的舒适温度。

2.3.3外门窗(包括透明幕墙)、遮阳的基本要求

1建筑设计中应对外门窗(包括透明幕墙,下同)、遮阳进行合理设计,以调节建筑室内的通风、采光等,改善建筑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设计中应采用气密性良好的外门窗,气密性等级要求见本措施第6章。

2公共建筑门窗、遮阳设计

1)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0.70。

当窗墙面积比小于0.40时,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

当不能满足此规定时,必须按相应的标准进行权衡判断。

2)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透明幕墙应具有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3)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当不能满足此规定时,必须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进行权衡判断。

4)建筑中庭夏季应利用通风降温,必要时设置机械排风装置。

如在中庭上部的侧面设置排风机加强通风,改善中庭热环境。

5)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区的建筑以及寒冷地区中制冷负荷大的建筑,外窗宜设置外部遮阳,外部遮阳的遮阳系数见本措施第7章。

6)严寒地区建筑的外门应设门斗,寒冷地区建筑的外门宜设门斗或应采取其他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

其他地区建筑的外门也应采取保温隔热节能措施。

3居住建筑门窗、遮阳设计

1)建筑外窗(包括阳台们上部透明部分)与天窗面积不宜过大。

不同地区不同朝向的窗墙比不应超过:

a严寒、寒冷地区:

外窗北向0.30、东西向0.30、南向0.50。

b夏热冬冷地区:

外窗北向0.45、东西向(无外遮阳措施)0.30、东西向(有外遮阳且太阳辐射透过率≤20%)0.50、南向0.50。

c夏热冬暖地区:

外窗(包括阳台门上部透明部分)北向0.45、东西向0.30、南向0.50。

天窗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4%,传热系数不应大于4.0W/(m²·K),本身的遮阳系数不应大于0.5。

d如窗墙面积比、天窗面积不满足要求时,则应进行围护结构的综合判断。

2)不同气候区、建筑外窗(包括阳台门上部透明部分)不同的窗墙面积比,对建筑外窗(包括阳台门上部透明部分)、天窗的传热系数与遮阳系数有着不同的要求,具体见本措施第6、7章。

3)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以及寒冷地区空调负荷大的建筑的外窗(包括阳台的透明部分)宜设置外部遮阳,遮阳的设置除能够有效地遮挡太阳辐射外,还应避免对窗口通风产生不利影响。

外部遮阳的遮阳系数见本措施第7章。

4)生活、工作的房间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

5)住宅卧室、起居室(厅)厨房的外窗窗地比不应小于1/7。

离地面高度0.50m的窗洞口面积不计入采光面积内。

窗洞口上沿距地面高度不宜低于2m。

6)住宅应能自然通风。

单朝向住宅应采取通风措施。

a卧室、起居室(厅)、明卫生间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面面积的1/20。

b厨房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10,并不小于0.60m²。

c严寒地区居住建筑的厨房、卫生间应设自然通风道或通风换气设施。

自然通风道的位置应设于窗户或进风口相对的一面。

7)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外窗(包括阳台)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外窗所在房间地面面积的8%或外窗面积的45%。

 

3墙体

3.1一般规定

3.1.1墙体的热工性能指标

1居住建筑墙体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根据建筑所处城市的气候分区区属,符合表3.1.1-1的规定。

如不满足表中规定,必须按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综合判断。

表3.1.1-1居住建筑不同气候区墙体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限值

气候分区

墙体部位

传热系数K[W/(m2·K)]

≥4层建筑

≤3层建筑

严寒地区A区

外墙

≤0.40

≤0.33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0.70

严寒地区B区

外墙

≤0.45

≤0.40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0.80

严寒地区C区

外墙

≤0.50

≤0.40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1.00

寒冷地区A区

外墙

≤0.50

≤0.45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1.20

寒冷地区B区

外墙

重质结构

≤0.60

≤0.50

轻质结构

≤0.50

≤0.45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1.00

夏热冬冷地区

外墙

D≥3.0

≤1.50

3.0>D≥2.5

分户墙

≤2.00

夏热冬暖地区

北区

外墙

D≥3.0

≤2.00

(注4)

≤1.50

(注4)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