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14946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汉滨高级中学高一十二班

一、确定课题

1课题的背景说明

2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3人员组成、指导老师

二、课题研究基本过程——四个阶段

三、具体内容:

1、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习

(2)有利于生活

2、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

四、调查记录

五、成员体会

六、结题报告

一、确定课题:

1、课题的背景说明

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

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学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许多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着其健康发展。

近年来有较多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论及目前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令人担心的。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体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着全民族的素质水平与精神文明程度。

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环境的优化,以增强其社会适应力,已成为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研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成因,找出教育对策,不仅能够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而且对于他们的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意义:

(1)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当前,国际上的各种竞争例如经济、科技、军事等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又赖于教育去培养,所以尽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各种人才就成为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关注的中心课题。

  而今,我国的中学生正处于新旧体制常常发生碰撞,许多问题不可能尽如人意和适时解决,各行各业的改革都步履艰难的背景下,受应试教育的驱使中学生被迫投入竞争,随着父母离异的、破损家庭的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

面对中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仅仅靠原有的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难于应付局面。

生所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2)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科教兴国”、提高“全民族素质”等一系列战略方针的确立,都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时代呼唤高素质,个性健康的人才。

素质的核心是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育发展《纲要》明确了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研究维护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利于直接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

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习上没有心理负担与压力,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

个性健全发展,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完善自我。

在此基础上,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二、课题研究基本过程

研究时间研究步骤研究内容

2012年2月20日~2月25日准备阶段选择课题,成立研究小组,明确任务分工,收集有关信息,设计研究计划。

2012年2月25日~2012年3月1日初步研究阶段查询资料,进行初期的研究与交流的评价,完成开题报告和开题指导。

2012年3月1日~3月10日深入研究阶段进行调查,取得调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2012年3月10日~3月20日总结交流阶段在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整理各类相关数据,得出结论,撰写调查报告、论文、活动小结等,进一步总结整理资料,并对此项活动进行全面的总结、交流和评价。

三、具体内容: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

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1、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心理健康有利于学习

在校园里,在课堂上经常发现有一些悲观的学生,他们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在这种状况下,他们的学习成绩是很差的。

在同样的情况下,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室,心理健康的学生学习成绩就很好。

他们即使一次考的不好,也不悲观失望。

而是冷静下来寻找失败的原因。

以便于更好的学习。

情绪是加速器,使人的学习活动加速或减速地进行。

我们需要积极、快乐的情绪,它是获得学习成功的动力。

(2)心理健康有利于生活

“保持乐观的心态,生活就是美的。

”其实这句话就说明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有人说:

情绪是思维的催化剂,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情绪的调节而显示出更高的效应,人也会因此显得更聪明、更能干。

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

消极的情绪则使人感到生活枯燥无味。

2、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

为了掌握更实际的资料,使研究更具有真实科学性,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

对此本组特别设计了一个共计60题的问卷,在本校初一至高三各年级分别抽取一个班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共计六个班。

收取问卷467份,有效问卷共计450份。

调查负责人:

乐荣卓赵佳峰

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问卷

题目:

偶尔

时有

经常

总是

1、我不喜欢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

1

2

3

4

5

2、我的心情时好时坏

1

2

3

4

5

3、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

1

2

3

4

5

4、感到人们对我不友好,不喜欢我

1

2

3

4

5

5、我感到苦闷

1

2

3

4

5

6、我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

1

2

3

4

5

7、我的学习劲头时高时低

1

2

3

4

5

8、我对现在的学校生活感到不适应

1

2

3

4

5

9、我看不惯现在的社会风气

1

2

3

4

5

10、为确保准确,做事必须做得很慢

1

2

3

4

5

11、我的想法总与别人不一样

1

2

3

4

5

12、总担心自己的衣服是否整齐

1

2

3

4

5

13、容易哭泣

1

2

3

4

5

14、我感到前途没有希望

1

2

3

4

5

15、我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1

2

3

4

5

16、经常责怪自己

1

2

3

4

5

17、当别人看我或议论我时感到不自在

1

2

3

4

5

18、感到别人不理解我,不同情我

1

2

3

4

5

19、我常发脾气,想控制但控制不住

1

2

3

4

5

20、我觉得别人想占我的便宜

1

2

3

4

5

21、大叫或摔东西

1

2

3

4

5

22、总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

1

2

3

4

5

23、必须反复洗手或反复数数

1

2

3

4

5

24、总感到有人在背后议论我

1

2

3

4

5

25、时常与人争论、抬杠

1

2

3

4

5

26、我觉得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

1

2

3

4

5

27、我作作业的热情忽高忽低

1

2

3

4

5

28、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我感到难过

1

2

3

4

5

29、我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

1

2

3

4

5

30、老师对我不公平

1

2

3

4

5

31、我感到学习负担很重

1

2

3

4

5

32、我对同学忽冷忽热

1

2

3

4

5

33、上课时总担心老师会提问自己

1

2

3

4

5

34、我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

1

2

3

4

5

35、我对老师时而亲近,时而疏远

1

2

3

4

5

36、一听说要考试,心里就敢搞紧张

1

2

3

4

5

37、别的同学穿戴比我好、有钱,感到不舒服

1

2

3

4

5

38、我讨厌做作业

1

2

3

4

5

39、家里的环境干扰我的学习

1

2

3

4

5

40、我讨厌上学

1

2

3

4

5

41、我不喜欢班里的风气

1

2

3

4

5

42、父母对我不公平

1

2

3

4

5

43、感到心里烦躁

1

2

3

4

5

44、我常常无精打采,提不起劲来

1

2

3

4

5

45、我的感情容易受到别人的伤害

1

2

3

4

5

46、觉得心里不踏实

1

2

3

4

5

47、别人对我的表现评价不当

1

2

3

4

5

48、明知担心没用,但总害怕考不好

1

2

3

4

5

49、总觉得别人在跟我作对

1

2

3

4

5

50、我容易激动和烦恼

1

2

3

4

5

51、同异性在一起时,感到害羞不自在

1

2

3

4

5

52、有想伤害他人或打人的冲动

1

2

3

4

5

53、我对父母时而亲热时而冷淡

1

2

3

4

5

54、我对比我强的同学并不服气

1

2

3

4

5

55、我讨厌考试

1

2

3

4

5

56、心里总觉得有事

1

2

3

4

5

57、经常有自杀的念头

1

2

3

4

5

58、有想摔东西的冲动

1

2

3

4

5

59、要求别人十全十美

1

2

3

4

5

60、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但能力并不比我强

1

2

3

4

5

调查结果显示:

(1)人际关系问题是困扰中学生最严重的问题。

我们分析了中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具体内容,发现中学生涉及的人际关系是与同学关系,与父母关系,与教师关系三个方面的问题,从调查可知,中学生的人际困扰中,最为严重的是亲子关系即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占53.2%。

主要表现为与父母间缺乏理解和信任或者父母管得太严,干涉太多。

难以处理好同学关系是中学生人际烦恼的第二大问题,占30.5%。

从他们的回答中发现,中学生内心有强烈的交友需要,但却不知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摩擦,或忌妒、歧视,或误解、猜疑等。

师生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不能公平对待学生,对学生不够理解、不够真诚。

这对教师的教育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早恋问题是中学生心理困扰中较为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

其涉及面较广,既与学习有关,又与人际交往有关。

我们把目前困扰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分为"想涉足型"和"已涉足型"两类,从中可知,中学生们有男女交往的需要,但真正涉足恋爱的比例并不大,并且她们都表现为难以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方法,这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

(3)学习问题是中学生心理困扰的第三大问题。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知道中学生普遍表现学习动力方面的困扰,占73.1%,尤其是学习的外界压力和干扰,特别是学习兴趣,学习负担过重等问题,这是引起中学生学习困扰的重要因素,此外,还表现为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适应等问题,占24.7%。

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较小的。

  根据教师反映和与男女中学生的交流观察,在人际关系问题、早恋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及性别和爱美问题等方面,女生都比男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女中学生更易受到来自这些方面的心理困扰。

因为女中学生感知细腻、情感脆弱、体验深刻,在性格上依赖性强、敏感、多疑,再加上社会对女性的不正确看法,均可能使女生在这些方面产生的心理冲突比男生更为突出,更为严重,因此,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我们尤其要正确认识女中学生的心理困扰,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措施,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四、本组成员体会

汪莎莎:

在我的调查中,发现有一些同学有敌意症状。

主要表现在不少学生对他人存在着敌意倾向,不能抑制自己的冲动,常为一些小事与人争吵、打架,甚至动刀动棒。

在我的调查中还发现有的同学仅因为别人学习好就对他怀有敌意。

其实,这是不必要的。

因为我们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

比如我们的出身、我们的相貌。

还有一些东西我们可以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我们的学习成绩、我们的现状。

这一次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也让我知道自身的不足,存在的缺点。

对于这些,我不再怨天尤人,而是靠自己的努力。

我要培养健康的心理,让我的明天更美好。

刘琦:

健康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和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

目前,中学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明,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嫉妒、孤僻、神经衰弱、逆反心理等心理行为问题,并且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比率是相当高的,约为46%。

这个比率现在还一直呈上升趋势。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熊碧莹:

我认为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尊重学生。

教师要建立起这样一种信念: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

尊重学生,一方面有助于自尊心较差、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这一点对学生尤为重要。

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差,对学习缺乏自信心,而现在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从他们踏入学校的第一天起,教师应在鼓励他们继续学好文化课的同时,积极培养他们对专业课的兴趣,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

另一方面,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顺畅,使心理健康教育如春风化雨般为学生接受性和超前性,只要他们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就能自觉克服、纠正其心理困扰,而且还能防患于未然。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通过两种途径:

其一是把心理辅导课程化。

教给他们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正确认识已有的困扰或障碍;其二是组织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个别辅导与咨询,以及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

王颂:

家庭教育不当也是影响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如有的学生家庭骄纵、溺爱子女,致使孩子任性、懒惰、自私、依赖性强;有的学生父母不起表率作用,致使学生了养成抽烟、酗酒、赌博等恶习;还有的学生父母离异,学生得不到完整的父爱、母爱,甚至无人管束,致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据调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中有35%是由家庭教育不当引起的。

通过这次调查我深深体会到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软环境由于学生成绩较差,行为约束力较差,但父母却望子成龙,造成他们与家长的隔阂。

因此,教师应利用家访、家长会、电话联系等形式努力去融洽家长与学生的关系,让家长树立对孩子的信心。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及时与孩子沟通,创造自由、平等、和睦相处的气氛。

刘榛:

在我的调查中发现有一些同学的人际关系很差,即使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好好的交往。

本来心里也想和别人谈谈,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开口。

因此我认为,加强学生成功的人际交往教育是很重要的。

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先生曾经说过: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这说明,一个人在群体中人际关系是否良好,将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的发展。

要求学生具备大度、真诚等优秀品质。

只有具备了优秀品质,才会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

结题报告

(1)根据以上调查研究的结果,我们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第一,生理因素的影响

中学生由于体内激素的作用,在身体技能和形体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们的大脑发育趋向完善,智力提高很快,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加,第二性征出现,性意识开始觉醒。

这些生理变化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非常在意自己在异性的眼中的形象,由于世俗文化的牵制和约束而无法表达出来,造成情绪困扰,出现青春期焦虑,如注意力下降,爱出神遐想,对自己的身材或皮肤不满意,情绪起伏明显,从而对学习和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二,心理因素的影响

A.性格缺陷。

如过于孤僻、压抑、内向,过于急躁、固执、偏激、多疑,过于自卑或过于自信、好强,娇气、不善交往而游离集体等等是减弱学生抗衡紧张刺激能力,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模式,构成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

B、人际关系紧张,缺乏归属感。

首先是与父母的关系存在显而易见的矛盾冲突,父母的监护和学生的独立要求,父母的保守倾向和学生的冒险意识,常常成为他们之间关系失调的原因。

其次,学生都强烈地渴望友谊,非常在意自己是否被别人喜欢,是否被朋友接受,对同学和朋友的言语接触很敏感,容易产生嫉妒或争夺别人关心的现象,感到人际关系紧张、孤独。

第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这主要指家庭、学校、社会及其文化等个体以外的客观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A、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由于部分家长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容易使学生产生恐惧与畏缩的条件作用,并持续和泛化,以致想通过说谎来讨好家长,逃避惩罚;其次,父母离异重组家庭、工作变动频繁、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的现象较普遍,这些都使学生收到的关爱和注意不够,需要学生不停地努力;此外,部分家长对子女过于保护,使他们过分依赖父母,造成社会适应不良。

B、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校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减负不少,升大学成了家长和学生最关注的问题。

学生放松的弦一下子紧绷起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矛盾冲突,学习生活过于紧张,学生主动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补课。

此外,部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不会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和协调,以上这些因素都使学生压抑、烦躁、紧张、缺乏自信心,缺乏生活的乐趣。

C、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传媒工具的日益增多,各种西方文化、港澳台文化的冲击,现代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等使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行为反应发生改变,学生喜欢玩电脑、上网聊天,玩游戏机、穿紧身衣和牛仔裤、唱流行歌曲、看卡通书等,而毕业班紧张的学习生活则压抑了这些爱好,使他们觉得生活乏味,苦恼。

(2)教育策略

针对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种表现,提出如下教育对策

第一,加强学习指导,传授学习策略

刻苦学习,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这是学生的主要目的。

每一位中学生都渴望在此方面获得成功,然而正如调查结果所示,这个问题仍然是困扰她们的主要问题之一,他们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来自父母、教师、社会压力和干扰太大,或是因为学习负担太重等等,使他们不能享受到以学为乐,乐在其中的道理,这样不仅不能达到学习目的,反而严重地影响着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加强中学生的学习指导,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引导他们找到有效的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教给他们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

  要消除中学生的学习困扰,教育者首先必须改变对学生学习的陈旧观点,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一般中学生在学习问题上都存在着不正确的归因:

大多数女生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够或智力低下造成的,这就严重地挫伤其学习自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

许多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较强的自信心往往能激发其智力活动,使其智力活动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

所以,教师或家长在对其进行学习辅导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得成功的机会。

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鼓励、赞扬、期待、肯定等评价方式以建立学习自信心,调动、激发学生以积极情感参与学习活动。

有实验证明: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其教学效果比一般情绪状态要高得多。

女中学生存在的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其实并非单纯是教学内容和要求偏高、偏多、偏难造成的,而往往与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活动中难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不高有直接关系,所以,可以认为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往往是心理负担过重,只要加强学习辅导,注重学习信心的培养,传授了学习方法和策略,其负担过重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其次,训练或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它往往是学习成功的前提。

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以不知不觉的方式表现出来,促进学习活动;态度,是一种行为倾向,它既有认知、情感成分,又有行为成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对学习活动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促进其学习活动。

  第三,传授学习策略,掌握学习方法是关键。

学习方法和策略多种多样,但每位女中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存在着认知和非认知的差异。

所以传授学习策略必须加强针对性,一方面教师应针对中学生的不同特点施教;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她们进行学习策略教育,教给她们学习的方法、技巧。

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重视传授"条件化"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教给她们识记材料、加工材料以及监控学习活动的策略等。

他们一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就能自如地操作学习过程,其学习方面的心理困扰就会随之消失。

第二,实施心理辅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中学生产生这些心理困扰,既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有关,又与中学生自身生理发展有关。

如学习竞争加剧,家庭不和带来的情感受挫,社会消极文化因素的诱导,尤其是中学生青春期的生理心理上急剧动荡与变化造成的烦恼与忧虑,以及部分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造成的心理压力等,这些都需要中学生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这正是他们所缺乏的。

实施心理辅导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实践工作者和部分理论工作者的强烈呼声。

实施心理辅导,可以使他们增强认识自身的自觉性,增强自我激励、调控的心理机能,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有关研究指出,由于心理障碍,至少有10%-40%的中学生在学习上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实施心理辅导一方面要重视对中学生实施心理咨询。

现代心理咨询正在由传统的治疗模式向现代的教育发展模式转移。

因此,通过心理咨询,对中学生已经存在的一系列心理困扰乃至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行咨询,加以诱导,可以消除其不利于心理发展的因素。

另一方面要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其健全的和谐的心理品质。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能提高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自觉抵制、调整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

如训练和提高其意志力,扩大其兴趣,培养多种能力,塑造开朗性格,培养高尚情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等。

它们能使学生抗御过强的精神压力,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心理素质教育往往具有主动性和超前性,只要他们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就能自觉克服、纠正其心理困扰,而且还能防患于未然。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通过两种途径:

其一是把心理辅导课程化。

教给他们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正确认识已有的困扰或障碍;其二是组织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个别辅导与咨询,以及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

第三,强化交往教育,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中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

他们不能正确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尤其是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常令他们烦恼。

总认为父母不理解他们或管教太严,干扰太多。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变化。

他们有强烈的"成人感",情感丰富却难于驾驭,渴望交往又有较强的闭锁性,这往往是他们产生人际困扰的主要原因。

父母的不信任或过分关心,教师的不平等对待等常常使他们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相互抵触,产生消极、压抑的情感体验。

因此,加强交往教育,鼓励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相互认知,相互沟通,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解、反省自我是十分重要的。

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通过人际知觉而达到相互认同。

当人们通过信息交流,取得了相互了解,满足了交往的需要时,才能情感交融,行为协调。

在对中学生进行交往教育中,必须教育他们克服"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认识偏向,要努力寻求交往双方的共同点,发现人际知觉中的相似性,做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同时认识交往双方对彼此的权力、义务、责任,正视差异,及时沟通。

另一方面,作为父母、教师要充分认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理解他们在交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耐心细致地教育,以提高他们的交往意识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