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综合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085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6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学》综合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基础会计学》综合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基础会计学》综合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基础会计学》综合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基础会计学》综合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学》综合练习.docx

《《基础会计学》综合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学》综合练习.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会计学》综合练习.docx

《基础会计学》综合练习

《基础会计学》综合练习

 

   一.解释名词术语:

   1.会计--是以货币形式,采用现代化的专门方法,对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管理的系统。

   2.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具体说来,会计对象是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3.会计对象要素--是会计对象具体表现的经济业务按其性质的分类。

它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项。

   4.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5.经济业务--是指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6.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等单位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的记录、计算和报告。

  7、会计监督--是依据监督标准,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的指导、控制和检查。

  8、会计任务--是会计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9.会计方法——是为实行会计核算、进行会计管理和完成会计任务所采用的手段。

包括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管理方法。

  10、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部门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资金运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按照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的要求,进行记录、计算和报告的手段。

   11.会计科目——是对资金运动按其经济内容的性质进行的分类。

   12.总分类科目——是指按照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具体内容的分类而设置的会计科目。

   13.明细分类科目——是指按照对总分类科目所包括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而设置的会计科目。

   14.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按照会计管理与核算的要求,在账簿中开设的记账单元。

  15、账户结构--是反映其内容的组成要素。

  16、账户的借方与贷方--是反映资金数量变化的增加或减少,取决于账户的性质。

反映资产类科目的账户,借方记录数量的增加,贷方记录减少;反映负债权益类科目的账户,借方记录数量的减少,贷方记录数量的增加。

  17、账户的发生额--是账户的借方与贷方记录一定时期经济业务的金额。

  18、账户的余额--是账户中借方与贷方发生额合计数相抵后的差额。

   19.单式记账法——是一种除了对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记录,而对其他业务只作单方面记录或不作记录的记账方法。

   20.复式记账法——是对于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均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21.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22.账户的对应关系——也称账户的对照关系。

是在运用复式记账法记录经济业务时,有关账户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关系。

具有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23.会计分录——是按反映一项经济业务的会计科目,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借助记账符号,分别记录其增加或减少数量变化的一种方法。

  24、会计确认--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应当由会计系统处理的各项经济业务和经济信息进行明确和认定的过程。

  25、会计事项--企业、事业和其他单位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对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项需要进行处理。

由会计部门进行处理的经济业务就是会计事项。

   26.权责发生制——也称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是指以经济的权益和责任的发生,即应收应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27.收付实现制——也称现收现付制或现金制,是指以实收实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28、会计计量--是指运用一定的计量标准(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对经过会计确认后应当进入会计系统进行处理的各项经济业务(资金运动)加以衡量、计算和确定的过程。

  29、会计计量标准--也称会计计量属性或会计计量基础,是指会计对象要素(主要是资产)可计量的经济特性,即采用什么标准来进行会计记录、计算和报告。

  30、会计计量单位--是指进行会计计量的计量尺度极其量度单位。

  31、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32、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在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为现金或被耗用的各项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待摊费用以及各种存货等。

  33、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34、费用--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

  35、成本--即对象化的费用。

   36.待摊费用——是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产品成本共同负担的费用。

   37.预提费用——是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需要预先计入本期产品成本的费用。

   38.固定资产折旧——是固定资产因使用磨损而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的价值。

  39、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包括基本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40、基本业务收入--也称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基本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是企业营业收入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41、其他业务收入--也称附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基本业务活动以外的业务所取得的收入。

  42、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生产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43、负债--是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

  44、短期负债--也称流动负债,是指企业将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付的债务。

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45、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包括企业的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46、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所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

  47、实收资本--是企业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

  48、资本公积--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股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等。

  49、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为经营发展的需要,而留存于企业的那部分利润。

它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大部分。

   50.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

   51.原始凭证——是经办单位或人员在经济业务过程中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会计凭证。

   52.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应用复式记账法和会计科目,将经济业务内容归类整理后填制的作为登记会计账簿依据的会计凭证。

   53.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以会计凭证为登记依据,全面、连续、系统地记载各种经济业务的簿册。

   54.日记账——也称序时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的账簿。

   55.分类账——是按类别登记全部经济业务或按类别的层次登记某类经济业务的账簿。

  56、总分类账--简称总账。

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总分类账户,记录全部经济业务的账簿。

  57、明细分类账--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明细分类账户,记录某类经济业务的账簿。

  58、联合账簿--是将不同性质的账簿相结合而形成的多用途账簿,其特点是该种账簿的账页格式兼具不同用途账页的内容。

  59、备查登记簿--也称补助登记簿或辅助账,是对单位的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中不能记录或记录不完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60、划线更正法--也称红先更正法,是采用划线方式注销原有记录,从而更正账簿记录错误的方法。

  61、红字更正法--是采用红字方式冲销或冲减账簿原有记录,从而更正账簿记录错误的方法。

  62、补充登记法--是采用增记金额方式补充原有记录,从而更正账簿记录错误的方法。

  63、结账--是定期合计账户的当期发生额和结计账户的当期余额,结束该期账户记录。

  64、对账--是为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性而对账簿记录进行的核对工作。

其主要内容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和账实核对。

   65.财产清查——是指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和核对,查明财产、货币资金和结算款项的实有数额,确定其账面结存数额和实际结存数额是否一致的一种专门方法。

   66.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是指会计人员平时根据会计凭证,对各项财产的增加数和减少数在有关账簿中进行连续登记,并随时在账簿中结算出各项财产的账面结存数量和结存金额的一种方法。

   67.实地盘存制——也称定期盘存制,是指通过定期对实物的盘点来确定各项财产的期末结存数量,从而计算出发出数量和金额以及结存金额一种方法。

   68.未达账项——是指记账双方由于会计凭证传递时间的不同,造成双方在记账上的不一致,形成一方已记账而另一方尚未记账的事项。

   69.会计报表——是根据会计账簿及其他相关资料编制的,由一系列经济指标构成一定体系、总括反映一定时期内单位经济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报告。

   70.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反映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及其构成情况的会计报表。

   71.损益表——是反映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情况的会计报表。

   72.会计循环——广义的会计循环是指会计核算程序的定期重复进行。

狭义的会计循环理解为西方会计中按特定程序完成的工作。

   73.会计核算形式——也称会计核算程序或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它是指凭证编制、账簿组织、记账方法、记账程序和会计报表编制相互结合的方式,即从编制凭证到编制报表的核算步骤。

   74.集中核算——就是指在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里,其记账工作主要集中在会计部门进行。

  75、非集中核算--也称分散核算。

就是其他部门和车间在会计部门的指导下,分别登记与其业务有关的明细分类账,而会计部门则登记总分类账和一部分明细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其他会计工作。

 

  二、单项选择:

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字母填在括号内。

  1、(  )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A、生产管理的需要        B、分配产品的需要

  C、物质资料的生产        D、产品交换的需要

  (C)

  2、最早系统论述借贷复式记账原理及其运用的著作是(  )。

  A、唐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吉甫撰《元和国记簿》

  B、大和元年(公元827年)韦处厚作《大和国记》

  C、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丁谓主编《景德会计录》

  D、意大利数学家巴却里1494年发表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

  (D)

3、(  )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工作走上法制轨道。

  A、1985年1月21日     B、1985年5月1日

  C、1990年12月31日    D、1993年12月29日

  (B)

  4、会计以(  )为主要计量单位。

  A、货币     B、实物

  C、工时     D、劳动耗费

  (A)

  5、(  )既反映了会计对象要素间的基本数量关系,同时也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A、会计科目     B、会计恒等式

  C、记账符号     D、账户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