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07735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docx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docx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

一、概括内容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题型:

概括故事情节、概括某一段落的主要内容、根据提示填空

公式一:

概括=提取文中的关键句+关键词语进行组合

让儿子独立一回

儿子真是争气,以全县高考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

 

史工程师当年自己考取大学要高兴得多,满脸的阳光,满脸的春色。

  

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

这些年来,儿子他妈真是费尽了心血。

真可谓儿子读一年级,她也读一年级,年年这样陪着读陪着复习。

如今儿子是如愿以偿考取了大学。

他妈却病倒了。

  

病床上的她念念不忘的是儿子开学在即,自己将不能亲自送儿子去大学,这叫她如何放心得下?

她坚持叫丈夫无论如何要把儿子送到大学,安顿好了才回来。

  史工程师更放心不下妻子,与妻子商量说:

“让儿子独立一回吧?

”  

“不行!

没娶媳妇总是孩子。

哪能让儿子一个人去大学,再说这孩子你也知道,他能行吗?

”  

妻子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

儿子长这么大了,没买过一回菜,没烧过一顿饭,没洗过一件衣,没拖过一次地,就连床也都是他妈铺的。

自小到现在,从未单独出过一回门,就像鸡雏似的从未离开过母鸡翅膀的保护。

而现在,猛一下就叫儿子一个人去经风雨见世面,她一百个放心不下。

  

史工程师开导妻说:

“儿子是去上海读大学,又不是去非洲探险、去神农架考察野人,不会有什么事的。

想当年,我十七八岁时不也跑到千里之外了吗,家里谁跟我去了?

你在儿子这年纪时,不是报名去了黄海边的建设兵团,你爹妈送到了海边?

没有吧。

常言道:

到啥山,砍啥柴。

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好处……”  

几乎是磨破了嘴皮了,好说歹说,妻才十分勉强不再持反对票。

但她拖了一句:

“就是我同意,儿子也不会同意的。

人家父母都送,他父母不送,多没面子……”  

简直是出乎意料,儿子很平静地说:

“早该让我独立了。

”  儿子去大学前一天,史工程师关照了又关照,诸如碰到意外情况立即找警察,安顿好后,先打电话回来,再写封详细的信……  

儿子去了三天,没有电话;儿子去了七天,依然没有音信。

史工程师夫妇急了。

妻子要史工程师无论如何亲自去一趟学校。

 

正当史工程师准备去上海时,儿子的信来了。

夫妇俩不啻接到福音书,迫不及待地打开。

不料随信纸带出的是一叠发票,共有:

  娄城至上海中巴车票一张,上海出租车票一张,大三元酒家餐费发票一张,新华书店购书发票一张。

另附纸一份,上注明:

付搬运费、服务费、冷饮费若干,买饭菜票若干……  乖乖,不算学杂费,光这些额外开支,就一千多。

  

看了儿子信才知道。

儿子这回过了下独立瘾。

他去上海时,不乘公共汽车乘中巴,到了上海后,打的去学校,到了学校后,花钱请人搬行李,乃至挂蚊帐铺床他都未自己动手。

为了搞好关系,他买了一箱冰淇淋,凡那天在他宿舍的,不管是同学教师,还是他们的父母、朋友,一概由他请了。

第三天,他又请同宿舍的人到大三元酒家聚了聚……  

史工程师看了信与发票,不知说什么才好。

他妻子看了,一颗十五个吊桶般七上八下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她很欣慰地说:

“我这儿子,是做大事的料!

” 

史工程师没有接嘴,他大概正在为如何给儿子回信而伤脑筋呢。

例题:

①请以史工程师的口吻概述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

不超过80字。

解答:

儿子考上大学,妻子却因病无法送他入学,我们只得让儿子单独去报到。

一周后,儿子寄回一叠发票,妻子很欣慰,我却大伤脑筋。

二、分析重要句子、段落的作用

公式二:

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情感上的作用

在文首总起全文(不限位置设悬念埋下伏笔与××相对比或者相映衬)

结构上在文中承上启下或者启示下文

在文尾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点明中心深化主旨升华主题

内容上写出了××内容

情感上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大美之美

西藏的山水只宜远望,不可近瞧。

那里的山,多是褐中泛黑的颜色,不长一棵树。

那是一种怎样的山呀,离天那么近,它们的骨和肉,都被太阳烤干了,已没有一丝一毫阴柔的女儿气,惟存阳刚与雄浑。

它们与蓝天、白云、湖泊构成了大跨度、大视角的不加丝毫修饰的原始之美、宏阔之美。

可你近赏它时——就连海拔5000米、巍峨的岗巴拉山,呈现给你的也没什么惯常的意趣可言,绝对找不到水落珠溅、苔绿花红、芳草萋萋的景致,有的只是干燥异常的壤土与碎石。

在我目力所及的地方,大自然的存在都显得非常简洁,好像盘古刚完成开天辟地。

在内地的时候,每当我看到秃秃的山冈,就惋惜为何不多植一些树,让它变得苍翠一些;就在我飞抵拉萨的当天,看见这座阳光之城周围山上的荒芜,也延续着这样的想法。

可是,从我一脚踏上岗巴拉的时候起,我就发现我错了。

天下其他所有的山的确都该葱茏蓊郁,而唯独这里的山就应该是裸露的,骨感的,刚健的,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让人放心——在世界屋脊上撑起我们头顶这片蓝天的大山,难道不应该是一身雄风、力挺万钧的样子吗?

我甚至想,这里的山上即使能种活树,也应不为,让青青翠翠的山为我们擎天,太秀气了,会让人担忧它的柔弱,难以承受天的重荷。

仅仅看了一眼,我几乎就被这雄奇之美击倒,一时之间竟无法释怀,喉咙有一种噎堵的感觉。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品尝到,美到了极致让人产生的窒息感。

真的,即使你的想象力再丰富,也难相信造物主能把那片土地打造得如此神奇。

站在岗巴拉山顶,就能领略到这精彩的一幕。

藏语里意为“珊瑚湖”的羊卓雍错,在岗巴拉的脚下,弯弯曲曲,绿宝石般熠熠生辉。

【湖的两侧皆为濯濯童山,罡风扯着白云从它们的顶上飞掠而过。

碧水的映衬,使这些貌不惊人的山,顿显神采,成了宏大画卷中不可替代、不能拆分的部分。

①】【湖的那一端,是连绵的皑皑雪峰,在高原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泽,把远方蓝得能掉下汁液的天幕切成锯齿形。

②】美,被一层层的大山扩展到天的尽头,无疆WU界,用一双眼睛来丈量这里的美,显然已远远不够用了。

水因山而生,山为水而存。

羊卓雍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教科书上说,它由冰川堰塞和包括岗巴拉在内的山上的雪水汇聚而成。

这种解释是科学的,也是冰冷的。

来到它的跟前,我发现绿宝石般的颜色变成了湛蓝,露出了海的韵味。

它要容纳那么多的膜拜、那么多的礼赞,同时又要在膜拜、礼赞中满足人们心愿上的索取,自然有海一样的情怀。

有别于过去见过的所有的湖光山色,这里的山,岑寂、肃穆;这里的水,端庄、圣洁,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美,使人绝然不敢生出丝毫的狎玩之意,惟恐崇敬不足。

在它们面前,你的躯体虽是直立的,但魂魄实际早已匍匐在地。

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藏族人为何会把自己的信仰与神山圣水组合在一起,在它们面前,堆放玛尼堆,扯挂经幡,旋起转经筒,一遍遍地把自己的五体投向大地。

是的,这样的地方若非神灵栖居之处哪里还是呢?

雪山的影子映在水中,湖水犹如一张专门让它们安睡的蓝色大床。

水质洁净无比,让人不忍濯手足。

伫立圣湖之畔,我只好来个“意”浴,默默地洗涤着自己的灵魂。

古人说的“澡雪精神”就是这样的意思吧。

例题:

结尾划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解答:

总结全文(结构上的作用),写出了西藏山水对人灵魂的净化(内容上的作用),表达了作者最西藏山水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情感上的作用)。

三、分析句子的含义

公式三:

句子含义=浅层含义(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文中意思,联系文章主旨)

解答句子浅层含义时,运用修辞的句子要用平实的语言解释,隐晦难懂或者双关的句子要用浅显的语言解释,解答深层含义时要扣住文章主题,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使答案更完整。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

①时令正是仲春。

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

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

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

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

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人们都说:

男孩子手笨,没女孩子手巧,这岂不有些重女轻男了么!

不是吹,我们男孩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这巧夺天工的风筝!

嗨,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专人指教。

我们男孩子可整天像贼撵一般忙得脚不沾地。

常趁放学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④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

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

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

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

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

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

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

咳!

风筝!

风筝!

全是风筝!

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

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

我们的心醉了。

⑥更叫绝的要数晚上。

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

夜色朦胧。

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

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

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

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⑦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

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

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

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

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⑧韶光如流。

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

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⑨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例题:

虽说童年已经悄然离去,可风筝的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使我常常捡回那逐渐远去的记忆,试分析句子含义。

解答:

.放风筝常常引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种回忆有时清晰,有时模糊,但都是难忘的(字面意思),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深深地眷恋之情(深层含义)。

四、赏析句子

公式四:

赏析=修辞+描写+重点词语

比喻

修辞手法拟人

排比

对比、夸张

人物描写

描写方法细节描写

场景描写

重点词语:

动词叠词拟声词

最美的善举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

“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大作,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像是他的家。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他们总是安安静静的。

1号床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

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

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养些鸡鸭挣生活。

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

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

有时男人会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就埋怨他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

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都嚼出了满嘴的香。

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来。

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

只要能帮着弄些来,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

“络腮胡子”如获至宝,点过数,非要给对方27块钱不可。

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并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

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找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上渐渐丰盛起来。

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

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找,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我惊讶于男孩的精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都留给了1号床。

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儿,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苏大哥,这……”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

“买得太多了……”“那你还买它干嘛?

”我疑惑地瞅着他。

“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性格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例题:

尤其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呼呼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要求对划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

解答:

“像是从油锅里浸过一般”,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络腮胡子”满脸油污的样子,表达了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

用“啃”和“啧啧”写出了“络腮胡子”吃相的不雅,准确生动。

五、标题的含义

公式五:

标题的含义=与标题有关的文章内容+文章主旨

永恒的母亲

①我的母亲——猎进兰女士,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

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

②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③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评价。

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突然脱口问道:

“妈妈,你念过尼采没有?

”母亲说没有。

又问:

“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

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

”母亲还是说不晓得。

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

我有些发怒,向她喊:

“那你去读呀!

”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

“吃饭了!

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④以前,母亲除了东南亚之外,没有去过其他的国家。

八年前,当父亲和母亲排除万难,飞去欧洲探望外孙和我时,是我的不孝,给了母亲一场心碎的旅行。

外孙的意外死亡,使得父亲、母亲一夜之间白了头发。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母女分别了十三年后重逢的那个中秋节,我们却正在埋葬一个亲爱的家人。

这万万不是存心伤害父母的行为,却使我今生今世一想起那父母亲的头发,就要泪湿满襟。

⑤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

大门虽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她甘心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⑥我一直怀疑,母亲总认为她爱父亲的深度胜于父亲爱她的程度。

⑦还是九年前吧,小兄的终身大事终于在一场喜宴里完成了。

那一天,当全场安静下来的时候,父亲开始致词。

父亲要说什么话,母亲事先并不知道,他娓娓动听地说了一番话。

最后,他话锋一转道:

“我同时要深深感谢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这四个诚诚恳恳,正正当当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当父亲说到这里时,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在众人面前,任凭泪水奔流。

我相信,母亲一生的辛劳和付出,终于在父亲对她的肯定里,得到了全部的回收。

⑧这几天,每当我匆匆忙忙由外面赶回家去晚餐时,总是呆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手发呆。

就是这双手,把我们这个家管了起来。

就是那条腰围,没有缺过我们一顿饭菜。

就是这一个看上去年华渐逝的妇人,将她的一生一世,毫无怨言,更不求任何回报的交给了父亲和我们这些孩子。

⑨回想到一生对于母亲的愧疚和爱,回想到当年读大学时看不起母亲不懂哲学书籍的罪

过,我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

今生惟一的孝顺,好似只有在努力加餐这件事上来讨得母亲的快乐。

⑩想对母亲说:

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也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

在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能够比她更周全。

⑾母亲啊母亲.在女儿的心里,你是源,是爱,是永恒。

⑿你也是我们终生追寻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例题:

文章以“永恒的母亲”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解答:

(文章内容)母亲不因知识的浅陋而自惭形秽,对生命的态度永远是以家人的幸福快乐为前提的,特别是对丈夫、对孩子的爱是永无止境和永远不变的;在作者心目中,母亲的形象使是永恒的,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是作者“终生追寻的道路、真理和生命”,(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永远的赞美与崇敬之情。

六、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公式六:

人物形象=文章内容(判断理由)+人物性格

好望角

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

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

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

“岸边像什么?

”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

他乐呵呵地说:

“非洲好望角!

”我愣住了。

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

“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我不解地问:

“您到过好望角?

老人呵呵一笑:

“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

”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

河水哗哗地响。

河上无风。

芦苇丛簇挺立。

“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

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

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

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

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

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

”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

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成腥的海浪气息。

“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

“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

”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

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

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

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

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

”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你儿子?

”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

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

“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

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

”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

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

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

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老人激动地说:

“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

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

”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

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

“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

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

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

”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

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

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

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

回头一看,他娘的!

河岸跟地图册上画得一模一样。

这不就是好望角吗?

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

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

”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例题:

请结合全文,概括老人的性格特征。

解答:

这是一个怀揣梦想多年却至老也终未实现,历尽人生沧桑的老人。

小时,小学没读完,鬼子来了,四处逃难,和爹娘跑散了;解放后,只想把书念成,可书没读多少,又遇上了“文化大革命”;老年时,儿子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拦都拦不住离世了,一个人孤苦伶仃了却残生。

(文章内容)但苦难没有把老人打倒。

他没有因为梦想的无法实现和生活中的种种变故而终日消沉低迷下去,老人靠对梦想——“好望角”的坚守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走出了人生的苦难(人物性格)。

七、联系实际谈感想

公式七:

联系实际谈感想=文章内容+文章主旨+自己的观点(我认为。

)+举例子(紧扣观点,与文章主旨保持一致)

文章见上文《好望角》

例题:

每个人在追逐“好望角”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解答:

文章中的老人一生坎坷,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变故,但老人依然坚守着他心中的“好望角”,用豁达乐观的态度对待苦难的生活。

我认为每个生命的历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不如意的时候能够始终坚守心中的梦想,用梦想给自己力量,引导自己不断克服苦难,就一定能得到幸福。

我的父亲一直渴望能带给我们富足稳定的生活,他在遭遇下岗失业,创业失败的重重打击之下,依然起早贪黑,辛勤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我家的生活已经大有改观。

我想,在我父亲的心里,一定也有一个“好望角”支撑着他,给了他最大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