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及干预知识分享.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06162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及干预知识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及干预知识分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及干预知识分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及干预知识分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及干预知识分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及干预知识分享.docx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及干预知识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及干预知识分享.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及干预知识分享.docx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及干预知识分享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及干预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及干预

案例一

2004年6月15日,北京少年张新因急于上网吧玩游戏,到爷爷奶奶房中偷钱,竟向亲人举起了刀,结果奶奶当场死亡,爷爷被砍成重伤.事后他说:

"爷爷奶奶其实都很疼我,我现在也很后悔,可瘾一犯上来就管不住自己了."

案例二

今年五月七日晚,北京大学数学系一名即将毕业的博士生从该校的理科二号楼九层坠楼身亡.而仅仅在半个月前,北大中文系的一名本科生也在同一座楼上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大学生自杀的惨剧屡屡发生,引发了人们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

试题题目超出大纲从教26年老教师不满服毒自杀

女主角是江苏江阴长泾河塘中心小学6年级的数学老师,从教数十载.据了解,日前该中心小学曾举行了一次期中测试,由于出卷时的误差在6年级的数学试卷上出现了一小部分题目超出了教学大纲.而吴老师对此很不理解,认为正是这些"歪题"导致其所带的2个班级"几乎全军覆没",便采取"不批试卷"的方式表示不满,后在与学校领导的沟通和相互理解上产生误会,愤而饮毒自尽,让学校其他教师与知情人唏嘘不已.

无锡市江南大学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吕青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的人.香港就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不久前,国内一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组在对2292名教师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北京13万中学生上网成瘾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开展了一个《电子游戏与未成年人教育问题》课题调研,取得的一系列数字令人始料不及:

全市9个区600多名被调查的中学生中玩电子游戏的占88%,玩网络游戏的占24%,每天玩3-6小时的占23.3%,大于6小时的占2.7%.玩游戏一次最长持续时间7-10小时的占13.3%,经历过昼夜连续(超过20小时)玩网上游戏的学生达7%.对被调查的中学生测评结果表明,已达到网络成瘾标准的未成年人占到14.8%.按这个比例推算,北京中学生网络成瘾者高达13.65万人.

6%~22%儿童有行为问题

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6%-22%.全国17岁以下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的困扰,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对北京地区学龄前儿童的抽查显示,1993年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10.9%,2003年则增加到18.2%健康报》2005.05.131版

儿童有行为问题主要原因

儿童过度沉湎于恐怖片、武打片、电脑游戏甚至色情片,造成性格缺陷;家长过高的期望使儿童身心负担过重,产生厌倦心理;父母下岗、离异等经济或情感问题给孩子带来自卑、不安全感等,导致孩子缺少关爱、情感冷漠、性格孤僻,甚至悲观厌世等,危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健康报》2005.05.131版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状况突出

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已影响到了中国人才的素质.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透露的数据还显示,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指出,近十几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等社会因素,导致儿童行为问题、大中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心理和行为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屡有发生.吸烟、吸毒、酗酒、少女怀孕等现象的发生率也呈上升势头.有专家推算,到2020年,中国疾病总负担中精神疾病的负担将从今天的1/5上升到1/4左右.

中国大陆17岁以下未成年人有3.4亿.而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急剧加速和与之相伴随的心理问题的明显增长,中国精神卫生工作队伍无论在人才和经费投入上都缺乏足够的准备.有专家提出,对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要依靠学校现有的工作队伍和网络,在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面向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实现所有辅导和咨询人员培训后上岗、持证上岗,保证其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

国内外动态

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儿童都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他们必须处在发展计划的最中心位置,他们的健康、能力、知识和精力都将会决定世界上的农村、城市和国家的将来.摘自WHO文件《新的地平线》

国内外动态

儿童行为问题—-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卫生部在《2002-2010年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开展重点人群的干预,……应高度重视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使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得到及时的发现和适当的处理."

国内外动态

12-22%美国儿童有精神障碍7.5百万-1400万5-9%有明显的功能损害<20%接受精神卫生服务,甚至很少能看儿童精神科医生而很多孩子是可以各种治疗中(药物及其行为治疗)得到帮助….美国精神卫生中心

一、定义与界限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应划分为少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三个阶段,青少年乃是其综合称呼,是儿童与成人间的过渡阶段.一般认为小学生为少年期,中学生为青春期,大学生为青年期.

二、特点

1、是人生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2、发育上的特别过渡阶段3、特殊的心理与行为本质:

4、社会里的特别分子5、社会文化影响

三、一般的心理特点

(一)心理内部稳定状态较差

(二)敏感(三)批判力不足(四)处在独立意识逐渐形成和最后完成过程中(五)好胜(六)韧性差(七)自控力尚未成熟(八)涉世不足,人际关系简单化

四、影响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常见社会心理因素

(一)文化背景

(二)独生子女问题(三)家庭的因素(四)自身个性因素

什么样的行为应被重视呢?

精神心理障碍与躯体障碍比较,是难以识别.估计全世界约20%的孩子被诊断为精神、情绪和行为问题.如果他们能及时得到帮助,就可得到医治.然而很多有精神心理问题的孩子没得到他们需要的帮助.这与没得到早期识别有关

什么样的行为应被重视呢?

这个孩子是否在多数时间内愤怒、发脾气?

哭的特别多?

对很多事情反应过度?

这个孩子是否回避朋友和家人?

是否总是独处?

是否对过去喜欢的事情不感兴趣?

这个孩子是否非常胆小怕事?

与其他孩子比较有不可解释的胆小或担心?

什么样的行为应被重视呢?

这个孩子是否破坏公共财务,违背法律?

做那些威胁生命的事情?

常常伤害动物和人?

似乎是你对其解释该行为是有害的,他/她也不管?

是否滥用酒和药?

这个孩子是否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受到限制?

是否难以做决定?

是否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什么样的行为应被重视呢?

这个孩子是否被他周围或看到的事情纠缠住?

经历着不可解释的睡眠和饮食方面的变化?

常常抱怨头痛,胃痛和其他躯体不适吗?

这个孩子是否抱怨生活艰难或觉得活着没意思/想自杀?

五、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社交或异性交往的问题

(二)过渡性焦虑或抑郁(三)学习成绩不良(四)对抗行为(五)品行问题(六)进食问题(七)烟、酒、药物滥用(八)网络成瘾症

少男少女有哪些不健康心理

1.忧郁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会出现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沉默寡言的现象.如果长时期地处于这种状态,就应当予以充分重视.2.狭隘即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3.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4.惊恐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怖感,如怕针、怕暗、怕鬼怪.轻者心跳厉害、手发抖,重者睡不着觉、失眠、梦中惊叫等.

5.残暴有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有的则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没有温暖之心.6.敏感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7.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家,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抬不起来头.这种自我严惩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对什么都缺乏情趣,压抑感太强.

与成人的不同之处

1、儿童青少年很少主动求医,多为父母怀疑有异常才带来就医,这种异常的判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儿童青少年行为本质的认识及对这些"异常行为"的容忍程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2、有时,一个健康儿童可被过分焦虑带来就诊;有时则相反,对一个严重情绪行为紊乱的儿童,父母却听之任之不加关心.3、健康宣教和媒体宣传非常重要.

常见的表现

主要在三个方面:

(1)情绪表现:

恐惧、焦虑,抑郁.具体表现:

不愿上学,对学习没有兴趣,容易生气,敌意、想轻生,认为活着没有意思,度日如年的感觉,兴趣减少或多变等.

(2)行为方面表现:

多动,学习困难,注意欠缺;逃学,上网,自杀,自伤.具体表现,离群独处,不与同年龄小朋友一起玩,沉默少语、少动,精神不集中,或过分活跃,暴力倾向,偷东西.此外常见的是强迫行为,比如:

反复洗手、询问等.

(3)生理方面表现:

心身疾病,疑病,疑丑病.比如:

头部、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早醒,入睡困难,耳鸣,尿频,甚至全身不适,但躯体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又未发现躯体疾病;注重相貌、身高、体重等.

六、常见的精神障碍

(一)躯体化障碍

(二)适应障碍(三)情绪障碍抑郁症状态性焦虑(境遇焦虑)特征性焦虑(素质焦虑)(四)青少年行为障碍

儿童抑郁症

主要见于小学生,年龄范围在7-12岁之间.诱发因素有:

在学校受到某些小挫折和委屈,听见父母吵架,有的女生发病在月经初潮阶段.

特殊表现:

(1)情绪悲伤.变得经常哭泣,产生一些奇怪的念头,如"妈妈不要我了","老师不喜欢我了","没选上班干部","没得到小红花","我以前做过某某错事"等,有时会突然说出"活着有什么意思,死了算了"这种不着边际、令人费解的话来.

(2)行为退缩.较长时间不去上学,对学校有种说不清理由的回避.无论家长怎样做工作,孩子就是举步维艰.有的孩子也为耽误了课程着急,答应明天一定去上学,但到时还是不能去.(3)抑郁躯体化.孩子变得体弱多病,经常诉说头痛、胸闷、腹痛,不愿进食等,做检查没发现什么问题,按躯体疾病治疗或吃些补养品也不管用.

少年抑郁症

见于初中学生,年龄范围在12-16岁之间.诱发因素有:

自尊心受挫,家庭教育方式不良,父母离异,痴迷上网等.

特殊表现:

(1)过分自责.当一两次考试成绩下降,别人超过自己时,就持续郁郁寡欢,脑子钻进"自己很差,以后周围的人会瞧不起我"的牛角尖中,任凭家人怎样劝说,始终不能从痛苦中摆脱出来.

(2)情绪偏激.经常发脾气,见什么都烦.吃喝拉撒睡等生活节奏变得缓慢和杂乱无章,无论家长指出的对否,总是以对抗的姿态加以反驳.(3)心理闭锁.变得孤僻,无言无语,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与家人谈话交流,其内心想些什么,为何这样,说也说不清楚.(4)节食减肥.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原本体重正常却偏要减肥,每日三餐小心谨慎,斤斤计较,当减得面黄肌瘦、无法学习时也不思悔改,抑郁与厌食形成恶性循环.

青年抑郁症

高中生和大学生中来诊较多,年龄范围在17-23岁之间,高中生抑郁症的诱发因素有:

高度紧张的学习气氛,睡眠不足,单调枯燥的生活方式,恋爱问题等.大学生抑郁症的主要诱发因素有:

大学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矛盾,家庭贫困,失恋等.

高中生特殊表现:

(1)学习障碍.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脑子老走神,有时一片空白.平时会的知识,有时觉得什么都不会了,大考成绩比平时测验差得多,随着情绪越来越悲观,学习成绩滑落越大.

(2)过分猜疑.脑子里经常想着同学在模仿自己,背地在议论或谩骂自己,他们的举动是在向自己挑衅等.认为自己的眼神不正常,不敢抬头见人,说话低声下气,甚至认为自己或家人被监控.(3)躯体感觉异常.把正常的生理状态当成病态,每天大部分精力用在想"病"的严重性上.如反复说自己鼻子呼吸有声音,嗓子里有东西,肚子老是跳,脚脖子凸出一块.到医院反复检查,无论医生怎样解释,他们坚持己见,含泪不停诉说这些痛苦.

大学生特殊表现:

(1)精神萎靡.到大学后感到与想像的不一致,认为所学的东西将来也没什么用.一个人整天沉默不语,独来独往,集体活动不沾边,经常回宿舍躺在床上似睡非睡.害怕考试不过关,出现一门或几门课程不及格.

(2)休学退学.休退学理由反常,说不清楚为什么,反正不想念了.(3)自杀行为.大学生抑郁症自杀率较高,事先不易被发现.自杀方式以跳楼居多,其次是服安眠药、割腕.自杀不成功者经救助后仍有反复自杀意念或行为.

网络成瘾症

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导致的心理疾病,初时只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而后发展成为躯体上的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紧张焦虑、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专家认为,网络成瘾与烟瘾、酒瘾、毒瘾有着相似症状.一旦瘾发便难以忍受,就会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地去达到目的.

挫折后的求助过程

基本的干预策略

与青少年沟通应注意要点

1.要富有伸缩性,不能象对成人心理咨询时一本正经,谈话的时间、地点,可以灵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