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1718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000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1718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1718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1718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1718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1718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1718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2.docx

《学1718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1718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1718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2.docx

学1718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2

菏泽市高一年级老校区2017年12月检测性考试

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

C.共(供给)其乏困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

2.与"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理"字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C.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D.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3.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多于市人之言语

③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④族秦者,秦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5.下列加点词语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D.②③⑥⑦

6.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可怜焦土 ②楚人一炬 ③韩、魏之经营 ④辇来于秦 ⑤而后人哀之 ⑥骊山北构而西折

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7.下列句子,“之”用法与“臣之壮也”的“之”相同的一组是()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②公从之

③是寡人之过也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⑤投诸渤海之尾⑥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⑦水陆草木之花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①⑥⑧   B.①③⑦   C.④⑥⑧  D.④⑤⑧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与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B.赋,文体名,是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C.赋用作文体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D.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赋体佳作,如枚乘的《七发》。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9.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A.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B.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了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C.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D.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

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因之以饥馑                    毋吾以也

C.如或知尔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D.如或知尔                      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车马炮

丁肃清

德欣说:

“你这匹死马,我暂不吃你。

”他说着攻小卒,又攻,再攻……残局上的小卒已是兵临城下。

德欣洋洋得意地看着红棋憋在仕脚里的那匹马,确是瓮中之鳖,自己的老将一崴就吃了,可他不吃,他要叫对方输得心服口服。

杨喜良就剩下车马炮了,而且那马还是匹死马,这使得他捉襟见肘,但仍耐心寻找着机会。

德欣是车务段段长,杨喜良是老调度,两人私交甚密,他们什么话都能说,一边下棋一边说着车务段的事情。

旁边还有一位观棋者,叫李来顺,李来顺观棋不语。

几十天的春运,搞得焦头烂额,难得老朋友一聚。

杨喜良说:

“你看咱仨,像是这棋,你段长是车,我是这炮,都还厉害,来顺像这匹马。

德欣和杨喜良都笑了。

李来顺不笑,只静静观棋,在车务段,三十年前是个兵,三十年后还是个兵,尽管他书法绘画,弹拉说唱无所不能,也卖力气,却没有提升,真的就像憋在仕脚的那匹马。

可李来顺没有怨言。

德欣段长说:

“稍停,我去撒尿。

德欣撒尿去了。

杨喜良说:

“德欣的棋厉害。

李来顺说:

“我不尿他。

杨喜良说:

“你吃亏就吃在了这个脾气。

论关系李来顺和德欣段长不错,不错,才没有客套,有人没人,不喊段长,就叫他德欣,他想,这才是哥们儿。

可当了领导,谁没有个自尊心啊。

杨喜良说:

“德欣工作还是有水平的。

李来顺又说:

“我不尿他。

德欣撒尿回来了,继续下棋。

李来顺说:

“我也去撒尿。

趁李来顺撒尿的工夫,杨喜良对德欣说:

“咱们段里,数来顺最冤,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有他,你可该提拔提拔他。

德欣说:

“我快退了,我不想管。

说得杨喜良不高兴,“啪”地一声敲得很响,“将!

”杨喜良在车的后面安上了炮。

德欣的将想躲,却躲不了,往哪儿躲都在那只死马的脚下。

德欣“哎呀”了一声,没想到这盘棋输到了这匹死马上。

李来顺回来了,大喊:

“输得好!

我早就看出你要输这一招儿。

棋散,仨人叙话。

李来顺说:

“咱仨,你们都混得好,是车,是炮,我是这死马,可死马也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时候。

德欣略有感慨:

“来顺啊,我对不起哥儿们,可也怪,咱仨人怎么就这么好呢?

李来顺说:

“咳!

这怪啥呀?

都吃过苦,你不记得你当司机,我和杨喜良当司炉,从阳泉跑石家庄,四个钟头要填十二吨的碳,那累呀,我和杨喜良都不想活了,是不是呀喜良?

杨喜良说:

“是,苦是咱们的根本。

德欣似有感悟:

“这样吧喜良,趁我还没有退,是该把来顺提拔一下,也算了却心事一桩。

李来顺“哈哈”地大笑起来:

“错了,错了!

谁稀罕你那个提拔,倒找我钱我也不干。

德欣瞪大了眼睛:

“此话怎讲?

李来顺说:

“这么讲吧,俺李来顺是神仙日予,每天五点起床画画,然后跑步,再然后看日出,看完日出早饭喝一两小酒儿。

“咳呀!

”杨喜良似悟道:

“你李来顺让我想起一句话,袖中乾冲大,壶中日月长,神仙、

神仙!

德欣无话,又来了下棋的雅兴,“再来一盘!

”他愣拽着李来顺下棋,结果连输三盘。

李来顺不下了,说德欣段长臭棋篓子。

德欣还不甘心。

李来顺说:

“要下,就此一盘了,我让你车马炮。

德欣段长扰豫了一下说:

“好吧。

棋子儿的敲击声又响了起来……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车务段段长德欣虚荣、狭隘,棋艺最差而不自知,杨喜良比李来顺处世更谨慎,懂得在让棋的过程中迎合领导的感受。

B.小说讲了车务段三个人下象棋的故事,下棋过程情节起伏,引人人胜,棋局的输赢始终作为主要悬念吸引着读者阅读。

C.小说作者擅长运用语言描写推进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下棋者、观棋者的对话虽然简单,却符合不同人物的身份与性格。

D.段长与调度在是否提拔李来顺的问题上起初态度不同,但他们后来发现后者生活悠闲、

平静,有着洒脱淡泊的人生追求。

12、小说在刻画李来顺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

请简要分析。

(5分)

13、小说为什么以“车马炮”为标题?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宋太初,字永初,泽州晋城人。

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揭大理评事、通判戎州,以善政闻。

有诏褒美,迁将作监承、赞善大夫、通判晋州,转太常丞。

雍熙三年,通判成都府,赐绯鱼。

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

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赐金紫。

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改刑部郎中充陕西转运使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

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往,为戎人所剽。

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玭悉除名。

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

俄复旧秩。

真宗嗣位,召还,复命经度陕西馈运事。

成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

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

时分川峡为四路,各置转运使。

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

会御史中垂赵昌言等坐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

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大初以为失风宪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

俄出知杭州。

太初有宿疾,以浙右卑湿不便,求近地,得庐州。

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徒汝、光二州。

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

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

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曰:

“广平生纂文史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

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忽外物触于耳目,内机发于性情,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节选自《宋史·宋太初传》)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改刑部郎中/充陕西转运使/

B.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改刑部郎中/充陕西转运使/

C.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改刑部郎中/充陕西转运使/

D.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改刑部郎中/充陕西转运使/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路”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名,始于宋代。

B.“浙右”是地理名词,即浙西。

浙右一称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东为左,西为右”的观念。

C.“俄出知杭州”中的“出”,指的是“出任”。

D.“释”佛教创始人“释迪牟尼”的简称,泛指佛教。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太初入仕后,格尽职守。

他在成都府任通判期间,负有监察州府长官的责任。

适逢皇上下诏征求直言,宋太初便写成《守成箴》献上。

B.卢之翰等运送军需时严重失职,宋太初受牵连被捕入狱。

第二年,他被起用主管梓州,治理有方,很快便恢复了梓州的社会秩序。

C.宋太初身体有老毛病。

晚年因长期生病,记忆力衰退,不能治理大郡,便接连调任到汝州、光州两个小州。

D.宋太初在《简谭》自序中说自己喜欢用古代圣贤之道相合当世之事,因担心未能丰富广泛,常把所见所感记下来,以防脱漏遗忘。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

(1)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5分)

(2)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大初以为失风宪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匙之。

(5分)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5分)

18、

(二)名句默写(10分每小题2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2.《归去来兮辞》中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与亲戚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