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溶液金属难题.docx
《初三化学溶液金属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溶液金属难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溶液金属难题
初三化学溶液金属难题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
B.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不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2.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乙溶液一定不饱和B.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C.图3中N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
3.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
4.右图是某固体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其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B.t℃时,若将A的饱和溶液Wg加水稀释至2Wg,则稀释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C.t℃时,若要将A的饱和溶液Wg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需加入agA的溶质
D.t℃时,若要将A的饱和溶液Wg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需加水0.5Wg
5.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a、b、c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
B.t2℃时3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80g溶液
C.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b>a=c
D.若a中混有少量c,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6.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②
③
④
X
双氧水
水
水
水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
7.要将50克质量分数为a%的某溶液变为2a%(溶解度允许值内),可采用的方法有( )
A.把溶剂蒸去一半(恒温)B.把溶剂蒸去25克(恒温)
C.再加入50克a%的该溶液D.加入
克该溶质固体
8.如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双选)
A.从N→M:
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到t2B.从N→M:
先将N降温到t1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
先将M降温到t1再将其升温D.从M→N:
先将M升温到t3再加入适量的水
9.实验需要10%的氢氧化钠溶液50g,配制溶液时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B.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C.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D.俯视读数,这样配得的溶液浓度会偏高
10.向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后,但所得溶液(乙溶液)温度未恢复到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乙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小
C.乙溶液质量比甲溶液小D.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甲溶液的相等
11.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乙不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乙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乙>丙>甲
12.在氯化铜(CuCl2)和氯化锌(Zn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取滤出的不溶物加稀硫酸无气泡产生,以下关于滤液中金属离子存在情况推断正确的是( )(双选)
A.可能含有Zn2+B.可能含有Cu2+C.一定不含Cu2+D.一定含有Fe2+、Zn2+
13.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盐酸,向甲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恰好完全反应.再向乙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金属x,充分反应后,两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相等,则X可能是( )(双选)
A.MgB.AlC.CuD.Zn
14.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也能含有铜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15.下列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设计、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设计
现象
结论(金属的活动性)
A
将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无现象
Cu>Al
B
分别将相同形状的镁条和铝条点燃放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
镁条燃烧得更剧烈
Mg>Al
C
分别将锌粉与铁丝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锌粉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丝快
Zn>Fe
D
分别将铁丝与铜丝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铜丝无现象
Fe>Cu
A.A正确B.B正确C.C正确D.D正确
16.现有铁与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1.2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H20.1g,则混合物中的另一种金属可能是
( )A.MgB.AlC.ZnD.Cu
17.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3,固体一定是Fe和CuB.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固体一定含Cu
C.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固体可能含Fe和CuD.溶液中可能含有FeCl3,固体可能含Cu
18.将质量相等的铝粉和铁粉分别与同体积、同质量分数稀硫酸反应.反应情况如图所示.有关叙述中可能正确的是( )
A.铝的活动性比铁的强,相对原子质量比铁的大B.铝粉和铁粉均为5.6g,硫酸均为100g,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C.硫酸、铝粉均反应完,铁粉有剩余D.硫酸、铁粉均反应完,铝粉有剩余
19.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双选)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Mg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Cu2+、Zn2+、Mg2+
C.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2+、Mg2+
D.滤纸上有Ag、Cu、Zn、Mg,滤液中有Zn2+
20.在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等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将盛有稀盐酸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盛有稀硫酸的烧杯放在天平右盘,调节天平达到平衡后,向左盘烧杯中加入m克锌,向右盘烧杯中加入m克铁.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铁有剩余.则天平指针( )
A.向左偏B.向右偏C.不动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1.图是X、Y、Z三种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充分反应,生成氢气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图示,请根据该图示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顺序是( )
A.X>Y>ZB.Z>Y>XC.Y>X>ZD.Z>X>Y
二.填空题(共6小题)
22.请根据图中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l)在 ℃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
(2)t2℃时,100g水中溶解 g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 g.
(3)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它条件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
2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
(2)把3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
(3)20℃时,将50g甲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3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不变的是 (填序号).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D.以上都不变.
24.A、B、C分别是Zn、Fe、Ag三种金属中的一种.为了从它们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金属A和金属C,并获得B的盐,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金属A是 (填化学式,下同).金属C是 ,B的硫酸盐是 (填名称).
2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Mg、Cu、Fe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开展了一下以下探究活动.进行试验,获得结论.完成如下实验报告,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
案
一
将Fe丝浸入CuSO4溶液中
Fe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金属活动性:
Fe Cu(填“>”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方
案
二
将Cu和Mg分别在空气中灼烧
发现 (填元素符号)能剧烈燃烧,而另一种不能
金属活动性:
Cu Mg(填“>”或“<”)
方
案
三
分别将Mg和Fe放入 (一种酸)溶液中,观察现象
观察到 (填元素符号)产生气泡的速度较慢
金属活动性顺序:
Mg Fe(填“>”或“<”).
26.水污染.于是几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ZnSO4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1)滤液A和滤液B含有相同的溶质,其名称是 ;固体B的化学式为 .
(2)写出步骤①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步骤①加入的锌粉为什么要过量,请简要说理由 .
(4)在实验室进行步骤②的操作,需要把滤液倒入 (填仪器名称)中;操作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在 时,停止加热.
27.实验室的某一废液中含有Cu(NO3)2、NaNO3和AgNO3三种溶质.小明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来分离、回收废液中的金属铜和银.如图是小明同学实验的过程和现象:
方案一:
方案二:
依据以上情况回答问题:
(1)在方案一中,滤液D里含有的溶质是 .写出操作①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方案二中,滤液F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
(3)在方案二中,请写出操作③中使用到的两种化学仪器的名称:
.
(4)在评价方案一和方案二时,小玲同学认为方案一优于方案二.请你写出方案一优于方案二的理由 .
三.解答题(共3小题)
28.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2回答问题: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 .
(4)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
29.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温度为 ℃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同.
(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5)要配制110g溶质质量分数为9.1%的丙物质溶液,配制时溶液的温度需要控制的范围是 .
30.根据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指出下列错误的说法,并解释原因.
①Y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t1℃时,X与Z的溶解度相等;
③Z中含有少量X时,可用冷却Z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Z;
④t3℃时,X、Y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⑤t2℃时,X、Y、Z三种物质各10g,分别加水至恰好溶解,所得饱和溶液质量最大的是Y.
初三化学溶液金属难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5.ADDBD6-10.BBBCCD11-15ABDABACD16-20BBDBDD21C
二.填空题(共6小题)
22.(2014•滨州)请根据图中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l)在 t1 ℃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
(2)t2℃时,100g水中溶解 25 g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 ,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 125 g.
(3)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它条件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B .
【解答】解:
(1)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相交,所以在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
t1;
(2)t2℃时,A的溶解度是25克,即100克水中最多溶解25克A,把25克A溶到100克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若把该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
=250克,则加入的水的质量为:
250克﹣125克=125克.故答案为:
25,20%,125;
(3)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温而减小,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温而增大,因此给它们的饱和溶液中降温时,A的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B的饱和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故选:
B.
23.(2015•聊城)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
(2)把3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甲 .
(3)20℃时,将50g甲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140 g;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3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不变的是 A (填序号).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D.以上都不变.
【解答】解:
(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和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2)把3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10℃,由于甲的溶解度变化幅度大于乙,所以甲析出晶体较多;
(3)2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的甲,所以将50g甲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0g;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30℃(不考虑水蒸发),溶剂质量不变,溶解度变大,溶质会继续溶解,则溶液中不变的是溶剂的质量,所以升温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故答案为:
(1)=;
(2)甲;(3)140;A.
24.
(1)Zn+H2SO4=ZnSO4+H2↑(或Fe+H2SO4=FeSO4+H2↑)
(2)AgFe硫酸锌
25.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
案
一
>
Fe+CuSO4=Cu+FeSO4
方
案
二
Mg
<
方
案
三
稀盐酸
Fe
>
26.
(1)硫酸锌,Fe
(2)Zn+CuSO4=ZnSO4+Cu(或Zn+FeSO4=ZnSO4+Fe)
(3)确保废液中的铁离子和铜离子完全反应
(4)蒸发皿;使溶液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27.
(1)Fe(NO3)2、NaNO3,Cu+2AgNO3=Cu(NO3)2+2Ag;
(2)Cu(NO3)2、AgNO3(3)滤斗、玻璃棒、烧杯;(4)能将银和铜分别分离出来.
三.解答题(共3小题)
28.(2013•福州)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2回答问题:
(1) 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 乙 (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合理均可) .
(4)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B .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
【解答】解:
(1)t1℃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2)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晶体;
(4)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乙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t2℃时相等;由于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观察图示可知:
降温后甲在t1℃时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①t1℃时甲的溶解度是65g,所以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32.5g,因此B为不饱和溶液,C中加入了溶质共50g,溶解32.5g,为饱和溶液;升温至t2℃,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是90g,50g水最多溶解45g溶质,故依然是饱和溶液;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可能是由于甲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溶解的甲质量就多,温度降下来后溶解度又减小,又会有晶体析出;
故答案为:
(1)t1;
(2)乙;
(3)降温结晶(合理均可);
(4)大于;
(5)①B;②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29.(2012•天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40 g.
(2)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乙>甲>丙 .
(3)温度为 40 ℃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同.
(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丙 .
(5)要配制110g溶质质量分数为9.1%的丙物质溶液,配制时溶液的温度需要控制的范围是 小于30℃ .
【解答】解:
(1)从50℃向上做垂线,与乙曲线的焦点再向纵坐标作垂线,所对应的数值就是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2)从20℃向上做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面的溶解度就大,所以20℃时它们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乙>甲>丙;
(3)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40℃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同;
(4)降温后甲和乙溶解度都减小,会析出晶体,因为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
×100%,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因为1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所以降温后乙的质量分数大于甲的,丙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直接比较在10℃时甲的溶解度与50℃丙的溶解度大小就可以了,因为1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50℃丙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丙;
(5)根据: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
×100%,设溶质质量分数为9.1%的丙物质溶液正好饱和,设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X则:
×100%=9.1%解得X=10.011g,因为在30℃正好是10g,所以要配制9.1%的丙物质溶液,必须小于30℃才行.
故答案为:
(1)40;
(2)乙>甲>丙;(3)40;(4)丙;(5)小于30℃.
30.(2007•大连)根据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指出下列错误的说法,并解释原因.
①Y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t1℃时,X与Z的溶解度相等;
③Z中含有少量X时,可用冷却Z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Z;
④t3℃时,X、Y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⑤t2℃时,X、Y、Z三种物质各10g,分别加水至恰好溶解,所得饱和溶液质量最大的是Y.
【解答】解:
由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错误是③和⑤.③错误的原因是:
Z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所以冷却Z的热饱和溶液不会有大量Z析出;⑤错误的原因是:
t2℃时,三种物质中,Y的溶解度最大,10gY恰好完全溶解需水量最少,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最小.
故答为:
错误是③和⑤.Z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所以冷却Z的热饱和溶液不会有大量Z析出;t2℃时,三种物质中,Y的溶解度最大,10gY恰好完全溶解需水量最少,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