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县杪椤树保护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96957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洪雅县杪椤树保护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洪雅县杪椤树保护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洪雅县杪椤树保护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洪雅县杪椤树保护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洪雅县杪椤树保护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洪雅县杪椤树保护项目建议书.docx

《洪雅县杪椤树保护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洪雅县杪椤树保护项目建议书.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洪雅县杪椤树保护项目建议书.docx

洪雅县杪椤树保护项目建议书

洪雅县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桫椤

保护与发展

项目建议书

 

洪雅县林业局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七日

洪雅县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桫椤保护与

发展项目建议书

一、总论

(一)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洪雅县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桫椤树保护与发展项目

2、项目主管单位

眉山市林业局

3、项目实施

名称:

洪雅县林业局

地址:

洪雅县人民路112号

法人代表:

邓平

(二)项目编制依据和范围

1、编制依据

(1)各级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相关政策

(2)几个行业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

2、编制范围

本建议书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论证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对野生桫椤的保护与人工桫椤的发展进行科学评价,落实建设条件,确定建设内容和规模,初步提出工程建设的方案、建设进度和组织管理措施,并就此进行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三)主要工程指标

1、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保护野生桫椤资源1183亩,围绕自然分布区幅射发展人工桫椤1000亩,建立科学的桫椤管理信息系统。

2、项目建设布局

项目分布在洪雅县省级风景名胜区槽渔滩。

3、资金及筹措

总投资1031.8万元,其中自筹资金531.8万元,申请国家补助500万元。

4、效益指标

在保护好野生桫椤的基础上,围绕桫椤自然区幅射发展人工桫椤,不仅可改善项目区的环境,提高槽渔滩省级风级名胜区的旅游品位,提高当地农民收入,同时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还可保护濒危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四)结论

项目实施有利于保护濒危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可改善项目区的环境,提高槽渔滩省级风级名胜区的旅游品位,还可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建立科学管理濒危植物信息管理系统,为科学管理野生物种提供典范。

项目的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二、项目建设区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洪雅县处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接合部,是凉山山源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地形地貌复杂,由西南向东北倾斜高低梯次变化,形成高山、中山、低山、深丘、台地、河谷、平坝。

最高海拔3522米;最低海拔425米,相对高差3097米。

全县以山地、丘陵为主,总体呈“七山二水一分田”之势。

复杂的地形使我县土壤和气候形成多样性,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493.8mm,年均相对湿度82%,年日照时数1080小时,日照度24%,无霜期304天),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6.8℃,1月平均气温6.6℃,7月平均气温25.7℃,极端最高气温36.2℃,极端最低气温-3.3℃),使我县动植物种类繁多,物种丰富,据调查,我县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型多样,组成成分复杂,以中亚热带喜温性树种为主。

区域内有乔木树种228种、灌木141种,有濒危植物11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7种,国家Ⅲ级保护植物3种。

桫椤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

(二)社会经济情况

洪雅县行政隶属眉山市管辖,地处东经102°49’至103°00’之间,东邻夹江、峨眉,西接雨城、名山,距成都145公里,是“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和林业重点县,幅员面积1896.49平方公里。

全县辖15个乡镇,144个村,1027个小组,总人口3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4万人,农业户数8.89万户。

2007年,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为198.5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达16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5.8%,农村经济总收入19.44亿元,其中林业收入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83元,其中:

从林业上获得纯收入达1689元,林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成为全县重要的支柱产业。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瓦屋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槽渔滩风景名胜区、柳江古镇、高庙古镇等旅游景点,2007年全县旅游收入达5亿元以上,旅游业正成为洪雅县新兴的产业。

项目实施区槽渔滩镇土地总面积13.125万亩,总人口6150户,总人口19470人。

省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市级平安命名单位,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1612万元(人均6000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90元。

槽渔滩景点是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槽渔滩镇,青衣江上游,面积18平方公里,海拔500—900米。

景点内有由与恐龙同时代的国家二类保护植物桫椤形成的12公里的桫椤峡,沿江有“神龟饮水”、“巨型睡佛”、“天然笑佛”、“砍断山”等10多处自然景观。

新建“金舟寺”和“观音寺”两大寺庙,利用天然岩石开凿了大型卧佛与108座名塔构成千塔佛国。

三、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桫椤分布范围窄,数量愈来愈少,保护野生桫椤是物种多样性的需要

桫椤(Alsophilaspinulosa)是蕨类植物门真蕨来门水龙骨目桫椤科(Cyathaceae),又名树蕨、蕨树、水桫椤、刺桫椤等,是植物中的活化石,是与恐龙同时代的中生代的古老的植物,1999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根据权威研究结果,桫椤科植物在全世界共有6属500余种,产于热带亚热带山地,我国有2属14种和2变种,分布于西南和华南地区。

天然起源的桫椤,多生长在靠近水源的30—40度坡地上,空气湿度88%,温度21.4℃,荫蔽度90%以上,有间断、短时间的活动光斑射入林内,土表枯枝落叶层厚5cm,土壤肥沃,土壤PH5.1—5.4,土壤含水量30.9%。

林中桫椤生长良好,能缓慢进行世代交替,由于桫椤适生条件要求相当高,因此,桫椤的分布范围很窄,且数量愈来愈少。

保护野生桫椤,是保障物种多样性的需要。

2、保护野生桫椤是科研的需要

桫椤是中生代物种,对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研究、古生物学、古气候、古环境变迁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桫椤的分布环境对中生代环境有启示意义,对于推测该时期的气候有重要价值,结合桫椤科植物化石研究,探讨桫椤植物物种形成、物种分化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3、保护野生桫椤和人工发展桫椤是旅游发展的需要

洪雅县桫椤自然分布区仅分布于槽渔滩省级风景名胜区内,槽渔滩电站库区青衣江峡谷两侧12公里的桫椤峡,自然分布区面积为1183亩,呈小团状分布,是景区内主要景点。

由于桫椤株形美观、雅致,被作为观赏植物中的珍品,利用人工培育的桫椤可更好地打造槽渔滩风景区,壮大洪雅旅游产业。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桫椤保护与发展工作

为切实加强对桫椤树的保护,洪雅县政府在2003年就在槽渔滩建立了县级桫椤自然保护区,要求对桫椤进行保护。

2007年,洪雅县又提出实现旅游大变样,在槽渔滩要以桫椤为品牌,加大对桫椤的保护,同时,在适宜生长的区域,人工发展桫椤,以槽渔滩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品位,达到搞活槽渔滩旅游的目的。

2、各级有一批热爱桫椤保护与发展的有志之士

洪雅县有一批热爱桫椤的有志之士。

比如,该镇头顶村大部分村民都能自觉保护野生桫椤,并积极支持发展人工桫椤。

如该村村主任吕正容同志从1993年就对自发组织村民对桫椤进行保护,并对桫椤人工繁殖技术进行研究,带领全村在保护野生桫椤的同时人工发展桫椤约300亩。

3、具备人工发展桫椤的技术

从1993年开始,槽渔滩镇村民吕正容同志就致力于桫椤人工快繁技术研究,到2006年止,研究出利用分生孢子繁殖技术人工繁殖桫椤,获得成功,并人工种植示范园300亩,约繁育20余万株。

2006年,获得了人工繁殖桫椤的专利证书。

成熟的技术为人工发展桫椤提供了条件。

综上所述,在洪雅县实施野生桫椤保护和人工发展项目,不仅有利于促进保护野生植物,促进物种多样性,而且有利于推进项目区新农村建设,促进旅游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只要国家给予一定的补贴,是完全可行的。

四、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

(一)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保护野生桫椤资源1183亩,围绕自然分布区幅射发展人工桫椤1000亩,建立科学的桫椤管理信息系统。

(2)主要技术标准

1、保护野生桫椤:

对自然分布区实施特殊管理,增派管护人员管理桫椤,严禁违法采集和盗窃野生桫椤,保护好自然分布区的环境,确保桫椤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再遭受到破坏,限制人为影响。

实行野生桫椤台帐制。

2、人工发展桫椤:

采用孢子繁殖技术进行培育,先每亩栽2000株。

3、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

对野生和人工桫椤实行电子信息化管理,对野生桫椤严格管死,建好台帐;对人工桫椤,实行网络化管理,在发展的同时,鼓励业主自主经营桫椤,达到搞活经济目的。

五、项目总投资和资金来源

(一)项目投资概算

保护野生桫椤,每亩需投资100元,1183亩共需资金11.8万元;新造人工桫椤,每亩需投资5000元,共需投资500万元,建立管护系统,需投资20万元,

以上三项共计总投资531.8万元。

(二)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531.8万元,其中由国家补助300万元,地方和农民自筹231.8万元(主要是指投劳折资)。

六、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和建设管理

(一)成立领导机构

为切实搞好项目实施,县上拟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全面统筹、策划、督查项目建设期间的各项事项。

组长由县长黄国清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常委潘志辉同志担任,成员由县政府办公室、县发改委、县交通局、县林业局、县农工委、县财政局、县监察局、县审计局、槽渔滩镇的一把手担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由林业局局长邓平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

槽渔滩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发动、组织和实施。

(二)创新机制,强化制度保障

在工程实施中,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宣传机制”,通过报纸、电视、书写宣传标语、召开动员会等多种形式,向农民群众宣传野生植物保护的有关知识,与农民一起算发展桫椤、开发旅游的经济收入帐,使项目区农民主动保护野生桫椤,积极要求发展人工桫椤。

(三)加强监管,强化质量保障

坚持执行“五制“。

即项目业主制、招投标制、质量监理制、项目公示制。

对施工队伍实行押证施工、划帐支付和黑名单制施工。

对项目建设进度、资金筹集和使用安排、质量监督人员、举报电话等内容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努力打造“阳光工程”。

 

切实加强监管。

在项目资金、质量和招投标等重点环节上,实行全过程公开透明监管。

  充分利用项目日常检查、重大项目稽察、项目审计等手段和工作汇报制、安全例会制、质量暗查制等,加强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

凡在建设中发现有质量问题,立即发放整改通知书,按要求返工重做;对整改不力或不愿整改的施工队伍坚决清理出场。

严格按实际工程量结算,签定质量保证和维修承诺书,并惩扣已缴的质量保证金和暂扣合同履约金。

  严格竣工验收。

  (四)严格资金管理

由县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严格把关,设立专户,专款专用。

随时接受审计、财政及监督部门和上级有关部门对项目资金管理的指导和监督。

(一)加强档案管理

由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专职人员负责进行项目的档案管理。

(二)项目建设实施进度

2008年11月至12月,完成项目申报;2009年1月至3月,完成项目设计;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七、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将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步伐,还可提高县域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家民增收,促进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促进物种多样性

八、结论

综上所述,2009年在我县实施洪雅县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桫椤树保护与发展项目,有利于改善项目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项目区环境,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项目区农民的收入,促进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

项目的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编制单位:

洪雅县林业局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七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