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习报告24页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928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习报告24页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习报告24页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习报告24页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习报告24页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习报告24页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习报告24页doc.docx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习报告24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习报告24页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习报告24页doc.docx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习报告24页doc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习报告

一、基本情况

长江全长6300余公里,流域面积180万KM2,多年平均入海量9600亿M3,中国第一大河,按长度和年径流量均占世界大河第三位。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山脉格拉丹东雪山南侧,干流经青海、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KM,占长江长度70.4%,控制流域面积100万KM2,宜湖口为中游,长955KM,流域面积68万KM2;湖口以下为下游,长938KM,流域面积12万KM2.长江主要支流中大于1000流域面积的有437条,大于10000流域面积的有49条,大于80000的有8条,其中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4条大于10万KM2。

砻江,发源于巴彦克拉山南蘑,于渡江口注入长江,全长1637KM,流域面积13万KM2,落差2080M,多年平均流量1914M3/S,谁能蕴藏量3372万KW,可开发2494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1525亿KW.H。

岷江,发源于岷山南磨,至乐山纳入大渡河,于宜昌注入川江,干流全长735KM,流域面积13.3万KM2,多年平均流量2350M3/,落差3560M,水能蕴藏量4886.6万KW,可开发量为3056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1672亿KW.H.大渡河系岷江最大支流,长1062KM,流域面积9.1万KW2,多年平均流量1570M3/S,落差1800M,水能蕴藏量1748万KW.嘉陵江,发源于秦岑西段南磨,在合川接培江、渠江后在重庆注入川江,干流全长1120KM,面积16万KW2,落差2300M,多年平均流量2120M3/S,水能蕴藏量1522万KW,可开发量870万KW.汉江发源于秦岑南磨,于武汉市注入长江,干流全长1577KM,面积15.9万KM2,落差639M,多年平均流量1710M3/S,水能蕴藏量1093万KW,可开发量614万KW.长江流域气温温暖,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MM,雨季4-10月份,占全年降雨量85%。

由于幅员辽阔,地形变化,因此有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

长江中下游四季分明,东冷夏热,多年平均气温16-18,四川盆地气候较温和,冬季比中下游高5。

长江流域夏季和下级前后盛行太平洋和印度洋挟带着大量水汽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形成降水,降水集成形成暴雨区。

流域内较大日暴雨覆盖面积1-15万KM2,最大到21.3万KM2.暴雨的类型有两类:

其一,是持续时间长,全流域内暴雨。

其二,为其数日的降雨强度特大的地区性暴雨。

长江流域的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0MM左右,水资源总量9616亿M3,其中地下水资源246亿M3,地表水资源9513亿M3。

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概况

(一)枢纽位置及坝址自然条件

1,枢纽位置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西陵峡中的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控制流域面积100万km2。

2,坝址自然条件

地形地质:

地质河谷宽阔,谷底宽约1100m,河床右侧有中堡岛顺江分布,岛顶面高程70-78m,按高程65m计,中堡岛长570m,宽90-160m,葛洲坝水利枢纽蓄水后,中堡岛左侧主河槽枯水期河长宽约600m,右侧面友一后河,宽约300m,两岸为底山丘陵,左岸坛子岭和右岸白岩尖为临江最高山脊,高程分别为263m和243m.主要山脊呈北东向。

坝址基岩为前震旦纪闪云斜长花岗岩,闪云斜长花岗岩岩性均一、完整、力学强度高,微风化和新鲜岩石和抗压强度达100MPA,变形模量30-40GPA.坝区主要有两组断裂构造,一组走向北北西,一组走向北北东,倾角多在60以上,断层规模不大,且胶结良好。

通过坝基规模较大的断层有F7和F23。

出露在左漫滩上,缓倾角裂隙不甚发育,仅占裂隙总数13%。

其中北北东组占缓倾角裂隙总数的68.5%。

倾向东南为主,倾角15-30。

是坝址区缓倾角结构面优势面,缓倾角裂隙程度不均一,F7及F23两条打断层之间,左厂房1#-5#机组坝段,为相对发育区。

花岗岩的风化层分为全强微弱4个风化带,风化壳厚度(指全强弱3个风化带),以山脊部位最厚,可达20-40M,山坡一级阶地次之,沟谷、漫滩较薄,主河床中一般无风化层或风化层很小,平均厚度21.5M,坝基除利用微风化岩体外,部分弱风化小岩体亦可用作建基岩体。

坝址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微风化和新鲜岩体的透水性微弱,有18%以上的压水试验段的岩体单位透水率小于1,其他试验段主要为若中等透水性坝址区域地壳稳定条件好,不具备发生强烈地震的背景,为典型的弱构造环境,基本烈度为6度。

经过多年的勘测研究,三峡工程坝址地质条件甚为优越,是一个难得的坝址。

(二)水文特征

坝址至宜昌间无大支流汇入,宜昌流量资料可以作为坝址的代表,长江宜昌站的平均流量14300M3/S,年径流流量4510亿M3/S。

宜昌以上的干支流主要测站汛期水量占年来水量70%-75%。

根据调抽洪水计算。

三.工枢纽布置与主要水工建筑物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4510亿立方米。

坝址区河谷开阔,两岸岸坡较平缓,江中有一小岛(中堡岛)顺江分布,具备良好的分期施工导流条件。

对外交通有铁路至宜昌市,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

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兆帕。

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且大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具有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两岸山体岩石风化壳较厚,一般在20-40米,主河槽则几无风化层。

坝址上下游15公里范围内,无大的不良地质构造。

坝址区及水库区地震活动强度小、频度低,属弱地震环境,经国家权威部门多次鉴定,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枢纽主要建筑物按VIl度设防。

1.枢纽布置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

主要建筑物的型式及总体布置,经各种可能方案的多年比较和研究,并通过水力学、结构材料和泥沙等模型试验研究验证,均已确定。

选定的枢纽总体布置方案为: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

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坝后,另在右岸留有后期扩机的地下厂房位置。

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大坝: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定高程185米,最大坝高l81米,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前沿总长483米,设有23个深孔和22个表孔,深孔尺寸7*9米,进口孔底高程90米,表孔净宽8米,溢流堰顶高程158米,下游采用鼻坎挑流方式消能。

电站坝段位于泄洪坝段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其底高程为108.0米,压力输水管道为背管式,内直径12.40米,采用钢衬钢筋混凝土联合受力的结构型式。

枢纽最大泄洪能力可达102,500立方米/秒,可宣泄可能出现的最大洪水。

水电站:

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

共安装26台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厂房14台,右岸厂房12台,水轮机为混流式(法兰西斯式),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电站厂房每台机组段长度为38.3米,厂房总高度93.8米,水下宽度68米,水上宽度38米。

右岸山体内留有为后期扩机(6台,总容量420万千瓦)的地下电站位置,其进水口将与工程同步建成,水电站以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向华中、川东送电,以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向华东送电。

电站出线共15回。

通航建筑物: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均位于左岸山体内。

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米,(长x宽x坎上最小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承船厢有效尺寸120*18*3.5米,一次可通过一条3,000吨级的客货轮。

承船厢运行时总重量为11,800吨,采用全平衡钢丝绳卷扬提升,总提升力为6000千牛顿。

在靠左岸岸坡设有一条单线一级临时船闸。

满足施工期通航的需要,其闸室有效尺寸为240*24*4米。

茅坪溪防护坝:

位于三峡坝址上游,保护区8000多人口,6000多亩地。

三峡水库建成以后,回水将淹没茅坪溪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

另外三峡工程巨大,利用三峡工程废弃开挖料可建成堆石坝,另外用沥青作为防渗墙,所以茅坪溪为沥青面板堆石坝。

四工程效益

三峡水利枢纽是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的水资源多目标开发工程。

防洪:

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申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其地理位置优越,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

水库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建成后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状的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可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可极大地提高长江中下游防洪调度的机动性和可靠性,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

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根治创造条件。

发电: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主要供电华东、华中地区。

小部分送川东,与同规模的燃煤火电站相比,每年均可替代消耗原煤4000万吨,它将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东、华中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航运:

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长江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状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经水库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从现状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条件也有较大改善。

水利枢纽工程认识有感

水工认识实习是学习水工建筑物等水工专业课程的重要环节,我们于2005年3月21日至2005年3月30日对葛洲坝、三峡等伟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进行了认识实习,收获很大。

尤其对在建的中国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感触颇深。

结合实习实际和本人认识对三峡工程发表不成熟的看法。

一.坝址及基本枢纽布置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

坝址区河谷开阔,两岸岸坡较平缓,江中原有一小岛(中堡岛),具备良好的分期施工导流条件。

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

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8公里的专用高速公路及坝下游4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

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

坝区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二.重要水工建筑物

1大坝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2309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总长483米,设有22个表孔和23个泄洪深孔,其中深孔进口高程90米,孔口尺寸为7×9米;表孔孔口宽8米,溢流堰顶高程158米,表孔和深孔均采用鼻坎挑流方式进行消能。

  电站坝段位于泄洪坝段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

进水口底板高程为108

米。

压力输水管道为背管式,内直径12.40米,采用钢筋混凝土受力结构。

  校核洪水时坝址最大下泄流量102500立方米/秒。

2水电站

  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和地下厂房。

共安装32台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厂房14台,右岸厂房12台,地下厂房6台。

水轮机为混流式,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

3通航建筑物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技术公关中,计划用螺旋杆技术取代原计划的钢缆绳提升技术),均位于左岸。

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

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米(长×宽×坎上最小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设计,承船厢设计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一次可通过一条3000吨的客货轮。

承船厢设计运行时总重量为11800吨,总提升力为6000万牛顿。

三.枢纽工程量及工期安排

工程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的主要工程量为:

土石方开挖10283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198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794万立方米,钢筋46.30万吨,水轮发电机组制安32台套。

全部工程施工任务分三个

阶段完成,全部工期为17年。

  第一阶段(19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