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91002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安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安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安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安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安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安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docx

《浅谈安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安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安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docx

浅谈安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浅谈安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

全球互联网用户大幅度增长,网上资源日益丰富,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也随之应运而生。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活动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行业和企业的关注与参与,并逐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如果我们能将其时空优势、速度优势、成本优势、个性化优势、信息优势、便捷优势等应用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把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赋予农民,对缩小数字鸿沟、加快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维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意义是深远的。

在中国,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其实质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三农”,它可以突破农产品从小农户迈向大市场的瓶颈,对于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省来说,农业电子商务的大力发展,能够改善安徽省的农产品流通状况,促进农产品贸易,加快农业和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社会全面进步。

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者和企业之间以及市场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帮助供求之问信息沟通。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利于促进农产品的销售,降低营销成本.通过电子商务网站,可以实现网上宣传、订货、付款、客户服务和商品流通等售前和售后服务.以及市场预测分析、财务核算及生产安排等多项商业活动。

农业电子商务这种优越性,不仅加速了农产品的流通,更重要的是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营销成本。

同时,利用电子商务系统平台,加强安徽省农业产品的品牌推广.优势和特色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介绍了安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安徽这个农业大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提出了加速发展的策略与措施。

一、安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一)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品种多且具有一定的规模

据统计,安徽省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800万公顷。

其中粮食作物占65%,经济作物和其它作物占35%。

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不仅满足省内需求,而且在国内和国外市场都占有一定的份额。

现代农业建设离不开农业电子商务化,同时也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安徽省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农业电子商务为服务“三农”,为安徽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电子商务的大力发展。

能够改善安徽省的农产品流通状况,促进农产品贸易,加快农业和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生产与锖售协调发展.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利于实现农业信息共享和农业的稳定发展。

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如砀山县在网上销售砀山梨,和县利用网上交易平台销售新鲜蔬菜,肥西县通过网上发布信息销售苗木,霍歙县的枇杷、宁国的山核桃、金寨的板栗,六安、黄山的茶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远销海内外等.

(二)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影响农业电子商务推广。

目前,安徽省农产品电子商务没有真正拥有物流配送体系,计算机在农村地区普及率较低,组建自己的物流系统还没有形成完善物流体系。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配送物流是关键。

政府在其中应发挥重要的作用。

首先,各级政府部门为农产品要建立绿色快速通道。

确保农产品能够及时运送出去。

其次是政府要扶持一些第三方农产品流通企业,在政策和资金上要重点给予支持。

最后是要积极培育农民销售合作社组织和中介组织,使其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主要通道,以解决生产与市场的矛盾。

(三)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薄弱

完备、高效的基础设施和通信设施是农业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和安全保障的前提.而安徽农村现今网络通信设施的现状,在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内容、资费水平、通讯速度、安全和保障条件各方面都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的要求。

原有的基础工作也比较薄弱,大型数据库的建立也是近几年才比较正规进行.尽管各个单位都有数据库。

但真正可以投入运行的并不多。

即使为数不多的数据库,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要使用它们,也是困难重重。

二、安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已有理论借鉴

(1)政府主导型涉农网站模式

政府作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领导者和推动者,通过专业性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咨询类网站,构架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与市场沟通的渠道,同时为农业生产和经营提供专业性的技术咨询与服务;提供以市场信息为主的农业市场信息网站和以提供农业生产和管理咨询为主的农事咨询;围绕当地特色农产品,提供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2)农产品网站模式

它主要是指以汇集各地的优势农业产业、突出优势农产品行业、发挥区域资源和产品特色,充分发挥其网站的营销和推广作用的,并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农业网站.其突出特点是能引导行业市场走向更趋市场化、规范化的道路。

采取农产品网站模式对于我国农产品行业,特别是优势农产品行业走向大市场、甚至世界市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3)龙头企业示范基地模式

它主要是指大型的涉农企业或农产品流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与包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且具企业化性质的农户建立专业化的电子商务网站的模式。

大型涉农企业指的是涉农优势企业或产业化龙头企业,这类企业主要为“公司+农户”的模式,通过涉农优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农业电子商务应用,加快了我国广大家庭农户快速走向市场的步伐.

(4)第三方交易网站模式

它主要是指农户充分利用第三方网站提供农产品交易服务、信息服务的交易平台,联结广大小农户进入大市场的模式。

其主要功能有:

第一,第三方网站是联结广大农户进入大市场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的有效手段;第二,第三方农业电子商务平台能为农户提供农产品交易服务、信息服务,但其基本成员单位是面向农村基层组织,如乡、村、组;第三,这种模式降低了农村信息化的门槛。

(5)服务“三农”的区域性电子商务模式

它是一种以区域性电子商务网站为核心,为本区域的农产品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同时辐射周边区域、省市,有效地为本区域内农户提供电子商务支持的农业电子商务整合创新模式。

(二)农业企业电子商务实践经验逐渐丰富

随着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农业企业参与电子商务现象越来越频繁,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以安徽省5336家农业企业与318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为调查对象,发现安徽省农业企业电子商务利用率达到15.0%,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电子商务利用率高达95.O%.

(1)农业企业建设门户网站的经验

安徽省农业企业中,30家建有门户网站,而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中,121家建有门户网站,这些网站逐步开通企业介绍、产品宣传、在线营销、网上采购、在线支付、在线服务和人才招聘功能,在门户网站的企业信息发布、网上交易、用户互动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农业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经验

农业企业利用的电子商务平台包括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区域电子商务平台与政府信息平台。

安徽省农业企业中,790家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而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中,301家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为安徽省农业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较丰富的经验.

(三)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初见成效

发展与完善现代化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是农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重要的服务保障。

农业信息服务主体通过传统的大众传媒和现代网络手段,采集、加工、分析、传播、发布农业生产、销售、服务信息,使之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农户手中,帮助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管理、营销的顺利进行。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涉及到信息服务主体、信息服务客体、信息服务内容、渠道、利益分配机制以及信息服务的支撑保障体系。

目前安徽省三大互为交叉、互相支撑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即星火计划农村信息化示范体系,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农业远程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滞后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四)电子支付应用逐渐普及

支付问题一直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也在推动着电子支付体系的不断完善,就安徽省而言,电子支付潮流逐渐兴起,应用逐步普及。

网上银行支付、第三方平台支付、虚拟货币支付、移动手机支付与固网和固话支付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备,电子金融市场规模呈现良好增长势头,网络和电子交易的便利条件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网上银行支付业务按对象一般可分为个人网上银行支付和企业网上银行支付两种.安徽省现有商业银行21家,其中全国性商业银行13家,地方性商业银行4家,外资银行4家,其中有16家银行已开展网上银行业务,无论是个人网上银行支付还是企业网上银行支付,均已实现对内转账与对外转账.

随着蓬勃发展的网上交易对网上支付的需求和资本推动,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有50多家,尽管安徽省内没有地域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但支付宝、财付通、中国银联电子支付在安徽省内也有了一定的企业用户及个人用户。

基于网络增值服务收费具有“数额小、频率高”的特点,网络增值服务商纷纷发行网络虚拟货币,如腾讯发行Q币、新浪发行U币、XX发行XX币、网易发行POPO币等,为用户提供了一条便利快捷的支付方式,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安徽省用户。

手机移动支付就是用户通过手机完成向特定收款人转移一定资金的行为,其支付模式有短信模式、移动网银模式、移动POS模式、电子钱包模式。

安徽省在手机移动支付领域已经开通了手机钱包业务,有16家商业银行支持营业厅POS刷卡开通业务。

固网与固话支付是一种基于固定电话线路进行电子支付的方式,2007年9月中国电信安徽公司与安徽银联合作推出了以电信运营模式为基础的固网支付新业务。

安徽省21家商业银行中有15家商业银行已开通固话支付业务.

安徽省电子支付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与完备,促进安徽省电子支付潮流的兴起,从而为安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较为顺畅的资金流。

三、安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存在问题

(一)农业信息基础建设不完备,投入严重不足

尽管安徽省政府对发展农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十分重视,但受财政能力所限,投入远不能满足信息需求,对比广东、浙江和江苏等省,安徽省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还有较大差距,各地在农业信息基础建设中,在资金筹措上依赖上级计划投入的现象比较普遍,地方财政及部门自主投入不足,多数地区的农业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发布等主要靠农业部门的业务经费维系。

而农业本身也缺少投资的吸引力,从而造成安徽省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一方面体现为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另一方面体现为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落后.

(1)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薄弱

多数县级农业网站平台没有建立起来,绝大多数乡村缺乏网络沟通手段。

使得乡、村、农户这“最后一公里"的农业信息传输网络出现断层,信息到达农户层面出现了梗阻。

而信息高速公路目前还不可能通到农村千家万户,电脑在农村的普及率仍然十分低下。

和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安徽省农业信息基础建设非常落后,农业信息服务机构本身也没有主动对农业经济信息渠道进行大规模基础建设的投入,一般都采用报刊、电台、专家论坛、研讨会等形式传递农业经济信息,方式和手段均略显落后,而已有的农业信息网站建设水平还不够高,内容简单、重复,真正适用于农业的信息太少,有助于协助领导决策和农民生产决策的信息较少。

(2)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落后

农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田基本建设设施,农作物种子工程设施,农产品加工与贮藏设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设施,畜禽工厂化饲养设施,日光节能温室设施,无土栽培设施,卫星遥感通信设施,全球定位系统设施等等.这些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重要体现,也是农业电子商务顺利开展的前提.目前,安徽省广大农民无意识也无能力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政府对广大农村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的投入力度还存在一定欠缺.

(二)农业信息资源整合效率低,利用程度不高

安徽省农村信息化示范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目前,安徽省的农业信息资源主要来源于省内的农业信息采集,目前安徽省农业信息采集范围以省内为主,采集点分布不均匀,采集面相对较窄,采集、组织、加工处理信息的手段较为落后,导致农业信息资源整合效率低,利用程度不高。

一方面,由于采集部门纵横交错,各自为营,导致农业信息资源整合效率低.各部门各地区所采用的农业信息分类、分级、计量单位、指标术语等标准不统一,且分别依靠各自独立相对薄弱的信息系统进行信息采集、资源开发、分析发布,体系建设交叉,资源重复建设,信息服务管理和共享机制不健全,使得农业信息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共享。

另一方面,由于采集的农业信息价值有限,导致农业信息资源利用程度也不高。

在所采集的农业信息中,呈现出“五多五少”的特点:

(1)农业经济信息较多,新技术、新品种、政策法规等信息较少;

(2)反映农情、统计的信息较多,而反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产品价格、市场供求、产前预测、产后加工与流通的信息较少;(3)转载的信息较多,独有的权威信息较少;(4)原始信息较多,加工消化的信息较少;(5)动态的描述性的信息较多,系统的信息较少。

(三)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服务水平较低

在科技部“星火计划"的带动下,安徽省“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建设逐步实施,全省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滞后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示范体系对农业信息化的辐射效应尚不明显,示范带动作用还未凸现。

(1)农业信息市场发育不健全

安徽省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发布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及其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还没有达到规范、有效的程度.随着农业电子商务的不断推进,政府、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农民、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涉农部门等主体对农业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但与之对应的农业信息生产者、加工者和提供者的信息供给能力却相当有限。

(2)农业信息服务定位不准、质量差

安徽省农村基层缺少收集、处理、传播信息的基础设施,信息网络体系不够健全,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向龙头企业、农业大户、农业协会等的延伸才刚刚起步.到目前为止,仍有很多县市没有建立起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相当多的乡镇没有建立起农村信息服务站,专业化的农业信息员队伍尚不稳定,现有的农村信息员素质参差不齐,且变动频繁,影响了农业信息服务的质量.

(四)农业企业网站数量少,电子商务功能不健全

目前涉农网站主要由政府农业部门主办,商业化、专业化农业网站、农业企业门户网站数量少,质量低,信息量少,内容过于陈旧,更新速度慢。

安徽省5336家农业企业中,应用电子商务的有798家,占15.0%,利用了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业企业有790家,占14.8%,而建有门户网站的农业企业仅30家,仅占0.6%。

即便安徽省已有30家农业企业自建了门户网站,但网站基本上停留在信息发布阶段。

从企业介绍、产品宣传、在线营销、网上采购、在线支付、在线服务和人才招聘等7个指标来考察农业企业门户网站的功能利用情况,企业介绍、产品宣传功能利用比例均能达到100%,但在网上交易方面,如在线营销、网上采购、在线支付等,普遍存在不足,无一网站开通在线支付功能。

(五)农业信息人才匮乏,农业信息活动效率不高

农业信息化人才短缺也是制约安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

农业电子商务建设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与其他信息行业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需要的是既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又掌握电子商务理论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员不懂技术,很难提出技术上可实现的需求方案,技术人员不懂农业经营管理,需要花费长时间去理解农业管理运作或农业用户的信息需求。

几乎所有的农业生产者不具备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所要求的知识。

尽管安徽是一个融科技与教育基础优势的科教大省,培养的农业信息化人才在数量上占有一定优势,但安徽农业的经济效益比较低,人才待遇差,不仅不能引入优秀的农业信息人才,安徽高校培养的农业信息人才反而流出到其他发达省份.

(六)农民信息素质较低,农业信息资源利用不足

农民有限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传统的经营意识是安徽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又一大障碍。

农民接受和使用信息的程度低,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吸收与消化能力低,从而使许多已被实践证实的农业科研成果得不到推广,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得不到转化应用。

CNNIC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6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为3741万人,7.37亿农村居民中,互联网普及率为5.1%,缺少技能和相应设备是制约农村居民上网的

两大因素。

作为农业大省,安徽拥有3575万的农业人口,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户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弱,信息化意识淡薄,许多人甚至对电子商务闻所未闻。

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虽然已拥有手机、电脑等设备,具备了上网条件,但也往往缺乏电脑操作和上网的基本知识,不善于利用搜索工具查找所需信息,缺乏辨别与分析信息的能力,更不清楚完成网上交易的流程.

四、安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措施

(一)强化政府职能,为农业电子商务提供制度保障

政府部门的职能支持在安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支持是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根本保障。

政府在农业电子商务建设的规划和宏观管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政府及其农业管理部门能够促进、管理、协调农业电子商务的建设,制定出农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建设的标准和规划,促进农业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安徽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涉及到市、县、乡、村各级各个方面,农业生产形式复杂。

目前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信息资源生产、交换和消费遇挫、农村信息化人才短缺、农村居民信息素质不高,这些问题均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参与、组织、扶持与政策上的优惠。

因此,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需要强化,具体表现在,第一,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管理力度,不仅要加快农业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还要建立涉农部门信息交流共享机制;第二,政府部门要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制度与资金支持,这就包括加强对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农业信息采集发布、农业信息咨询服务等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第三,政府部门要加强适应于安徽省的政策

法规建设,健全安徽省信用体系,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交易环境;第四,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解决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

(二)完善基础设施,确保农业电子商务网络的畅通

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包括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两部分内容.

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的农业网络基础设施是确保农业电子商务顺利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农业电子商务的普及与应用必须依赖于畅通的网络设施和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一方面,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农村的信息网络建设做相应的补充,力争网络建设进村,信息交流入户,彻底解决好农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如县级农业信息网站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农业基础

设施的信息化建设,如农田基本建设设施信息化,农产品加工与贮藏设施的信息化等。

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丰富的农业信息资源将为农业电子商务注入活力。

第一,整合农业系统现有信息采集渠道和信息采集点。

加强信息采集工作,准确、及时、全面地完成各项信息采集、报送任务;第二,建立标准统一、简便科学的信息采集报送制度和指标体系,开发通用的信息采集软件,推行统一的数据标准,采用公用模块,实现一站式发布,各部门共享,全面提升农业系统信息资源开发水平;第三,加大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力度,加强涉农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建立信息交换制度,开展数据接口,改变农业信息重复采集、分割拥有、垄断使用和低效开发的局面,实现涉农信息共享.第四,建立农产品信息披露机制,定期进行信息披露.

另外,不断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第一,培育和完善农村信息市场,促进农村信息服务市场化.从培育农村信息市场入手,依托农业中介机构、种子公司、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农民基层经济合作组织等多方力量,建立农村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咨询服务业。

第二,完善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

一方面,将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与基层信息服务站、农技、畜牧、

水利、气象、水产、林业服务站建设相结合,同时整合各涉农部门在基层的农业信息资源,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服务体系,在节约充分人力与物力成本的同时,给传统农技推广体系注入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技110信息服务的宣传力度,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户外广告、大棚车等广告资源。

(三)加强涉农网站建设,鼓励涉农企业参与电子商务

第一,不断丰富与完善政府主办的农业信息网站功能,提高网站服务水平。

不仅包括安徽省农业厅主办的农业网站,如安徽农业信息网及其商务版、安徽农产品网上展销会、安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网等,还包括各市、县农业局主办的农业网站,加大农业网站工作的宣传力度,站在网站访问者的角度,持续优化网站内容,不断增强用户体验感。

同时试点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第二,鼓励农业企业自建门户网站。

针对有实力有需求的农业企业,整合企业资源,建立门户网站,不仅要实现网站内容的及时更新,还要通过门户网站平台不断拓展商机,增进与供应商及客户的信息交流,缩短供应链,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疏通交易渠道及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三,促使农业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

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样需要依靠农业企业的踊跃参与。

鼓励农业企业利用多个电子商务平台,包括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

(四)培养农业信息人才,提高农民信息素质

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需要跟上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

电子商务正不断融入安徽省农业经济,既掌握电子商务知识又了解农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农业信息人才短缺成为安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快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

第一,发挥安徽省高校教育优势,培养农业电子商务研究与应用人才。

一方面,借助安徽高校的资源优势,如安徽农业大学的农业经济管理类硕士授予点,安徽师范大学的农业推广硕士授予点,安徽大学的农业信息化推广硕士授予点,大力培养农业电子商务研究人才。

另一方面,不断调整优化安徽省高校专业结构,鼓励各大专院校开设农业信息化专业,培养大量农业电子商务应用人才。

第二,加强各级农业信息管理与服务人员的培训,逐步形成一支适应于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专业队伍。

不仅要加强农业部门内部农业信息队伍建设,还要加强安徽农民科技远程教育培训建设。

以安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网为基础,以各级农业信息中心为主导,建立起全省农村信息化与电子商务远程培训体系,加强农村信息员培训,提高信息员采集、分析、传播农业信息的能力,从而形成连接基层农业信息

服务机构与广大农民的桥梁和纽带.

第三,注重农民信息培训,提高农民信息素质,增强农民信息能力。

广大基层的农民也是农业电子商务建设的主体,加强对农民的培训至关重要,农民信息素质的提高是增强农民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能力的关键。

一方面,扩大农业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宣传,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户操作技术方面的培训.

(五)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促进农业电子商务协调发展

在中央大力推进下,全国各地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已陆续展开,广东、浙江、江苏、吉林等省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均走在安徽省的前面.首先,安徽省在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方面要确立与其他省市合作竞争的立场;其次,加强与其他省市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学习借鉴其他省市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各方面的宝贵经验,包括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完善、农业企业参与电子商务的模式、农业人才的培养机制等方面,充分吸收与利用他们的先进农业信息技术成果;最后,结合安徽省自身特点与优势,把握“中部崛起”的机遇,取长补短,走出一条既适合安徽又颇具特色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道路。

(六)开展机制创新,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培育良好市场环境

安徽省农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尚未全面展开,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主要依靠政府进行投资建设,这就造成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