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思维能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8649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21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思维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历史思维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历史思维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历史思维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历史思维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思维能力.docx

《历史思维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思维能力.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思维能力.docx

历史思维能力

高中生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

TheresearchaboutMethodsofDevelopingSeniorStudents’ThinkingAbilityandthePowerofExpression

〖摘要〗

中学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既是中学历史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关键。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

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历史教学的明确目标,也是近年来历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通过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历史概念,了解和掌握历史学习中分析、综合、归纳的程序和方法。

历史表达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最终表现,与历史思维能力同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支柱。

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主要阐述了培养思维和表达能力的主要程序、途径和方法,并编写了大量的案例,力求将历史教育学方面的理论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相结合,推动历史教学改革,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Abstract:

Developingstudents’subjectabilityinMiddleschoolHistoryisnotonlyanimportantrealmofthetheoryresearchinhistoryteachingbutalsothecruxofHistoryteachingreformanddevelopment.HistorythinkingabilityisthenucleusofthesubjectofHistory.DevelopingMiddleSchoolstudents’Historythinkingabilityaccordswiththedemandsofteachingaims.Itisalsoanimportantresearchtask.ThishelpsstudentsformaconceptinHistoryandmastertheproceduresandmethodsofanalysis,synthesisandconclusion.ThepowerofexpressioninHistoryisthefinalformofsubjectability.ItisthepillarofgraspingthesubjectabilityaswellasHistorythinkingability.TheHistorythinkingabilityandthepowerofexpressionhavecloseconnections.Thisthesischieflysetsforththemainprocedures,channelsandmethodswithplentyofteachingcases.ItaimstoconnectthetheoryofHistorypedagogywithteachingpracticesoastofurtherHistoryteachingreformandpromoteteachingefficiency.

〖关键词〗历史教学思维表达能力培养途径方法

KeyWords:

HistoryteachingthinkingexpressionabilitydevelopingChannelsandmethods

〖引言〗

历史学科能力,指的是学生适应并完成历史学科学习活动和调节自身学习行为的心理可能性与现实相统一的品质,是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是否顺利完成历史学习任务的特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培养的问题,在历史教学中至为重要。

教学目标的制定、课程的编制、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运用、教学评估等,都与能力培养的问题密切相关。

中学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既是中学历史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关键。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部分中,对能力的要求是:

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部分,指出要“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和交流。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要求主要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层属于认识历史的方法,涉及到认识历史时的思维操作的具体方式,是理解、掌握历史知识并进而形成历史概念、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要求;第二层含义是指历史学科学习能力的实际运作,这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历史学习问题的能力要求;第三层含义是理论、立场、观点的掌握和运用,涉及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社会问题进行科学的观察与思考,这是历史学习学科能力最高层次的表现。

这三层含义相互联系,构成了历史教学中能力培养的总目标和总要求。

本论文主要研究和探讨历史学科能力中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表达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认识主体(在这主要指学生)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运用形式逻辑思维的共同准则和辩证思维的共同准则,去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特别是历史现象)的一种素养。

历史表达能力,是认识主体运用历史学科语言,比较准确地进行口头表述、书面写作,以此来呈现历史学习和研究成果的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

对历史思维能力概念的界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主要的分歧在于:

对历史思维界定的宽泛程度。

如果按照狭义的定义,历史思维就是历史学科所专有的思维方式,如果按照广义的定义方法,凡是历史学习和研究所涉及到的能力,都可以列入历史思维能力的范畴。

从本论文的研究角度来看,主要侧重于后者的定义。

历史学科虽然有它自身的专有的思维方法,但是更多的思维方法是各种学科共有的。

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要求我们,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

实际上,在大多数历史教学研究当中,都采用广义的历史思维的概念。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能将历史表达能力与其他学科的表达能力截然分开,历史表达与其他学科的表达有许多共同之处。

但是如果不从历史学科的角度专门研究表达问题,就不能突出历史学科表达的特点。

历史表达有其专业术语,还有文章题材、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要求。

术语是定义明确的专业名词,是专业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单元。

每个学科都会有自己独立的术语体系,学科术语展现着本学科的特色,昭示出本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侧重点,术语是科学发展和交流的载体,因此正确掌握和使用这些术语,就等于构建了进行学科交流的共同的语言平台。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方面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据笔者对所在学校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来看,大多数学生普遍对历史学习存在着观念和方法上的误解:

认为学习历史就是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就是题海战术,备考应试。

学生没有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历史思维的方法,不会主动地、有效地进行学习,缺乏迁移能力。

一旦遇到全新的问题,感到力不从心。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主要是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过程。

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往往是记忆性的活动因素大于思考性的活动因素,其主要表现就是学生对“既定的”史实和结论进行复述、记忆以至背诵。

然而,这些“既定的”史实和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学生对这些史实和结论又是如何认识的,学生可不可以有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这样的问题则往往被教师所忽视。

英国一位历史教育学家汤普森曾批评说:

“传统的历史教学几乎总是在描述或解说一个认同的或确定了的历史‘事实’或历史事件,而极少深入运用各类材料。

在这种传统的模式中,我们知道的历史是理所当然的;而至于我们怎样知道历史,则是学校历史教学中忽视的问题。

历史表达能力的培养,更属于中学历史教学的薄弱环节。

从学生的试卷中反映出:

第一,不会使用术语。

许多中学生没有真正树立使用学科术语的意识,也不知道历史学科术语的特点,其表达能力也难以提高。

第二,不能体现“史论结合”的原则,表达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较差。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地堆砌材料,有一部分学生辞不达意。

还有相当多的学生在表达中存在着“一段到底”甚至“一句到底”的现象,没有划分段落,没有正确的标点符号,想到那答到那,让人看了,感觉是一头雾水。

对中学生来讲,如果没有接受系统的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没有有意识地进行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只是根据老师的讲述进行模仿,必然不能够顺利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和迁移。

学生如果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就很难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提高学习效率。

所以,只有探索出培养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培养和训练,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一、关于中学生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一)对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近年来历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980年以后,一方面国外有关历史思维问题研究的论著被翻译介绍到国内,比如白月桥先生翻译的莱纳的《历史教学发展学生能力》,扎布罗热茨的《历史学科培养能力与技巧的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从事历史思维研究的专家们,积极开展了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和实验,取得了许多成果。

这些研究对历史思维的概念、本质特征、特点、分类、培养途径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和阐述,许多有关历史教育学的专著中增加了历史思维的专门章节,比如:

白月桥先生所著的《历史教学问题探讨》(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七章,历史思维问题;赵恒烈《历史教育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九章,发展学生思维的途径,等等。

与此同时,许多中学历史教师也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撰写了许多有关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论文。

以查阅的文献来看,在20世纪90年代,对历史思维的认识以及思维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概念的形成、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到了本世纪初,许多研究开始重点探索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许多研究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综述如下:

1.关于历史思维能力的概念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

那么,什么是历史思维能力?

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前苏联学者莱纳认为:

“历史思维是由历史认识方法所制约的,思维的共同准则和原理的共同表现,构成人类历史发展的唯物主义的观点的基本思想,同时也是形式逻辑思维的共同准则和辩证思维的共同准则借以实现的指针……它是运用已成为个人认识方法和历史观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去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素养。

历史思维不完全是针对过去历史的。

它还运用历史的观点反映现代生活、现代生活的矛盾和现代生活的各种具体表现。

并从特定联系的体系中考察它们的发生和发展。

白月桥先生认为:

“历史思维概念的本质就是依据历史资料,生动、完整、具体地再现逝去的历史。

”“历史思维的特点就是认识被研究的各种历史对象产生、形成和灭亡的历史经过。

历史思维的内涵是由社会历史的客观对象所决定的,它要求如实形象地再现历史的本来面貌;历史思维又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它是看待社会历史的态度,是认识历史的方法。

……历史思维就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确立的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殊思维形式和具体的方法论。

于友西先生认为,对历史思维的表述,还应该增加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在思维的目的上,历史思维是为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及其本质,主要是搞清楚历史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第二,在思维的对象上,历史思维主要是以已经过去了的人类历史活动作为认识的客体的;第三,在思维的方式上,历史思维主要是依据有关历史的材料,并透过材料对历史的原本进行认识的;第四,在思维的特征上,历史思维是从全面的和辩证的、发展的和联系的、具体的和综合的角度,来考察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问题的;第五,在思维的原则上,历史思维要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社会历史进行认识活动。

大多数学者将历史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的概念等同使用,但赵恒烈先生将历史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区别对待,认为:

历史思维是一般的思维活动和历史学科所特有的历史思维活动的专门融合,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用以认识过去、现在并预见未来的智力活动。

”“所谓历史思维能力,是人们用以再认或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素养。

它是一种历史的认识活动。

笔者认为,历史思维属于一种认识活动或者是一种认识过程;历史思维能力则是一种在历史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广义的历史思维,主要是指用于历史学习或研究的各种思维形式,它既包含了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所通用的思维形式和方法,也包含历史学科所独有的思维形式和方法。

狭义的历史思维,仅指历史学科所独有的思维形式和方法,正如白月桥先生所定义的那样,“历史思维概念的本质就是依据历史资料,生动、完整、具体地再现逝去的历史。

”使自己的主观认识能够不断的接近历史真实,来反映历史发展规律,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提供借鉴,这是历史思维的终极目标。

2.关于历史思维的分类和特点问题

历史思维同一般意义上的思维一样,在思维的操作上分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又可以称之为灵感思维或直觉思维)。

历史的形象思维是认识历史的基础,是重构、形成历史表象的基本条件。

历史的形象思维要以尽可能具体的、正确的、完整的历史材料为基本依据,通过适当的心理活动,在大脑中形成历史的本来面貌,使那些从未接触过的、已经消失了的历史事实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出来。

历史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用抽象出来的历史的概念、理论等材料进行思维活动。

历史的逻辑思维的目的是为了解释历史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从形式上,可以划分为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从方法上,可以分为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比较与分类、系统化与具体化等。

直觉思维(灵感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它是人类在认识历史现象过程中,突发奇想,领悟到历史的本质、规律、方法等的一种心理活动。

这是一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奇妙组合。

历史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二是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结合。

形式思维是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是这种思维的规律;辩证思维是凭借概念并按照辩证逻辑规律进行思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思维的最根本的规律。

3.对历史思维能力培养途径方法的研究

对于思维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大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共识:

第一,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考察和解决历史问题,是发展历史思维能力的关键。

第二,对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关系的研究,人们普遍认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了具体的历史知识,能力的培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科学的程序和方法。

第三,明确了高中学生应该达到的思维能力水平要求。

(1)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有效信息来支持特定论点;

(2)区分历史材料中的客观事实和主观见解,并指出其立场、时代局限和社会偏见;

(3)依据历史事实,论证某些观点;

(4)中外历史大范围内的评价和比较;

(5)用历史观点分析现实问题,预测今后发展方向。

第四,提出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赵恒烈先生对培养学生的三种思维能力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他认为,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再造景物、人物以及场面的形象,并且要充分地运用图像材料,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身边的素材出发去塑造遥远的过去。

形象思维是典型的再造,是选择和构思的统一,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典型是在多级的选择和构思中形成的。

留下有用的,抛弃无用的,勾勒成一幅真实的画卷,以反映历史的过去。

当学生能用形象思维去捕捉过往的历史时,想象、直觉、联想等能力就会奔泻而出,这极大地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

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要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为基础,运用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比较和概括等方法,寻找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创造思维呢?

赵先生指出:

中学设历史课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培养史学家,要求学生也不能像要求史学家那样的创造思维。

我们在教学中只是模拟,就是让学生尝试一下史学家那种思维方法。

因为学者的创造思维是一种成熟的思维,是要出研究成果;学生的创造思维还处于培养阶段,准备阶段,是一种未成熟的思维。

也就是说,在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独立性和批判性上,学者和学生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

对一个中学生来说,学习历史时能灵活运用所学到的历史知识,就算是创造思维了。

表现在能熟练地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等思维方法,评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能用归纳和演绎的论证来评估历史现象并提出自己批判性的见解;能将分散在教材各处的史料,系统起集纳起来,论证某一专题;能正确地回答教师从不同角度提出来的历史问题;能在文科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如将历史知识用于作文上,将政治课中学得的理论用之于分析历史问题等等。

为了克服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的心理,教师应在教学中做很大的努力。

第一,要启发诱导学生的独立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来提出看法,表达问题;第二,要在课堂上适当引进史学界的一些争鸣问题,以活跃学生的多维型思维,使他们懂得客观现实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一问题往往有许多不同看法;第三,要用讨论式,让学生在彼此的切磋琢磨中去求得答案。

也有的学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要求他们能对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用探索和创造的精神对待和进行历史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历史思维,应该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独立思维,标新立异;由此及彼,以古鉴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设计多种多样认知性的习题是发展学生创造性历史思维的主要手段。

第五,作为历史学科能力主要评估手段的历史习题,已经摆脱了过去那种只单纯考查记忆的做法,向历史学科能力的纵深方面发展。

20世纪90年代高考试题的命制,给中学历史教学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进而影响到各种教辅资料、教师的命题。

到了本世纪初,随着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提倡,跨学科综合考试的推行,许多试题又加大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考查的力度。

这无疑对中学历史教学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

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是最富有个性化的一个领域。

由于教师的思想观念、认知水平、思维方式、教学经验积累等方面的不同,再加上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可能有一种固定的模式。

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富有个性的思维培养的方式方法,既是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要求,也是中学历史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二)关于高中生历史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

历史表达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最终表现。

运用历史学科语言,比较准确地进行口头表述、书面写作,以此来呈现历史学习和研究的成果,这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在过去的许多论著中,都比较侧重于研究教师的表达。

比如,赵恒烈先生《历史教育学》第十二章“言语的艺术”一节中指出,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言语的训练;言语主要分为书面言语、口头言语两种,并且分析了教师在语言修养方面的具体要求。

陆建良、程文伟在《中学历史学科语言文字能力刍议》一文中指出:

历史学科语言文字能力与历史思维能力同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支柱,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语言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该文将历史学科语言文字能力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正确掌握历史概念的能力;第二,阅读和整理历史材料的能力;第三,听课领悟能力;第四,口语和文字表达能力。

历史学科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又分为史论结合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学科语言的能力。

中学生历史表达的主要特点:

第一,史论结合。

高考考试说明(2004年改称考试大纲)将史论结合能力作为各项“历史阐释”能力的中心环节。

这充分说明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表达的独具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

史与论的关系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寓论于史,论从史出。

“史”是客观的,是“论”的载体,史生发论。

历史学科的任何理性思维活动,都必须以足够的、确切的、典型的历史事实为依据。

“论”是主观的,人为的,是人们对客观历史事实的理性思考与阐释。

依史引论,论从史出。

第二种,以论带史。

结论也可以统帅史实,有了概括的理性认识,可以更多、更有效地掌握和运用历史事实。

中学生的历史表达在大多数条件下,是由教师或命题人提出观点,由学生进行解答,属于后一种情况。

现行中学教科书,就是史论结合的产品,是我们学习史论结合表述方式和方法的典范。

教材本身是按照一套完整、严密的学科观点进行认识的结果,其历史结论表现在方方面面,包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对部分历史概念的阐述以及许多章、节、目的标题当中。

一般来讲,历史结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表述历史事件之间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

(2)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

(3)阐述历史发展演变的规律;

(4)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5)评价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

(6)借鉴历史成败兴衰的经验教训。

第二,准确。

用词准确是各类文章共同的要求,历史表达更要注意选择确切、恰当的词汇,来反映历史的事实和规律。

要做到表达得准确,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做到对历史事件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等)掌握得准确无误;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的理解必须准确。

其次,要能够运用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进行判断、推理。

再次,要准确用词,把握好词汇的感情色彩、褒贬意义、语义轻重等方面的因素。

第三,简炼。

宋人洪迈主张“文贵于达而已,烦与省各有当也。

”清人顾炎武提出“辞主乎达,不论其烦与简也。

”高中学生的表达和历史研究者的表达相比,有其特殊性。

它主要反映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的试卷上,解答的是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

除了研究性学习的论文写作之外,大多数情况下,要求学生用十分简短的语言,准确、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没必要拐弯抹角,也没必要引经据典、多方面论证。

只要能在规定的时间和篇幅内,将问题说清楚、解决好就达到目的和要求了。

第四,段落化、要点化。

段落化应该是任何文体表达中基本要求。

要点化则是中学历史表达的特殊要求。

历史表达要求有血有肉,也就是说必须要有历史事实作依托,不能脱离历史事实空发议论。

这里面的要点,主要是以历史概念的形式表现出的历史事实。

这主要是针对目前部分中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项要求。

总的来讲,关于高中生表达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专门性的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

在许多历史教育学的专著中,尚无专门章节阐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表达能力。

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也重视得不够,造成许多中学生在表达的时候,不能准确地把握历史表达的特点和基本要求,或者空发议论,或者堆砌史实,缺乏针对性和规范性;不会使用历史学科的术语,通常用自己临时“创造”的俗语进行表达;在层次、段落、要点等方面的要求就更难以达到。

所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探索出历史表达的规律,以及历史思维与表达的关系,帮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将历史思维的成果转化为可供交流的口头或书面的成果。

(三)本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价值预期

从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状况来看,虽然广大历史教师进行了不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