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个人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794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扶贫个人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准扶贫个人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准扶贫个人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准扶贫个人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准扶贫个人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准扶贫个人实施方案.docx

《精准扶贫个人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扶贫个人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准扶贫个人实施方案.docx

精准扶贫个人实施方案

精准扶贫个人实施方案

篇一:

甘肃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甘肃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20XX.05.25)

一、总体要求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就是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并建档立卡,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路、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等,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臵、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如期稳定脱贫。

主要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

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村和贫困户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二、基本内容

1、范围精准。

以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和藏区“三大片区”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区为主战场,统筹17个插花型贫困县区。

各市(州)、县(市、区)要根据贫困人口分布情况,确定扶贫攻坚重点区域(片、带、村)。

2、对象精准。

按照省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制定的《甘肃省20XX年度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20XX年底全省6220个贫困村、552万贫困人口,是扶贫攻坚的主要对象。

3、任务精准。

按照全省和各市(州)、县(市、区)制定的五年基本消除贫困实施方案,进一步把减贫目标和脱贫时间表细化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

4、目标精准。

各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围绕“一个核心”和“两不愁、三保障”,把实现“六大突破”的攻坚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

5、措施精准。

各项扶贫措施要与建档立卡挂钩,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坚。

每个贫困村都要有扶贫规划、脱贫计划、工作台帐;要有省、市、县领导联系、有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有龙头企业带动、有科技人员指导、有金融网点覆盖。

每个贫困户都要有基础台帐、帮扶计划、脱贫措施;要有增收项目、有资金扶持(包括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和其它帮扶资金)、有干部联系帮扶。

6、责任精准。

要紧紧依托“双联”工作平台,深入推进扶贫攻坚与“双联”行动的深度融合;片区县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各级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所有承担扶贫任务的部门、单位,都要把贫困村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把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作为主要扶持对象,聚精会神地实行精准扶贫。

要用是否“进村入户”来衡量和甄别是否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要把贫困村、贫困户收入增长、按期脱贫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凡使用扶贫资金的部门、单位、企业、项目,都要有到村到户到人的扶贫措施,承担相应脱贫任务,向群众交“扶贫帐”。

三、重点工作

(一)建档立卡,精准化识别

通过建档立卡,把真正的扶贫对象和扶贫对象的准确信息摸清摸准,为精准扶贫提供可靠依据。

1、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五清”。

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的标准、规模,对全省552万贫困人口,逐户调查摸底,填写《贫困农户登记表》,通过“两公示一公告”确定贫困农户。

在此基础上建立档案,做到户有《扶贫手册》,省、市、县、乡、村有接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信息管理平台。

——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做到“底数清”。

——摸清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问题台账,做到“问题清”。

——摸清以往扶持情况、扶持效果,提出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做到“对策清”。

——确定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实行“四定两不”,即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做到“责任清”。

——逐户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做到“任务清”。

2、对贫困村建档立卡,做到“六有”。

按照贫困村建档立卡的标准、规模,对贫困村逐村摸底调查,通过“一公示一公告”确定贫困村,填写《贫困村登记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做到:

——有村情档案。

包括基本村情、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公共服务、贫困状况、收入水平等。

——有问题台账。

包括主要制约因素、以往扶持情况和效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等。

——有需求清单。

按照“缺什么、扶什么”的原则,抓住主要矛盾,提出项目清单。

——有村级规划。

包括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公共服务、人

力资源开发等实施计划。

包括贫困户增收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计划、金融支持计划、龙头企业覆盖带动计划、科技单位和人员技术指导方案等。

——有领导联系、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台帐。

——有村级综合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和增收计划、脱贫时限。

(二)集中力量,针对性扶持

各类扶贫资源要以建档立卡为依据,对准目标、选准项目,整合力量集中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贫困户增收的瓶颈问题。

1、专项扶贫要进一步提高精准性。

整村推进、互助资金、“两后生”培训等扶贫项目要率先实现精准投放、精细管理,把项目、资金与建档立卡结果紧密联系。

到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要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全覆盖,并大力实施整乡、整流域、整产业连片开发;到20XX年,互助资金加上“中和农信”小额贷款要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全覆盖;从20XX年开始,“两后生”(“雨露”计划)培训实行对58个片区特困县和17个插花贫困县贫困家庭全覆盖;到20XX年,马铃薯、草食畜、林果、蔬菜、中药材、乡村旅游等主导产业和增收项目要实现对所有贫困村、贫困户的全覆盖。

2、行业扶贫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行业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把贫困村作为“项目区”,把贫困户作为“项目单位”,按照“渠道不变、资金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各做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多管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形成攻坚合力。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不仅要到村更要进村入户,重点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要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安排项目、投放资金、检查效益、承担脱贫任务。

3、社会扶贫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引导各类社会扶贫资源向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聚集。

积极协调中央国家机关定点

扶贫单位,将贫困村、贫困户作为主要工作对象,重点解决突出矛盾和迫切问题;深化和拓展东西扶贫协作,推进天津、厦门等省外发达地区的市县乡村、企事业单位与我省贫困县乡村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双联”行动的载体作用和与扶贫工作同质、同步、同向、同力的平台作用,使“双联”工作队和“双联”干部成为“精确滴灌”的管道;进一步推进企业参与扶贫攻坚,深化“民企陇上行”行动,通过资源开发、技术培训、产业培育、市场开拓等形式,大力开展“村企共建”,将贫困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扶贫,支持鼓励社会团体、基金会、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社会组织与贫困村一对一、与贫困户手拉手帮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文联、科协等各方面力量,通过爱心捐赠、结对帮扶、开展扶贫志愿者行动等方式,参与贫困识别、扶贫调研、支医助教、文化下乡、科技推广等扶贫活动。

通过设立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和社会爱心捐助平台,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信息为基础,建立精准化、规范化的社会扶贫资源配臵机制。

4、金融扶贫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政府有关部门要围绕贫困村和贫困户,加快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步伐,为金融服务修渠引水;通过建立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小额信贷保险等机制和加大贷款贴息等方式,为贫困群众贷款保驾护航,确保贫困户贷得着、用得好、还得上。

金融部门要将服务网点向贫困乡镇和贫困村延伸,确保到20XX年,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家金融机构(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提供金融服务;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扩大支农再贷款、缩小存贷差等金融手段,鼓励和引导金融资金流向贫困地区;要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在扩大扶贫小额信贷、“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农耕文明贷款、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贷款规模的基础上,为贫困户量身设计金融产品和服务,力争到20XX

篇二:

20XX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65个贫困村精准扶贫实现当年整村脱贫的实施意见》(市委发〔20XX〕13号)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65个重点贫困村双联帮扶力量的通知》(市委办发〔20XX〕57号)文件精神,为做好市委办公室联系点某某区某某镇某某村的帮扶工作,推进该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任务,在充分调研和多方对接的基础上,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某某村地处祁连山北坡浅山区,海拔1650米,距市区20公里,是省列65个精准扶贫村之一。

全村共5个社,210户,756人,有劳动力412人。

全村耕地面积2500亩,人均耕地面积3.3亩。

20XX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

列入精准扶贫计划特困户15户52人,其中因病致贫7户27人,因残致贫7户22人,因学致贫1户3人。

该村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农田零碎不整且配套基础设施滞后,特别是水利、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多年得不到改善,渠道破损渗漏严重,灌溉不便,水资源浪费大;电网设施落后,用电质量差;村内道路年久失修,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种养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多年来,该村以杂交玉米制种为主导产业,种植业内部结构单一,农户以草畜养殖和劳务输出为经济支撑,群众观念落后,科技

知识水平低,群众增收困难,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二、脱贫目标

通过精准扶贫,使某某村15户52人精准扶贫对象基本实现脱贫,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全村群众收入大幅度提高,生产生活困难得到有效解决,全村整体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实现“20XX年整体脱贫、20XX年巩固提高、20XX年进入小康”的目标。

三、脱贫思路

根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安排部署,按照“三个不变”、“四个切实体现”和“六个精准”的工作要求,结合某某村实际,坚持分类指导、因户施策,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开展帮扶,帮助实现当年整村脱贫的目标。

1.拓宽增收渠道。

通过与村“三委”班子成员交流,征求农户意见建议,确定将“高原夏菜(蔬菜和特色林果业)、食用菌、养殖业和劳务”作为全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一是大力发展高原夏菜。

依托某某镇泽源农产品商贸公司,采取流转耕地和土地托管等形式,走“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100座连片高标准高原夏菜大棚,带动农户发展蔬菜产业,形成蔬菜种植基地。

二是积极发展食用菌。

依托紫家寨现代农业公司,建成食用菌钢架大棚20座。

三是加快发展养殖业。

某某村过去就有养牛养羊的基础,且大部分农户养牛养羊的积极性高。

要以全村部分农户改造房屋圈舍为契机,鼓励家家户户发展草食畜牧业。

在此基础上,利用某某村荒滩荒地,组建占地19亩、养羊2000只的养殖专业合作社,走“专业合作社+农

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全村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养殖业占农民收入的比重。

四是提升发展劳务产业。

用好现在外出务工人员建立的劳务关系,培育稳定的劳务基地,根据市场用工需求加大外出务工人员培训,打造劳务品牌,带动劳务输出向组织化、有序化、合理化转变。

2.完善基础设施。

以破解水、电、路、渠、房等“瓶颈”问题为重点,夯实发展基础。

落实农村危房改造差异化补助政策,帮助44户农户完成危旧房整体修建,其中精准扶贫户13户,其他农户31户,帮助118户一般农户完成旧房局部改造;铺设村级道路3.7公里;改造人饮管网12公里;修建d80U型渠4.1公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争取列入整村电器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