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综合练8.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852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综合练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综合练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综合练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综合练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综合练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综合练8.docx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综合练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综合练8.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综合练8.docx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综合练8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综合练8

(xx·衡水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5分)

聂鑫森

一本书的封面、封底、书脊、版式、扉页、环衬,概称为书衣。

为书设计、裁剪书表的行当,叫作装帧设计。

在墨花文艺出版社,搞装帧设计的,有近十人,专设一个部室,由总编辑吴进直接管辖。

墨花文艺出版社的书,在圈内被公认选题精准且视域宽阔,编辑、印刷质量上乘,投放市场后,往往名利双收。

四十岁出头的吴进,常有一句话挂在嘴边:

“朱大姐领衔的装帧设计部功不可没!

朱大姐朱青,已近五十岁,装帧设计科班出身,干这一行已经二十多年了,不少书衣作品获过全国和省级大奖,名气很大。

同时,她还是一位出手不凡的工笔人物画家,而且只画历代才女,鱼玄机、薛涛、李清照、朱淑贞……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过她的画集《丽人行》。

有人评价她之所以汲汲于此,是因为她本人就是丽人兼才女,有一种顾影自怜的况味。

朱青不但年轻时容貌出众、才气逼人,到了半百年华依然风韵不减。

她喜欢穿旗袍,穿连衣裙,穿薄呢大衣,但色彩一律浅素。

她不喜欢耳环、项链、戒指之类的首饰,脸上只化淡妆,不细看是看不出来的。

她的父母是中文系古典文学的教授,自小对她课读甚严。

朱青天生就有诗人禀赋,又肯在诗歌上下功夫,故写诗作词门径熟谙。

所写诗词她从不拿出去发表,只在同道之间传阅,有很多好句子让人久久难忘。

她的老家在湖南,祖上传下一个小宅院,在雨湖边。

父母退休后,养猫,种菊,栽瓜。

朱青回家小住,曾写下《鹧鸪天》一词,极受人称赞:

“湖海归来鬓欲华,幽居草长绿交加。

有谁堪语猫为伴,无可消愁酒当茶。

三径菊,半园瓜,烟锄雨笠作生涯。

秋来尽有闲庭院,不种黄葵仰面花。

”假如朱青成了家,有了儿女,老两口还愁什么?

但朱青居然就没看中一个可心的人,有地位、财富、品貌的男子多的是,但才情胜于她的人却难找。

没有就没有,绝不勉强自己。

吴进笑吟吟地走进了装帧设计室,一直走到朱青桌前,说:

“朱大姐,这几个封面都好,我服了。

”朱青放下画笔,问:

“好在哪里?

”“小说集《边境线上》,都是部队战士的处女作,封面用白底色,皎如雪原,几株剪纸式的树,稚拙如儿童画,与处女作意蕴相通,又预示将来必长成参天大树。

”“还有呢?

”“这本《唐诗之旅》,封面上盖满书名小印,如遍地花开,细打量,不论倒顺,线条都挺拔爽利,清新可喜,可见你对篆刻亦有钻研。

朱青问:

“吴总不应是专门来表扬我的,有事请吩咐。

”吴进说:

“朱大姐冰雪聪明。

我们想集中出一套现代企业家的旧体诗词集,作品也还过得去。

当然是自费,书号费、设计费、印刷费包括赞助文化事业的款项,他们每本愿付十万元。

只是有个要求,封面要华丽、富贵,而且指明要你这位大家亲自设计。

这一套十本,就是一百万啊,社里需要这个业务,合同双方都签好了。

”“吴总,让我先读作品,好吗?

”“行,于诗一途,你是真正的行家里手。

朱青花了十天时间,把这十本书稿全部读过了。

她不明白这些事业有成的企业家,要出这种旧体诗词集干什么。

无非想体现自己的儒商气质。

可惜,他们在这方面缺少天分和才情,又不肯下大力气去钻研,连起码的遣词造句、平仄、对仗、押韵都多有破绽。

朱青长叹一声:

“我要为传统诗词一哭!

”这样拙劣的作品,居然指名要她制作书衣。

正是初夏,气温升高,阳光暖暖的。

出版社的男女老少,突然发现朱青的衣着变了,变得扎眼了。

她穿的旗袍,不再是浅素的颜色,而是艳色的或是浅色绣浓艳团花的。

开全社员工大会,开部室小会,进食堂吃饭,都是这种装扮。

尽管朱青容貌、气质都不错,但毕竟年近半百,还穿这种艳丽的衣饰,到底有些不合时宜。

于是指指点点者有之,背后讨论者有之。

在社里一贯低调、谦和、不张扬的朱青,变得大红大紫起来。

有人猜测,朱青也许是有男朋友了,恋爱使人头脑发热、言行不检则是常理。

社里不知是哪个缺德鬼,为朱青写了一首打油诗:

“不是柔柔弱弱枝,也因时尚强支持。

怜她重造荣华梦,惜是融化衰竭时。

只有吴进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那十本书的封面,朱青一个也没有交上来,用的是软推暗拒之法。

按她的资历、名气,即便是当面回绝,吴进也无可奈何,可她就是不说,不想让领导失面子。

却想出这么个委屈自己的法子,让吴进去体味去领悟。

他本想找朱青谈话,还要特意重申著名画家吴昌硕,在上海卖画时说过的名言:

“附庸风雅,世成讥之,实则风雅不可不有附庸,否则风雅之流,难免饿死。

”作为出版社的头儿,要考虑社会效益,也要考虑经济效益,这一百万的业务能随便放手吗?

但朱青可以不考虑。

再说又是位女同志,面子薄,一旦使起小性子来不好办。

吴进脑瓜子灵,最终想出了一个好法子。

十本书仍由本社出版,装帧设计由朱青的部下分担。

书上加一根窄窄的大红书带,书带上印几行朱青论装饰设计思想的语录,然后落下手写体的“朱青”两字。

对企业家解释是因为朱青实在太忙,无法具体操作,但书带上落名也是一种补救。

企业家们答应了。

对朱青则说,语录可体现她的装帧设计思想,怎么说都行,只是委屈落个姓名。

朱青默然点头。

  

朱青的语录是:

“少装饰或不装饰是最好的装饰。

看不出设计痕迹是最佳设计。

”这一套书很快就印出来了。

朱青又恢复了穿浅素衣服的常例。

有人猜测:

朱青的恋爱结束了,到底没终成眷属。

朱青用楚简体写了一个条幅,装裱后挂在家中的书房墙上。

用的是老子的一句名言:

“道在瓦甓。

(选自2014年6月7日《南方农村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作品以“书衣”为线索,叙述了装帧设计师朱青拒绝为企业家的旧体诗词集设计书衣的故事,歌颂了知识分子不媚世俗的高尚节操。

B.吴进作为出版社的总编辑,八面玲珑,圆滑世故。

出版社在他的精心打理下,办得风生水起,经济效益节节攀升,赢得了业界的不少好评。

C.吴进多次称誉“朱大姐领衔的装帧设计部功不可没!

”这番话语虽有奉迎讨好之嫌,却也说明朱青装帧设计技艺精湛,在业界享誉甚高,堪称典范。

D.朱青打心眼里不愿替企业家制作书衣,但又不好明拒吴进,使其难堪,就采取故意穿艳丽的衣服的方式来暗示吴进,让其取消诗词集的出版计划。

E.吴进在企业家的书上加上印有朱青装饰思想语录的大红书带,并落下朱青的手写体落名。

这一处理方式确是两全之策,赢得了双方的共同认可。

2.作品中的朱青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3.作品第二、三两段文字在小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4.作品为什么以朱青用楚简体写条幅,并挂在家中的书房墙上作为结尾?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xx·西工大附中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5分)

正 直

[美]罗林斯

在卡罗来纳的山地里,有一所孤儿院坐落在高处。

隆冬时节,风雪交加,有时候积雪堆得老高,将孤儿院与山下的村庄乃至整个外界完全隔断。

云雾遮蔽了重重峰峦,雪花飞旋着冲入山谷。

在呼啸的寒风中,孤儿院的男孩们将一份份牛奶端到育婴房去,一天得跑两趟呢。

当他们走到育婴房门口的时候,手指冻得僵硬,一点儿都不听使唤了。

我秋天就到了那里。

我需要安静,与世隔绝,好从事艰辛的创作。

我需要山里的清风,把久居亚热带地区染上的疟疾吹散。

我还想起家来,老惦着那十月间的枫叶如火,那一垛垛玉米秫秸,南瓜成堆,黑胡桃林子,还有隆起的山丘。

我住在孤儿院的一间小屋里,距院农场有半英里,这一切尽收眼底。

我住进去的时候,要求派个男孩或男人帮我劈柴烧壁炉。

头几天还算暖和,我在小屋的四周捡了点木柴,没见人来,也就把这话给忘了。

一个傍晚,我正在打字,猛抬头不禁吃了一惊:

有个男孩站在房门口,而跟我做伴的猎狗竟在他身边默默呆着,连个招呼也没跟我打一声。

这孩子大概有十二岁,不过个子没那么大。

他穿着一条工装裤,一件破旧的衬衣,光着两脚。

他说:

“我今天可以劈点儿木柴。

我说:

“可我请了孤儿院的孩子来劈。

“我就是。

“是你!

可你还小呢。

“劈柴禾可不论个头儿。

”他说,“有的大孩子还劈不好呢。

我在孤儿院劈了好一阵子。

我想象中出现了砍得乱七八糟的树枝子,供不上壁炉烧的。

我一心在写作,没有心思搭理他,话也说得有点生硬:

“好了好了,去拿斧子吧。

先劈劈再看吧。

我关上门,继续写作。

起先听见他拽木头,闹得我心烦。

后来他动手劈柴了。

他劈得错落有致,不紧不慢,我很快就把他忘了,那斧声就跟一场绵绵细雨似的对我全无干扰。

我估计他劈了有一个半小时吧,因为这时我歇下来舒展一下身子,听见他正走上门口的台阶,夕阳已渐渐沉没在远山的背后,壑谷间一片紫霭,颜色比翠菊还浓。

这孩子说道:

“我得去吃晚饭了,明晚再来。

我说:

“我这就把你的工钱结了吧。

”心想恐怕还得换个大孩子来。

“一小时算一毛?

“怎么都行。

我们一起来到屋后。

只见满地都是劈好了的结结实实的木柴,简直令人咋舌。

其中有樱桃树的圆木干和杜鹃灌木的精根,就连盖小屋剩下的废松木和废栎木,也都劈成了大块的木柴。

“你可是跟大人劈得一样多了,”我说,“瞧这么一大堆,太好了。

我端详着他,说真的,这还是头一回。

他的头发呈玉米秫秸的颜色,两眼里一片率真,像是山雨欲来的天空——灰暗中透出那奇异的天蓝。

我正说着,忽见他周身一片光亮,仿佛落日那洒满群山的余辉也洒到了他身上。

我给了他两角五分的硬币。

“你明天来吧,”我说,“多谢你了。

他看着我,又看看硬币,好像要说什么,可又说不出来,就转身离去。

第二天黎明时分,一阵劈柴声搅得我似醒非醒。

那拍子依然不紧不慢,又把我带回梦乡。

我早上起床,天很凉,这孩子来过又走了,只见一堆木柴整整齐齐码放在墙边。

他下午放学后又来了,一口气干到该回孤儿院了才歇手。

他叫杰里,十二岁了,从四岁就呆在孤儿院。

我可以想象他四岁的样子,也是这双郑重其事的灰蓝色眼睛,也是这份——自立?

不,我想到的词儿是“正直”。

这个词对我有特殊的含义,我用它来说明一种难得的品格。

我父亲就有这种品格——我相信还有别人,但是在我的相识中几乎没有一个人像一泓山泉那般清澈、纯朴和朴素地具备这种品格。

然而杰里这孩子就有。

他的正直植根于勇气,但又超出勇敢。

他是诚实,但超出诚实。

有一天,斧把断了。

杰里说孤儿院的木工房给修。

我掏出修理费,他不肯收。

“这钱该我出,”他说,“我弄断的,我砍的不小心。

“谁都有个闪失的时候,”我对他说,“都怪木把不结实。

我找卖斧子的去。

他这才肯把钱收下。

他对自己的疏忽毫不遮掩。

他是个有主意的人,干活就要认真干好,没干好,他就承担责任,绝不借故推诿。

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文中写“我”来到孤儿院后老是想家,还惦念如火的枫叶、一垛垛玉米秫秸、成堆的南瓜、黑胡桃林子以及隆起的山丘,说明作者为写作来到这里,对环境并不适应。

B.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跟我做伴的猎狗竟在他身边默默呆着,连个招呼也没跟我打一声”,主要是强调小男孩以前经常光顾这里,为后文埋下伏笔。

C.小男孩接过两角五分的硬币后“看着我,又看看硬币,好像要说什么,可又说不出来”,这里透露出杰里此时的内心世界,为得到这么多钱感到惭愧、内疚和后怕。

D.斧把被弄断,杰里执意要自己赔,而“我”想方设法劝说他,最后让他把钱收下,这一情节是为了表达“我”对幼小的杰里深切的同情。

E.这篇小说按照情节的发展来叙述,既顺理成章又颇有波折,语言凝练,娓娓道来,选材典型,叙述详略得当,为我们塑造了孤儿院小男孩杰里的形象。

6.小说的开头写孤儿院的冬景和“我”住进孤儿院的情况,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7.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我”对小男孩杰里认识的感情变化过程。

(6分)

答:

 

 

 

 

 

 

 

8.结合对孤儿院小男孩杰里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8分)

答:

 

 

答案精析

限时规范综合训练

综合练8

1.AE [B项概括吴进性格“八面玲珑,圆滑世故”不当,吴进“脑瓜子灵”,办事能力强。

C项“这番话语虽有奉迎讨好之嫌”不尽符合原文,有失准确。

D项“让其取消诗词集的出版计划”属于无中生有。

]

2.①为人低调,不事张扬。

她的衣着色彩一律浅素,不喜欢首饰,脸上只化淡妆。

②做事认真,恪守原则。

既不随便迁就别人,也不勉强自己。

她已近五十岁,依旧没成家,只因没找到可心之人。

她的装帧设计切合书籍内容,且独出心裁。

她之所以不愿给企业家的诗词集设计书衣,只是因为她觉得那些作品太过拙劣。

③做事讲究方式方法,顾及他人感受。

她不直接拒绝总编辑吴进的要求,而是采用穿艳丽衣服的方式来软推暗拒。

④情趣高雅,淡泊名利。

她吟诗作赋,满腹才华。

不愿为企业家制作书衣,不为名利所动。

3.①在内容上,能够更全面地展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显鲜明生动。

这两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朱青的气质、性格、家教、文学修养和婚姻情况,表现了朱青才貌双全、气质高雅、家教良好、淡泊名利的形象特点。

②在结构上,为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正是因为朱青才情过人,企业家们指名要她这样一位大家来亲自设计。

而正是因为朱青做事认真,恪守原则,她看到企业家们的诗词作品太过拙劣,而不愿委屈自己,拒绝制作书衣。

4.朱青书写条幅“道在瓦甓”,并挂在家中的书房墙上,目的是以老子的思想来勉励自己。

“道在瓦甓”的意思是道无处不在,朱青以此来表明自己恪守知识分子的“安贫乐道”思想,不慕名利,不媚世俗。

文章以此结尾,既对朱青的为人品质作了高度的概括和颂赞,同时还起到了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歌颂了知识分子不媚世俗的高尚节操。

5.BE [A项“对环境并不适应”有误。

C项“感到惭愧、内疚和后怕”与原文不符,“后怕”无中生有。

D项“对幼小的杰里深切的同情”不正确,这一情节的叙述,主要是为了突出杰里“勇于承担责任”的性格特点。

]

6.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表明作者对安静、温暖生活的喜爱。

③为下文写杰里劈柴这一故事情节做铺垫。

7.从情节上看,先写“我”对小男孩的不信任,对小男孩的描写也只是简笔勾勒;等发现小男孩劈柴之多“令人咋舌”时,开始变得亲近起来,并且增加了工钱,对他的描写也细致起来。

接下来小男孩的表现更令“我”刮目相看,这时已变成喜爱和赞颂,对他的描写也精雕细刻起来。

8.人物形象:

①勤劳,正直。

杰里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执着地把木柴劈好,从而得到认可;得到报酬后,内心感到愧疚,又在第二天黎明就来劈柴。

②有勇气,诚实。

在被“我”质疑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去劈柴。

③勇于承担责任。

斧把断了,执意要自己赔,对自己的疏忽毫不掩饰。

启示:

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种执着精神。

②为人处事要真诚,树立正直的品格。

③在生活中,要有责任意识,一旦有了过错,要勇于承担。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综合练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5分)

吴宏博

儿子对我说:

“爸,语文老师为了让我们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要求我们每个人种一种粮食作物,观察它生根、发芽、生长的全过程,最后再写一篇作文。

你说我种什么好呢?

现在的老师事儿可真多,我心想。

在阳台正侍弄那盆辣椒的老父亲抢先回答了儿子:

“孙子,这事你得问爷爷,爷爷种了一辈子地。

你爸一直忙着上学、考试、进城,现在又忙工作,哪懂种庄稼的事啊!

老父亲是我在儿子上小学后接进城的,让他帮忙接送儿子上下学。

离开了土地的父亲不会打太极也不会遛鸟,于是就在阳台上开起了荒。

父亲找了很多花盆,种了辣椒、西红柿、韭菜等,还有一盆豇豆蔓爬满了防盗窗的铁栅栏,一尺多长的豇豆挂满了阳台。

我总是说,爸,你也不种些花草,都种了一辈子庄稼了还没种够啊?

父亲总是笑呵呵地说,这些不比花草美吗?

儿子跑过去问父亲:

“爷爷,那你说我种什么好呢?

父亲一手提着花铲,一手抚摸着儿子的头说:

“爷爷帮你种几棵苞谷,咋样?

”老家习惯把玉米叫苞谷。

我说:

“爸,家里怎么能种玉米呢?

那秆都比楼层高。

“你别管。

”父亲笑着说。

第二天,满手是泥土的儿子跑到书房,激动地对我说:

“爸爸爸爸,爷爷在楼顶帮我种了几盆玉米,有两盆还是我亲手种的呢,过两天发芽了我领你去看。

儿子初学稼穑,每天都兴奋地拉上父亲去楼顶。

父亲是个有耐心的人,每次都会乐呵呵地提了水和铲跟儿子一起上楼顶。

过了几天,听儿子说楼顶的玉米已经发芽了。

我终是没有上去看,忙。

父亲每天都会往楼顶跑一趟,回来后说着“都一尺高了”“没想到花盆里也会长出杂草来”之类的话。

儿子隔三岔五也会跟着父亲上到楼顶去。

一个月过去了,父亲还是坚持每天打理完他阳台的盆栽蔬菜后再去楼顶忙活一阵。

儿子早就不上楼顶去了,过了那个新鲜劲了。

父亲有时上楼顶的时候会叫一声儿子:

“走,看你的玉米去。

”儿子总会懒洋洋地说:

“爷爷,你去弄吧,等长棒子了你再叫我。

父亲并不在乎儿子的态度,也似乎早忘了这是当初给儿子种的观察苗。

他自己倒乐在其中了。

父亲忙碌着,每天还是边拍打身上的土边似自言自语地说着“都一人高了”“有两棵都抽穗了”之类的话。

父亲毕竟老了,有天从楼顶下来时踏了空,在楼梯上闪了腰,在家里养了几天后,对我说:

“我还是回老家去养吧,你们都忙着上班,照顾我会影响你们工作。

回老家让你妈伺候我,也方便,乡下空气也好,好得快。

病好了我再来照顾孙子。

”来城里这么久了,父亲应该也是想母亲想他的农活了,这是我事后才悟到的。

父亲走的时候,对我和儿子说:

“没事就去楼顶给那几棵苞谷浇浇水松松土,估计快灌浆了,红缨子都长出来了。

我跟儿子都“嗯嗯”着。

父亲走后,我和妻子只好把儿子送到了托管班。

儿子忙他的学习,我和妻子忙各自的工作。

秋季说来就来。

有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

“楼顶的苞谷应该快熟了吧,记得让铭铭掰棒子写作文啊。

”铭铭是儿子的小名。

其实父亲不知道,儿子的作文早就交了,不过写的不是玉米的种植过程,他是根据网上的QQ农场的“种菜”经验写的。

老师还给了他一个“优”,说是虽然有投机取巧之嫌,但却能大胆地独辟蹊径。

接完电话,我对儿子说:

“铭铭,爷爷让我提醒你掰玉米棒子呢!

”儿子兴奋地说:

“哦,我差点都忘了自己种的那几棵玉米了。

”其实,我也忘了。

儿子兴高采烈地找来一个小篮子,非要拉着我去楼顶掰棒子。

来到楼顶,我们傻眼了。

那几棵玉米早已枯萎发黄,盆里的土早已干结开裂,那腰间的棒子空瘪瘪的。

我们真傻,一个多月都没有得到照顾的玉米,怎么会给我们丰收的景象呢?

从父亲种下粒到长成苗,我终是一次都没有上过楼,对于它们的生长情况,我都是从父亲的自言自语里了解的。

看着枯黄的玉米,我突然想到了父亲,那个我整天忙得都顾不上好好陪着说几句话的老人,就像这几棵被我遗忘了的玉米一样,失去照顾的他也一天天在枯萎老去……

我对儿子说:

“走,周末回老家,看看你爷爷奶奶去。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开头部分老父亲抢先回答孙子的话,既表明了他的农民身份,又写出了他对儿子的关心,他认为儿子工作太忙,孙子种庄稼的事无须儿子来管。

B.“满手是泥土”的描写以及“爸爸爸爸”这样连声的呼喊,表现了“儿子”初种玉米时的兴奋激动的心情,以及他对于能够完成作文的喜悦。

C.“儿子”对楼顶的玉米的兴趣也没有维持太久,开始是“每天都兴奋地拉上父亲去楼顶”,后来是“隔三岔五”地去楼顶,再后来就“不上楼顶去了”。

D.“父亲”从楼顶下来时踏了空、闪了腰的情节承上启下,既承接前文中“父亲”每天都会上楼顶照看玉米的情节,又为下文中玉米枯萎发黄等情节做了铺垫。

E.小说通过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细致刻画了老父亲的形象,而对“我”的描写则较少。

2.小说中的“父亲”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3.小说中“儿子”拉着“我”上楼顶掰棒子时看到的情景的描写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4.小说中“楼顶的玉米”这一意象有何含意?

这篇小说带给我们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8分)

答:

 

 

 

 

 

 

 

 

(xx·唐山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5分)

瓷 瓶

薛长登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

宝物是一个瓷瓶。

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作“王记”的古董行。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

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

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

你有什么古董?

王经理问。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

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

顾林说。

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

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

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

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

老教授问。

能。

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

去观赏观赏。

你不卖也不妨。

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

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

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

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

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

你认识顾开庭吗?

老教授问。

是家父。

他说。

他人呢?

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

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

你打算卖多少?

3——30万,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

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

他如实说。

也罢。

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

重症病房花钱多。

你爸还没醒过来,这次受苦了。

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

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

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

顾林说,30万元。

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

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

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

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

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

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

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

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

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

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

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

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

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

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

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钱?

顾林问。

最少400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