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路市政工程 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780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光路市政工程 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观光路市政工程 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观光路市政工程 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观光路市政工程 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观光路市政工程 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光路市政工程 技术方案.docx

《观光路市政工程 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光路市政工程 技术方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光路市政工程 技术方案.docx

观光路市政工程技术方案

第七章工程方案

7.1总体设计原则

根据《深圳市宝安区公路网规划(修编)》及《深圳市宝安区市政工程详细规划》,塘明路是光明新区内的重要主干道,应保证较大的通行能力和满足远期交通量的增长需求;根据《深圳市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西部高新组团规划》,道路两侧用地主要为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和行政办公用地及商业用地,因此道路需处理好道路与城市环保、景观的关系,使工程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及环境综合效益,为此方案设计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满足交通功能要求

根据路网规划、道路的功能定位和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确定合理的道路走向、纵坡、路幅型式、断面宽度等,满足道路的功能要求,充分体现城市主干道的优点。

2、控制用地的原则

道路拓宽、路口渠化改造时,必须充分考虑周边的用地规划、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合理的断面型式和适当的规模。

3、减少拆迁的原则

线路的布设要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光明高新产业园区规划,尽量减少对已建成区的拆迁。

4、注重环境保护的原则

道路景观要与周围环境相结合,避免对山体大填大挖,尽量减少水土流失,注重环境保护。

5、节省工程造价的原则

根据沿线已有道路交通设置状况及建筑,用地状况,在坚持设计标准的条件下,因地制宜,新旧设施结合,远近期工程结合,合理选择箱涵、路基防护的形式,使适用性与经济性达到最佳结合。

6、协调发展的原则

观光路服务于光明高新产业园区,必须与园区规划道路网进行良好的衔接,充分发挥整个路网的作用,以促进高新产业的发展。

7、贯彻城市道路设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从安全通行和使用便利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完善人行过街设施,实施创建无障碍设施,同步建设方便残疾人、老年人和弱势群体服务的工程配套设施,并进行综合公交系统、沿线非机动车系统、行人系统的安排。

7.2道路工程

7.2.1道路平面设计

(一)平面定线原则

1、满足区域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要求:

处理好本项目与区域路网、干线路网的关系,处理好与沿线城镇规划的关系,充分发挥城市主干道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作用。

2、符合城市Ⅰ级主干道的线形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已建区尽可能利用规划道路中心线走向,并保证行车的安全、舒适和畅通。

3、考虑减少沿线两侧已建成区(或半建成区)的建筑物拆迁,特别是重要建筑物拆迁。

4、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尽量避免深挖高填,减少对自然水系、农业用地的关系。

观光路本次研究范围起于龙大公路收费站,起点坐标为X=42952.001,Y=101954.336,终点到规划二十三号路口,终点坐标为X=40797.473,Y=105288.147;全长约4.05Km。

观光路可研分两段考虑,龙大公路收费站至塘明路为AB线,长度为537.77米,现况为龙大公路匝道,主要考虑利用现况沥青道路,两侧各拓宽一条车道,且不影响匝道收费站车行,同时需要解决观光路、塘明路等进出新区的交通。

AB线道路中线利用现况道路中线,两侧各拓宽至规划宽度,与塘明路路口相接。

塘明路至二十三路为GG线,长度约为3511.04,现况道路尽量考虑利用,塘明路—光侨路段利用现况道路双向6车道,两侧各拓宽一条车道;光侨路—终点段利用现况双向4车道,两侧各拓宽两条车道。

线位与现况道路中线相同。

观光路双向八车道。

与沿线道路衔接方式均为平交方式。

7.2.2道路纵断面设计

1、纵断面设计原则

①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沿线道路纵断面设计按城市主干路Ⅰ级的技术标准控制。

②充分结合自然地形高程,尽量使路线上填挖方趋于平衡。

③满足开发现状用地对交通、景观和市政管网的需求。

④与规划开发建设区域的竖向规划协调一致。

⑤满足防洪排洪的需求。

2、纵断面控制因素

在本次设计中,纵断面控制因素主要有:

现状道路的标高;沿线相交道路规划标高、规划等级、交叉口标高及两侧场地场平标高;规范规定的纵断面最小坡长、最大纵坡、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道路纵断主要维持现况观光路竖向高程,主要控制因素有:

起点处龙大高速公路收费站前停车场高程、现况塘明路路口标高(20.675m)、光侨路路口标高(31.182m)、终点处设计高程(64.76m)以及沿线各规划路口高程等。

3、道路纵断面设计

最大纵坡为4.17%,最小纵坡为0.77%。

最小竖曲线半径R=8000m,最大竖曲线半径R=50000m。

7.2.3道路横断面设计

1、横断面设计原则

(1)满足交通需求:

根据设计方案确定的技术标准及工程规模,结合交通需求分析研究机动车系统、人行系统对道路断面的基本需求。

(2)兼顾工程建设条件:

结合的沿线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址等自然条件、道路征地和建筑物拆迁条件、路基填挖情况以及施工、养护、营运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综合进行横断面设计。

(3)横断面设计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横断面布置必须与桥梁、隧道、通道合理衔接;城市路段满足市政管线布设的要求。

(4)道路景观设计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5)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压缩断面宽度,尽量节省工程投资。

2、横断面设计

根据《深圳市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市政工程详细规划》及《西部高新组团规划》确定的道路横断面,结合道路等级、交通分析,道路两侧用地性质及景观要求对道路断面的影响,以及远期交通量增长对道路增加车道留有余地等综合因素考虑,本次道路横断面设计对道路规划横断面做了适当的修改。

具体详见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道路红线宽度60m,断面为2幅路型式,中央分隔带宽为3.0m,机动车道为双向八条车道,单向宽度16(0.5+4x3.75+0.5),机动车道外侧设置绿化隔离带,宽度均为2.0m。

绿化隔离带外侧设置2.5m宽自行车道+1.5m绿化隔离带+4m宽人行步道。

人行步道外侧至红线为绿化带,宽度均为2.5m,全断面总宽度为60m。

道路路拱维持现状路拱型式。

道路横坡度设计同现况道路横坡度,一般为2%。

道路在曲线转弯处根据规范进行道路加宽和超高,各条道路的曲线超高、加宽及超高加宽缓和段设置详见平面设计图。

非机动车及人行步道横坡度一般为2%,坡向路中心方向。

7.2.4道路交叉口设计

交叉口往往是道路通行能力的瓶颈,其设计和使用对道路交通的安全与畅通特别重要。

因此交叉口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关系到整条道路甚至路网功能的发挥。

本次设计的交叉口,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分向流量、公共交通站点的设置、交叉口周围用地的性质,确定交叉口的形式及用地范围。

结合工程需要,本路主要相交路口设置原则为:

与主干路相交:

拓出左、右转车道,渠化,有信号灯控制;

与次干路相交:

拓出左、右转车道,渠化,有信号灯控制或采用右进右出交通组织形式;

与支路相交:

不拓左、右转车道,不渠化,无信号灯控制,支路右进右出;

设计基本尺寸和主要参数:

交叉口车道宽度:

出口道:

路缘带、直行道宽与正常路段相同,加速车道为3.5m。

进口道路缘带宽0.5m,机动车道直行、减速车道(左、右转)均为3.5m。

出口道路缘带、直行道宽与正常路段相同,加速车道为3.5m;

拓宽路段:

减速车道(进口道):

次干路V=50km/h——25km/h展宽段长度60m,渐变段长度40m;

加速车道(出口道):

30km/h——50km/h(主干——主干或次干)展宽段长度100m,渐变段长度45m;

7.2.5路面设计

根据本项目沿线的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参考深圳市已有的工程实例,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便施工”的原则,选择结构合理、技术经济可行、施工方便、维护养护便宜,且适用于本地区特点的路面结构形式,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路面结构方案设计。

本项目所在地区为本路段所处地区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酷热漫长,冬天阴冷较短,全年温度较高,全年湿度较大,雨量充沛,对路面结构提出了教高的要求。

本项目属于现况路改造,GG线现况路面结构为混凝土结构,路面平整,无明显裂缝,现况路面较好;AB线为新建沥青路面。

初步拟定本次道路改造路面结构尽量利用已有的路面,以节约工程造价,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两种类型进行比较。

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相比适用寿命长、整体强度高、耐磨性能好,且建设条件要求低,特别是南方多雨地区,雨季对路面施工影响较小等优点,但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受施工设备、工艺的限制使路面平整度较差,行车振动大、噪音高、服务水平低、不易于维修等缺点。

而沥青混凝土路面机械化施工程度高,平整度好,噪音低,行车舒适,养护维修方便等特点。

但其使用寿命较短、后期养护费用较高、对沥青指标要求较高。

综合比较水泥路面与沥青路面的优缺点,结合本项目的特点,以及道路的使用性质以及日后的周边建筑,推荐AB线采用原设计路面结构,GG线在现况混凝土路面基础上加铺沥青。

AB线沥青砼路面结构如下:

结构层

设计厚度

总厚度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

4cm

70cm

中粒式沥青砼AC-20

5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

6cm

改性沥青稀浆封层

1cm

6%水泥稳定碎石18cm

18m

5%水泥稳定碎石18cm

18cm

4%水泥稳定碎石18cm

18cm

GG线路面结构如下:

结构层

设计厚度

总厚度

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

4cm

70.5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6cm

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

2.5cm

35#水泥砼面层

25cm

6%水泥稳定石粉渣

18cm

4%水泥稳定石粉渣

15cm

根据国内近几年的工程使用情况,考虑了上面层采用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和料与AK型抗滑层相比,其高温稳定性及水文性较好,抗老化、耐久性教高、防裂性能好、表面粗糙,耐磨、抗滑、无水滑现象、行车噪音低,路面平整度高,特别适应于重交通道路等优点。

考虑到观光路交通量较大,对道路要求较高,本项目中建议加铺层采用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和料(SMA)。

7.2.6人行道结构

推荐方案:

环保透水型步道砖

中粗砂2cm

级配碎石20cm

比选方案:

花岗岩方砖(30X30X3.0,火烧面)

1:

3水泥砂浆2cm

6%水泥稳定石粉渣15cm

非机动车道

彩色细粒式彩色沥青混凝土(AC-13)3.5cm

ES-2封层

20cm厚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路缘石:

中央隔离带路缘石:

本方案推荐采用外露高度为30cm的蘑菇石立缘石。

光面花岗岩路缘

石为比选方案。

路侧路缘石:

采用光面花岗岩路缘石。

7.2.7路基工程

1、路基设计原则

1)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路槽底面土基在不利季节应达到干燥或中湿状态,在某些土质不良地段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

2)路基设计应满足防洪泄洪要求。

3)路基设计应经济、耐用。

4)路基设计注意环境保护要求,注意工程景观效果。

2、路基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

表6-2路基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

填挖

类型

深度范围(cm)

压实度(%)

主干路

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

填方

0~80

96

93

80~150

94

90

>150

93

90

挖方

0~30

96

93

注:

表列深度范围均由路床顶面向下算起,填方高度小于80cm及不填不挖路段,原地面以下0~30cm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挖方要求。

3、地基处理

1)地基处理目标及技术要求

①地基处理交工面标高为道路设计标高减去路面结构层厚度;

交工面承载力标准:

机动车道荷载板试验地基承载力标准值达到120kPa,回弹模量不小于30Mpa,工后沉降量不大于150mm,工后差异沉降50m内不大于100mm; 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荷载板试验地基承载力标准值达到120kPa,回弹模量不小于25MPa,工后沉降量不大于200mm,工后差异沉降50m内不大于150mm;

③填土的压实度满足道路路基设计要求。

2)路基岩土工程特性

4.1地形地貌

拟建的深圳市宝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观光路改造工程位于光明农场附近,为现有观光路的拓宽工程,场地原始地貌为台地、低丘及冲洪积凹地。

勘察场地内分布有菜地、果园、砖厂、鱼塘等。

根据场地处于两个不同地貌单元,将场地分为两个工程地质区:

Ⅰ区地貌单元为台地及低丘地貌,钻孔孔口标高在19.23~42.77m之间。

该区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道路设计时,主要为切方区。

Ⅱ区地貌单元为台地及低丘间冲沟或洼地地貌,钻孔孔口标高在23.2~44.64m之间。

该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主要为填方区。

又根据前期地层填土及埋藏植物层的总厚度和下伏软弱淤泥层,将该区又分为Ⅱ1区、Ⅱ2区。

Ⅱ1区为填土及埋藏植物层厚度小于3m,且其下无软弱下卧层。

Ⅱ2区为填土及埋藏植物层厚度大于3m,其下无软弱下卧层;或填土及埋藏植物层厚度大于3m,其下有软弱淤泥下卧层。

4.2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揭露,拟建道路范围内埋藏地层的岩性及野外特征自上而下分别描述如下:

4.2.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

①、人工填土(地层编号①1):

浅黄,褐黄色,主要由粘性土及砂砾石组成,密实程度不均,结构以松散为主,新近堆填。

拟建道路范围内见于钻孔ZK1~ZK42、ZK44、ZK46~ZK52、ZK61、ZK65~ZK75、ZK3-1、ZK14-1、ZK17-1、ZK18-1、ZK40-1、ZK42-1、ZK48-1~ZK51-1、ZK67-1~ZK69-1,厚0.30~4.20m。

②、埋藏植物层(Qpd)(地层编号①3):

深灰、灰黄等色,含有机质及少量植物根须。

拟建道路范围内见于钻孔ZK4、ZK30~ZK32、ZK36、ZK48、ZK66、ZK73、ZK75、ZK49-1、ZK50-1、ZK68-1,层厚0.30~1.50m。

4.2.2第四系新近沉积层(Ql)

淤泥(地层编号②1):

灰黑、黑色,具腥嗅味,局部含腐木,饱和,流塑~软塑状。

光滑,摇振反应无,干强度高,局部地段夹薄层粗砂。

该层分布于原鱼塘中,为新近沉积。

拟建道路范围内见于钻孔ZK1、ZK7、ZK8、ZK15、ZK31、ZK32、ZK48、ZK49、ZK68、ZK69、ZK72~ZK75、ZK8-1、ZK48-1、ZK49-1、ZK68-1、ZK69-1,层厚0.30~3.3m。

4.2.3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①、亚粘土(地层编号⑤1):

黄~灰黄、浅红色,含少量粉细砂,湿,可塑状。

稍光滑,摇振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该层主要分布于Ⅱ区内,拟建道路范围内见于钻孔ZK4、ZK8、ZK16、ZK18、ZK20、ZK22~ZK25、ZK27~ZK29、ZK32、ZK33、ZK35~ZK40、ZK46、ZK67、ZK68、ZK70、ZK71、ZK14-1、ZK18-1、ZK40-1、ZK42-1、ZK48-1、ZK51-1、ZK68-1,层厚1.00~5.70m。

②、粗砂(地层编号⑤2):

浅黄、灰白色。

主要成分为石英,含少量粘土,偶见卵石,局部地段以中砂为主。

分选性一般,松散~稍密,饱和。

该层主要分布于Ⅱ区内,拟建道路范围内见于钻孔ZK1、ZK4、ZK8、ZK20、ZK24、ZK26、ZK28、ZK30、ZK32、ZK34、ZK36~ZK39、ZK46、ZK48、ZK49、ZK66、ZK69~ZK74、ZK14-1、ZK49-1、ZK69-1,层厚0.30~3.50m。

4.2.4第四系晚更新统湖沼沉积层(Q3h)

淤泥(地层编号⑥1):

黑~灰黑、暗灰色,略具腥嗅味,局部含腐木,含少量粉细砂,饱和,软塑状。

光滑,摇振反应无,干强度高。

该层分布于Ⅱ区内,拟建道路范围内仅见于钻孔ZK7、ZK16、ZK40、ZK66、ZK67、ZK71~ZK75、ZK14-1、ZK40-1、ZK42-1、ZK51-1,层厚0.50-2.80m。

4.2.5第四系晚更新冲洪积层(Q3al+pl)

①、亚粘土(地层编号⑥2):

褐红、褐黄、灰白色。

花斑状结构,稍湿~湿,可塑~硬塑。

稍光滑,摇振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该层主要分布于Ⅱ区内,拟建道路范围内仅见于钻孔ZK9、ZK16、ZK18、ZK20、ZK22~ZK25、ZK27~ZK29、ZK33、ZK35、ZK37、ZK39、ZK42、ZK47、ZK71、ZK14-1、ZK18-1、ZK40-1、ZK42-1、ZK51-1,层厚0.50-4.50m。

②、砾砂(地层编号⑥3):

黄~灰黄、浅灰~灰白色,主要成分为石英质,局部混约15~25%粘性土,底部偶含石英质卵石。

分选性较好,饱和,稍密状,局部中密。

该层分布于Ⅱ区内,拟建道路范围内见于钻孔ZK7、ZK9、ZK15、ZK16、ZK20、ZK22~ZK29、ZK31、ZK33、ZK35、ZK38~ZK40、ZK42、ZK67、ZK71~ZK74、ZK14-1、ZK40-1、ZK42-1、ZK49-1,层厚0.40~5.00m。

4.2.6第四系晚、中更新统坡残积层(Q3-2dl+el)

粘土(地层编号⑦):

褐红、褐黄、灰白色,具网纹状结构,普遍含石英砾。

稍湿~湿,可塑~硬塑状。

光滑,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高。

该层分布于Ⅰ区内,拟建道路范围内见于钻孔ZK3、ZK5、ZK11、ZK13、ZK17、ZK19、ZK21、ZK41、ZK43~ZK45、ZK50、ZK51、ZK53~ZK65、ZK3-1、ZK17-1、ZK50-1、ZK67-1,层厚0.50~9.00m。

4.2.7第四系中更新统残积层(Q2el)

亚粘土(地层编号⑧):

褐、褐红、褐黄、灰白、粉红色,局部含石英砾。

稍湿~湿,可塑~硬塑状。

光滑,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该层场地内普遍分布,钻入该层深度0.7~11.70m,仅ZK11、ZK52、ZK72、ZK73号孔钻穿,层厚0.70~8.50m。

4.2.8震旦系变质岩(Pz)

混合岩:

场地内下伏基岩,混合岩化,细粒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为黑云母、石英、长石。

钻探深度范围内,根据其风化程度的差异可将其划分以下二层(带):

①全风化层(地层编号(21)1):

褐红、褐黄色,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原岩结构已破坏,岩芯呈坚硬土状,手捏可碎,遇水易软化,底部偶夹强风化块。

该层仅见于钻孔ZK11、ZK52、ZK72、ZK73,揭露厚度0.70-1.50m,层顶标高17.20-33.20m。

②强风化层(地层编号(21)2):

褐红、褐黄、灰白色,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原岩结构基本破坏,尚可辨认,裂隙极发育,岩芯呈坚硬土夹碎块状,碎块用手可折断,遇水易软化,局部夹中等风化块。

该层仅见于钻孔ZK11、ZK52、ZK72、ZK73,揭露厚度2.30-12.50m,层顶标高16.30-31.70m。

2)地基处理方法

拟建道路范围软土主要为人工填土、植物层、新近沉积淤泥层、新近沉积粗砂层及晚更新统湖沼沉积淤泥层,均属高压缩性土,承载力低,物理力学性质差,不宜作路基持力层,应进行地基处理,主要分布在拟建拟建道路范围局部地段。

拟建道路机动车道、人行道及绿化带下设有燃气、电缆、给排水等管线,为避免软土路段路基及管线沉降不过大造成破坏,故管线与路基一并进行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根据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对于软弱土层较浅部分,深度小于4.0米,采取造价低、施工速度快的翻挖回填+换填碾压法处理,即将松散填土翻挖或将淤泥质土、植物层等软弱土清除,再按路基设计要求采用满足要求的翻挖土、道路挖方或其它填料分层回填碾压至交工面的地基处理方法,若遇地下水位较高则采用换填1.0米开山石,其处理工期快、效果好。

若软弱土层深度大于4.0米,则采用深层搅拌桩处理。

4、边坡

考虑市政道路与周边地块实施的不同步的情况,合理确定边坡率、防护方案是非常必要的,它们直接影响土方工程量、环境保护。

本项目中的道路是结合两侧地块同时考虑的,并且参照了现况的护坡结构,道路与相邻地块的标高无太大高差,对于大部分高差不大的边坡采用植草护坡,对于某些特殊部分高差较大的边坡采用骨架植草护坡。

护坡注重其生态性和景观性。

当路基边坡受地形、地物限制时,设置重力式挡土墙,减少拆迁、占地和土石方工程量。

7.3桥梁工程

7.3.1概述

观光路是新区一条门户性道路,以通过性交通为主,两侧进出口较多,为了保证主路的通行能力,除了塘明路、三十一号路、邦凯路、光侨路、二十三号路等几条主要相交道路设置为灯控路口,其余相交道路均为右进右出路口,且本次设计把原设计地双向六车道拓宽为八车道,增加了公交专用车道,提倡公交优先,考虑到行人过街的安全、方便,本次设计在原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三座天桥,一共为五座天桥。

天桥分为1~5号天桥共五座,分别位于观光路K0+245、K0+823、K1+568、K2+255、K0+850处。

天桥横跨观光路,桥梁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均为钢箱梁结构。

K3+080通道加长结构与现况结构采用同一结构形式,结构采用2×4×4.5m形式,拆除现况29cm厚盖板,替换成47cm厚盖板。

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盖板必须密实落在中间柱上。

7.3.2设计标准

1、设计规范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桥涵设计设计规范》(JTGD62-2004);

●《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2、设计依据

●业主委托测量单位提供的1:

1000电子版地形图;

3、设计荷载

人群荷载:

5.0KN/m²,根据《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确定。

栏杆:

竖向力1.2kN/m,水平力2.5kN/m。

风载:

基本风压1200Pa。

地震荷载: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按0.1g设计。

4、桥面宽度

主桥全宽5.5米,净宽5米;主桥宽度组成为:

0.25米(踢脚)+5米(人行步道)+0.25米(踢脚)。

人、自行车混合梯道全宽3.5米,梯道宽度组成:

1.5米(踢脚+人行步道)+0.5米(自行车推道)+1.5米(人行步道+踢脚)。

人行梯道全宽3.5米,梯道宽度组成:

0.25米(踢脚)+3.0米(人行步道)+0.25米(踢脚)。

5、桥面坡度

主桥设置竖曲线,人、自行车混合梯道坡度:

i=1:

4,人行梯道坡度:

i=1:

2。

主桥设1%双面横坡,梯道不设横坡。

6、桥下净空

桥下主车道净空≥5.5米,人行道净空≥2.5米。

7.3.3结构设计要点

1、桥型布置

天桥主桥全长59.75米,跨径布置为:

1.75米(悬臂)+28.125米+28.125米+1.75米(悬臂),主桥两端各设两部梯道与桥下人行道衔接。

2、上部结构

主桥上部结构采用等截面连续钢箱梁,横断面为单箱双室,梁高85cm,顶宽5.5m。

3、下部结构

主桥及梯道墩均为钢管柱,内注无收缩砼,主桥设双墩,梯道单墩直径均为60cm。

墩下设承台,承台厚1.2米,承台下设Ф0.8米钻孔灌注桩。

7.3.4附属结构

1、桥面铺装:

桥面铺设烧面花岗岩,厚度2厘米。

2、桥面栏杆:

主桥及梯道两侧均设普通钢材(烤漆)栏杆。

3、雨棚:

雨棚采用夹胶玻璃或铝蜂窝板。

7.3.5人行通道

K3+080通道加长结构与现况结构采用同一结构形式,结构采用2×4×4.5m形式,拆除现况29cm厚盖板,替换成47cm厚盖板。

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盖板必须密实落在中间柱上。

7.4东坑水排洪工程

7.4.1编制依据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