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学年度自评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574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路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学年度自评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山路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学年度自评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山路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学年度自评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山路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学年度自评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山路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学年度自评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山路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学年度自评表.docx

《中山路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学年度自评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路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学年度自评表.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山路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学年度自评表.docx

中山路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学年度自评表

中山路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16-2017学年度自评表

领域

现状

领域目标

行动落实

(已经做了什么,简要说明)

成功标志

尚未完成的目标

原因何在

仁章校区校园面积8501平方米,建筑面积10432 平方米,建有150米塑胶田径场,楼顶活动场地1500平方米,有塑胶篮球场2片,半封闭风雨操场1个,无其它体育场馆。

学校食堂面积不足,绿化面积仅1159平方米。

专用教室数量紧张且面积不符合要求。

无教职工停车位。

大禹校区校园面积20445平方米,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建有300米塑胶田径场,有5人制标准笼式足球场1片,有塑胶篮球场1片,风雨体育馆1个,羽毛球场4片,绿化面积4500平方米。

教职工汽车停车位紧张。

1.按照《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十二五”版)》Ⅰ类标准完成大禹校区的完善和设备添置。

2.压缩仁章校区办公规模(再缩掉4个班)使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活动面积和绿化面积不达标的状态有所改善。

1.2017年6月毕业9个班,8月招生6个班,缩减了3个班。

2.积极推进大市口西片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四中与我校校园合并改造工作,按进度表有序推进。

1.由原39个班缩减为36个班。

2.四中校园并入我校改造项目方案通过市规划局审批。

3.完成仁章校区半封闭风雨操场、楼顶运动场地、每层楼的大平台、操场东西两侧等处的体育设施的安装。

未实施

完成四中田径场、风雨操场的建设,添置室内外体育设施与器材。

仁章校区体育设施、场地改善项目暂停实施。

5月份市长办公会通过四中校园并入我校的布局调整方案,体育场地和设施提升需通盘规划。

4.改造大禹校区的连廊,新建西侧顶上的轻质厕所。

未实施

5.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逐步添置大禹校区教室和专用室的必要的课桌凳。

部分配置

6.完成大禹校区功能区域的部分调整和美化、文化方案。

未实施

7.为满足一校两址同步会议、同步教学研讨的需要,把两个校区各自阶梯教室改造成电视电话会议室,增加3个能满足学科组同步教研的电教会议室。

将智慧化校园建设纳入四中改造整体方案。

建成两校区电视电化会议室并联通。

纳入四中改造项目整体规划。

仁章校区现有39个班级,各班级配有多媒体设备,但大部分班级电脑多媒体设备陈旧,经常不能正常工作;各班教室和部分办公室空调设备老旧,运行效果差。

有2个机房;2个报告厅;1个会议室;1个接待室;学校图书阅览室、实验室、音体美室、信息网络中心装备基本达省级2类标准,距省级1类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需完善。

1.根据市标要求,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任务。

将智慧化校园建设纳入四中改造整体方案

按市标完成智慧化校园建设

未实施

纳入四中改造项目整体规划。

2.更新仁章校区50%教学、办公电脑及多媒体投影设备,逐步添置优美校区的上述设备,满足教学正常运转。

仁章校区今年新添置办公电脑42台,师机比达到1:

1。

添置教学电脑36台,电子白板两台。

3.对照省Ⅰ类标准,仁章校区图书馆增加新书5000册,大禹校区图书馆藏书需增加到22000册。

仁章校区添置新图书3000册。

大禹山校区添置新图书500册。

4.争取多方投入,大禹校区新建微格教室、音乐、美术、舞蹈、科学、劳技等专用室,对照省Ⅰ类标准,配齐相关设备和器材。

音乐、美术、劳技、科学专用教室各完成一个。

5.大禹校区要配备1个专用书法教室,1个录音室。

6.两个校区都增设校园电视台,接入数字电视信号,配齐必要设备,满足网络传输视频需要。

未实施

两校区建成校园电视台

纳入四中改造项目整体规划。

7.大禹校区要配齐学校周界报警系统,完善安全监控系统。

已将报告送于装备中心,由教育局统一配备。

8.对照省Ⅰ类标准,适度增添音、体、美设备器材,满足“体艺2+1”课程开发的需要。

适度添置了部分器材

满足“体艺2+1”课程使用需要

9.逐步更新和添置部分专用室和办公室空调设备。

仁章校区建成模型展示室、模型工作室、MINIQ赛车道、海模水槽及3个创客活动室,增添专用室及办公空调5台。

满足社团活动的使用需要

10.三年内配齐大禹山校区教室所有课桌凳,最好是木质的,做到环保、耐用。

2017年已增添200套木质课桌凳。

依法治校,各类管理、考核机制基本健全,和谐校园氛围逐步形成。

在坚持制度管理规范管理中尚需突出科学管理,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完善教职工评价、考核机制,让学校进一步呈现“爱心育人、改革创新、合作向上”的氛围,成为师生工作学习的幸福家园。

1.修订《镇江市中山路小学章程》,以“校支委会依规调配”的方式落实全员两个校区自由聘用制度,适时完成中层干部岗位竞聘工作,建立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

2.提高均衡办学的自觉性,进一步发挥“中山路小学教育共同体”核心校作用,在大禹校区形成中山路小学新的品牌。

运用“均分差”跟踪监控教学质量和评价。

教学内容的期中检测、期末考试和区级调研的成绩数据,教学部门不按及格率、优秀率或平均分单项指标排列名次,作为教学质量分析的主要依据,强化教师的研究意识,自己和自己前后纵向对比,而不是简单的进行年级横向排名次对比。

3.建立“合作向上”的评价体系,构建以“学习兴趣、学习负担和学业水平、活动开展、师生关系”为维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优化以绩效考核制度为基础的激励机制。

1.低年级采用期末乐考形式,实行快乐考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注重过程评价,产生很好的影响力。

1.镇江多家媒体市、区报纸和电视台连篇报道,增加了学校的美誉度。

4.完善教代会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

健全社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制度,初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5.健全安全防范机制,制定“镇江市中山路小学教职工教育教学安全工作要求”,进一步落实“一岗双职”安全责任制,创建省平安校园。

6.按照江苏省现代化小学相关标准,严格控制班额,仁章校区在45人以内,大禹校区在43人以内。

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162人,其中专任教师157人(12人未进编),本科学历、硕士学位教师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5.2%、2.8%。

省特级教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4人,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市骨干教师8人,区学科带头人8人,区骨干教师30人,具有区级以上拔尖人才称号的教师占全体专任教师总数的40%。

学校已启动名师工程,建立语文工作室、英语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等较为系统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机制。

但12名代课专任教师无法进编,存在不稳定因素。

教育后勤和教学辅助人员严重不足。

1.专任教师专科率达98%以上,本科率增加5%,硕士学位增加1到2人;中、高级教师比例高于市区同类学校平均值。

我校至2020年已经全部达到三年规划的要求,即专任教师专科率达98%以上,本科率增加5%,硕士学位增加1人;中、高级教师比例高于市区同类学校平均值。

2.拔尖人才数量高于市区同类学校平均数。

我校目前区级以上拔尖人才共有43名,远高于市区同类学校的平均数,在今年第七批市骨干评审活动中,我校共有14获得市骨干称号,列全区之冠。

3.制定《镇江市中山路小学教职工自主发展方案》,有效促进“三支队伍”即班主任、任课教师及管理服务团队的建设。

4.

5.

6.

7.

4.加大“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力度,进一步促进“厚生小学语文工作室”、“黄夕英小学英语工作室”、“吴永平德育工作室”、“丰荣梅华芳班主任工作室”、“过程数学工作室”、“小学STEAM教育工作室”、“小学体艺工作室”等七大工作室的研究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与镇江市中山路小学大禹山校区签署了为期三年的《研究生实践基地协议书》,旨在更好地贯彻高等教育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战略决策,强化高等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

在今年的“师徒结对”现场,该校区的19对师徒和为教师教育学院的精心遴选的实习老师签订了协议。

2.通过定期策划主题活动——“我们在大禹山收获果果啦!

”,让学科组老师和各年级的学生展现成果,相互学习和激励成长。

5.深入开展省“e学习”试点工作。

今年因资金缺乏,这方面推进迟缓

6.在上级支持下,争取配齐配足各类专任教师以及各类教辅后勤人员,严控代课教师的数量。

1.今年配备了1名美术专职教师。

1.虽然配备了1名美术专职教师,但是杯水车薪,两边校区缺编人员太多,故还是使用了些代课教师。

1.有待改进。

班主任队伍建设采取年级部和德育处相结合的管理与培训方式,工作踏实有效,需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优秀副班主任评比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并努力把德育活动课程化。

有良好的家校合作的意识,并有一些颇有成效的方式和方法,如:

家长学校、百名优秀家长育儿经验推广、定期的家长会、家校联系本、家校通等。

但这些措施要整合为系统的课程。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突出班主任的德育引领作用。

在班主任德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善《行为习惯晋级手册》,初步完成校本教材《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家庭教育手册》《教师德育工作手册》《百例班队会教学案》的编写。

1.通过班主任工作沙龙活动领导班主任不断反思平时的管理行为,提升管理水平。

《行为习惯晋级》第三版已经修订结束,正在实施之中,《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家庭教育手册》《教师德育工作手册》已经初步完成。

2.加强中队辅导员队伍建设,以老带新,进行了师徒结对。

班级管理更规范,学生行为更文明。

各类新制度完善并出台。

《百例班队会教学案》尚在进一步收集之中。

需要不断验证使之更具操作性与针对性。

2.完善德育活动课程体系,完善“八大精品活动”“小桔灯志愿者”“全员运动会”“辞旧迎新乐翻天”“春秋游学”等品牌课程。

“八大精品活动”“小桔灯志愿者”“全员运动会”“辞旧迎新乐翻天”“春秋游学”等品牌课程已经过多年使用,日趋完善。

形成品牌活动的方案。

3.加强学生社团建设,50%的教师能参与指导普及性学生社团工作,增加提高性社团外聘辅导教师数量,鼓励所有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学生参与率达95%以上;在2017年开展“社团建设年”活动,促进学生社团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升社团建设的水平,除班级社团人人参与外,学校还在京口区少年宫的支持下,成立京口区少年宫中山路办班点,在校内就为学生提供功更高层次的社团指导。

还联合南京与镇江的高水平对外办学机构为学生在校内提高指导。

办班点已经建成,

4.全力推进“仁章之星”和“七色花中队”评比工作;并形成校本化的德育评价与激励制度。

1.顺利“仁章之星”和“七色花中队”评比的改革与推进,“仁章之星”已成为学校学生个人评价的综合方案,正推动各项教育教学后勤工作。

“七色花中队”已成为班集体建设最重要的抓手。

2.完善大禹山特色的“自理星”评价体系。

校本化德育评价与激励机制正在形成。

5.健全学校和各年级家长委员会制度,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学校管理。

3.继续修订学校家委会章程,支持与提倡家委会利用周末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6.编写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从学习、生活到做人全方位家长培训校本课程,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积极作用。

已经编写一年级入学家长培训课程。

在新学年新生家长培训中已经使用。

能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上足各门课程。

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进步显著。

建立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工程”引导中心,大部分教师参与了此项工程的推进,有效促进了国家课程的高效实施。

利用本校特长教师和社会上特长教师资源建立管乐、羽毛球、啦啦操、合唱、舞蹈、地学科普等近40个社团,已把阳光体育活动课程化。

但真正意义上的地方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还不够。

1.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各项课程开课率达到100%。

1.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各项课程开课率达到100%。

2.在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将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拓展性学习有效的进行了融合。

2.初步构建“学科系列、活动系列、环境文化系列”,家校合作系列,体艺“2+1”社团系列等课程体系。

并初步建立开发、实施、评估为一体的校本课程管理体系。

1.形成了校本课程(古诗文读本行为习惯考级手册,啦啦操教程,会说话的石头课程、写字、阅读等)

2.在1-6年级中实施校本课程,有计划有方案,有过程性资料。

3.学校steam课题体系正在自主研发过程中。

1.进一步打造“社团系列”、“精品系列”等校本课程体系,挖掘了2-3个地方特色课程。

2.“教学共同体”建设确保高段学科组教研同步、各学段教学资源共享共建制度的落实。

3.各学科进一步深化课程标准的解读与研究,提升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课程框架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度与感悟力。

尚未建立好校本课程的评估体系,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确定。

3.100%的学生在6年中自主选择不少于3门校本选修课程的学习,学习不少于90课时。

社会特长教师、家长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占一定比例。

此项本年度未能达标

受场地学生生数众多,待明年校区改造之后,一定实施自选课程。

4.各班级有一项研究主题,80%的学生参与小课题研究,6年至少完成1次“长作业”。

80%的学生6年做60个小实验。

100%学生6年读背《古诗文诵读选本》,阅读各类课外书80本以上,1000万字以上。

1.100%学生6年读背《古诗文诵读选本》,阅读各类课外书80本以上,1000万字以上。

 

以“精品教学案”和“精品习题集”为抓手的课堂效益提升行动已进入第三轮。

“过程教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要进一步完善,要结合学科及课型研制不同类型的模式群。

建立了操作性较强的听评课制度,并能考核落实。

以年级学科组和大学科组为单位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已走上制度化的轨道。

“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状态已经形成,在省、市、区各项质量调研中,始终居于前列。

1.深化“过程教学”的“精品教学案”和“精品习题集”研究,构建5门左右学科“过程教学”模式和同一学科的3-4种课型的“过程教学”模式群,并在一定范围内总结推广。

100%的教师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1.100%的教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2.加强了“精品教学案”和“精品习题集”研究,形成了第3套文本,实现了第3次传递。

1.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我校获奖人数:

部优6节,省优、市优达40多节,列全区之冠。

未完成构建5门学科“过程教学”的模式和同一学科的3~4种课型的“过程教学”模式群,并在一定范围内总结推广。

主课题处于明晰完善阶段。

2深化课堂教学管理研究,改进听评课方法,有效推进“课堂观察(LICC)法”的实践和研究,提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1.实施专属于我校的课堂教学观察表,实施抽签听课等管理策略,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2.邀请市教研室小教处主任王金法老师为全体教师作“提升教学质量”专题讲座。

3.每日进行教学五认真反馈,对出现的问题限期整改,提高课堂效率

4.建立学校学科作业质量评估体系,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1.在市区规范办学视导工作会议上,我校被大会点名表扬.

3.以“中山风教学文化节”、“名特教师汇聚中山”、教学基本功竞赛等平台,有效提升各层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

1.本年度举行了以“创新合作”为主题的第10届中山风教学节,在市区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力。

2.校内进行了青年教师新秀杯选拔赛。

在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全国优课比赛中,我校获奖人数多,层次最高,列全区之冠。

2.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我校教师成绩名列前茅。

4.完善“教学共同体”工作,确保高段学科组教研同步、各学段教学资源共享共建制度的落实,促进共同体学校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提升。

1.在各学科组实施大组教研和小组教研相结合的方式,借助校内外专家之力,有效提升了我校教研活动的质量。

2.进行了“仁章教研”和“仁章讲坛”“骨干教师课堂展示活动”等教研组系列培训活动,邀请共同体学校全程参与我校活动,切实丰富了教研活动的内容。

充分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资源进行主持校级教研培训,有效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

 

5.读写姿势正确率不低于85%,且每年提高;近视率低于全国城区学校和镇江市区学校平均水平,且每年下降;力争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名列市区学校前茅。

3.针对大禹山校区的地域家庭生源结构的变化,我们从学校层面发挥教师自身应变能力,积极推进实施教学工作的新举措----全员教研开门上课。

4.每学期大禹山校区都要开启为期一个月的“全员听评课”活动,行政听评老师的课,老师也听评行政的课,积极创设全员教研的氛围。

学期过程中通过举行各种教研活动,让所有任课教师都参与学习研讨,大家每天开着门上课,互相学习交流,打造高效课堂,做实教学常规开展教研活动,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促进了教学自主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镇江市教育信息网还对大禹山校区的教研特色进行了报道。

现有各级课题7项,参与课题研究的人数占教师总数的30%。

省“十二五”立项课题《符合学科特点的“过程教学案例”研究》为校本科研主题,仍需在南师大课程研究中心和市区教研室的帮助下,提升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全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比例较高,建立了教科研的核心团队,但是各个课题组发展不均衡,需要加强教科研成果的应用,扩大成果的辐射面。

1.完成校本科研主课题《符合学科特点的“过程教学案例”研究》和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提炼过程型课堂文化的特质,努力形成富有特点的课堂教学风格。

在课题研究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大禹山校区实现课题0的突破,目前拥有省级教研重点课题1个,申报成功市级课题2个,我们相信在课题组成员的团结协作下,一定会立足课堂把课题做得更好,经常开展的这种主题式课题研讨已经推动了校区的教科研工作。

此项工作未能完成

主课题处于明晰完善阶段。

2.在南师大课程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将过程教学理念嫁接于“精品教学案”和“精品习题集”研究,以提升注重过程的课堂教学的实效。

1.再次修订了我校“精品教案”和“精品习题”同步更新。

1.实现了“精品教案”和“精品习题”的第3次传递。

未能实现在南师大课程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将过程教学理念嫁接于“精品教学案”和“精品习题集”研究。

3.提高教育科研的影响力,在新一轮规划期间,成功立项省规划重点课题1项。

1.经过努力已经成功申报了立项省规划重点课题1项。

(steam前瞻课题)

1.成为省教研室steam课题重点样本学校。

4.深化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与研究,提升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课程框架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度与感悟力。

1.各学科进行了教材培训、教师培训。

特别是一年级语文和科学、道法,因为教材发生了变化,从市到区到校都进行了系统的课标培训。

2.各学科都有形式不同的教研活动。

有小组内教研活动,有大组教研活动,有和公开课试教结合的教研。

语文学科刘珊珊、徐蓉、马玮玮、蒋瑾受邀拍摄省教研室主办的备课光盘。

数学学科杨海峰、唐煜等十人受邀拍摄部级“一师一优课”数学宣传片。

承接了省教研室“教育新时空”名师课堂的拍摄任务,杨海峰上展示课,获一致好评。

5.以“南京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教师发展实验学校”和市区教研、科研部门为依托,以“工作室”为引领,积极开展“十三五”省、市、区级课题的研究。

“刘正才名校长工作室”“李烽名师工作室”引领大家开展主课题“过程教学”的研究。

同时多次承办省师训处主办的外省市校长、骨干教师的培训活动,扩大影响面。

1.“京苏粤”第六、七期校长培训班的一致好评。

6.40周岁以下教师每年精读1本教育教学专著,每人至少承担或参与一个区级以上小课题,参与率提高到50%,平均每人每年发表(或获奖)1篇教育教学论文,每个课题组获得1项校级以上教研成果奖。

每位行政每年在省级刊物发表1篇以上论文。

暑期和寒假全体教师都有读书计划,撰写了心得体会。

每位行政未能实现在省级刊物发表1篇以上论文。

有待进一步改进。

学校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精神文化体系:

发展愿景、校训、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师形象、学生形象、儿童观、课程观、教学观、管理观、教学风格等精神力系统已经形成。

校徽、用字标准、用色标准等《中山路小学VIS视觉识别系统手册》已经规范使用,仁章校区的地面、墙面文化布置已初步完成。

大禹校区的文化建设需借鉴幼儿园的做法加大力度。

1.精神力系统:

诠释现有文化要素,完善各文化子系统,初步形成相应的校本课程。

2.形象力系统:

完善仁章校区和大禹校区,谱写新校歌,以适应一校两址的实际,举办70年校庆;校舍命名、道路命名。

3.环境文化:

校园绿化做到“四季有花,秋季有果”,植物多样、共生;地面文化和墙面文化突出核心理念和各校区的特色。

建设少先队阵地,筹建队室、大队部、鼓号队等。

依托“最美教室评比”,促进各班个性化、人文化的教室文化环境建设。

4.执行力系统:

完善学校章程及各项制度,完善岗位设置、绩效方案修订等工作,进一步激励教职员工,完善学校校本仪式,进一步形成“爱心育人、改革创新、合作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家园。

2017年暑期利用海绵工程的实施,完成了主干道的绿化调整及相关校园文化的建设。

注:

此表所反映的是2016年9月到2017年8月之间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