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提取实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744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多酚提取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茶多酚提取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茶多酚提取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茶多酚提取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茶多酚提取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茶多酚提取实验.docx

《茶多酚提取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多酚提取实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茶多酚提取实验.docx

茶多酚提取实验

茶多酚提取实验

 

蚌埠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系

综合实验

 

(1)

(2)吸光度,绘制曲线图,找出最佳提取时间。

(2)称取得10.00g茶叶末置于500ml烧杯中,加入200mL蒸馏水,在所测得的最佳提取时间下,分别在75℃、80℃、85℃、90℃、95℃下浸提,测提取液的吸光度,绘制曲线,找出最佳提取温度。

(3)在上述的最佳提取温度,最佳提取时间下,分别用1:

10、1:

15、1:

20、1:

25、1:

30的料液比浸提,绘制提取液的吸光度曲线,找出最佳料液比。

单因素:

①料液比(g/L):

1:

101:

151:

201:

251:

30

②浸提温度(℃):

7580859095

③浸提时间(h):

0.50.751.01.251.5

取单因素实验的每个因素的最佳范围内的值,做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

实验结果记录在附五的实验记录表格中。

通过对正交实验进行极差分析后选出最优组合,进行下一步实验。

2.盐析

加氯化钠于茶叶浸提液中,质量分数为2-6%,静置0.5-1.5h后过滤(可用抽滤或者离心的方式)。

3.沉淀

在上述滤液中加入茶叶重量2%~5%的NaHSO3,然后加入茶叶重量20%的硫酸铝饱和水溶液,加热至70℃~80℃,用15%NaHCO3溶液在快速搅拌下调节pH至5~6,此时有大量沉淀析出,沉淀自然沉降一段时间后过滤,最后用等体积70℃热水洗涤沉淀三次。

4.酸溶

将沉淀在快速搅拌下放入到一定料酸比体积下的pH=2.5~4.5的硫酸水溶液中溶解沉淀,控制酸转溶液的pH、酸溶时间,少量胶状沉淀经抽提去除。

用附一的方法测酸转溶液中茶多酚的含量

单因素实验步骤:

(1)将上一步骤所得的沉淀放入有40mL、pH=3.0的硫酸水溶的烧杯中,溶解,分别溶解40min、45min、50min、55min、60min,离心除去沉淀,测酸转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曲线,找出最佳酸转时间。

(2)取上一步骤所得的沉淀放入有40mL硫酸水溶液的烧杯中,控制硫酸的pH为2.5、3.0、3.、4.0、4.5,在

(1)的最佳酸转时间下,溶解,离心去除沉淀,测酸转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曲线,找出最佳酸转浓度。

(3)取沉淀置于有20mL、30mL、40mL、50mL、60mL硫酸水溶液的烧杯中,在上述的最佳酸转浓度、最佳酸转时间下,溶解,离心去除沉淀,测酸转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曲线,找出最佳酸浓度。

单因素:

①酸浓度(pH):

2.53.03.54.04.5

②料酸比(g/mL):

1:

21:

31:

41:

51:

6

③酸转时间(min):

4045505560

三因素(酸浓度;料酸比;酸转时间)

取单因素实验的每个因素的最佳范围内的值,做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

实验结果记录在附六的实验记录表格中。

通过对正交实验进行极差分析后选出最优组合,进行下一步实验。

5.萃取

加入茶叶重量2%-5%的NaHSO3至酸转溶液中,然后用体积0.3-1.5倍的乙酸乙酯萃取1-5次,每次萃取时间2-10min,合并萃取液。

测萃余相体积,并取样分析计算萃余相中茶多酚的总量,计算茶多酚的萃取率。

6.洗涤

加入茶叶重量1-3%的维生素C至萃取液体积0.4倍的水中,用柠檬酸调节水溶液的pH=2.5-3.0,等分成2份对乙酸乙酯萃取液洗涤两次。

7.蒸发浓缩

将洗涤后的乙酸乙酯相在50~70℃下真空蒸发回收乙酸乙酯,待浓缩成膏状物时,加入膏状物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洗涤挂在壁上的物料,继续浓缩成稠的膏状物。

计算其中茶多酚的含量。

六、实验注意事项:

1.茶多酚易氧化,分离过程中注意避免高温,过酸或过碱并尽量缩短提取时间。

2.沉淀完全后应尽快抽提滤出沉淀,酸溶过程一定要充分,控制好溶液pH。

七、思考题:

通过对本工艺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分析哪些因素影响茶多

酚产品的产率?

怎样影响的?

应如何控制?

 

附一:

提取过程中茶多酚的分析测定方法(定量)

准确吸取待测溶液1ml,将其稀释1~25倍(稀释成15倍),再从稀释液中准确吸取1ml,注入25ml的容量瓶中,加水4ml和酒石酸亚铁溶液5ml,充分混合,再加pH=7.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至刻度,用1cm比色杯,在波长540nm处,以试剂空白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

计算公式:

茶多酚(g/ml)=1.957AX/500

A:

吸光度X:

稀释倍数。

1)酒石酸亚铁溶液

1g硫酸亚铁和5g酒石酸钾钠用水溶解并定容至至1L,放置过夜后使用。

2)pH=7.5的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A液:

称取磷酸氢二纳23.877g,溶解并定容至至1L;

B液:

称取经110度烘干2h的磷酸二氢钾9.078g,加水溶解并定容至至1L

A液85ml和B液15ml混匀即可。

附二:

计算项目:

1)浸提液中茶多酚的总量及茶多酚的浸提率计算

浸提液中茶多酚的总量(g)=浸提液中茶多酚的含量(g/ml)×浸提液体积(ml)

茶多酚的浸提率=[浸提液中茶多酚的总量(g)/原料茶叶末中茶多酚的总量(g)]×100%

2)经过盐析、沉淀及酸溶后茶多酚的总量和回收率计算

酸转溶液中茶多酚的总量(g)=酸转溶液中茶多酚的含量(g/ml)×酸转溶液的体积(ml)

酸转溶液中茶多酚的回收率=[酸转溶液中茶多酚的总量(g)/浸提液中茶多酚的总量(g)]×100%

3)萃余相中茶多酚的总量和茶多酚的萃取率计算

萃余相中茶多酚的总量(g)=萃余相中茶多酚的含量(g/ml)×萃余相溶液的体积(ml)

茶多酚的萃取率=100%×[酸转溶液中茶多酚的总量(g)-萃余相中茶多酚的总量(g)]/酸转溶液中茶多酚的总量(g)

4)茶多酚的最终得率计算

100%×[酸转溶液中茶多酚的总量(g)-萃余相中茶多酚的总量(g)]/原料茶叶的重量

附四:

浸提单因素实验记录表格:

料液比(g/mL)

1:

10

1:

15

1:

20

1:

25

1:

30

吸光度

浸提液体积(mL)

浸提温度(℃)

70

80

85

90

95

吸光度

浸提液体积(mL)

浸提时间(h)

0.5

0.75

1.0

1.25

1.5

吸光度

浸提液体积(mL)

酸转单因素实验记录表

酸浓度(pH)

2.5

3.0

3.5

4.0

4.5

吸光度

酸转溶液体积(mL)

料酸比(g/L)

1:

2

1:

3

1:

4

1:

5

1:

6

吸光度

酸转溶液体积(mL)

酸转时间(min)

40

45

50

55

60

吸光度

酸转溶液体积(mL)

 

附五:

浸提正交试验记录表格:

实验号

1

2

3

4

吸光度

A540

料液比

浸提温度

浸提时间

空列

实验1

1

1

1

实验2

1

2

2

实验3

1

3

3

实验4

2

1

2

实验5

2

2

3

实验6

2

3

1

实验7

3

1

3

实验8

3

2

1

实验9

3

3

2

K1

K2

K3

R

 

附六:

酸溶正交试验记录表格:

实验号

1

2

3

4

吸光度

A540

酸浓度

料酸比

酸转时间

空列

实验1

1

1

1

实验2

1

2

2

实验3

1

3

3

实验4

2

1

2

实验5

2

2

3

实验6

2

3

1

实验7

3

1

3

实验8

3

2

1

实验9

3

3

2

K1

K2

K3

R

 

料液比g/ml

1:

10

1:

15

1:

20

1:

25

1:

30

吸光度

0.189

0.172

0.162

0.103

0.106

茶多酚含量(g)

0.222

0.303

0.38

0.302

0.373

浸提温度℃

50

60

70

80

90

吸光度

0.084

0.092

0.124

0.251

0.185

浸提时间min

20

30

40

50

60

吸光度

0.098

0.118

0.181

0.185

0.184

酸浓度mol/L

2

3

4

5

6

吸光度

0.13

0.141

0.147

0.137

0.122

料酸比g/mL

1:

10

1:

15

1:

20

1:

25

1:

30

吸光度

0.186

0.206

0.107

0.121

0.116

茶多酚含量(g)

0.0546

0.0819

0.063

0.089

0.102

酸转时间min

5

10

15

20

25

吸光度

0.098

0.138

0.154

0.11

0.123

实验号

A

B

C

D

茶多酚含量

酸浓度

料酸比

酸转时间

空列

(g)

实验1

1

1

1

0.00657552

实验2

1

2

2

0.00146775

实验3

1

3

3

0.0070452

实验4

2

1

2

0.00504906

实验5

2

2

3

0.0017613

实验6

2

3

1

0.0105678

实验7

3

1

3

0.0017613

实验8

3

2

1

0.007485525

实验9

3

3

2

0.00598842

K1

0.005

0.004

0.008

K2

0.006

0.004

0.004

K3

0.005

0.008

0.004

R

0.001

0.004

0.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