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教案及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422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选修《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教案及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选修《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教案及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选修《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教案及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选修《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教案及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选修《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教案及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选修《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教案及练习.docx

《苏教版选修《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教案及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选修《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教案及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选修《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教案及练习.docx

苏教版选修《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教案及练习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 

晏几道(1030?

~1106?

),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的幼子。

他出身贵家公子,十几岁就受到宋仁宗赵祯的赏识。

早年,他过的是珠围翠绕,锦衣玉食的生活。

后来,他的境遇一落千丈,生活坎坷,政治失意,只做过一任颍昌许田镇的小监官。

晚年穷愁潦倒,衣食难以自给。

     

由于生活上经历过兴衰巨变,再加上性格的天真耿介,所以他的词大都是描写由富变衰以后的抑郁或失恋诀别之后的悲哀。

对往事的回忆与穷愁潦倒的深愁成为贯穿他词作中的基本旋律。

晏几道正是以这样一些特点而成为北宋前期比较突出的纯情词人的。

他与李煜的性格遭遇有某种相似之处,故词风也颇相近,但委婉过之而沉痛不及李煜。

他兼有欧阳修的深细,但却没有欧词之疏朗;他兼有乃父之境丽,却不及大晏之温润圆融;但其伤感色彩却超过了晏、欧。

叶嘉莹先生在《大晏词的欣赏》一文中说晏几道词缺少大晏词的哲思,其意境“实在远较乃父为狭隘而浅薄”。

 

在《小山词》二百六十首作品中,只有寥寥几首是长调。

小令的创作艺术在晏几道手中无疑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

但另一方面,在北宋慢词大量发展的过程中,晏几道只倾心于小令的创作而置慢词这一新体形式于不顾,这不能不说是他创作上的保守思想在作怪。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的这首《临江仙》词,是其所存二百多首词之中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林林总总感旧怀人、抚今忆昔、伤离恨别词中的典范和代表,可以说极尽清婉柔美之境地。

词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句堪称情韵出尘、文具入画。

尤其是“落花、微雨”二句,更具厚、深、雅、韵,成“千古不能有二”(谭献《谭评词辩》)之绝唱,被人广泛吟诵。

  

词的上片先从抚今开始着笔。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首韵以两个互文的六字句对起,先写梦觉酒醒后的凄寂景象,虽未直接言情,而情自在其中,大有人去楼空、往事陈迹、欢情早去之悲感。

二句景色互照,相共比文:

高锁的楼台,低垂的帘幕,以所居之处的冷落点出梦回酒醒之时的凄清寂寥,通过环境的描写衬映出主人公即诗人自己眼前的春愁思恨。

寥寥十二字,就把长离久别而引起的凄寂之感、惆怅之情,烘托得淋漓尽致。

当代词学大家唐圭章老先生曾评价说“即此两句,已似一篇《芜城赋》”,足以见得这两句的高度概括力。

 

次韵“去年春恨却来时”,承上启下,用“去年春恨”四字一挑,追怀过去,点明春恨,揭示了上文中为什么“楼台高锁、帘幕低垂”,为什么诗人酒多醉沉、梦深不起。

同时,这四字还暗示首韵两句所隐含的情事,即与下片中提到的“小苹”的情别之事是于“去年”春季发生的。

点明“去年春恨”后,诗人又笔锋一转,用“却来时”三字,一下子把时间拉回现在,揭示“去年”的“春恨”即与“小苹”的离别情恨,随着今年春天的到来再度回到诗人心头。

这样,很自然顺当地引起下文。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上结这两句,一通过景物的描写补足上韵中的“时”,表明时节适逢暮春,同时转换境界;二运用比兴,通过暮春景象之描绘,进一步展示诗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之心境。

“落花”、“微雨”点明时令季候:

红英乱落春将尽,细雨如加天色阴。

这本已是入愁之境了,但诗人却没有就此打住,而是更配以“人独立”、“燕双飞”映衬之,将一幅众芳摇落、百花纷谢、微雨迷蒙,落花、微雨之中一人茕然自立、双燕空飞的图画展示在了读者的面前,同时也衬托出诗人的孤寂凄惶。

“此时无声胜有声”,试想,连无知的燕子都能够“双飞”,而有情有意的人却孤孑独立,其情何堪,怎不让人生恨感伤!

往事已矣,伊人离去,好景无常落花有恨、绵绵细雨空生愁情,而这种状况还将年复一年地继续下去,难有尽时,如何不心中生慨、腑内生悲?

这是一种多么令人伤感的境地呀!

 

词的上片全用内转笔法,抑扬顿挫,以幽清凄绝的景境衬写了眼前和去年的春恨,但对春恨的具体缘由只是含含糊糊、闪烁其辞,并没有明说。

但这层层的景境描述却为诗人在下片展开怀人做了巧妙铺垫和蓄势。

于是,词的下片便直接转入忆人。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承接上片结句,面对“落花”、“微雨”,更见翩飞“双燕”,因景生情、睹物思人,诗人自然触绪沓来,自然而然地将思绪追怀到比“去年春恨”更远的往事中。

于是,诗人的心中情思如同开启的闸门,飞洪涌泻,喷薄而出,感情也由婉转变向了直率。

下片以“记得”二字领起,以赋笔道出对歌女“小苹”的追忆。

诗人既然这样深的怀念着“小苹”,相当初二人肯定有不少的“幽欢佳会”。

但这些诗人并没有展开来写,而是仅仅抓住与“小苹”初见的场景来描述。

读者也许都有过这样的体会,遇到某种事物或某个人,“初见”的印象往往是最为深刻的,感觉也是最为新鲜的,这也往往关乎到以后相互关系的发展。

尽管词牌本身字数的限制,也不容许诗人展开去描述更多的情事,但诗人抓住“初见”这一场景来描述,也可见其“别有用心”。

除了上面所叙说的原因之外,叙写“初见”情事,也往往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既写“初见”,那么初次相见的景境又是什么呢?

——“两重心字罗衣。

”这里,诗人紧紧抓住了和“小苹”初次相会时,“小苹”留给诗人的第一印象来描述:

她穿着双叠“心字”形领口的轻裳罗衫。

至于这个“心字”,一说是“罗衣”经过两次的“心”形香熏过。

不管是“罗衣”领口呈“心字”,还是“罗衣”被“心”形香熏过,这已经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这句留给读者的印象是诗人对于景象捕捉的擅于、精细和“小苹”的“与众各别”。

“小苹”的“与众各别”,不仅仅是衣着上和外表上的,同时也是从外表到内心的。

“小苹”的这种“与众各别”,就象“心字罗衣”一样的美。

  

需要指出的是,“两重心字罗衣”这一句,表面看来诗人是在描写“初见” “小苹” 时的衣着,是物语,实际上内含了诗人的万千的情思在里面,是情语。

诗人是在陈情而非纯粹写物,含蓄佳妙得很,很值得读者细细去品味。

  

“琵琶弦上说相思”。

这句继续叙写与“小苹”初次见面的情景,进一步写“小苹”高超的琵琶技艺和丰富的感情世界。

两人见面后,“小苹”为诗人弹奏琵琶,而这悠悠的弦弦琵琶声中却寄托了“小苹”无限的“相思”。

“小苹”作为歌女,会弹奏琵琶是很平常的,但她能够在弹奏中寄予自己的“相思”之情,也足以见得她的琵琶技艺之高超。

“高山流水”,弹者擅弹,还要擅听之人来听,这一句也从另一方面映衬出诗人与“小苹”正所谓百世难求之“知音”,“心有灵犀”之绝对。

由此也就明白地告诉读者为什么诗人是如此深深的怀念“小苹”了,的确是“人美情深意缱绻,心有灵犀难忘怀”呀!

  

下片写到这里,诗人已把一个活生生的所怀所思之人的形象完完整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她叫“小苹”,初次相见时着一件“两重心字罗衣”,她不仅能弹琵琶,而且能在奏出的乐音中寄予自己的情思。

由此很自然地把词带入结拍。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又是一个寓情于景的佳妙范例,又是一个千古绝唱。

“当时”句回应下片开始的“记得”二字;“彩云”借指美女,这里特指“小苹”。

这两句既写出了“当时”与“小苹”作别而归的情景:

“明月”高悬,辉照着“彩云”即“小苹”翩然而去。

同时,这两句还以长在“明月”回应、烘托了开篇“梦后”“酒醒”时刻的凄清孤寂:

“明月”如初,而“彩云”即“小苹”已不知所踪。

这是多么的让人难以忘怀、恨恨不已呀。

这一结不言怀人而寓怀人之情,不说怀人而怀人之意清晰可见,自然地点出了年来春恨之因,言有尽而意无穷,意有寄而情无限,着实耐人品味。

 

综观全篇,诗人以“春恨”为主点,以“梦后”“酒醒”句开篇写眼前景境,以“落花”“微雨”句状“去年春恨”,以整个下片的“记得”书过去的“初见”,以结煞的“明月”再回应开篇,首尾贯穿,由近及远,层层翻转,叠叠推进,把一幅幅深情的画面不断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是这首小令最显著的写作技法之一,很值得我们仔细去探讨、研究和学习。

 

《清平乐 晚春》赏析    

【背景】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所选是一首悼春词。

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赏析】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首句因晚春景色将尽,内心惋惜,心绪茫然,才有此痴情的发问。

  

次句作答:

“寂寞无行路。

” “寂寞”二字,写出春归的无影无声,同时也暗示出词人的孤寂之情。

   

这里似问非问,似答非答,两句含蓄隐微,惜春之情于不经意间透露了一点。

一开章即点明题意,是伤春悼春。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若有人”一句假设,语气并不肯定,说明作者对此假设信心并不足。

看来,虽有与春同住的痴情,但希望渺茫。

  

话说得天真、恳切,足见作者对春的一腔深情。

  

这是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下阕第一句直接说出:

“春无踪迹谁知?

”这说得更明白、更令人失望。

“留春,春不住”,春天依然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

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

   

但作者情绪马上一转,因为人虽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鹂倒像是知道呢。

   

词人为了到处寻找春的遗迹,于是便去“问取黄鹂”。

为什么寻春要问黄鹂呢?

黄鹂鸣于春夏之交,该知道春天的去处吧,这是其一;冯贽《云仙杂记高隐处书》中有“往听黄鹂声”句,词人在这里借黄鹂来抒发自己的心胸——形势不利,老大无成,春风得意的往日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只有隐居山林,自得山水之乐,这是其二。

   

“除非”是“只有”的意思,语气坚决,与“若有人”形成鲜明对比,透露出一丝希望。

  

作者就这样漫不经心似的,一会儿说不知春归何处,一会儿又好像知道;一会儿仿佛有人知道,一会儿似乎只有黄鹂知道。

迷离朦胧,真意不露。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当作者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黄鹂身上时,结果再次让人失望——“百啭无人能解”,因为黄鹂用清脆宛转的歌声回答我,可谁能听懂它唱的是什么?

    

这种归隐之念,很难为世人所理解,因此黄鹂啼叫虽然十分宛转好听,但也无人能解,留给词人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

   

一阵风起,卷走那凋谢的蔷薇花瓣……句中所写之景已暗示初夏到来,晚春将逝。

读至此处,读者方明白作者并非不知春去了哪里,只是惜春深情使他不忍心说破而已。

 

写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

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

春天,确实回不来了。

   

【总说】   

在这首词中作者分明惋惜春的归去,但又不费劲似地掩住了这种感情。

全词自始至终都表现得十分委婉含蓄,看不出丝毫的伤春之感。

直到词尾才隐约显现出作者的真意。

作者就这样跟读者捉迷藏,将一腔惜春深情全部掩埋在平淡朴实而又像谜语一般的语言中,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黄庭坚惋惜春光流逝的深情,与其它词人写伤春的词相比,他的构思比较别致,描绘得生动、形象、含蓄,具有诗意,令人爱读。

词的上片写春天归去,下片写他寻觅不到春天的失望心情,作者晚年曾被贬官两次,这首词显然是有所寄托的,可能是作者藉伤春之情,抒发自己的理想无法实践,怀抱无法施展的苦闷心情。

 

在这首词中充满了“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的感慨,然而用笔含蓄。

全词是自问自答的形式,在自问自答之中饱含忧怨、惆怅之情。

作者以词来抒写胸怀,颇受苏轼影响,这对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来讲,起了良好的作用。

  

《踏莎行·雾失楼台》赏析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1049-1100):

北宋词人。

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高邮)人。

三十六岁中进士。

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位。

在新旧党之争中,因和苏轼关系密切而屡受新党打击,先后被贬到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边远地区,最后死于藤州。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词闻名,文辞为苏轼所赏识。

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

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对后来的词家有显著的影响。

 

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贬谪郴州时旅店所写。

词中抒写了作者流徙僻远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怅惘之情。

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了词人谪居郴州登高怅望时的所见和谪居的环境,但景中有情,表现了他苦闷迷惘、孤独寂寞的情怀。

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他谪居生活中的无限哀愁,他偶尔也情中带景。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写夜雾笼罩在一切凄迷世界:

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被朦胧的月色所隐没;那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雾障,无处可寻了。

当然,这是作者意想中的景象,因为紧接着的两句是“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词人闭居孤馆,只有想象中才能看得到“津渡”。

而从时间上来看,上句写的是浓雾朦胧的月夜,下句时间又倒退到残阳如血的黄昏。

由此可见,这两句是实写诗人不堪客馆寂寞,而头三句则是虚构之景了。

这里词人运用因情造景的手法,景为情而设,意味深长。

“楼台”,令人联想到的是一种巍峨美好的形象,而如今被漫天的大雾所吞噬:

“津渡”,可以使人产生指引道路、走出困境的联想,而如今朦胧夜色中迷失不见了:

“桃源”,令人联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一片乐土,而如今人间再也找不到了。

开头三句,分别下了“失”、“迷”、“无”三个否定词,接连写出三种曾经存在过或人们的想象中存在过的事物的消失,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

 

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两句则开始正面实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实生活。

一个“馆”字,已暗示羁旅之愁。

说“孤馆”则进一步点明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单。

而这座“孤馆”又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置身其间的词人其心情之凄苦就可想而知了。

此时此刻,又传来杜鹃的阵阵悲鸣;那惨淡的夕阳正徐徐西下,这景象益发逗引起词人无穷的愁绪。

杜鹃鸣声,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游子归思的意象。

以少游一个羁旅之身,所居住的是寂寞孤馆,所感受的是料峭春寒,所听到的是杜鹃啼血,所见到的是日暮斜阳,此情此境,只能以“可堪”道之。

 

“可堪”者,岂堪也,词人在这重重凄厉的氛围中,又怎能忍受得了呢?

王国维评价这两句词说:

“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厉矣。

”过片“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连用两则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极写思乡怀旧之情。

“驿寄梅花”,见于《荆州记》记载:

“鱼传尺素”,是用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诗意,意指书信往来。

少游是贬谪之人,北归无望,亲友们的来书和馈赠,实际上并不能给他带来丝毫慰藉,而只能徒然增加他的别恨离愁而已。

 

因此,书信和馈赠越多,离恨也积得越多,无数“梅花”和“尺素”,仿佛堆砌成了“无重数”的恨。

词人这种感受是很深切的,而这种感受又很难表现,故词人手法创新,只说“砌成此恨无重数”。

有这一“砌”字,那一封封书信,一束束梅花,便仿佛成了一块块砖石,层层垒起,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

这种写法,不仅把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形象化,而且也可使人想象词人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沉重坚实而又无法消解。

 

如此深重难排的苦恨中,迸发出最后二句: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似乎是即景抒情,写词人纵目郴江,抒发远望怀乡之思。

郴江,发源于湖南省郴县黄岭山,即词中所写的“郴山”。

郴江出山后,向北流入耒水,又北经耒阳县,至衡阳而东流入潇水湘江。

但实际上,一经词人点化,那山山水水都仿佛活了,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和“为谁”两个字,无情的山水似乎也能听懂人语,词人痴痴问询郴江:

你本来生活在自己的故土,和郴山欢聚一起,为什么(注:

此处“谁”字作“什么”解最切)要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呢?

 

实际上是词人面对着郴江自怨自艾,慨叹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怎知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去呢?

词人笔下的郴江之水,已经注入了作者对自己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富有象征性,故而这结尾两句的意蕴就更加深长丰富。

 

此词表达了失意者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一定程度的不满。

写作上,词人善用对句写景抒情。

上片开头“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霭与月色对举,造成一种朦胧的意境,笼罩全词;下片开头亦用对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虽然表现的都是朋友的信息和寄赠这同一内容,却能造成书信往来频频不断的气势,与“砌成此恨无重数”相照应。

 

总之,此词以新颖细腻、委婉含蓄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心绪,抒发了内心不能直言的深曲幽微的贬徙之悲,寄托了深沉哀婉的身世之感,使用写实、象征的手法营造凄迷幽怨、含蓄深厚的词境,充分体现了作者身为北宋婉约派大家的卓越艺术才能。

 

《横塘路》赏析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

月桥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 (1052-1125) 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居卫州(今河南汲县)。

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

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

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

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

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

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

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生查子·陌上郎》。

  

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

据周紫芝《竹坡诗话》载:

“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龚明之《中吴纪闻》说,贺铸有一座小屋,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一个叫横塘的地方。

他经常在这一带盘桓,后来写下了这首词。

    

从词的开头两句“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看,大概是偶然的一次机遇,使作者结识了词中所写的这位女子。

但她未能到横塘来,便只好看她姗姗而去了。

    

“凌波”不见,“芳尘”已渺,此刻的画面上只有一个伫立“目送”的人。

开头三句,破空而来,一下子把事情揭示出来,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

从平淡的叙述中,暗示出情在其中,因此有下面的遥想: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锦瑟华年”,直用李商隐《锦瑟》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全句说你青春的美好年华将怎样度过呢?

“谁与度”本意是和哪个在一起度过。

但联系下两句,这个女子似是孤独寂寞的,所以这句猜想、不肯定的口气更重一些。

想象着的情景是:

大概你是在桥上踏月,院落赏花,或者生活在有着雕花窗子的朱阁里面吧。

“月桥花榭”写室外环境幽美,“琐窗朱户”写居室富丽清雅。

虽然只八个字,但璀璨绚烂,给人以恬适惬意的感觉。

但接以“只有春知处”,就像从高山一下跌入深谷,方才的良辰美景更反衬出人的凄凉寂寞。

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乐景写哀,十分明显,一眼可以看出。

《牡丹亭》里杜丽娘唱: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春光如海,明媚鲜艳。

可是在杜丽娘看来,却是“奈何天”,有不知此身何寄之感。

直抒胸臆,一点都不隐藏。

贺铸的写法与此两例相似,他是用院之幽,室之丽的“实”来反衬“春知”的“虚”,从而更深一层表现出人的寂寞情怀。

    

贺铸是一个“喜谈当世事”,“人以为近侠”,想一显身手,建立“奇功”的人,但他一生沉沦下僚。

在他的诗中,常寓有对政治和身世的感慨。

此词也可能是另有寄托的吧。

    

过片。

从奇幻的想象再回到“但目送”的眼前现实中来。

天空,碧云缓缓流动;地下,临水的岸上香草轻轻地摇曳。

伫望既久,望断云天,而“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江淹)。

愁情难遣,于是希望像江淹那样能有一枝五色彩笔,写出动人的诗句来——可是即令有,恐怕也只能写出肠断魂销的伤情来,又有什么用?

从“目送”到遥想,最后满腔“闲愁”不禁喷涌而出: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时候,你问我的闲愁到底有多少么?

那么请看那“一川烟草”,是多么密密层层,匝地皆是;那“满城风絮”,是多么地漫天飞扬,穿帘入户;那“梅子黄时雨”,又是多么地连绵不断,永远无休无止吧!

    

词的上阕,似乎不曾有一字言愁,但是仔细看去,第一句便埋下了愁的种子。

下阕愁如山风海雨,滚滚而来,一发不可收拾。

宋人罗大经曾作过一番比较,他说:

“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

‘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赵嘏云:

‘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也。

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

‘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

‘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

贺方回云: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此三者比愁之多也”(《鹤林玉露》)  

同是用比喻来形容愁之多,贺铸与众不同之处在于:

如罗大经讲的“以此三者比愁之多”,用的是博喻手法。

这种手法易于加强被喻者的形象性,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与贺铸同时代的诗人苏轼写“百步洪”水波冲泻的神速“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模拟试题】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 

A. 殷勤(yìn)               拚却(pàn)              琵琶(pā)         蔷薇(qiáng) 

B. 迷津(jīn)          郴江(chēn)           堆砌(qì)         贬谪(zhé) 

C. 百啭(zhuǎn)     冉冉(rǎn)              蘅皋(gāo)     风絮(xù) 

D. 溽暑(rù)            舟楫(jì)               鹧鸪(zhē)      芙蓉浦(pǔ)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婉转               俊逸             卓而不群              自辟蹊径 

B. 潇湘         锦瑟             缠绵悱恻             淋漓尽致 

C. 眷恋         蕴藉             琐窗朱户              欢呼雀跃 

D. 妖娆               萧飒             星火燎原             驿寄梅花 

  

3. 选出与下列词人的号相对应的一组(   ) 

山谷道人          淮海居士       庆湖遗老      清真居士 

A. 黄庭坚             秦观             晏几道          贺铸 

B. 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