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737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x

《甘肃省兰州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兰州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x

甘肃省兰州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二年级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一、论说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老子思想中的理政思想

  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

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

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思考的中心。

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大德非小惠。

老子曰: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也就是说,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是以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声,刻意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

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深含智慧。

对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现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

只要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规则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就是德的表现,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这样才会成全大德。

相反,如果理政者总是为了德的名声,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表面上看起来积了很多德,其实是偏私,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

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

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即“道”在其间。

离开了这个“道”,事倍功半;顺应了这个“道”,事半功倍。

“无为”,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

“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

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例证。

对于理政者而言,“无为而治”的启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自己的“无为”而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同时,应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防止乱作为。

  老子认为天道忌盈。

什么是“盈”呢?

口满为盈,权大为盈,富奢为盈。

口满,不仅难以兑现,而且招人记恨;权大,则生骄横,骄横必然侵害他人;富贵且奢侈,挥金如土,必然被食不果腹者怨恨。

月满则亏,盛极则衰。

老子曰: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这句话点出了贫富无常的道理。

怎样才能常虚不盈呢?

关键是在成功的时候不忘忧患。

有忧患意识,则无忧患;无忧患意识,则终忧患。

也就是要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老子曰: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细小之事如何才能变成伟业呢?

老子认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也就是说,根本的方法在于不断地积累。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天下大事皆由积累而成。

所以,对于理政者而言,从小处做起,从一点一滴积累,抓好关键细节,方能成就大业。

事物的发展在于积累的道理还启示人们,积小过会成大恶,千里之堤会溃于蚁穴。

因此,理政者应当努力看得远一些、深一些,见事于初萌,防患于未然。

  1.下列对老子的“德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刻意追求有德反而成就大德的理政者,才是真正有大德、厚德的理政者;为名声求德的人,反而失去了德。

  B.理政者只有用合理的规则将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才能成全大德。

  C.对理政者而言,能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所利,各得所需,就是有德。

  D.理政者刻意求德施德,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其实质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2.下列对文章第三段画线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为”指的是“道法自然”,理政者的行为必须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

  B.“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理政者通过自己的“无为”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有为”。

  C.防止理政者乱作为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

  D.理政者要从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中得到治政的启示,否则就会私欲膨胀,扰民乱民。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老子认为大事由小事积累而成,对理政者而言,如果不善于从小事做起,抓住关键细节,就不能成就大业。

  B.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得益于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这是老子提倡“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依据。

  C.老子认为天道忌盈,他主张理政者应该具有忧患意识,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D.在作者看来,虽然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他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汲取不少治国理政的智慧。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

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①作吏部侍郎,侯②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

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日就月将,渐益堆积。

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

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

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

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

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

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

后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③。

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

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

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

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

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

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

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

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

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

闻金人犯京师。

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

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己酉夏五月,至池阳,侯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

遂驻家池阳,独赴召。

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灿灿射人,望舟中告别。

余意甚恶,呼曰:

“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

”戟手

遥应曰:

“从众。

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

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

”遂驰马去。

(选自《〈金石录〉后序》,有删改)

【注】《金石录》,宋赵明诚所撰。

该书著录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研究专著之一。

本文节选自李清照为该书所做的序言。

①相:

这里指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时为吏部侍郎。

②侯:

侯,古时士大夫平辈之间的尊称。

此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③椠:

古代用木削成以备书写的版本,引申为刻本。

4.下面一段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A.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

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B.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

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C.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D.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5.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说明赵氏夫妇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的一组是()(3分)

①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③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④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⑤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⑥遇书史百家字不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

A.①②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选的序文部分,集中笔墨详细叙述了李清照夫妇二人收藏金石书画等的聚散经过,表现了他们高雅的情趣以及在时局动荡中无能为力的悲痛。

B.赵明诚当太学生时就酷爱碑文,做官后,更是立下了即使节衣缩食,也要游遍辽远的地方,把天下的古文奇字全部搜集起来的志向。

C.夫妇二人志趣相投,或共同校勘书籍,或相对惋惜无钱购买珍品,或以饮茶先后为赌注考察记忆力。

点滴小事,看似琐屑,却颇有情致。

D.危急时赵明诚要求妻子亲自抱着所说的宗庙祭器,并与之共存亡,这让李清照心里很不好受,也让人看到了他的爱物成痴。

7.把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

(3分)

(2)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3分)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和元曲,完成8-9题。

[宋]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

,惹得诗人说到今。

清江引•咏梅

[元]贯云石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注】林和靖:

北宋诗人,

字和靖。

他的《山园小梅》诗脍炙人口,成为千古佳唱。

8、请简要分析上面的宋诗和元曲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共同特点。

(5分)

9、分析说明上面的宋诗和元曲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云销雨霁,。

(王勃《滕王阁序》)

(3)鹏之徙于南冥也,,,。

(庄周《逍遥游》)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棋魂

游子

清晨,家丁刚刚打开大门,突然跌进一个人来。

这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人,双目紧闭,浑身水湿,左臂负了刀伤,鲜血湿透了衣袖。

王管家赶忙吩咐送到下房急救。

许久,青年人才醒了过来,问道:

“这里可是江州刺史王景文大人的府第?

”王管家点点头:

“请问足下从何而来?

”青年人笑道:

“小人莫谷青,江北中州人氏,自幼好围棋,因得知王大人棋艺精绝,便有心来切磋棋艺。

只因两国以江为界,各守疆域,小人只好于夜间偷渡。

上岸后又路遇劫匪,寡不敌众。

不过终于可以一会王大人了!

”王管家听了急进内堂禀报,回来后道:

“老爷说,足下远道而来,身体又有所不适,先请静养数日,待到神定气足后,再请公子赐教。

十天后,莫谷青终于跨进了王府的“松云轩”。

只见堂中檀木椅上端坐着一个中年人,三绺长须,面色祥和。

这人就是当今深得皇上宠幸的皇太妃王燕春的亲弟弟王景文。

莫谷青双手一揖,朗声说道:

“江北棋士莫谷青,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