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梁铜匠川创优规划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719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家梁铜匠川创优规划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家梁铜匠川创优规划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家梁铜匠川创优规划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家梁铜匠川创优规划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家梁铜匠川创优规划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家梁铜匠川创优规划资料.docx

《高家梁铜匠川创优规划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家梁铜匠川创优规划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家梁铜匠川创优规划资料.docx

高家梁铜匠川创优规划资料

 

新建准格尔至鄂尔多斯铁路ZESG-3标段

(DK188+445.8~DK195+830.74)

 

创优规划

 

编制:

复核:

审核:

批准: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呼准鄂铁路项目经理部

2013年9月10日

一、工程概况简述

高家梁铜匠川(0#-110#台)位于鄂尔多斯境内,低山丘陵区,海拔高程一般为1310m~1430m,相对高差120m,地形起伏大,沟谷发育,多为深沟峡谷,呈树枝状且下切强烈。

桥址跨越高家梁铜匠川,高家梁铜匠川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多河漫滩,阶地发育不全。

地势略有起伏,岗地和坳地相间,多辟为耕地,部分为荒地,桥梁先后跨越山沟、房屋及6条既有公(道)路。

高家梁铜匠川特大桥起讫里程为DK191+277.41~DK194+885.22,全桥长3607.81米,桩基1024根,最大桩长26.5米;墩台111个,最大墩高34.5米;全桥孔跨布置为:

109-32m+1-24m。

其中0#,47#-87#,93#,95#,102#-107#桩径为1.25米,共538根,合计10734延米;其余桩径均为1米,共486根,合计9239延米。

桥墩型式:

1#-46#,88#-92#,94#,96#-101#,108#-109#号墩采用双线圆端型实体墩,47#-87#,93#,95#,102#-107#号墩采用双线圆端型空心墩,4#-19#,23#-29#墩为明挖扩大基础。

桥台型式:

双线T型桥台。

二、创优目标及组织机构

1、创优目标

争创局优质工程,把本项目建成呼准鄂一流铁路。

依靠科技,严格管理,真抓实干,精益求精,各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均达到铁道部现行的《铁路桥涵施工规范》和《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工程质量达到合同规定要求,争创优质工程。

具体做到:

(1).产品合格证、试验检测和技术资料齐全,混凝土试件合格率达100%.

(2)混凝土结构内实外美,表面平整,颜色均匀一致,整齐美观,棱角分明,无蜂窝、麻面、露筋等不良现象。

(3)杜绝任何质量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

(4)消除混凝土施工缝、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

2、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安全质量部为副组长,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施工队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创优工作的组织、监督和实施。

项目经理部设安全质量部,配备专职质量检查工程师1名,负责本桥的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员1名,对工程实施自检、互检、交接检查和质量评定,保证每道工序均在严格的控制下进行。

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图详见图1。

三、施工创优措施

1、基础施工

(1)、挖井基础

明挖满灌基础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进行清底凿边。

基底有水时,基底四周挖排水沟,并留集水坑,用抽水机集中排水;集水坑排水困难时,采取井点降水法辅助施工。

结合地形和地质条件,确定合理的支挡结构形式。

满灌基础一次浇筑混凝土,满足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的具体要求,混凝土的养护符合技术要求。

详见“明挖施工工艺流程图”

(2)、钻孔桩基础

采用旋挖钻机钻孔、泥浆护壁,导管法灌注水下砼的施工工艺,为保证钻孔桩成桩后均是I类桩,我部将采用以下保证措施:

1.1施工准备

平整场地,进行桩位精确放样,埋设钢护筒。

护筒采用6~20mm厚的钢板制作,其内径大于钻头直径200mm~400mm。

护筒长度2m,护筒顶面标高较地面高30cm以上。

1.2钻孔施工

根据特大桥的地质情况,钻孔采用旋挖钻钻机,泥浆护壁。

泥浆比重控制在1.1-1.3mm,必要时投放适量膨润土改善泥浆性能,避免塌孔、夹钻。

钻孔施工过程中,孔内要保持必要高度的水头,并低于护筒顶面0.3m以防溢出。

为保证孔位正确、孔壁垂直和稳定,开钻阶段要做到“稳”、“准”、“慢”,并适当加大泥浆稠度,尤其是在护筒底与地层连接处多投粘土,用慢速钻进,利用钻头旋转力量把粘土挤入孔壁起加固作用。

钻孔桩各项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备注

1

孔中心位置

任何方向不大于50mm

2

钻孔直径

不小于孔桩设计直径

3

倾斜度

不大于1/100

4

泥浆比重

1.1-1.3

5

粘度

16-22 s

6

含砂率

<4%

7

沉淀厚度

≤300mm

成孔后进行第一次清孔:

注水测试浆液、捞渣清孔,反复检查桩长及沉渣厚度。

用检孔器检查孔径、钻孔深度、垂直度、确保符合设计要求,请监理工程师签证批准,然后开始清孔工作。

清孔采用换浆法进行,直至泥浆各项指标达到要求后,吊放钢筋笼、下导管灌注水下砼。

1.3、钢筋骨架制作及安装

钢筋骨架分节制作,采用支架成型法,利用半圆形钢板先制出骨架,按要求设置一定数量的加强箍筋,(钢筋骨架内还需加设十字内支撑筋,下钢筋笼时割除)及控制砼保护层厚度的定位筋,一般隔2m设置一道砼垫块,隔2.0m设置一道钢筋“耳朵”,这两种方式交替使用,克服了相互缺点。

钢筋笼安装前先用钢筋骨架探孔器探孔,探孔骨架长4m左右,安装采用汽车吊起吊,对准桩位后,准确地安放在孔内,在安放过程中,骨架的起吊,下放要垂直,每节接长顺直,使上下两节骨架位于同一竖直线上,进行焊接,同一断面接头数量不超过总根数的50%,同时要严防钢筋笼下放过程中与孔壁擦撞,以免破坏孔壁,采取固定措施,应测量钢筋骨架的标高是否与设计标高相符,偏差不得大于±5cm,确保钢筋骨架在护筒内的居中位置和灌注砼时防止钢筋骨架的上浮,钢筋笼安装完成后,应再进行一次清孔处理,检查桩长、沉渣厚度,防止因当灌完的砼开始初凝时即解除固定措施,使钢筋骨架不影响砼的收缩,避免钢筋与砼的粘结力受损失。

1.4、灌注水下混凝土

浇注水下砼:

当钢筋骨架安放符合要求并清孔后,砼浇注使用导管直径为300mm(导管在使用前进行密水、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砼泵送灌注连续进行,并尽可能缩短浇注时间。

砼坍落度控制在18-22cm,浇注时导管下口至孔底距离一般为25-40cm,封底后管底初次埋深不小于1.0m。

灌注过程中经常探测砼面的标高,使导管埋入砼中的深度保持为2-6m。

提升导管缓慢进行,防止提漏造成断桩。

砼浇注的最终顶面高出设计80cm。

砼浇注完成后,及时拔除护筒。

已完成的桩基在凿除桩头后,根据监理工程师要求进行检测。

详见“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2、墩台身及托盘顶帽施工

(1)、墩台身施工

墩台身采用C30混凝土,在施工前必须进行配合比实验,以保证泵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易性及缓凝、早强性能。

根据工期要求,为加快进度,特大桥墩身拟分两次浇筑完成,采取钢制模板以减少拉杆数量,确保外观美观。

同时施工中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砼振捣密实。

在施工墩台身时应尽量缩短墩台身与基础混凝土之间的龄期差。

墩台身施工按常规的绑扎钢筋、立模、浇筑混凝土等工序进行施工。

模板采用钢模,环形加劲龙骨。

模板的钢度、顺直度和接头平整度必须符合模板设计要求。

为保证模板周转使用,模板应始终保持其要求的形状、刚度、强度、不透水性和表面光滑。

模板接缝统一采用企口缝,以保证在混凝土浇注或凝固过程中细料或水泥浆不得流失。

模板表面涂刷同一品种的脱模剂,严禁使用废机油等油料。

墩台身混凝土采用泵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为防止混凝土落差大而发生离析现象,必须通过串筒入模,使混凝土自由倾倒高度控制在1.5米以内,并尽可能采用同厂、同品种、同标号和相同的混凝土配合比生产混凝土,使墩身表面颜色一致;同时处理好模板接缝和掌握好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方法和时间,做好钢筋保护层砂浆垫块和模板支撑、斜拉工作,确保浇筑的墩身垂直度、混凝土内实外光线形流畅。

墩台身施工全过程严格在测量、技术员指导、检查、监督下和监理工程师签证认可情况下按技术规范和图纸要求进行。

(2)、托盘顶帽施工

托盘顶帽采取在墩身周围搭设双排脚手架来固定模板的方法。

经测量调准底模板标高及位置,常规绑扎钢筋、立侧模,泵送或吊车提升料斗浇注砼,对于托盘混凝土的浇注顺序按先中后边的原则,最后浇注托盘两端悬臂段的混凝土。

这样的好处是减少弹性变形引起的裂缝。

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详见“托盘、墩台身施工工艺流程图”

6、冬季施工措施

为保证在进入冬季后,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施工任务,针对宁远堡特大桥的结构特点,制定如下冬季施工保证措施。

一、自室外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低于5℃或最低温度低于-3℃时的时间起,至次年最后一阶段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高于5℃的期间或最低温度高于-3℃时,按冬季施工规定执行。

冬季施工,采取防冻措施,编制冬季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在保证工程质量条件下,正常安排工程施工。

桥梁冬季施工重点有以下几点:

桥梁基础、墩身、现浇梁施工充分考虑高性能混凝土自身水化热特点,优先采用蓄热保温工艺,必要时采用辅助加热工艺。

重视大风对混凝土塑性开裂及脱模后温度开裂的影响,混凝土浇注后尽早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

加强混凝土原材料控制,根据热工计算对砂、石、水进行预热、加温或加设保温棚等措施,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

尽可能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且在运输机具上采取保温措施。

浇注完毕的混凝土面清除泌水,及时用塑料薄膜遮罩表面后,再用麻袋覆盖,进行蓄热养护。

鉴于现行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不能很好的反映结构实体混凝土温度、强度及弹性模量的发展,拟采用实体温度测量与匹配养护试件相结合,为合理确定养护方式、拆模时间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施工工艺设计。

切实落实各项冬季施工方案和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10.1.1、施工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难度在于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避免由于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减小内外温度差可采用低水化热的混凝土配合比和用冷却循环水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考虑到承台施工时外部温度极低,必须同时进行外部保温才能有效地减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冬季施工混凝土施工保温的方法有,暖棚法、蓄热法,蒸汽加热法等,考虑到主墩承台体积大和当地气温条件情况,单独采用一种方法,很难满足施工的需要,决定采用暖棚法、蓄热法、蒸汽加热综合的施工方案。

10.1.2、保温措施

a、为保证砼的浇筑温度,搅拌站、砂石料场、承台基坑处均搭设保温大棚。

b、搅拌站用水采用蒸汽加热,承台大棚采用暖器排管加热,砂石料加热采用底部通蒸汽进行加热。

c、砼运输采用泵送的方式,输送泵管采用防寒毡包裹保温。

10.1.3、施工时温度的控制要求

a、为降低砼内部的水化热,混凝土出仓的温度控制在8℃~10℃,入模的温度控制在5℃左右。

b、暖棚内平均温度保持在15℃左右,最低时不得低于5℃。

c、控制混凝土拌合材料的温度,以满足混凝土拌合物搅拌合成后所需要的温度。

水泥和骨料温度控制在2℃~5℃,并由砼的出仓温度最终调节,严格控制水温,并保证热水的供应。

10.1.4、冬季施工保暖热工计算

a、基本耗热量

Q1=F(ta-tb)/(δ/λ+1/αs)

Q1:

单位时间内耗热(W/m)

δ;保温材料的厚度(m),取δ=0.01m

λ;热传导系数(W/m·℃),λ=0.041(W/m·℃)

αs;放热系数(W/m2·℃)

αs=1.163*(10+)=1.163*(10+)=26.93(W/m2·℃)

F:

放热表面积(m2)

ta;棚内温度(℃)

tb;棚内温度(℃)

1/(δ/λ+1/αs)=3.56(W/m2·℃)

(1)砼拌合去需要的热量

ta=10℃

tb=-20℃

F=5405m2

Q1:

=577.3千卡/小时

(2)承台处需要热量

ta=25℃

tb=-20℃

F=3912.2m2

Q1:

=626.7千卡/小时

Q1:

=Q砼+Q承台=1204千卡/小时

b、附加耗热量计算

(1)风影响的附加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