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综合能力测试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69027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综合能力测试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综合能力测试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综合能力测试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综合能力测试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综合能力测试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综合能力测试含答案.docx

《六年级语文综合能力测试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综合能力测试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综合能力测试含答案.docx

六年级语文综合能力测试含答案

2019年六年级语文综合能力测试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一、字词积累(38%)

1、下面的成语均以“s”作声母,你会填吗?

(16)           

良( )益友  门庭若( )  因材( )教 无所( )从   

气( )磅礴  自( )其力 见多()广  ( )无前例   礼贤下( )   爱不( )手  水落( )出  万( )大吉   山盟海( )  名副其( )    一( )同仁   ( )目以待     

2、从前,有位读书先生,他在自己的书房写了一幅对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乍看,上下联完全重复,其实颇有深意。

上联写的是年轻的时候读书的情形,下联写的是老年以后读书的情形。

要把意思表达准确,关键在于把“好”字的声调读准,四个“好”字的正确读音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写出与下列成语相关的历史人物(6)

纸上谈兵()闻鸡起舞()望梅止渴()

指鹿为马()四面楚歌()高山流水()

4、面各组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是否相同?

相同的用“√”表示。

(2%)

(1)好逸恶劳――穷凶极恶(  )  满腔热情――装腔作势(  )

(2)欲速不达――速战速决(  )  明察秋毫――毫不动摇(  )

5、下列词语搭配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

 A、深沉的微笑 战斗时候 端正态度 炮火剧烈

 B、深沉的雷声 战役年代 端正目的 竞赛激烈

 C、深沉的哀悼 战争年代 端正作风 光线强烈

 D、深沉的夜晚 战役时候 端正思想 疼痛猛烈

6、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2%)

A、穷途末路  炮火连天  伶牙俐齿  口是心非

B、一日三秋  怒发冲冠  一发千钧  肝肠寸断

C、草木皆兵  何乐不为  如梦初醒  色厉内荏

D、如虎添翼  口若悬河  旁若无人  呆若木鸡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A、经过这次旅游,让我大开了眼界。

 B、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要想自己成为祖国的栋梁,必须刻苦,勤奋,再刻苦,再勤奋!

 C、北京博物馆展出了二百万年前新出土的黄河象化石。

 D、《忆铁人》一文反映了铁人关心群众,勇于承认错误,严于律己。

8、据句意依次填入关联词语。

(4%)

()虚心地承认错误、缺点,()决心改正这些错误、缺点,从错误、缺点中学会新的知识、本领,()能使知识不断深化,()逐步掌握规律,取得胜利。

二、      综合运用(25)

1、 补充下列名言警句、诗句或歇后语。

(8%)

夕阳无限好,    。

人有悲欢离合,    。

海阔凭鱼跃,________兼听则明,________

司马昭之心——海内存知己,________

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__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

2、下面三句话,后面都空缺了,请在空缺处选择a、b、c。

(3%)

①不是所有的欢笑都表达高兴,就像___。

a.不是所有的名声都表达实情。

②不是所有的掌声都表达欢迎,就像____。

b.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痛苦。

③不是所有的职称都表达能力,就像____。

c.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

3、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和写作有许多精辟的总结,如:

要读有益的书,因为书是知识的__,力量的__,智慧的__,生活的__。

再如:

“书读百遍,____”,这是强调_______;“读书破万卷____”,这是强调________。

(8%)

4、考考你(6)

王大伯看了儿子的电文:

“船已行二日即到”,他弄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于是拿去问人,三人看了后分别说出自己的意见,这三种意见,都言之有理又各不相同,请你代三人说出。

甲说:

                                 

乙说:

                                 

丙说                                

三、      阅读(25%)

 阅读

(一):

读下面短文,完成1—5题(16分)。

①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翩跹起舞,像鸟一样疾,像烟一样轻,像银一样白。

亲吻着久别的大地,拥抱着可爱的故土。

啊,北国的第一场雪。

②一别七个月,这二百多天的时间你到哪里去了呢?

噢,你化作了晨霜,化作雨滴,化作青雾……牺牲了自己,滋润着大地。

如今,你又穿上了洁白的羽裳,娉娉婷婷,袅袅娜娜,来到了人间,来到了祖国的北方。

③北方的亲人啊,哪个不对你思之情深?

“__________”在冰封大地的寂寞中,在寒风刺骨的凛冽中,在数九隆冬的清冷中,只有你点缀了美丽的北国风光。

④我欣赏这一望无垠的广袤,洁白千里的冷峻,争光闪烁的热烈。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雪野中托起一片金辉,大地一片光明,晶莹如玉,洁白无暇!

⑤然而我更喜爱山区的雪,在那里奇峰叠嶂,镶银点翠,那山、那岭、那树,那林都着上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于巍峨中见清秀,于险峻中见超逸,站在银峰之巅,眺望浩瀚的雪海,你会马上被自然创造的奇迹迷住,为之陶醉。

⑥_____当积雪覆盖着冬麦的苗娃儿们的时候,谁不看见那积雪蓦地变成一片金黄,在第一次暖流漫过来的时候,你悄悄地隐去了,但随后涌起的确是无边的碧波。

难怪人们盼你。

⑦啊,雪!

1.第①段写雪,使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

3分

2.第②段写雪用的是第几人称?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的横线上引用最恰当的诗句是(  )2分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成树梨花开。

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第④段写____雪景,突出它的________,第⑤段写___雪景,突出它的____________。

4分

5.第⑥段开头的横线上应填上的成语是_______,“那积雪蓦地变成一片金黄”这句话怎样理解。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二):

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8题。

(21分)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

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

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地往南院飞。

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

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干那号事。

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就没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

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画;老张笨拙地拿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

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上有些发红,鼻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

()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现出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

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

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

谁都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

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

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满面堆笑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保险箱。

小川站住了,一双眼忽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的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了一件沉重而又污秽不堪的东西。

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家里。

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和老张家都换上双保险锁。

1、以上是一篇微型小说,请用简要的话概括小说情节,不超过30个字。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这篇小说,作者要提醒人们的是()(2分)

A.请给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起码的信任。

B.不要希求人们会真正相信失足青年。

C.请理解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的上进愿望。

D.不要苛求失过足的青年言行完美无缺。

3、小说两次写到大姑“眨眼”,两次眨眼,各有用意。

请分别有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大姑眨眼的用意。

(4分)

第一次眨眼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眨眼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锁撬开后,“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

”根据小说的内容,“说不清的意思”实际上可以分析出几种来,请你谈谈两种理解。

(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倒数第2段,“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中“也”字在此有何含义?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括号处省略了描写小川此刻的心理活动的话,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写出来。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写出文中引号的作用。

(2分)

(1)“砰”、“啧啧”、“当”这三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门儿”这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说以“锁”为题有何意义?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送:

2019年六年级语文综合能力测试题二(I)

一、认真拼写下面的句子。

(6分)

chóngshàngkēxuézhēnxīshēngmìngfǎnduìxiéjiào

()

二、为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4分)

要挟(yāoyào)酝酿(niàngliàng)扁舟(biānpiān)

吊唁(yànniàn)隧道(suìsùi)倔强(juéjuè)

直奔(bènbēn)苍劲(jìnjìng)

三、补充成语。

(6分)

集思广()恍然大()()()吞枣千山一()

三年五()标新立()坚持不()独出心()

各()己见落()而逃千()百()千()百()

四、语文积累。

(8.5分)

(1)河东入海岳上摩天。

(2)千山,万径。

(3)独怜涧边生,上有鸣。

(4)不要人夸颜色好,。

(5)泥飞燕子,沙睡鸳鸯。

(6)两岸青山相对出,。

(7)三人行,必有,择其善者而之,其不善者而之。

(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或轻于。

(9)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为别人。

五、看清楚要求,改写句子。

(6分)

1、改正句子中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压缩了的空气,虽然能承受巨大的重量,但是有许多奇妙的用处。

2、改成反问句: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是一个真理。

3、改成转述句:

凡卡在信里对爷爷说:

“带我回乡下去吧,我会替您搓烟叶,会替您祷告上帝。

4、把一句分成两句:

骄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猎狗吐出舌头发喘,水牛在泥塘里打滚,绿叶却从不屈服。

六、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9分)

1、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秉烛夜游烦华嫩叶花枝招展B、花团绵簇接踵摩肩盛气凌人

C、饱经风霜座无虚席身临其镜D、触类旁通秩序井然百炼成钢

2、“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诗句中的“千”“万”表示……()

A、确数B、概数C、虚指,不实指具体数目D、序数

3、《养花》的作者是………………………………………………………………()

A、老舍B、巴金C、冰心D、鲁迅

4、“黑旋风”李逵这一形象出自……………………………………………………()

A、《封神演义》B、《三国演义》C、《水浒》D、《隋唐演义》

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句中“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

A、横看成岭侧成峰B、远近高低各不同C、身在此山中D、离庐山太远了

6、“瞥”用部首查自法应该查(▲)部,再查(▲)画…………………………()

A、目11画B、目12画C、12画D、13画

七、综合改错。

(4分)

春天到了,老师率领我们去春游。

我们沿着一条宽敞的公路,整整走了半个多小时,魏峨的山峰,辽阔的田野、屈折的小溪、别有趣味的小村庄便涌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看着看着,我们都淘醉在了大自然的环抱里。

八、我会阅读。

(一)

我一直信奉“语文无处不在”,所以也就觉得学习写作的根本方法是学习生活。

我在看书时,最关心的并非作者表达了什么,而是体味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的,这样,我才能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和脑袋去观察和感受生活。

我厌恶刻意地背诵和套用中外名篇中的语句。

但对于那些真正与我产生强烈共鸣的字词句,我也用在自己的文章里,因为它们已成为我生活感悟的一部分。

正因为感受生活,我读名著,大报小报的副刊,流行歌曲的歌词等,只要它的某些东西能打动我,启发我,我是决不会排斥的。

我把与朋友聊天作为人生一大乐事,也喜欢在独处“胡思乱想”。

前者,使我听到形形色色的故事,了解各种各样的心态;后者则给我深入思考的自由空间。

我还乐于对那些引起争论的事物作一些换角度、换立场的思考。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人人笔下皆无”的东西,也时常觉得有话可写。

而我所有的失败之作,均由“为写而写”所致。

写作是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事。

其感受也是一言难尽的。

1、读读问文中的句子,想想下列词语的意思,再写出合适的近义词。

3分

信奉——()感悟——()启发——()

2、读课文填空。

4分

①我认为学习写作的根本方法是,我看书时,最关心。

②“前者,使我听到形形色色的故事,了解各种各样的心态;后者则给我深入思考的自由空间。

”句子中的“前者”指,“后者”指。

3、认真读课文,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理解,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3分

(1)“我厌恶刻意地背诵和套用中外名篇中的语句。

”这句话说明:

…………()

A、背诵和引用中外名篇的语句是没有必要的。

B、刻意地背诵和引用中外名篇的语句是没有必要的。

C、平时,我们要刻意地背诵和引用中外名篇的语句。

(2)“胡思乱想”“人人笔下皆无”“为写而写”这三处引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处引号表示否定,第二、三处表示着重指出,起强调作用。

B、第一处表示着重指出,第二、三处表示引用。

C、第一处表示着重指出,第二、三出表示否定。

(二)养花

①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研究与试验。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jiǎojiào),()开花,我()高兴。

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②花虽然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

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

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

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干旱()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忽然闹霜冻。

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③不过,尽(jìnjǐn)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的。

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一来二去,我摸着(zhezháo)一些门道:

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

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

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

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

④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

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

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

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

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

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⑤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

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昙花总在夜里开放。

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zèngzèn)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⑥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

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

邻家的墙倒了下来,菊秧被砸(zázà)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

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⑦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即)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词语打“√”。

3分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2分

如果……就……只要……就……不是……而是……不是……就是……

3、我喜欢养花,但是不养奇花异草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

二是。

2分

4、认真读课文,你一定能正确选择的。

7.5分

(1)第四自然段中的“如此循环”指的是……………………………………()

A、赶上天气变化,把花搬回去再搬出去的循环。

B、写作与看看、浇浇、搬搬花草的循环,也就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循环。

(2)“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下面哪句话和它的意思不同………………………………………………………………………………()

A、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B、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不是真理吗?

C、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是真理吗?

D、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不能不说是真理。

(3)“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昙花总在夜里开放。

”句子中破折号和引号分别表示:

………………………………()

A、意思的递进B、补充说明C、意思的转折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抢救花草使我得了腿病,但是我还是觉得养花很有意思。

B、我没有成为养花专家是因为我没有时间去研究和试验,只是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

(5)“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

”这句话的意思是……()

A、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可是我并不知道B、花草们受我的照顾,但是我不知道它们是不是感谢我。

C、花草们受我的照顾,可是我知道它们并不感谢我。

D、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我知道它们是很感谢我的。

5、我读懂了课文,也读懂了作者的心,所以我能找到文章的中心句,用“——”划出来。

2分

九、作文:

30分

题目:

我渴望

要求: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通过具体事例写出渴望的原因。

所谓“渴望”就是表示急切地盼望,所以“渴望”的内容一定是积极的、美好的,是尚未实现的愿望。

如:

渴望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友谊、平等、成功、得到尊重,甚至渴望父母不再争吵、有个宁静的小天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