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 涵洞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65271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7 涵洞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007 涵洞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007 涵洞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007 涵洞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007 涵洞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7 涵洞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1.docx

《007 涵洞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7 涵洞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7 涵洞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1.docx

007涵洞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1

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指挥部Z7标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专线工程指挥部

二00六年三月十日

涵洞总体施工方案

涵洞工程务必快速施工,以满足路基施工及架梁的进度要求,并且为路基工后沉降留出足够的时间。

涵洞施工配足挖掘机、汽车吊等主要机械设备,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开挖至离基底标高30cm时改用人工开挖。

涵洞耐久性砼由砼拌合站集中拌合,砼搅拌运输车运送,机械振捣。

涵洞盖板在现场集中预制,汽车吊吊装就位。

涵洞两侧20m范围内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内掺入3~5%的水泥,表层以下过渡段范围内采用级配碎石掺入3~5%水泥分层填筑,分层夯实。

一、明挖基础施工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

(一)施工工艺

明挖基础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明挖基础施工工艺框图

(二)施工方法

1.基坑开挖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辅助成形。

石方采用小药量控制爆破开挖以减小对基岩的影响,基础底面以上20~30cm部分采用人工开挖完成。

2.基底有水时,四周挖排水沟,并留集水坑,用水泵集中排水。

3.基础模板采用钢模由汽车起重机起吊安装。

4.砼采用高性能砼,由砼搅拌站供应,泵送入模,分层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若砼下落高度超过2m,使用串筒或滑槽,以保证砼入模后的质量。

5.基坑回填采用原土或不透水土进行回填,顶部采用3:

7灰土夯填封闭防护。

在部分基础周围设防水板,防水板入土深度不小于1.0m。

(三)检测标准

明挖基础模板、支架、砼的施工必须符合《铁路砼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的规定,基础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扩大基础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基底高程

±50mm

-200mm

测量检查,每个基坑不少于5处

2

顶面高程

±20mm

测量检查不少于5处

3

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尺寸

±50mm

测量检查每边不少于2处

(四)技术措施

1.大体积砼裂缝措施

双线桥扩大基础为大体积砼,配合比设计要求进行低水化热配合比设计,尽量降低水泥用量,选择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同时掺入适当外加剂和粉煤灰;砼内埋设冷却水管,冷却管要做到密封、不渗漏,并在指定部位设测温装置;砼浇筑后进行循环水降温;适当推迟拆模时间,拆模后,加强表面保温养护等

2.工后沉降控制措施

(1)对于地质条件不良区段,基底处理严格按照设计规定进行施工。

(2)完工后,在基础顶设置沉降观测点,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定期进行沉降观测。

(3)沉降监测采用精密水准仪和与之配套的线条式铟瓦合金水准标尺

二、盖板涵施工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

(一)施工工艺

盖板涵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盖板涵施工工艺框图

(二)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涵洞开工前,对涵洞布置、孔径、涵长以及出入口高程等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地质情况与设计进行核对。

根据现场地形情况,选用临时道路及地方小路作为进场道路,并根据涵洞附近地形,采用机械或人工进行平整场地,以便材料的运输和堆放。

对地下管线进行调查并联系改移、防护、监护。

2.基坑开挖

涵洞基坑采取机械开挖人工配合修整,人工清底和人工开挖两种形式。

排洪涵在施工前,设导流管或明渠引水,以保证排洪。

道路涵施工前,先与地方政府取得联系,采取绕道的办法,地方政府认可后,再断道开挖基坑。

挖基前先复核基坑中心线与方向、高程,确定无误后,按基坑四周地形条件做好防水与排水工作,再进行开挖。

基坑开挖若有地下水则设置污水泵及集水坑将水排出,基坑开挖不间断进行,当挖至距设计标高0.5-0.2m时由人工清底。

达到设计标高,经检验合格后,立即砌筑基础。

3.基础及涵身圬工施工工艺

基础施工前,对基坑位置、尺寸与高程、基底地质、承载力情况与设计资料加以复核,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施工。

需对基底作加固处理时,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

4.浆砌片石

采用挤浆法砌筑。

砌体片石,选用质地坚硬、无风化、无裂纹、无污渍的石料;用作镶面的片石,选用质地平整、尺寸较大、且边缘厚度不小于15cm者。

分层、分段砌筑时,分段位置设在沉落缝处,每段高度控制在70cm至120cm之间,每砌到该范围时大致找平一次,每找平一次为段的分界面。

段内砌块的砌缝互相交错压叠、砂浆密实、砌缝饱满,无石料直接接触处。

浆砌片石的砌缝、勾缝,符合规范规定。

砌体及时覆盖,并经常洒水保持湿润,常温下养护期不少于7天。

砌体的砂浆未达设计强度前,不得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5.涵身砼施工工艺

涵身砼采用工厂化拌制,输送泵运输,泵车灌注,插入式振动器捣固。

草袋覆盖洒水养护。

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平整光滑,打磨干净,并涂以脱模剂,个别部位采用木模板,木制模板要外包铁皮。

钢筋表面无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钢筋平直,经加工后不出现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砼经拌制和运输后,在初凝前进行灌注。

灌注时自由倾落高度保持在2m以内,当受施工条件限制超过规定高度时,采用溜槽、串筒降低自由落高,使其均匀下落,避免产生离析。

砼水平分层灌注,边灌注边捣实。

灌注层厚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砼浇筑后,根据气候条件,在12小时内进行覆盖养护和洒水,以砼表面保持湿润状态为度。

6.盖板

盖板采用集中预制,在预制台座上绑扎盖板钢筋,然后浇筑砼。

砼采用高性能砼,搅拌站供应,振捣棒振捣。

汽车运至现场,吊车吊装。

(1)沉降缝及防水层施工工艺

基础和涵身在同一断面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填缝前,打扫干净并使之干燥。

用作防水层按照设计要求材料和操作方法进行施工。

(2)锥体护坡及出入口沟床

出入口沟床基础开挖好后,铺设砂及碎石垫层,按设计要求浆砌片石沟床;先对锥体填土按设计锥体坡度线进行削坡,再进行坡面人工夯实,在坡面上铺碎石垫层,浆砌片石,按设计要求设置泄水孔,以利坡面排水。

(三)检测标准

盖板涵砌石、模板、支架、砼的施工必须符合《铁路砼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和《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60号)的规定,施工质量应符合下表规定。

盖板涵施工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备注

1

边翼墙、中墩距设计中心线位置

20

测量检查不少于5处

2

墙顶、拱座顶面高程

±15

3

孔径

±20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4

涵长

+100

-50

5

厚度

+10

-5

顶板、底板、边墙、盖板各检查2处

6

涵身接头错台

10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四)技术措施

1.在基础施工前,基底换填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夯填,保证夯填质量。

减小工后沉降。

2.钢筋保护垫层采用与砼同等级的水泥砂浆垫块,其垫块位置相互错开形成梅花形以保证底层钢筋保护层厚度

3.砼浇筑时,经常检查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尺寸,确保位置正确,不发生变形。

4.盖板座浇筑时控制好标高及槽间的尺寸,伸缩缝板位置准确。

5.严格控制好沉降缝、伸缩缝位置及垂直度。

三、框构桥施工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

(一)施工工艺

框构桥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框构桥施工工艺框图

(二)施工方法

1.基坑开挖施工方法同盖板涵施工,基底处理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框构桥钢筋按设计要求一次绑扎成型,然后支立自制大块组合钢模板,模板外侧设圆木顶撑加固。

最后砼分两次进行浇注,先浇注底板和墙身,再浇注顶板砼。

3.浇注方法同盖板涵盖板施工方法。

4.顶板施工砼施工缝接合面凿毛处理,清理干净。

顶板内顶模采用组合大钢模板加碗扣式脚手支架支承。

5.翼墙帽石施工:

翼墙身及刚架桥出入口立组合钢模板浇筑帽石。

6.防水、沉降缝及附属施工同盖板涵。

(三)检测标准

刚构桥砌石、模板、支架、砼的施工必须符合《铁路砼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的规定,施工质量应符合下表规定。

框构桥施工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备注

1

边墙、中墩距设计中心线位置

20

测量检查不少于5处

2

墙顶、拱座顶面高程

±15

3

孔径

±20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4

桥长

+100

-50

5

厚度

+10

-5

顶板、底板、边墙、各检查2处

6

桥身接头错台

10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四)技术措施

1.基底换填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夯填,保证夯填质量。

减小工后沉降。

2.框构桥主筋采用闪光对焊。

所有钢筋严格按图纸和规范加工成型,部分骨架点焊加固并设有临时支撑,确保灌筑砼时钢筋不移动。

3.灌筑砼前,除检查模板钢筋外,还必需检查预埋件等是否正确。

4.框架桥砼施工时,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认真捣固,精心养护,拆模要晚。

主体砼采用同厂、同牌号、同标号、同时期的出厂水泥,确保框架桥砼内实外美。

四、圆管涵施工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

(一)施工工艺

圆管涵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圆管涵施工工艺框图

(二)施工方法

1.基坑开挖施工方法同盖板涵施工,基底处理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涵管底座基础采用组合钢模支立,浇注采用泵车,振捣棒振捣密实。

3.圆管涵节采取现场选址预制,采用汽车起重机吊装。

4.圆涵管节模板由可拆装的钢模组成,其中外模为2片5mm厚的钢板半圆形模板;由2片5mm厚的钢板半圆形模板和一木带组成圆形内模。

内模木带为梯形,梯形木带与砼接触面宽为5cm,另一面宽为7cm,便于拆卸内模。

模板垂直接缝用带楔的销栓连接。

模板与砼接触面涂新机油。

5.涵节安装前须检查基顶高程和基础尺寸,以及沉降缝位置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根据情况预留反拱。

涵节与底座、盖板与边墙的接触面在安装前须浇水湿润,再用100号水泥砂浆安砌。

6.圆管涵防水及沉降缝施工同盖板涵

(三)检测标准

1.钢筋砼圆管成品

(1)管节端面应平整并与其轴线垂直;

(2)管节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3)管节各部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成品圆涵管允许偏差(mm)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备注

1

管节长度

0

-10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2

内径

±10

3

管壁厚度

+10

-5

2.圆管涵施工质量

(1)管身顺直,进出口平整,无阻水现象;

(2)帽石、端墙或翼墙应平直,无翘曲现象;

(3)圆管涵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圆管涵施工允许偏差(mm)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备注

1

轴线

0

-10

2

流水面高程

±10

3

涵身长度

+10

-5

4

管座、基础宽度

≥设计值

5

相邻管节底面错牙

3(管径≤100)5(管径≥100)

五、倒虹吸施工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

(一)施工工艺

倒虹吸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倒虹吸施工工艺框图

(二)施工方法

1.倒虹吸管在基坑开挖完毕后,按设计要求进行基底处理,然后做5cm厚砼垫层,以利进行倒虹吸钢筋砼套梁的钢筋绑扎。

2.管节采取现场预制,汽车运输,汽车起重机吊装。

3.在砼垫层上绑扎套梁钢筋。

首先绑扎底部及两侧钢筋,然后灌筑底座砼,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后安放钢筋砼管节,采用砂浆垫块支垫好管节,垫块应放置平稳,确保灌筑砼时管节不发生移动。

4.所有管节安放好后,检查中线、高程及相邻管内底错口,达到标准后方可绑扎套梁顶部钢筋和灌筑砼。

5.套梁外模支设完毕灌筑套梁砼,对称分层灌筑套梁两侧砼直至顶面。

(三)检测标准

1.倒虹吸施工时,管节接头及进出口砌缝应密封、不漏水。

填土覆盖前,应做通水试验。

2.倒虹吸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倒虹吸施工允许偏差(mm)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备注

轴线位置

20

测量检查不少于5处

2

流水面高程

±20

3

管长度

+100

-50

尺量检查不少于2处

4

管内壁侧面及底面管节错台

3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5

竖井尺寸

±20

6

坚井顶面高程

±20

测量检查不少于4处

 

一、总则

1、为规范涵洞施工工艺,提高作业水平,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集团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每座涵洞正式开工前,均必须做好施工测量。

测量涵位控制桩及水准点。

其精度应符合《铁路测量技术规则》有关规定。

3、施工现场应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布置。

4、工程所采用的各种材料及设备应符合标准,并经试验鉴定合格,方可使用。

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

各种材料堆放应按质量手册中有关的规定堆放并做好标示牌。

5、施工前有技术员进行交底,施工过程中须按施工技术交底及本指导书进行施工。

6、对涵洞的隐蔽工程,必须提前通知检查部门,经检查人员(主管工程师、施工负责人、质检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准进行下一步工序的施工。

7、施工必须贯彻安全生产方针,遵守操作规程及各项施工安全规范,并遵守有关环保的规定。

二、一般规定

1、涵洞开工前,应根据设计资料,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地质情况,对其位置、方向、长度、出入口标高以及排灌系统的连接等进行核对。

2、涵洞的沉降缝端面应垂直、整齐、不得交错,填塞物应紧密填实。

3、涵洞沿线路两侧路堤缺口填土,应从涵洞两侧同时分层、对称、水平、填筑夯实。

用机械填筑时不得从单侧偏推、偏填;涵洞顶上填方厚度必须大于1m,机械才得越过。

4、涵洞出入口沟床与排灌系统的连接应圆顺、稳固、流水顺畅。

三、明挖基础

1、挖基

1.1、挖基前应做好下列工作:

1.1.1、复核基坑中心线、方向、高程。

1.1.2、根据现场情况,决定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案,定出开挖范围。

1.1.3、按基坑四周地形,做好地面防排水工作。

1.2、挖基弃土不得妨碍挖基及其他工作,弃土堆坡角距坑顶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基坑深度。

1.3、无水土质基坑底面,宜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加宽不小于50cm,对有水基坑底面,每边加宽不宜小于80cm。

1.4、基坑开挖不宜间断,达到高程,经检验合格后,应立即砌筑基础。

2、基坑排水及基底处理

2.1、涵洞基坑应保证不被水淹,可采用汇水井或井点法排水。

2.2、对粉、细砂土质的基坑,宜用井点法降低水位,按井点法排水的有关规定进行,如使用汇水井排水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带走泥砂。

2.3、水下挖基,不应中途停止抽水。

抽水能力应为渗水量的1.5~2倍。

2.4、基坑排水要防止渗回基坑,应用胶管或水槽远引。

2.5、基底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2.5.1、岩层:

岩层基底应清除岩面松碎石块,凿出新鲜岩面,表面应刷洗干净。

倾斜岩层,应将岩面基本凿平,或凿成台阶。

易风化的岩层基底,开挖基坑宜少留或不留富余量,砌筑底层基础圬工时,将基坑填满封闭。

2.5.2、碎石和砂类土层:

基底承重面应修理平整,砌筑基础时,先铺一层水泥稠砂浆。

2.5.3、粘性土层:

整修基底面时,应就其天然状态加以铲平,不得用回填土夯平的办法处理。

必要时可向基底夯入10cm以上厚度的碎石。

2.5.4、新黄土:

必须用堵塞或排引的方法处理。

四、混凝土基础及涵身

1、基础混凝土施工应遵守以下事项

1.1、应在坑底无水的情况下,砌筑圬工。

1.2、石料和砌块不得从平台上抛下,以免损坏已砌好的基础。

1.3、水下基础圬工终疑后才能停止抽水。

2、浆砌基础与浆砌边墙,以及边墙顶部砼的接缝,应预埋厚度不小于50cm的片石作榫。

3、基础前后左右距设计中心线的尺寸容许误差不大于±50mm。

4、浆砌所用石料应为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无裂纹的石块。

普通片石中部厚度不小于15cm,镶面片石应表面平整,尺寸较大,且边缘厚度不得小于15cm。

5、浆砌所用砂浆应符合以下规定:

5.1、按设计标号及配合比调制。

5.2、必须具有适当的流动性和良好的和易性,以保证灰缝充分填满压实。

5.3、每50m3砌体应做一组试件,经检验不合格的砂浆严禁使用。

6、浆砌片石应符合以下规定:

6.1、应用挤浆法分段砌筑,每段高度不得大于1.2m,段与段之间的砌缝应大致水平,灰缝应相互错开、饱满并捣插密实。

6.2、应先砌定位行列,铺一层砂浆后再砌腹石,砂浆厚度应使石块安砌时能紧密连接,灰缝饱满。

腹石应符合下列规定:

6.2.1、石块间砌缝,应相互交错,咬搭结实,不得无浆接触,严禁先填石再灌浆。

6.2.2、石块应大小搭配,大面为底。

较宽的灰缝用小石块挤塞,将灰缝挤紧。

6.2.3、砌石中不得有任何空隙。

6.3、砌筑每层片石,应从外圈开始,外圈(定位行列)石块宜用表面平整,尺寸较大者,并经整修,且与腹石交错连为一体。

6.4、外圈灰缝,全部用砂浆充满,宽度不得小于3cm,在砌体表面的任何地点与三块相邻石块的内切圆直径,不得大于7cm,两层间错缝不得小于8cm。

6.5、如工作中断后继续砌筑,应将已砌好的表面清扫干净,洒水湿润后再砌筑。

6.6、勾缝:

表面勾缝应在砌筑时留2cm深的空隙,勾缝时应用水清洗干净,勾缝标号不应低于砌筑用砂浆。

6.7、养护:

砌体应及时覆盖,并洒水保持湿润,养护期不得少于7天。

五、涵身及边墙砼、钢筋砼盖板

1、材料

1.1、水泥

1.1.1、拌制砼用的水泥,须用统一购买的规定型号水泥,其各项技术性能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不合格的水泥严禁使用。

1.1.2、水泥在运输、储存过程中须妥善保管,不使受潮。

1.2、细骨料

1.2.1、拌制砼应用坚硬耐久,粒径在5mm以下的天然砂,其级配及各项技术要求应经试验确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1.2.2、运抵工地,应按不同产地、规格、品种等分批储存。

1.3、粗骨料

1.3.1、砼所用的粗骨料,应为坚硬耐久的碎石、卵石,或两者混合物,其各项技术指标应通过试验确定合格。

1.3.2、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0cm。

1.4、用水

1.4.1、水中不应含有能影响水泥正常凝固与硬化的有害物质。

1.4.2、污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含硅硫酸盐量超过1%的水,均不得使用。

凡引用水均可作拌制和养护之用。

1.5钢筋

1.5.1、钢筋砼所用的钢筋,其各项技术指标应经试验合格,并应有试验报告和产品证明书,严禁使用不合格钢筋。

1.5.2、运输、储存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避免压弯。

1.5.3、应按厂名、级别、规格分批堆放,并立标示牌识别。

2、模板的制作与安装

2.1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必须平整光滑,模板应用支撑加固。

2.2、对于砼薄壁结构,宜用垫块支撑两侧的模型,临时支撑必须在灌注过程中及时拆除,不得留在砼内。

2.3、支架结构应安装牢固,防止变型,其支承部分须安装在可靠的地基上。

支架应预留适当的拱度,接头处应预留1~3mm的挤压值。

2.4、木结构的节点连接应采用最简单的接榫,以利拆模。

2.5、安装钢筋时,钢筋的位置、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交底)要求。

为保证保护层厚度,可在钢筋和模板之间用水泥砂浆垫块支垫,垫块强度不应低于砼的设计强度,垫块应相互错开,分散布置。

2.6、钢筋骨架应绑扎结实,在灌注过程中不应发生任何松动。

3、砼的灌注及养护

3.1、灌注

3.1.1、灌注前应对地基做好清理和准备工作,用水冲洗干净,使其充分湿润,不存积水。

3.1.2、灌注前应详细检查模板、支架钢筋及预埋件,必须与设计(交底)相符;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杂物,用水湿润模板,但不应积水,如有缝隙,应用砂浆嵌塞严密。

3.1.3、砼应连续灌注,如有中断,应埋入片石或钢筋。

3.1.4、灌注砼应用振动器捣实,保证有足够的密实度。

3.1.5、砼构件应棱角明显,表面平顺,各部尺寸均应符合要求。

3.1.6、钢筋砼涵节成品,应符合下列要求:

3.1.6.1、内外涵壁应平直圆滑,涵节端面平正并与其轴线垂直。

3.1.6.2、涵壁不得露筋。

3.1.6.3、如有蜂窝,每处面积不得大于3cm×3cm,其总面积不得超过全面积的1%,且必须进行修补后方可使用。

3.1.6.4、各部尺寸的容许误差如下:

涵节长度:

0,-10mm

孔径:

10mm

涵壁厚度:

+10mm,-5mm

3.1.6.5、无基涵洞的基底应夯填密实,圆涵应做好弧形管座,安装时应保持完整。

管座混凝土应与管身紧密相贴。

3.1.6.6、安装预制拱圈或盖板应遵守下列规定:

(1)、成品达到70%设计强度时才允许搬运、安装。

(2)、成品安装前检查尺寸。

拱座与拱圈、盖板与边墙的接触面应浇水湿润,以不低于100#水泥砂浆铺设接触面或填塞接触缝。

(3)、安装后,成品拱圈或盖板的吊装孔应以水泥砂浆填塞。

3.2养护

混凝土灌注后应尽快用清洁的草袋或湿砂覆盖其外露面,并保持潮湿至规定时间,当气温低于5℃时,不得用洒水养护。

六、防水层

1、一般规定

1.1、防水层应不透水、坚固、耐久、弹韧性强,与圬工粘结性好,能经受较长期的雨水和温度等影响而不损毁。

1.2、防水层可采用热沥青防水层或冷作防水层。

防水层的各层表面应平顺,不得有明显的凹凸现象。

各层间必须粘结牢固。

2、热沥青防水层

2.1、材料

2.1.1、防水层所用沥青宜采用石油沥青,普通石油沥青不得使用。

2.1.2、防水层所用麻布不得含有妨碍浸制沥青的油质或其它化学成分。

麻布以5cm×25cm的试件作抗拉试验,其强度不得小于500N(50kgf)。

2.1.3、沥青混凝土粗骨应适用坚硬耐久的碎石,卵石或两者的混合物,其粒径不得大于10mm。

细骨料应用坚硬耐久的天然或机制砂。

2.2、施工

2.2.1、熬制石油沥青应符合所在地区环保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2.2.1.1、熬制沥青宜用专用消烟锅炉,并根据产品说明操作。

与用敞口大锅熬炼沥青,所盛沥青不宜超过其容量3/4。

2.2.1.2、熬制沥青必须经常测温,无高温温度计不得施工。

当沥青表面停止真起泡,温度达到175-190℃时,停止升温,以微火保持温度待用。

2.2.1.3每次熬制沥青后,必须将锅底铲除干净,以免下次发生炸锅事故。

2.2.2涂抹沥青,垫层必须干燥,并将其上面赃物除净,涂第一层青漆干燥后,方可第二层,其配合比为:

石油沥青40%;煤油60%。

2.2.3、熬制石棉沥青是在熬制好的石油沥青中,不断搅拌的同时,投入烘干至100-150℃的石棉粉,搅拌均匀,加热至175℃后待用。

熬制石棉沥青的配合比可为:

石棉粉20%;沥青80%。

2.2.4浸制麻布应先除水分;浸制后麻布外面应为暗黑色;无孔眼,无破裂及皱叠;浸制时应控制沥青的温度在175℃以下,避免烧焦。

2.2.5、铺设沥青浸制麻布或沥青玻璃布油毡(卷材)防水层,应遵守以下规定:

2.2.5.1、铺设前应先去掉卷材上的杂物,保持卷材干燥。

2.2.5.2、石棉沥青应在温度不低于是150℃时铺设,铺设时分段进行,每次铺0.5m2后,立即刮平,并应在其凝固前将卷材与石棉沥青分段同时进行铺设,不得有皱、折、空鼓等现象。

2.2.5.3、铺设卷材应从低处开始,搭接应按水流方向布置,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0cm。

泄水孔处卷材应剪成缺口,铺贴平顺。

2.2.6、铺设沥青砂胶或沥青混凝土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要求:

2.2.6.1、铺设面必须保持干燥、清洁。

2.2.6.2、铺设时必须拍平,碾压密实,其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2.2.6.3、碾压时,沥青砂胶温度保持在120-150℃。

2.2.6.4、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