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三课外文言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6442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7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三课外文言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三课外文言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三课外文言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三课外文言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三课外文言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三课外文言文.docx

《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三课外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三课外文言文.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三课外文言文.docx

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三课外文言文

2019-2020年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三:

课外文言文

【解题指津】

中考课外文言文侧重考查对课本知识的迁移能力,命题难度适中。

课外文言文重点考查的也无非是理解文言字、词和句子在文中的意义;从整体的角度理解并分析材料的基本内容;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营养等。

针对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我们可以应用以下四招:

一、结合语境推断法——词语解释题

此法就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的中心意思,以及上下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特点等)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体味、判断、推导,以达到准确把握词义的目的。

如(2014·广西南宁):

罴性俭率

王罴①性俭率,不事边幅。

尝有台使②,罴为其设食。

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

“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③造成,用力不少,乃尔选择,当是未饥。

”命左右撤去之。

使者愕然大惭。

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

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

(选自《周书•王罴传》)【注释】①王罴(pí):

北周大将。

②台使:

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

③舂爨(cuàn):

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

【参考译文】王罴本性俭朴直率,不修边幅。

朝廷曾经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食。

使者竟然撕去薄饼的边缘,王罴说:

“耕种收获,这些工作已经不易,去壳烧火制成薄饼,费力不少,你(却)挑挑拣拣,应当是不饿。

”(王罴)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

使者大惊,十分惭愧。

又一次,一位客人与王罴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稍微厚了点,王罴心里厌恶他这种行为。

等到瓜皮落到地上,(王罴)就伸手到地上,拣起来吃了它。

客人神色很惭愧。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1)有客与罴食瓜食:

(2)及瓜皮落地及:

【解析】

(1)句中的“食”在这里作动词,是“吃”的意思;

(2)句中的“及”的古义是“等到、到了”的意思。

【课内链接】真题原句及解释与教材的关联句及解释,又有客与罴食瓜(吃)食不饱,力不足(吃)(《马说》)及瓜皮落地(等到)及鲁肃过寻阳(等到,到了)(《孙权劝学》)

二、遵循原则连接法——句子翻译题

文言文翻译题,联系上下文,逐字解释,即把文言词语逐一解释为现代汉语,特别要注意句子中关键词意思的落实;然后再串词成句,即把词语的解释串结、连缀成句。

最后调整润色,对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更应做到这一点,使之尽可能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如(2014·广西南宁)《罴性俭率》的18题: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

客人把果皮削得稍微厚了点,王罴心里厌恶他这种行为。

(“嫌”1分,句意准确完整1分。

【解析】此题是一个主谓句,应进行直译,但在翻译时要注意重点实词的古今异义。

“肤”在这里是“树木、果实的表皮”的意思;“嫌”为“厌恶”的意思。

另外,“之”指代“客削瓜侵肤稍厚”。

三、整体审读概括法——分析材料题

  在答这一类题时,要建立整体的解题审读观,材料(文段)、题目要求、尾注三者均不可偏废。

阅读时不要在个别词语上纠缠,在初步了解、整体把握文意后再细读题目,充分分析题目中关于文段理解的信息,最后细读材料,从高屋建瓴的角度上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加以概括即可。

如(2014·广西南宁)《罴性俭率》的19题:

你怎样看待王罴的“直率”?

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2分)

示例一:

我赞赏王罴的直率。

王罴敢于用自己的言行制止浪费的行为,让浪费者感到惭愧。

示例二:

我不赞赏王罴的直率。

王罴制止浪费的言行太直接,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让人感到尴尬,这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观点明确1分,结合原文阐明理由1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

首先应该读懂文章,弄清文中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赏还是批评等问题。

然后,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

本文中,“撤掉浪费粮食的官员的食物”和“捡客人削下的稍厚的带肉的瓜皮吃”这两件事就表明了王罴“直率”的性格。

从“使者愕然大惭”和“客甚有愧色”可以看出作者对王罴的做法持赞赏态度。

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说出。

四、细腻解读洞察法——拓展延伸题

此类题设题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之分析、评价,能够认同和吸纳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华,进而内化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洞悉这一出发点是解答这一类题目的关键。

如浙江湖州中考题:

22.蔺相如和廉颇,你欣赏哪一位?

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3分。

那段讲述将相和的文字里,蔺相如的宽容豁达,处处以国家大事为先的风范令人钦佩,而廉颇知错就改的光明磊落也使人叹服。

所以抓住了这二人身上的闪光点来答就可以了。

如:

我欣赏蔺相如,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我欣赏廉颇,他知错能改……

当然,所有的招数并非是孤立的,应试时如能综合使用,灵活变通,自可稳操胜券!

【备考精炼】

(2014·福建龙岩)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

文侯将出,左右曰:

“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②期哉!

”乃往,身自罢③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文侯:

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

虞人:

管理山泽的小官。

②一:

当初。

会:

约定。

③罢:

取消。

1.下面句中的“期”与“文侯与虞人期猎”中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造饮辄尽,期在必醉B.道不通,度已失期

C.期日中,过中不至D.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2)乃往,身自罢之。

3.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跟虞人会面的(可用文中词语回答)?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3分)

(2014·广东梅州)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年羹尧闻声识贼(4分)

年羹尧①征西藏时,一夜漏②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倾即寂。

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

人问其故,年曰:

“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

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注释】①年羹尧:

人名,清朝名将。

②漏:

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年羹尧征西藏时征:

征伐或出征B.俄倾即寂俄顷:

一会儿

C.人问其故故:

故意D.此去西南十里去:

距离

5.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项是()(2分)

A.“果尽歼焉”中的“焉”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的“焉”用法不一样。

B.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有:

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忽闻疾风西来”一句属于其中的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年羹尧”。

C.“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一句可以翻译成:

半夜鸟会飞出来,一定是有惊扰它的人。

D.年羹尧善于了解和利用战地环境,善于正确判断敌情,善于快速出击消灭敌人,故事中一代名将形象跃然纸±。

(2014·广西梧州)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

使者曰:

“陈①不可伐也。

”庄王曰:

“何故?

”对曰:

“其城郭高,沟洫(xù)②深,蓄积多也。

”宁国③曰:

“陈可伐也。

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

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

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陈:

国名。

②洫:

护城河。

③宁国:

楚国大臣。

④罢:

通“疲”。

6.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

8.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陈国的灭亡给我们哪些警示?

(2分)

(2014·湖南长沙)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曾巩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

“安石何如人?

”对曰:

“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

”帝曰: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曰:

“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

【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

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

③[宦]出仕。

④[工]擅长。

⑤[行义]行为道义。

⑥[杨雄]人名。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奉继母益至()

(2)一出其力()

(3)鲜能过也()(4)遂与之异()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11.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

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

(4分)

(2014·广西崇左)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

“子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⑤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鲁人对曰:

“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jù):

古代的一种麻鞋。

②缟(gǎo):

古代的一种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lǚ):

穿。

④跣(xiǎn):

光脚。

⑤冠:

帽子。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鲁人身善织屦()而越人被发()

13.从“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这句话中,你看出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2分)

(2014·江苏泰州)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明末高邮①。

有袁体庵者,神医也。

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

“疾不可为矣,不以旬②数矣臭,子宜急归,迟恐慌不及也。

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

”遂以一书寄何。

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

何以书其人,曰:

“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③之所能治也。

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

”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

吁!

亦神矣。

(节选自《广阳杂记》)【注】①高邮:

地名,在江苏。

②旬:

十天。

③药石:

治病的药和石针.也连指药物。

14.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笑不止()②子宜急归()

③其人至镇江()④何以书示其人()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惧之以死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蛱》)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D.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遂以一书寄何[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

(2分)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核舟记》)(2分)

17.请你概述文中袁体庵医术的神奇之处。

(2分)

(2014·广东汕尾)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板桥曾任范县令,案无留牍,爱民如子。

迁①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板桥开仓赈济,或阻之,板桥曰: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上有谴②,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迁:

指调动官职。

②谴:

责问,责备。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我任之()

(2)去任之日()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20.联系上下文,“或阻之”的理由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1.文中的郑板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分)

(2014·吉林长春)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孙期传

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

少为诸生,勤习典籍。

家贫,事母至孝,牧豕①于大泽中,以奉养焉。

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里落②化其仁让。

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

郡举方正③,遣吏赍④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

司徒黄琬特辟⑤,不行,终于家。

【注释】①豕(shǐ):

猪。

②里落:

村庄。

③方正:

汉代选举科目,也指被举荐的士人。

④赍(jī):

持有,携带。

⑤辟:

召,征召。

2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

①皆执经垄畔以追之②期驱豕入草不顾

23.孙期身为儒生而不耻做粗鄙之事,文中他“牧豕于大泽中”、“驱豕入草”分别有什么目的?

(2分)

24.孙期虽为布衣,却被记于史册,为史家所称道。

请结合选文分析孙期有怎样的品质。

(2分)

(2014·江苏连云港)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周处

刘义庆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①,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

“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世说新语》中华书局2011版)

【注】①二陆:

陆机(别号“平原”)、陆云(别号“清河”)两兄弟,都是当时著名文学家。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并皆暴犯百姓/触风雨,犯寒暑

B.或说处杀虎斩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乃入吴寻二陆/寻向所志

D.为乡里所患/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6.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3分)

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2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分)

(1)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2分)

(2)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3分)

28.周处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3分)

(2014·江苏苏州)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

少颖敏绝伦。

十五为诸生。

巡抚顾璘奇其文,曰:

“国器也。

”未几,居正举于乡。

璘解犀带以赠,且曰:

“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溷①子。

”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

日讨求国家典故。

徐阶②辈皆器重之。

注释:

①溷(hùn):

猪圈,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②徐阶:

人名,时任宰相。

2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少颖敏绝伦。

(2)巡抚顾璘奇其文,曰:

“国器也。

(2014·江苏宿迁)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

河渚①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

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

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

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

自号“东皋⑤子”。

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

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

【注】①渚: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②仲长子光:

字不耀,洛阳人。

③凫:

野鸭。

④莳:

移植。

⑤东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嘨”句,东皋由此而来。

3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无妻子()②日与对酌()

③群有奴婢数人()④终于家()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绩爱其真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遂相近结庐

3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2分)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2分)

33.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王绩的“性简傲”,请你概括出两点。

(2分)

(2014·江西抚州)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翁①天性孝友,深得父母心。

母蚤②世,事继母无懈,二弟一妹,翁所成立③也。

尝携妹北上,艤舟④绝岸,妹戏而前,俄坠水中。

翁惊愕,不觉俱坠。

其水深不可测,加天寒裘重,没人不见踪迹,观者皆骇。

顷之,持妹而出。

论者谓有神相云。

蜀俗,兄弟壮且婚,多割灶自食⑤。

翁深耻之,然不欲上母弟心志,悉让其田宅。

御史⑥之死网事业,向二毛其施弗究⑦。

翁痛之,作永思堂于家,岁时率子妇祭拜以为常。

(节选自罗玘⑧《坦然翁传》)

【注释】①翁:

坦然翁,姓刘,名山,四川珙县人。

②蚤:

通“早”。

③成立:

抚养成人。

④艤(yǐ)舟:

船泊岸边。

⑤割灶自食:

指家族内兄弟分家自立。

⑥御史:

指坦然翁的父亲。

⑦向二毛其施弗究:

过去御史家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

⑧罗玘(qǐ):

字景明,明朝江西抚州南城人。

34.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论者谓有神相云

A.论者∕谓有神相云B.论者谓∕有神相云

C.论者谓有∕神相云D.论者谓有神∕相云

3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尝()

(2)悉()

36.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

顷之,持妹而出。

37.选文详写了哪几件事?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分)

38.读了文本,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2分)

(2014·内蒙古包头)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孔子相卫,弟子予皋为狱吏,跀①人足,所跀者守门。

人有恶②孔子于卫君者,曰:

“尼欲作乱。

”卫君欲执孔子。

孔子走,弟子皆逃。

子皋从出门,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追不得。

夜半,子皋问跀危曰:

“吾不能亏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而子何故乃肯逃我?

我何以得此于子?

”跀危曰:

“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

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公倾侧③法令,先后臣以言。

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

及狱决罪定,公憱④然不悦,形于颜色,臣见又知之。

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

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释】①跀(yuè):

古代一种酷刑,把人的脚或脚趾砍去。

②恶(wù):

痛恨,引申为说坏话,诬陷。

③倾侧:

这里是反复推敲之意。

④僦(cù):

脸色改变,表现不安的神色。

3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

(2分)

(1)及狱决罪定

(2)非私臣而然也

40.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1)人有恶孔子于卫君者。

(2)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41.跀危为何会放掉处罚过他的法官子皋?

(3分)

42.读了本则小故事,你认为怎样的法律惩处才有最好的效果?

(2分)

(2014·山东滨州)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永之氓①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②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曰:

“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④”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⑤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注释]①永之氓:

永州的百姓。

氓,泛指百姓。

②绝:

横渡。

③寻常:

古代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泛指长度短。

④何以货为:

还要钱干什么呢?

货:

钱财。

何……为,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

⑤得不有:

能不有。

43.下列成语中的“济”与“已济者立岸上”中的“济”含义相同的是()(2分)

A.济世安民B.无济于事C.刚柔并济D.同舟共济

4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45.请联系当今某些社会现象,谈谈这则寓言有什么现实意义?

(2分)

(2014·山东德州)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项籍字羽,下相人也。

家世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去。

梁怒之。

籍曰:

“书足记姓名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耳。

”于是梁奇其意,乃教以兵法。

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

梁尝有栎阳

逮,请蕲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史司马欣,以故事皆已。

梁尝杀人,与籍避仇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梁下。

每有大徭役及丧,梁常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子弟,以知其能。

秦始皇帝东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观。

籍曰:

“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

“无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二寸,力扛鼎,才气过人。

吴中子弟皆惮籍。

----节选自《汉书》

46.解释下面

加点的词。

(2分)

①封于项()②乃教以兵法()

47.翻译

下面的句子。

(2分)

书足记姓名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耳。

48.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项羽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2分)

49.李清照《夏日绝句》和杜牧《题乌江亭》对项羽“乌江自刎”的看法大相径庭,你认同哪种?

说明理由。

(2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2014·广西南宁)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

“岁③亦无恙④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

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

“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刘向《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赵威后:

赵恵王妻。

②发:

拆封。

③岁:

年成,收成。

④无恙:

平安无事

5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1)齐王使使问赵威后

(2)舍本而问末者耶

51.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52.结合文章内容,在“先问君”还是“先问民”的问题上,你同意谁的看法,为什么?

(2分)

(2014·天津)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楚庄王问詹何①曰:

“治国奈何?

”詹何对曰:

“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楚庄王曰:

“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

”詹何对曰:

“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

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

”楚王曰:

“善。

” 

(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释】①詹何:

古代哲学家。

②社稷:

指国家。

③身治:

自身修养好。

④末:

末节,次要的事情。

 

5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 

(1)詹何对曰    对:

                 

(2)故本在身    本:

        

5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55.楚庄王在与詹何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

(2014·浙江宁波)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释盗遗布

陈寔①,字仲弓,为太丘长。

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

“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

寔曰:

“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

【注释】①陈寔(shí):

东汉人,做过太丘县令。

56.给文中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