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59101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

课题

骑鹅旅行记(节选)课型略读课文

授时课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节选片段,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2.猜猜在小说有趣的动物故事中的神奇之处。

读读原著。

教学重点

默读节选片段,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节选片段,了解尼尔斯历险的经过,以及尼尔斯在历险中世界发生的变化。

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2.猜猜在小说有趣的动物故事中神奇之处。

读读原著。

教具准备

课件:

名著《骑鹅旅行记》简介、作者简介、词语解释、课文插图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出示课件1、2】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

我们学过不少有趣的童话,今天要学习的是一篇长篇作品的节选。

是瑞典女作家赛尔玛·拉格洛芙的代表作《骑鹅旅行记》。

这部作品迄今已经被翻译成50余种文字在世界发行,还被改编为动画片,很有趣。

让我们快读读吧!

2.揭示课题

以谈话方式导入,从课题介绍小说的作者和地位,揭示课题,从课题中得出相关信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导入

(5)分钟

(板书:

6.骑鹅旅行记)

3、齐读课题。

4、你们从课题里知道了什么?

(主要内容,旅行的同伴,旅行的交通工具)5、你还想知道什么?

(谁骑着鹅旅行;为什么会骑着鹅旅行;旅行中遇到了什么;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或蕴含什么哲理;他是个怎样的人⋯⋯)

现在,我们就跟随瑞典女作家赛尔玛·拉格洛芙,走进有趣的历险世界,认识这位小小历险家。

6.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

【出示课件3】

作家简介

塞尔玛·拉格洛芙(1858-1940)是瑞典女作家,

1909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她从小喜欢听故事,喜欢读书,立志要当一个作家。

长大后,她在一个小城当了十年教师。

在任教期间,她开始了文学创作,写出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是她唯一为儿童而写的长篇童话,在以后竟成为了世界文学艺术的珍品。

因为拉格洛芙的巨大成就,1914年她被选为瑞典皇家学会会员。

在瑞典,有一项最重要的儿童文学奖,就是用尼尔斯这名字命名的。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4】1、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无济于事:

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

学习难以理解的

问题。

成语,掌握并积累词语

没完没了:

一个接着一个,完全没有终止。

的方法,逐步形成主动

乌合之众:

像乌鸦似地聚合在一起的一帮人。

比喻杂

积累和运用词语的习

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

惯。

新课

聚精会神:

形容集中精神,专心一意。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

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5】学习方法提示:

①借助教师提供的原著故事简介

②与同学探讨交流

课文写了十四岁的少年尼尔斯受到了惩罚,被变成了一个只有拇指般大小的小狐仙。

之后受到了鸡鹅,猫,牛群的威胁和攻击,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后为了阻止大雄鹅飞走,抱住大雄鹅飞上了天空。

教学

【出示课件6】3.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了小狐仙之后,

(33

他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

从文章中找到关键

)分

句子,筛选出关键信息)

①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关键句子,同桌互相交流。

②自由汇报,全班汇总。

【出示课件7】总结:

“男孩简直不敢相信他会变成小狐仙。

“他那淡黄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只不过变得很小很小罢了。

“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尼尔斯·豪尔耶松。

”“整群鸡都跑到他身边,站在他周围叫着

你活该!

””“我只想让你知道,咱们俩现在究竟谁厉害。

抓住关键句子来感知

由此可以看出,十四岁的少年尼尔斯变成了一个只有拇指

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

般大小的小狐仙。

以前他经常欺负和捉弄鸡鹅,猫,牛群

等动物们,而后却受到了他们的威胁、憎恶和攻击,整个

心态变化,可以感受人

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物的语言特点,学习文

三、再读课文,感知人物

【出示课件8】1.小组讨论:

对比前后变化,你认为尼尔斯是

章的写作方法。

抓住关键句子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可以感受人物的语言特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展开想象,猜猜小说中其他故事的神奇之处。

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2

)分钟

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寻找课文中语句为发表感受的依据。

评价要点:

勇敢、善良、知错就改、富有爱心。

)◎如对比谈:

——对牛的情感变化,正是对尼尔斯勇敢、善良、知错就改、富有爱心的很好诠释。

(1)【出示课件9】尼尔斯非常调皮,要么经常用木鞋打名叫星星的牛,要么把马蜂放进金百合牛的耳朵,要么就捉弄自己的母亲,多次气哭。

牛都非常憎恨他。

(2)【出示课件10】男孩想对她们说,过去他对她们不好,现在后悔了,只要告诉他小狐仙再哪里,以后他就再也不捣蛋了。

◎【出示课件11】再如文章的最后部分,当尼尔斯发现大雄鹅要跟着大雁们飞走时,他想到了父母亲发现雄鹅不见了后会很伤心,而勇敢地去阻止雄鹅腾空飞起(语言、行动),都说明他的善良和有爱心,勇敢。

(板书:

鸡鹅威胁———————淘气顽皮与猫决斗———————勇敢羞愧牛群憎恨——————知错就改抓住雄鹅—————善良勇敢)

四、拓展延伸,发挥想象

【出示课件12】1.小说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鹤之舞表演大会”“地狱谷的羊群”,发挥想象力,猜猜它们又将讲述怎样的神奇?

(1)小组讨论交流,并派代表汇报。

(2)全班汇总。

2.【出示课件13】故事中我们看到尼尔斯知错就改、勇于舍己,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

在今天学习后,你哪些收获?

如:

积累了词语:

无济于事,没完没了,乌合之众,聚精会神;

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人物特点;有了继续阅读的兴趣等等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小小历险家,他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我们认识到做人要以诚待人,乐于助人就会有善报。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做到真诚待人,乐于助人。

2.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14】

(1)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2)课下,可以找出原著读一读。

(3)让学生们展开自己的想象,续写课文,想象后来尼

尔斯又经历了哪些危险的历程,他又是怎样克服的?

6*骑鹅旅行记

鸡鹅威胁———————淘气顽皮

与猫决斗——--————勇敢羞愧

牛群憎恨—--—————知错就改

抓住雄鹅———---——善良勇敢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hāchà树杈()杈草()

dāidài待在一起()期待()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头晕目眩垂头丧气聚精会神没完没了1.他()地从牛棚里走了出来。

2.他们一看见猫便住了嘴,装着()地在地上刨虫子吃。

3.那些鸡()地叫着。

4.他飞得那么快,男孩都感到()了。

答案:

一、chàchādāidài二、垂头丧气聚精会神没完没了头晕目眩

教学反思

这节课课整体设计思路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欣赏水平,培养阅读经典的兴趣。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上课伊始,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读得兴趣盎然。

从这我看到,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关键在于老师和家长如何正确地引导。

大家至少读了两遍课文,第二遍读的时候有的同学还认真地做批注和摘记。

新课标又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所以在课堂上,我鼓励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课文,可以写续集,可以做摘记,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用笔画出来,可以讲一讲,演一演。

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忙得不亦乐乎。

本堂课我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不仅让孩子们加深了对整本书的理解,也让他们学到了阅读方法,激发了阅读兴趣。

在课堂上,孩子们十分踊跃,侃侃而谈。

整节课热烈而愉快。

更让我惊奇的是,第二天中午,当我走进教室时,意外发现教室里一改往日震天的喧闹,孩子们都安安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看书,小班长也优哉游哉地拿着一本书,再也不像往常那样大喊:

“安静!

安静!

”再看孩子们,有的继续欣赏《骑鹅旅行记》,有的手上捧着各种各样的新书,都是大本的儿童文学名著,我不禁窃喜:

“这真是阅读课带给孩子们的最大的收获啊,看来,真应该多上这样的课!

纵观整节课,我觉得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比如课堂形式的多样化,虽然增加了趣味性,但参与的面不够,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来展现自己。

我在想:

是不是只要抓住其中的一点来训练,比如赏析和习作相结合,引导学生由读到写,学习如何进行童话习作。

再比如具体指导阅读文章中精彩篇章,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也就是把童话阅读的指导再细化一些,相信一定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当然,我相信,只有在不停地实践和探索中,一定会上出更完整的课,一定会带给学生更多的惊喜,也一定能让学生展现出更多的精彩。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首次出版于1907年。

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

《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

【内容简介】尼尔斯不爱学习,一看到书本就会犯困;不爱牧鹅放鸭,会经常捉弄家里饲养的小动物,以至于家禽看到他就会咬他。

可是同住一个小村庄里的还有一群小妖精,尼尔斯有一天戏弄了一只小妖精,受到惩罚变成一个拇指大的小人。

还没等他弄明自是怎么回事,他已经骑在家鹅马丁的脖子上,和一群野鹅飞上了天空。

马丁决定和野鹅飞往北方,那是他向往己久的拉普兰。

途中尼尔斯发挥人的聪明机智和狡猾的狐狸做斗争,不畏艰险和困难智取乌鸦山的盗贼。

尼尔斯和野鹅群一起主持正义,扶危济困,在去往拉普兰的路上,结交了很多好朋友。

正是这些经历使尼尔斯从一个顽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一名有具有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

尼尔斯最终变成善良懂事的小男孩,他变回原形,回到家生活在父母身边,从此也变成一名热爱学习的好学生。

该作品不仅给读者讲述了一个顽童骑鹅旅行的故事,还告诉读者相关地理概况、风土人情以及历史知识等。

【作者介绍】

塞尔玛·拉格洛夫(1850—1940),瑞典19世纪末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她不仅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还是唯一位凭借一部长篇童话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因为拉格洛芙的成就,1914年她被选为瑞典皇家学会会员。

由于其文学贡献,从1991年开始,拉格洛夫的肖像被印在瑞典货币20克朗钞票上。

【创作背景】

1887年,一位名叫达林的师范学院院长请长期担任地理、历史教师的塞尔玛,写作一本以小学、为对象的通俗读物,向瑞典儿童介绍历史和地理。

她创作时,心中有一个明确的意图:

“为了教育瑞典儿童热爱自己的祖国。

”从教育学观点出发,她认为“只有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国家,熟悉祖国的历史,才能使他们真正热爱和尊重自己的祖国”。

这部长篇童话事实上是被当作教科书的变异品种出版的。

作者为了写好这部作品,历时几年访遍瑞典大江南北,认真搜集境内各种动、植物的详细资料,细心观察飞鸟走禽的生活习性和规律,并且在收集资料的途中也不忘对当地风俗、民间传说等故事的搜集,这样就极大的丰富了作品的真实性。

作者很多作品都是以家乡为故事背景,构想这部童话作品也是她从一次散步经历中找到的灵感:

一次在花园散步时,作者被急声传来的“救命”惊呆,一个小男孩正在奋力抵挡朝他猛啄过来的猫头鹰。

而这一幕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后来这个画面就是她童话中小主人公尼尔斯经常欺负家里鸡鸭猫狗遭到动物反击的场景。

【人物介绍】

尼尔斯作品中的主人公尼尔斯本是一个十四岁左右的少年,他调皮、贪玩、任性、懒惰,不爱学习,对待动物和人十分凶狠,因为对小精灵不恭敬、出尔反尔,受到了惩罚,被小精灵变成了一个只有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儿。

旅行路上的尼尔斯,跟着鹅群看到了许多美丽迷人的瑞典自然风光那些巍巍高山、茫茫大河、黑黑森林、或贫瘠或富饶的土地、或雄伟或壮观的城镇,都让尼尔斯惊奇不已,在这一条前行的路上,他收获了友情和爱。

然而,也有孤独、无助、饥饿、寒冷甚至死亡的一次又一次威胁。

【作品影响】

这部童话出版以后,被指定为全瑞典学童的必读课外读物,并译成50多种文字流传世界由于这部作品的成功和广泛流传,许多喜爱这部作品的读者甚至从丹麦、挪威和德国来看望作者拉格洛夫。

瑞典文学院将190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授给了她。

在瑞典,最重要的儿童文学奖就是用尼尔斯这个名字命名的。

课后作业

基础知识大巩固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聚精没___没垂头无济

2..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①他爬到了长满荆棘和黑莓藤蔓攀援的厚石头围墙上,坐在那里环顾着自己的家。

(缩句)②男孩羞得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赶紧溜到牛棚里去找小狐仙了。

(缩句)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阅读理解

(一)

所有的野鹅都睡熟了。

一只狐狸钻出树林,蹑手蹑脚地向湖边走来。

他旱就看到了这群野鹅,想象着野鹅肉的美味呢!

可是,广阔的水面横在狐狸和野鹅之间,他急得百爪挠心。

突然,浮冰被风吹向岸边,狐狸蹲下来,耐心地等待着。

1.读画“”的句子,你觉得此时的狐狸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2.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

3.请你写两个与“狐狸”有关的成语。

(二)尼尔斯睁开眼睛,看见狐狸咬着一只野鹅,立刻赶过去喊道:

“快把鹅放下!

”狐狸看清他的敌人不过是个小不点儿,便毫不理会。

尼尔斯急了,一把拉住狐狸的尾巴。

这一出其不意的攻击,使狐狸松开了嘴,野鹅赶紧拍打翅膀,奋力地向湖中飞去。

“啊,你好大的胆子!

”狐狸恶狠狠地叫喊着,竭力想捉住尼尔斯,尼尔斯紧紧抓住他的尾巴。

狐狸转了一个又一个圈子,却怎么也抓不住尼尔斯。

他们像陀螺似的不停旋转。

一会儿,尼尔斯的手开始麻木,头也开始晕眩。

他终于坚持不住,松开了手。

尼尔斯立刻像被旋风刮去一样,一下子撞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上。

1.给标红字注音。

圈子()转动()晕眩()

2.选文主要从和两个方面描写了尼尔斯。

读了选文我体会到

3.“他终于坚持不住”中的“终于”可以去掉吗?

为什么?

4.如果你是一只野鹅,看到尼尔斯这样勇敢的行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续写:

尼尔斯被雄鹅带到了高空,之后它们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展开想象续写一下吧

参考答案:

一、1.会神了完丧气于事

2.①他环顾家。

②男孩找小狐仙。

二、

(一)1.狐狸可能会想:

多么美味的野鹅呀,我一定要吃,一定要吃!

2.这是一只贪婪、狡猾的狐狸。

3.示例:

兔死狐悲狐假虎威

(二)1.quānzhuànxuàn

2.动作语言尼尔斯为了救下被咬的野鹅,与狐狸进行殊死搏斗的勇敢、善良的品质3.不可以。

因为“终于”一词突出了尼尔斯为救野鹅与狐狸搏斗的过程之长,体现了他奋不顾身的精神。

去掉以后就不能体现出尼尔斯的这种精神。

4.示例:

尼尔斯,你是好样的!

谢谢你的帮助,你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三、略。

类文阅读-6骑鹅旅行记(节选)

变成了小人儿(节选)

瑞典】塞尔玛?

拉格洛芙

在他朝(cháozhāo)桌子走去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奇异的情况。

房子比原来大了吗?

这不可能。

可是为什么现在走到桌子那里比平时要多走好多步呢?

椅子是怎么啦?

看上去并不比刚才大,可是他首先得爬到椅子腿的横档(dǎng

dàng)上,然后才能爬到座位上去。

桌子也一样,他不爬到椅子扶手上就看不见桌面。

“天哪!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男孩说。

“我想是小狐仙对椅子、桌子以及整个屋子都施过妖术了。

讲道集放在桌子上,显然和原来完全一样,但是似乎也有不对头的地方,因为他不站到书上去就一个字也看不到。

他念了两三行,无意间抬头一看。

他的目光正好落在镜子上。

他立刻大叫起来:

“看,那里又一个!

”因为他在镜子里清楚地看到一个头戴尖顶帽、穿着皮裤子的小人儿。

“他的穿戴和我一模一样啊!

”男孩说着惊奇地把两手扣在了一起。

当时他看见镜子里的小人儿也做了一个同样的动作。

男孩又揪一揪头发,捏一捏胳膊,扭动一下身子,镜子里的小人儿也立刻照样做了。

男孩(绕浇)着镜子跑了几圈,想看看后面是不是藏着一个小人儿。

可是他什么也没有找到。

当时他吓得(浑混)身发抖,因为他现在明白,小狐仙已在他身上施了妖术,在镜子里看到的那个小人儿就是他自已。

(选自《骑鹅旅行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1.画去文中括号内错误的拼写。

2.近义词填空

奇异惊奇这只()的蝴蝶,远远看去像倒挂在树上的一片枯叶我()地发现他竟然会说韩语。

3.对文章理解正确的是()

A.他发现了一个奇异的情况是房子比原来大了

B.小狐仙对椅子、桌子以及整个屋子都施过妖术了

C.小狐仙在他身上施了妖术

4.第1自然段中,他发现的奇异情况是什么?

5.小狐仙究竟对他施了什么妖术?

他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参考答案】

1.zhāodǎng浇混

2.奇异惊奇

3.C

4.桌子、椅子都变大了。

5.小狐仙在他身上施了妖术,把他变小了。

他是通过发现镜子中的自己判断出来的。

眼泪的池塘(节选)

英】刘易斯·卡罗尔

她跑到小门前,哎呀,真糟糕,小门是锁上的,小金钥匙依旧放在那个高

高的玻璃桌子上呢。

“这下更糟糕了,我从来都没有变得这么小过,从来都没有!

太不幸了!

现在我该怎么办啊?

”刚想到这里,爱丽丝突然脚下一滑,“扑通”一声,掉进了带有咸味的水里。

之所以知道水是带有咸味的,是因为那水一下子就淹到了她的下巴,而她在惊慌中喝了一口。

“我掉进海里了!

”这是爱丽丝的第一个念头。

接着,她又对自己说,“那是有许多供游泳者们在里面换衣服的马车,孩子们开开心心地聚在沙滩上用木头铲子堆起沙子建造城堡。

海滨还有一排出租给游客的住房,住房后面就是一个火车站。

爱丽丝对这些印象很深。

可是没过多久,她就明白了,自己正在一个由眼泪汇成的池塘里。

这满池的眼泪正是自己身高九英尺的时候不停哭泣流下来的。

“如果早知道会这样,当初我就不应该哭啊!

”爱丽丝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划动四肢在水里游来游去,她多么想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游出池塘去,“这下可好,我真是自作自受啊!

再这样下去,我非得淹死在自己的泪水里不可了!

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啊!

说实在的,今天的怪事可真够多的了!

(选自《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浙江大学出版社)

1.找出文中与“一心一意”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

2.判断题。

(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爱丽丝掉进了海里,因为水是咸的。

()

(2)爱丽丝非常后悔不该哭。

()

(3)爱丽丝使劲游,想游出池塘,但是没有成功。

3.眼泪池塘是怎么形成的?

()

A小动物们哭的B天然的C爱丽丝哭的

4.为什么爱丽丝说是自作自受?

5.文中爱丽丝遇到的糟糕事有哪些?

【参考答案】

1.自言自语自作自受

2.

(1)×

(2)√(3)×

3.C

4.因为爱丽丝掉进去的眼泪池正是自己身高九英尺的时候不停哭泣流下来的。

5.爱丽丝遇到的糟糕事有:

身体变小了,拿不到金钥匙;掉进了眼泪池塘里。

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反思

《骑鹅旅行记》是部编版六下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篇童话,选自瑞典女作家拉格洛芙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生动形象叙述了小男孩尼尔斯因调皮被变成小人,接着骑鹅旅行,最后变回原样的过程,故事想象奇特,情节曲折。

课文篇幅较长,训练学生概括篇幅较长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依据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概括主要内容。

这篇童话故事篇幅较长,人物较多,怎样快速概括这篇童话故事的主要内容呢?

我让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把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相遇发生的事情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人物是尼尔斯,尼尔斯依次遇到小神仙、家中的鸡鸭猫等动物、家里的公鹅,然后学生按照方法,把主要人物遇到次要人物发生的事情连起来就是:

“小男孩尼尔斯很顽皮,喜欢捉弄小动物,被小精灵变成小人儿,为了逃避动物们的追逐,尼尔斯爬到了家鹅的身上,神奇地飞上天,和大雁们一起旅行,于是尼尔斯开始了骑鹅旅行。

”这个方法简单易行,概括文章内容效果明显。

2.教学收获(思得)

(1)抓住细节,阅读评价

这篇童话故事比较长,但是学生喜欢阅读,阅读中,为了防止学生只注重情节,我提出问题:

“你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或动物?

为什么?

”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自己喜欢的章节,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透过文字,去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物的情感和他们的喜怒哀乐。

他们将学到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运用到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中。

随后在阅读交流中,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样的阅读落到实处,接地气。

(2)变换人称,加强感悟

这篇童话故事采用第三人称,对尼尔斯的所做、所闻、所感进行描写。

如何让学生更容易感悟尼尔斯的心理变化,教学中我采用变换人称的方法,让学生用“我”替代文中的“尼尔斯”,把第三人称改成第一人称,然后尝试着去阅读,尝试着走进文本,亲身体验。

这样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学生很容易说出尼尔斯的感

3.不足之处(思失)

在教学中,阅读了篇幅较长的童话故事后,个别学生显得很疲劳,阅读的积极性有所下降,甚至还有的学生在根据课文内容画简笔画。

教学中我没有重视起来,而是制止了学生。

实际上学生能将自己喜欢的章节用简笔画表现出来,不就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二次开发吗?

所以当时我应该大力支持,并把这活动深化。

4.改进措施(思改)

我认为课前作业导学,既能节省课时,增大课堂的容量,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合作互助精神。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精心准备课文导学案,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既能体验自已学习成功的快乐,又能品尝帮助别人的喜悦,让师生在课堂中融为一体,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反思

《骑鹅旅行记》(节选)刻画了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小男孩尼尔斯历险的故事:

一天,父母上教堂去了,尼尔斯一个人在家里,他闲着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