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57924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docx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docx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②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以及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③理解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引导学生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总结,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②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自主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喜悦,体会由宏观到微观,由现象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①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难点】

1由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递变规律推导元素周期律;

【课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实验探究、比较归纳

【实验用品】镁条、铝条、水、稀盐酸、酒精灯、试管、试管夹、酚酞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知道了同主族元素的递变性规律,请同学们回忆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有什么变化规律?

【引入】既然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具有递变性规律,那么同周期元素是否也具有一定规律呢?

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究这样问题。

【过渡】在了解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

【讲述】我们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转的,那么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展示原子结构模型)

【总结】分层排布;能量最低。

【设问】观察稀有气体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总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都有哪些规律。

【总结】一低三不超原则

【过渡】原子的结构对元素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将要探究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横行的元素具有怎么的变化规律,我们一前三周期元素为例,探究一下三个问题:

【投影】

1、1-18号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出怎样的规律?

2、1-18号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呈现出怎样的规律?

3、1-18号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学性质(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出怎样的规律?

4、1-18号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低和最高)呈现出怎样的规律?

【问题探究】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4页看“科学探究”,完成表格内容,并和同学交流讨论总结第一个规律。

【提问】1-18号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出怎样的规律?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代表发言)

【分析】经过分析我们发现,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除1、2号元素外,最外电子层数上的电子数重复出现从1递增8的变化,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作周期性变化

【投影】探究问题1的结论:

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即: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重复出现从1个逐渐递增到至8个(达到稳定结构)。

【过渡】我们之前就知道原子的结构决定元素性质,通过刚才的问题我们已经知道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那么这会不会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呢?

我们一起来探究第二个问题。

【问题探究】请同学们继续分析表格,比较同一周期原子半径的数值有什么变化规律。

【投影展示】3-9和11-17号元素元素原子半径变化示意图。

【归纳投影】探究问题2的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即: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半径重复出现从大逐渐变小。

【设问】原子半径出现周期性变化的原因什么?

试从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

【过渡】同样的,再来分析同周期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

【归纳投影】探究问题3的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即: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主要化合价重复出现从+1到+7价、-4到0价。

【设问】化合价出现周期性变化的原因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有怎样的关联。

【引导学生分析】

【过渡】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原子半径(除稀有气体外)以及主要化合价都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那么元素的化学性质是否也有呈现出相应的周期性变化呢?

【投影】探究问题4:

1-18号元素(除了稀有气体元素)随着元素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化学性质(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出怎样的规律?

【讲解】我们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分析钠、镁、铝三种金属的金属性递变性规律和硅、磷、硫、氯四种非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规律。

【回顾】第一节中我们曾比较过碱金属族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我们当时通过哪些实验进行比较呢?

【学生回答】和水反应剧烈程度

【设问】你能否利用简单的试剂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顺序?

【学生发言】(分析讲解并完善实验方案)

【学生演示实验1】镁与热水的反应

【学生演示实验2】镁铝与稀盐酸的反应

【现象总结】

金属元素的性质

单质与冷水

与酸反应

结论

【设问】根据刚才三种金属的比较,你能否总结一下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总结】①与水反应生成H2的难易

2与酸反应生成H2的难易

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据第三个依据进行判断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过渡】我们以前比较过卤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我们通过哪些实验事实进行判断?

【学生总结】

【投影】阅读、分析硅、磷、硫、氯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提问】通过以上实验事实你能否比较出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强弱?

【投影】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①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

②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

【小结】通过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总结11~17号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出的变化规律?

推测如果是3~9号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非金属性和金属性会如何变化?

【学生总结】

【投影展示】探究问题4的结论:

1-18号元素(除稀有气体),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重复出现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小结】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得出了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原子半径(除稀有气体外)、元素主要化合价以及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其实这一规律就是著名的元素周期律。

【投影】元素周期律的定义

【设问】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设问】从中大家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小结】结构决定性质。

【课堂练习】

1、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M层的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1/2,则该元素的原子是()

A、LiB、SiC、AlD、K

2、有X、Y两种原子,X原子的M层比Y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Y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好是X原子L层电子数的二倍,则X为______,Y为_______。

3.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

A.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元素的性质随原子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作业布置】

回忆、总结、发言

 

思考、交流

 

思考、交流

 

观看、思考

 

填写表格

交流、讨论回答:

 

倾听、理解

 

观看、理解、记忆

 

倾听

 

分析、比较、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

 

思考、理解、记忆

 

交流、讨论

思考、理解、记忆

 

分析、推理

 

倾听

回顾

 

交流、讨论

 

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填写表格

 

思考

 

讨论

 

理解、记忆

 

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引导发现

培养学生发现、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明确本节课的研究目标

 

充分利用课本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从现象回归本质,加深理解和记忆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信息提取得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则:

分层排布、能量最低

2、排布规则:

一低三不超

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2、原子半径(除稀有气体外)呈现周期性变化;

3、元素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4、元素的化学性质(金属性、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定义:

实质:

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课后反思】

本节课属于化学基本理论课,内容枯燥乏味,较多运用了讨论、引导、启发等教学方法,重在利用一连串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进行积极的思考,为了强化学生的体验,本节内容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为了学生参与动手的学生演示实验,以缩短观察的距离,增强实验的效果。

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1.由于缺少提前预习和充分的思考,一些学生对实验目的不明确,实验过程不熟悉,实验速度慢,效果不明显。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熟练,观察不全面。

依然需要老师的充分引导和提示。

启示:

学生的薄弱环节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暴露出来,也只有通过实践逐步得到克服。

我们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另外,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还应当刻意添加一些轻松活泼的因素融入以便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本节课需要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并能初步运用原子结构理论加以解释;

②掌握“位”、“构”、“性”三者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③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实践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引导学生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总结,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②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和理解,初步树立科学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重点】从原子结构的角度预测和解释元素的某些性质。

【难点】形成依据“位”、“构”、“性”三者关系研究元素周期律的方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归纳演绎、指导阅读、启发探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请大家回顾元素周期律的内容。

它的实质是什么呢?

【回顾】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从而引起原子半径(除稀有气体外)以及主要化合价都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由于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必然导致元素的化学性质也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这条规律总结起来就是元素周期律。

【引入】这条规律实际很早以前就被化学家所发现,应用这条规律可以指导和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来共同了解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提问】元素在周期表位置、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

【小结】1、结构决定位置,位置反应结构:

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电子层数=周期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2、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最低负价︱+最外层电子数=8

3、位置推断性质、性质体现位置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推测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结构、性质等递变规律

【设问】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性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的结构如何影响到元素的化学性质呢?

比如金属性、非金属性。

【学生讨论】

【小结】原子核外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班级及其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引力的大小决定了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得失电子能力的大小体现出元素氧化性与还原性也就是非金属性与金属性。

【思考】在整张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有什么变化规律呢?

【学生发言】

【设问】金属性最强和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分别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什么位置呢?

【学生发言】

【过渡】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很好的指导我们。

它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

【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P17-18,了解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有什么实际应用。

【学生总结】

【小结】

(1)预言未知元素并证实.

(2)分界处找半导体材料.

(3)较低毒磷农药代替砷农药.

(4)过度区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课堂练习】

1、下列事实能说明金属性Na>Mg的是()

A、Na最外层有一个电子,Mg最外层有2个电子;

B、Na能与冷水反应,而Mg不能;

C、碱性NaOH>Mg(OH)2

D、Na不能从MgCl2的溶液中把Mg置换出来

2、下列事实能说明非金属性Cl>S的是()

A、Cl2比S易与H2化合

B、HCl比H2S稳定

C、酸性HCl>H2S

D、Cl的最高正价为+7,S的最高正价为+6

3、同一周期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XO4>H2YO4>H3ZO4,则下列说法中判断错误的是()

A.阴离子半径:

X>Y>Z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HX>H2Y>ZH3

C.元素的非金属性:

X>Y>Z

D.单质的氧化性:

X>Y>Z

【作业布置】

回忆

 

倾听

 

思考、交流

小组讨论

 

理解、记忆

 

思考、讨论

 

理解、记忆

 

思考

发言、倾听

 

发言、倾听

 

阅读

总结

 

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

发挥学生主动性

 

明确原子结构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通过练习加深对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理解,并能实际应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位”、“构”、“性”间的关系

2、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和意义应用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基本上是在上一课时的内容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概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直接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就不断的渗入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应用的一些知识点,因而第二课时更多的是将已学知识进行概况、归纳形成线条,而更多的是通过各种练习来加深对这一节内容的理解,并不断通过练习来巩固和强化对这一类问题的解决能力,所以教学设计中并没有突出教学过程,而是给予一个大致的知识点的方向,习题则应根据具体学校和师生状况选择一些合适的题目进行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着重规律的提炼,所以在课堂上应尽量多的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并总结出规律的答案,而不应直接给出结论,在学生犹豫不决时适当加以引导,增加生生讨论的时间,在位、构、性知识点上稍加以讲解,然后才通过题目巩固练习。

这样应该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