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图表类题解题指导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5769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图表类题解题指导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政治图表类题解题指导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政治图表类题解题指导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政治图表类题解题指导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政治图表类题解题指导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图表类题解题指导教学设计.docx

《高考政治图表类题解题指导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图表类题解题指导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图表类题解题指导教学设计.docx

高考政治图表类题解题指导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2020年高考政治“图表”类题解题指导

教材定制/提高课堂效率/内容可修改

2020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political"chart"typeproblemsolvingguide

教师:

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2020年高考政治“图表”类题解题指导

教材说明:

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三政治科目,主要用途为通过指导思想,让学生学会如何成长与做人,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促进全面发展和提高。

内容已根据教材主题进行配套式编写,可直接修改调整或者打印成为纸质版本进行教学使用。

  近年的高考,两个论述题中必定有一个图表题,所限定的知识要求一般都是经济常识的内容,所以特别要注意这一题型。

  一、试题特点

  1、反映当年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体现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关注的重点问题

  2、题型结构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材料,一是设问。

材料一般由“表题,2~3个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图饼式三种)、注释”三部分组成。

  3、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

(1)问是:

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问是:

表一和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第(3)问要求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根据材料设定的其他问题。

  二、解题思路与技巧(解答图表题应做到三个“三”)

  1、三读:

  ①读图表。

图表一般是表格、饼状图和柱状图,有标题、时间、项目、数据以及小字注等构成。

标题表明什么行业、什么部门、什么社会群体等单位的什么经济状态。

它总揽和规定着表格的基本内容。

项目则把各种数据按照一定的类别划分开来,按照一定关系有序地进行排列。

  ②读注文。

图表下的注文对图表起着补充作用。

是图表式主观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文还对答题思路有提示作用。

  ③读设问。

图表是为设问服务的,设问是命题测试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

读设问,一要弄懂各问分别问的是什么,二要弄懂各问之间的内在联系。

(当然要注意图表中具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

如图表中出现1978年我们应联想到改革开放,1997年就联想到党的xx大。

XX年应联系到党的xx大。

  2、三比

  ①纵向比较。

对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

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身变化发展的趋势。

  ②横向比较。

发现不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发现新问题。

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

  ③表与表之间的比较分析。

图表与图表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存在着一定联系。

经过细心的比较,抓住这个联系,我们就会产生新的认识。

前几年的表格论述题基本上是一个表反映成绩,另一个表明存在问题,两个表是互补关系。

  3、三到

  ①由数字到术语。

图表型主观题往往以数字来表达某种经济现象,在回答问题时必须用术语概括这一现象。

  ②由现象到本质。

我们必须在由数字到术语表述基础上,揭示出本质。

  ③由理论到实践。

政治高考不仅仅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更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典型例题讲解

  (广东卷)(18分)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l:

XX年-XX年广东省能源消费变动状况。

  材料2:

XX年——XX年广东省人均gdp变动情况

  年份XX2XX年XX2XX年XX2XX年XX2XX年XX2XX年

  广东省人均gdp(美元)1660.221812.092081.382382.952882.0

  材料3:

广东省单位gdp能耗变动状况

  注:

吨标准煤/万元是国际通用的能耗指标。

问题:

  

(1)材料1、材料2和材料3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①材料1可以看出,广东省能源消耗总量呈现增长趋势,其中XX-XX年能源消费的增速明显慢于XX-XX年。

  ②材料2可以看出,广东省人均gdp稳步增长,说明广东省经济发展整体上处于良好状态。

③材料3可以看出,广东省单位gdp能耗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说明广东省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降低能耗。

  

(2)材料l、材料2和材料3之间有什么联系?

  随着广东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总量在增加,但单位能耗在逐步下降,说明我省经济发展向低能耗转型。

  (3)材料2和材料3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③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农业、工业、服务业

  四、训练与讲评

  1、材料一:

XX年至XX年最终消费支出、投资、净出口对gdp贡献率(单位%)

  年份最终消费支出投资净出口

  XX年38.237.724.1

  XX年38.742.o19.3

  XX年39.440.919.7

  XX年1-9月44.566.5—11

  

(1)目前世界各国消费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60%。

(2)XX年11月份我国出口下降2.2%,创1999年5月以来的新低;进口下降17.9%,创1995年1月以来的新低。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有什么影响

  .

(1)XX年至XX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增大,但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投资贡献率过大;XX年1—9月出口贡献率下降较快,特别是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显现,我国进出口双双转为负增长;进口增速下降得更快,说明我国国内需求大幅收缩,经济已严重下滑。

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2)影响是:

消费不足,会削弱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并使投资增长不能得到最终消费的支持;大量投资将形成产能过剩,居民收入增长困难;净出口贡献率低,使得促内需保增长压力增大。

  2、30改革开放,30年风雨兼程,变化万千,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表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gdp总量人均

  gdp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978年3645亿元381元343元113.6元210.6亿元

  XX年24.95万亿元2460美元13786元4140元172534亿元

  注:

在过去的29年中,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是9.8%

  表二: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变化

  年份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198829.820912.513.8

  199328.428707.715.7

  199820.836118.118.4

  XX16.452573.621.3

  XX12.568549.426.9

  

(1)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表一、表二的经济信息。

  

(1)表一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度跃升;人民收入显著提高

  表二反映了我国农业和农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表现在:

①从1988年到XX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说明我国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②农业机械总动力不断增加,对农业的物资投入不断加大,说明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③农业非农产业劳动力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不断提高,反映出农村中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说明农村中的二、三产业不断发展。

  3、材料一某市XX-XX年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单位:

元)

  XX年XX年XX年XX年2XX年1-10月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6860/8.5%7703/13.4%8472/9.0%9422/7.7%10317/9.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2366/4.2%2476/4.8%2622/4.3%2936/6.8%3303/12.5%

  注:

从XX年起,某市取消了农业税并且对种粮农户给予了粮食补贴。

  材料二某市部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农业生产经营状况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农村社会事业村民对村委会的满意率

  农业科技贡献率农产品加工率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懂技术的农民占农民比重参加各类社会保险比重患病就医率

  30%20%6年10%5%60%51%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

  

(1)材料一说明XX年以来,某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但城乡差距较大;由于国家实施了取消农业税并且对种粮农户给予了粮食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有较大提高。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某市的农业基础薄弱、农民生活水平低、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相对落后。

具体表现在:

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农业产业化不足、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村社会保障基础差、村委会建设有待提高。

  4、表1:

XX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

元)

  城镇居民农村居民

  东部中部西部东部中部西部

  1036672354146416024071921

  表2:

197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年份1978年1990年1996年XX年XX年XX年

  基尼系数0.180.340.4240.4650.4750.47

  注:

基尼系数是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属于均等分配区间,0.3~0.4属于合理区间,大于0.4表明收入差距过大。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1)表1和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表1、表2和材料一是什么联系?

  ①表1反映出XX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且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总体收入也存在一定差距。

表2反映出197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连年增加,说明我国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

  ②表1、表2和材料一是一种因果联系。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影响了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因此党和政府要运用材料一的措施加以调控

  5、今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现收集了广西经济的一些基本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XX年1--10份的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指标1-10月同比增加%

  广西生产总值(前三季度,亿元)4701.5113.1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486.6225.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918.7523.1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前三季度,元)1059816.2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前三季度,元)307315.8

  材料二:

前三季度,全区进出口总额102.7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7%。

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31.34亿美元,增长63.6%。

其中,对东盟出口额21.14亿美元,增长93.6%;自东盟进口额10.20亿美元,增长23.8%。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①反映了广西经济发展较好生产总值持续增加。

  ②投资、消费与出口共同拉动了广西经济的发展。

  ③居民收入增长,但农民收增长幅度小于城镇居民,且收入差距大。

  ④出口大于进口,处于贸易顺差地位,说明广西经济在对外贸易当中处于有利地位。

  6、材料一:

表一:

1978年~XX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1978年3645.2381

  XX年249529.951000

  表二:

1989年~XX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状况

  年份1989年XX年XX年XX年

  城市1374元6860元8500元13786元

  农村602元2366元2622元4140元

  注:

XX年以前,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大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

  表一、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如何解决表二中所反映的问题?

  

(1)表一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经济发展迅速。

表二反映了1989-XX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财政收入的增长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

  

(2)解决表二中的问题就要做到:

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7、XX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gdp总量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进出口总额

  1978年3645亿元381元343元113.6210.6亿元206.4亿美元

  XX年246619亿元2460美元13786元4140元172534亿元21738亿美元

  注:

在过去的29年中,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是9.7%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

并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

  

(1)材料一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收入显著提高,对外开放规模不断扩大。

  原因:

①最根本的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

  ③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着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

  ④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8、材料一中小企业在一些国家企业总数中的比重、贡献率、就业人数情况

  美国德国日本中国

  占国内企业总数99%99.7%99.7%99.5%强

  对经济的贡献率50%45%47%55%

  就业人数60%70%70.2%75%

  注:

美国70%的创新发明是在小企业实现的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简述我国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治意义。

  

(1)材料一说明表中各国的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主体力量,在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与美德日大体相当。

  

(2)促进中小企业良性发展,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国家政权;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

  10、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载变化万千。

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一: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变化

  年份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农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198529.820912.562.413.8

  199028.428707.760.215.7

  199520.836118.152.218.4

  XX16.452573.650.021.3

  XX12.568549.444.726.9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

  

(1)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材料一、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1)①从1985年到XX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反映出我国的三大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②农业机械总动力不断增加反映出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业的物资投入不断加大。

  ③农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不断下降,反映出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④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不断提高,反映出农村中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村中的二三产业不断发展。

  

(2)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力发展了,因此,生产关系要做相应的调整,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byfoonshionEducationResearchCent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