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569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山东省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历史山东省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历史山东省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历史山东省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历史山东省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山东省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历史山东省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山东省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山东省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历史山东省锦泽技工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山东省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每题1.5分)

1.关于我国农业,《孟子·梁惠王上》中有“深耕易耨”之说;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

这些记载反映出战国时期()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C.农业主体地位的形成D.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2.“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

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

”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

A.瓷器  B.丝绸C.铁器D.青铜器

3.在西方史学界,有人认为:

“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

……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按照这一论断,你认为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

A.西安B.广州C.上海D.天津

4.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了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此话的真正意思是美洲的发现(  )

A.促进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B.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为欧洲资本主义提供原始积累

C.导致了东西方社会发展差距的扩大

D.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会合交融

5.19世纪下半叶,由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上述状况反映了(  )

A.全球化趋势出现B.世界市场的形成C.殖民扩张的开始D.资产阶级的形成

6.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7.爱好历史的小王正在看《庐山会议实录》,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

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讨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进行□□□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

由于印刷问题,有几个字看不清楚,你认为“□□□”应该是(  )

A.人民公社化B.“大跃进”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一五计划

8.1949年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的三个步骤依次是(  )

①人民公社 ②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家庭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

9.下表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

有控股工业

集体

工业

城乡个

体工业

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1978

77.6

22.4

1997

25.5

38.1

17.9

18.5

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10.“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

”这种情况源于(  )

A.美国是战后世界超级大国B.“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

C.“关贸总协定”的签署D.战后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11.表1

成立时间

名称

1955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12.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有人说:

“美国打了个喷嚏,欧洲就要感冒,亚洲就得了肺炎,而非洲的肺结核更严重了。

”这种情况主要反映了当前(  )

A.美国是超级大国B.国际分工日趋明显

C.世界经济全球化影响愈加深远D.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本土化

13.“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D.商品经济的发达

1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B.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C.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D.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15.考古队在某地墓葬发现焦炭、棉毯、唐三彩等遗物,此墓葬最早可能在()

A.唐朝末年B.南宋末年C.元朝末年D.明朝末年

16.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条件是()

①白银普遍流通②政治统一③大运河开通④田庄经济的发展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17.古代中国早期城市的功能一般是()

A.工商业中心B.宗教活动中心C.经济中心D.政治中心

18.与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的表现不符合的是()

A.对外贸易空前活跃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江南地区市镇群的出现D.私营工商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19.与唐朝前期的都城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功能增强的突出表现是()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B.商业活动打破坊市界限

C.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D.出现专门的市场管理机构

20.下列航海家到过亚洲的是()

①迪亚士②哥伦布③达·伽马④麦哲伦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②④

21.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且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在()

A.15世纪B.16世纪C.17世纪D.18世纪

22.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于()

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

23.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①列强以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②在对外正当贸易中开始出现贸易逆差

③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④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4.《南京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

A.割地B.赔款C.关税协定D.五口通商

25.日伪政权采取的措施中,极大的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的是()

A.“军事管理”方式B.“委托经营”方式

C.控制和垄断金融D.物资管制制度

26.以下对“断发”和不缠足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断发”先于不缠足运动,并较早完成

B.政府曾多次下令废除缠足

C.维新人士也曾发起过不缠足运动

D.有新式学堂曾把不缠足作为入学条件

27.中国近代航空事业起步于()

A.清政府时B.北洋军阀政府时C.南京临时政府时D.南京国民政府时

28.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这里“统一”的主要方式是()

A.正常的文化交流B.西方的殖民掠夺C.东方的借鉴学习D.工业革命的推广

29.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主要是()

A.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的结果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结果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结果

30.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最大的区别在于()

A.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C.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31.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资本主义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A.经济规律在起作用B.世界市场的作用

C.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D.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3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是()

A.国有企业B.独资企业C.股份制企业D.合伙企业

3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在内容上的最大不同是()

A.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B.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

C.注意经济方法在改革中的应用

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改革

34.“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左”倾错误严重泛滥B.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C.自然灾害迅速蔓延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35.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的长远意义在于()

A.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B.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现代化

C.使农村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D.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36.深圳、珠海等地是我国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表现在()

A.对外关系可以独立自主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突破了计划经济的限制D.具有特别的行政权力

37.欧洲经济一体化改变了世界格局的含义是()

A.促使两极格局的结束

B.成为抗衡世界经济霸主——美国的一支重要力量

C.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D.代替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38.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共同点不包括()

A.内部各成员之间存在差异性

B.都适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C.各组织的成员国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

D.促进了各成员国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39.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B.世界贸易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D.亚太经合组织

40.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间的不平衡性导致()

A.经济全球化减慢B.地区冲突不断C.区域集团化趋势D.霸权主义膨胀

二、材料题(共40分,其中第41题8分,第42题8分,第43题12分,第44题12分。

4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清初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

康熙五十九年规定,对外贸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

一切必须经“公行”,非经“公行”不许私自相接受,民间私售,即违禁例。

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

——鄂世镛著《清史简编》

材料二:

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

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

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要求建立“充分的外交关系”。

英使所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

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的政策及其原因。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1年12月上旬,欧共体12国在马斯特里赫特市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材料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