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峰保护工程设计方案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5695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8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飞来峰保护工程设计方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飞来峰保护工程设计方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飞来峰保护工程设计方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飞来峰保护工程设计方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飞来峰保护工程设计方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飞来峰保护工程设计方案2.docx

《飞来峰保护工程设计方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来峰保护工程设计方案2.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飞来峰保护工程设计方案2.docx

飞来峰保护工程设计方案2

前言

受浙江省杭州市园文局灵隐管理处之委托,我所于2000年5月承担了浙江省杭州市飞来峰摩崖造像保护工程的设计任务。

本次项目内容包括两部分。

1、针对题刻区保存现状和文物主体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科学的题刻区总体保护方案。

2、以21—29龛(龙泓洞造像区)和59—68龛(冷泉造像区)为重点研究和治理对象,根据现存病害的危害程度,按照“保护第一,抢救为主”的原则,制定合理的、科学的试验性施工技术设计方案。

根据任务之具体要求,我所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有关技术人员于2000年9月下旬联合赴现场进行了题刻区内的水文及工程地质详勘,详勘的主要对象为题刻区重点保护范围,重点对象为龙泓洞造像区、冷泉造像区。

现场主要完成了造像龛现状测绘、工程地质测绘、地质雷达勘探、电法测深、电法剖面测试及石刻表面自由吸水率测试,并提取了岩样和地下水、地表水及雨水样。

2000年10月至11月,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岩土工程试验室和测试中心,完成了岩样的物理力学试验、岩石的矿物成份的测定、水质分析等测试任务,并进行了有关稳定性计算。

通过室内外的综合研究,现已查明了题刻区内的环境地质病害现状、类型和机理,详见《杭州飞来峰摩崖造像环境地质病害防治对策研究报告》、《灵隐飞来峰灰岩溶蚀现象地质雷达探测报告》和《检测报告》。

本次设计方案是根据以上报告提供的测试数据、背景材料和现场勘测分析结果,按照全国及行业的有关规范和题刻区现存文物特点而制定的。

设计方案包括两部分:

《浙江省杭州市飞来峰摩崖造像总体保护方案》

《浙江省杭州市飞来峰摩崖造像一期保护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浙江省杭州市飞来峰摩崖造像总体保护方案

1.文物概况

1.1地理位置

飞来峰摩崖造像群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西郊的灵隐景区内,距西湖西岸2.5—3km,中心地理坐标北纬30º15',东经120º12'。

造像区位于冷泉溪右岸,与灵隐寺隔溪相望,造像雕凿于飞来峰北麓的山崖岩壁之上。

1.2造像分布情况

根据飞来峰地形地貌特点,经文物工作者多年勘察研究,现飞来峰摩崖造像群集中段共有在编造像99龛。

主要分布于飞来峰岩壁之上及青林洞、玉乳洞、龙泓洞三大洞内。

其中飞来峰岩壁之上分布有80龛(编号01—80),青林洞内分布有12龛(编号81—92),玉乳洞分布有5龛(编号93—97),通天洞分布有2龛(编号98—99),总计造像约380余尊,是浙江省最大的一处摩崖造像群。

1.3历史沿革

据唐代陆羽《灵隐寺记》载:

“有僧于岩上周围镌罗汉佛菩萨”,因此,可以推断飞来峰摩崖造像始刻年代应早于唐。

而目前可寻最早的题记为82#龛滕绍宗雕造的“西方三圣”,刻于五代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五代以后北宋、南宋、元、明历代大量增刻。

目前,五代造像尚存2龛,10余尊像,分布在山顶和青林洞口;宋代造像26龛,200余尊像,分布在金光洞、玉乳洞、青林洞南、龙泓洞、冷泉溪南侧一带。

其中43#龛南宋布袋弥勒像,龛的周长达900厘米,是飞来峰造像群中最大的一龛;元代造像66龛,100余尊像,其中题记尚清晰可辨者19尊。

年代最早者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

除龙泓洞内一尊观音造像外,其余分布在冷泉溪南岸和青林、玉乳、龙泓、呼猿各洞周围的岩壁之上;明代造像4龛。

1.4价值评估

飞来峰摩崖造像群中的五代造像源自佛教净土宗的“西方三圣”,造像坐于高束腰仰莲须弥座之上,身后缘饰火焰纹背光,保留了晚唐的风格。

北宋造像6#龛刻于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

壸门式花头龛高146厘米,宽150厘米。

体裁为“卢舍那佛会”。

本尊卢舍那,头戴宝冠,身着圆领通肩袈裟,端坐于高束腰莲座之上,双手作说法状;左侧文殊菩萨骑狮,由拂菻牵引;右侧普贤菩萨骑象,由獠蛮牵引;又有菩萨4尊、天王4尊分立两旁;龛楣上端有飞天两身,戴宝冠,着天衣,佩璎珞,捧鲜花,凌空飞舞散化;龛外侧刻乾兴元年(1022年)胡承德造像题记。

龙泓洞口21#龛由3幅宋代浮雕组成,全长660厘米,高100厘米。

一是白马驮经,浮雕两位高僧,身后饰头光,似长途跋涉状,右上角分别刻“摄摩腾”、“竺法兰”字样,其后一人牵马,上刻“从人”两字;另一浮雕是三国曹魏僧人朱士行往西域佛法;还有一幅是唐玄奘取经,唐僧双手合十,作缓步前行状。

43#龛南宋布袋弥勒像,龛的周长达900厘米。

主像布袋弥勒粗眉大眼,嘻笑颜开,一手按布袋,一手执念珠,袒腰踞坐,自然生动,两侧围绕十八罗汉,依山势布局,或静或动,姿态各异。

是飞来峰摩崖造像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飞来峰摩崖造像群中以元代造像龛最多,始自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终于二十九年(公元1293年)。

据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二十五卷云:

“时江南释教都总统永福杨琏真伽,自至元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恢复佛寺三十余所,如四圣观音,昔之孤山寺也。

弃道为僧者七八百人,皆挂冠于上永福寺帝师殿梁间,而飞来峰石壁皆镌佛像。

”在冷泉溪南岸与壑雷亭隔溪相对处,现存的52#龛,平顶,龛高270厘米,宽220厘米。

内刻无量寿佛坐像一,高206厘米,头顶螺发、肉髻,着半披肩袈裟,全跏趺坐式,作禅定相;龛下有长篇“大元国杭州佛国山石像赞”:

“永福杨总统,江淮驰重望。

旌灵鹫山中,向飞来峰上。

凿破苍崖石,现出黄金像。

……至元二十六年重阳日,住灵隐虎岩净伏谨述,大都海云易庵子安丹书,武林钱永昌刊。

”文中“杨总统”,即杨琏真伽。

作为“江淮诸路释教都总统”的杨琏真伽是当时杭州宗教事务管理机构的最高统治者,也是飞来峰元代造像的主要施主之一。

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杨因盗掘宋陵,侵吞官物,先遭弹颏后被赦免,为报朝廷恩典,便在飞来峰大兴造像。

因此,飞来峰元代造像的规模与杨琏真伽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飞来峰摩崖造像群中的元代作品不乏上乘之作,是当时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代表。

其中:

3#龛“华严三圣”,刻于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龛高240厘米,宽400厘米,弧拱顶。

本尊毘卢遮那高155厘米,头戴五佛宝冠,耳垂珥珰,着菩萨装,全跏趺坐于莲座上,双手作五字剑印;左侧为文殊菩萨,右侧为普贤菩萨,均戴宝冠,披薄纱,佩璎络,作半跏趺坐式;旁有徐僧录造像题记。

在呼猿洞有两龛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杨琏真伽命工镌造的石像:

一龛是无量寿佛、文殊菩萨、救度佛母像,本尊高220厘米,作禅定印;右侧文殊右手举剑;左侧救度佛母,高150厘米,右手作施愿印,均坐于亚字形须弥座上;另一龛为“西方三圣”,本尊阿弥陀佛高205厘米,全跏跌坐式;其胁侍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各高150厘米,均半跏跌坐于亚字须弥座上。

两龛造像均有题记。

26#龛大白伞佛母像,龛高235厘米,宽160厘米,像高154厘米。

头戴宝冠,上身赤裸,全跏趺坐于仰莲座上,左手持伞盖。

龛楣上刻藏文、汉文各一行,汉文为“一切如来顶髻中出大白伞盖佛母”。

61#龛尊胜佛母。

主尊佛母准提,三面八臂,容相丰满端丽,戴冠挂耳珰,上身半裸,饰璎珞,手执法器,结跏趺坐于莲台。

左右胁侍菩萨身着轻衣,面带微笑,休态婀娜。

两侧为四尊金刚,瞠目踞步,手掌兵器。

龛上部有喇嘛塔,两侧各有供养天一尊,戴宝冠,托宝钵,乘祥云,作飞来状。

综上所述飞来峰元代造像有以下特点:

龛有平顶和拱券两种;佛像多螺髻高尖,菩萨宝冠上部外敞,纹饰繁缛;莲座上沿饰莲珠纹,出现亚字形须弥座;头光和身光均素面。

体现了密宗造像的形制特征。

因此,飞来峰元代造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政教合一的历史背景,弥补了中国造像艺术史中的缺环。

因此,1961年4月1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飞来峰造像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造像区自然环境状况

飞来峰摩崖造像群赋存的自然环境,在总体特征上具有以下特点:

区内溪流横贯,沟谷纵横,溶洞深邃相连,气候温湿,绿树葱郁。

以五洞(龙泓洞、玉乳洞、射旭洞、青林洞、呼猿洞)三涧(南涧、西涧、北涧)一池(冷泉池)构成了造像群总体的自然风貌。

2.1地形地貌

造像区位于飞来峰北麓山崖岩壁上。

崖面高差为8~15m。

地形单元属灵隐低山丘陵区,由碳酸盐岩构成低丘。

区内沟谷发育,致使丘陵地形起伏不平,各有差异。

冷泉溪由西南至东北流经本区。

区内莲花峰为至高点,海拔高程168.6m,飞来峰东北冷泉溪底为最低点,海拔高程39.0m,相对高差约125m。

由于石灰岩易受流水侵蚀,在区内形成相对发育的岩溶地貌,较大的溶洞有龙泓洞、射旭洞、玉乳洞、青林洞等。

2.2地层岩性

石刻区出露的地层为石炭系中统船山组(C2C)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藻灰结核灰岩,以及第四系(Q4)的残坡积、崩坡积和冲洪积层。

第四系残坡积物成份为棕红色粉质粘土,厚度一般小于lm;崩坡积物成份为灰岩块石,最大直径大于3m,分布于陡崖之下;冲洪积物分布于冷泉溪内,主要成分为卵砾石及含砾石粘土。

造像所赋存岩层出露厚度>100m,岩石软硬适中,适于雕刻。

灰岩质地纯,抗溶蚀能力差。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2-1及图1。

根据X—衍射、X—荧光成份分析结果(No1、No2)表明,灰岩中方解石含量为98%,化学成分以Ca0为主。

根据岩石薄片鉴定结果表明,生物碎屑含量达15—20%,具粉晶—微晶结构,因此造像赋存地层岩石应定名为生物碎屑粉晶—微晶灰岩。

详见表2—2、表2—3及图2。

图1单轴压缩试验成果图

表2-1岩石物理力学实验成果表

试样

编号

深度

岩性

干密度

饱和

密度

饱和

吸水率

干单轴

抗压强度

弹性

模量

变形

模量

泊松比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弹性

模量

变形

模量

泊松比

备注

g/cm3

g/cm3

%

MPa

Gpa

Gpa

Mpa

Gpa

Gpa

1-1

地表

灰岩

2.63

2.63

0.62

70.3

22.40

14.72

0.180

46.2

11.74

7.77

0.088

*试样沿裂缝破坏

66.8

19.31

13.23

0.304

47.6

14.06

8.92

0.290

2-1

地表

灰岩

2.58

2.60

0.63

48.1*

8.23

6.49

0.059

54.8

20.06

12.36

0.324

61.8

16.71

12.11

0.456

54.4

13.24

7.74

0.420

测试条件:

温度20℃,相对湿度55%测试依据:

GB/T50123-99测试仪器及编号:

电动伺服材料试验机1346型

表2-2X荧光成分分析结果

样品编号

SiO2

Al2O3

Fe2O3

CaO

MgO

Na2O

K2O

Ti2O

烧失

No.1

0.47

0.21

0.14

54.27

0.39

0.08

0.02

0.03

43.48

No.2

0.60

0.23

0.18

54.02

0.29

0.07

0.02

0.03

43.35

No.3

3.85

1.78

0.71

51.17

0.20

0.09

0.08

0.06

41.59

注:

仪器型号为德国西门子SRS-303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

表2-3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结果

样品编号

方解石

石英等杂质

No.1

>98%

<2%

No.2

>98%

<2%

No.3

>90%

<5%

2.3地质构造

造像区地质构造属扬子准地台东部钱塘台褶带。

飞来峰山体为西湖复向斜中一向斜构造。

飞来峰向斜地层单一,由石炭系船山组灰岩组成,岩层倾角较平缓,两翼基本对称。

造像区位于飞来峰向斜的北西翼,倾向125—168°,倾角为18—33º,岩层产状变化较大。

图2X—衍射图谱

造像区内断裂不发育,主要分布有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构造节理。

从理公塔至冷泉池西岸,沿250m测线进行的节理测量统计结果表明(见图3):

区内共发现构造节理120条,构造节理密度为0.48条/m。

其中走向北西320—340º一组节理较为密集,多陡倾角,隙宽较大,裂隙中有泥质充填和植物根系生长,根劈作用和溶蚀作用是使裂隙加宽的主要原因;走向北东30—70º的一组节理相对稀疏。

当这两组节理与崖面大致平行时,往往构成岩体的崩塌滑动面。

除上述两组节理外,岩体内还发育有层面节理和风化卸荷裂隙,构造节理和层面节理互相交切,将区内岩体切割成巨块状分离体。

这些分离体在重力作用下,易产生朝临空方向的崩塌,是区内主要的动力地质现象。

构造节理、层面节理和风化卸荷裂隙交切,构成区内渗水裂隙网络系统,成为地下水的渗流通道和储存空间。

2.4水文条件

造像区所在飞来峰在地貌上为独立低丘,构成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区内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图3节理玫瑰花图

莲花峰为中心,汇水面积约0.35km2。

区内地下水类型为岩溶裂隙水。

在飞来峰北侧山脚,由冷泉池至龙泓洞一线溪沟中泉点露头较多,出露高程为39.0—44.0m,均为下降泉。

据测量其中冷泉流量为2L/s,水样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

按库尔洛夫分类标准,造像区地下水属低矿化度、弱碱性重碳酸钙型。

详见表2—4地下水化学成份表明地下水的循环条件较好,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

表2-4泉水水质分析成果表

离子

mg/L

meq/L

meq%

采样日期

2000.9.24

采样深度

 

Ca2+

63.49

3.17

84.46

水温

气温

Mg2+

5.25

0.43

10.91

Fe3+

PH值

7.71

沉淀

Fe2+

项目

毫克/升

项目

毫克/升

项目

德度

NH+4

矿化度

302.26

As

全硬度

10.09

Na+

8.50

0.34

8.63

游CO2

Hg2+

永久硬度

1.57

K+

侵CO2

CN--

暂时硬度

8.52

耗氧量

Cr6+

负硬度

/

合计

77.24

3.94

100.0

可溶SiO2

Cr3+

总碱度

8.52

F--

Cu2+

 

Cl--

9.93

0.28

7.11

H2S

Pb2+

SO42-

29.59

0.62

15.74

Zn2+

HCO3--

185.50

3.04

77.15

库尔洛夫表达式

CO32--

细菌分析

细菌总数

大肠杆菌

OH--

个/ml

指数个/升

菌值ml

合计

225.02

3.94

100.0

综上所述,造像区的补径排条件为:

大气降水除以面流的形式顺地表排出外,部分大气降水经残坡积层和溶蚀裂隙垂直入渗,以莲花峰和屏莲峰一线为地下水的分水岭,向四周产生径流,在作为排泄区的冷泉溪一带,以下降泉的形式排出区外。

2.5气候条件

杭州市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总体特点为: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气温适中,日照较多,空气湿润。

区内多年日平均气温为16.4℃。

一年中最低气温在1月,平均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为-10.1℃。

最高气温在7月,平均气温28.6℃,极端最高气温为42.1℃。

多年平均降水量900—1600mm。

最高月降水量514.9mm,最高日降水量141.6mm。

全年各时期的降水比例为:

春雨期(3—4月)占17%,梅雨期(5—6月)占27%,秋雨期(9月)占12%。

多年平均降雨天数为130—170大,日降雨量25—49.9mm的大雨天数平均每年为10.1天,日降雨量大于50mm的暴雨天数平均每年2—3天,多发生在春雨和梅雨季节。

区内降水日趋酸化,据雨水样水质分析结果表明,降水的PH值偏酸性,详见表2—5。

又据1981—1988年降雨监测,杭州市降雨年日平均pH值已从原5.33下降至4.27,7年间降雨酸度提高了近10倍。

冬季的降雨PH值最小,为3.37;春秋季次之,为3.44—3.50;夏季最大,为4.83。

静风或弱风时pH平均值最小,在3.85—4.21之间。

在偏北风条件下,酸雨率最高,达57%。

表2-5雨水水质分析成果表

离子

mg/L

meq/L

meq%

采样日期

2000.9.24

采样深度

 

Ca2+

10.10

0.50

59.52

水温

气温

Mg2+

2.43

0.20

23.81

Fe3+

PH值

5.83

沉淀

Fe2+

项目

毫克/升

项目

毫克/升

项目

德度

NH+4

矿化度

60.51

As

全硬度

1.96

Na+

3.5

0.14

16.67

游CO2

Hg2+

永久硬度

0.84

K+

侵CO2

CN--

暂时硬度

1.12

耗氧量

Cr6+

负硬度

/

合计

16.03

0.84

100.0

可溶SiO2

Cr3+

总碱度

1.12

F--

Cu2+

Cl--

3.55

0.10

11.90

H2S

Pb2+

SO42-

16.52

0.34

40.48

Zn2+

HCO3--

24.41

0.40

47.62

库尔洛夫表达式

M0.06

CO32--

细菌分析

细菌总数

大肠杆菌

OH--

个/ml

指数个/升

菌值ml

合计

44.48

0.84

100.0

多年平均日照数每年1800—2000小时。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82%。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00—1400mm。

杭州市地处亚热带季风区,风向随季节变化,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7—9月为台风期,平均风速为2.6m/s,最大风速28m/s。

2.6地震条件

杭州市地震活动与球川—萧山深断裂、昌化—余姚深断裂以及临安—马金深断裂自全新世以来多次活动有关,尤其与前两个深断裂交叉部位的活动关系最大。

地震多为弱震(3—5级)和微震(1—3级)。

2.7土壤与植被

造像区土壤属棕红色粉质粘土,是一种深度风化的矿物质土壤。

母质中的原生矿物为铝硅酸盐,呈红色或黄红色。

PH值6.55。

有机质含量一般在土层深度8—35cm处为1.79%,0.5—8cm处为3.45%。

飞来峰地区植被以常绿阔叶类、落叶阔叶类木本植物为主,古树名木较多。

据调查,区内共有古树89株,其中一级保护古树49株,二级保护古树40株;名木5种,其中银杏16株,香樟12株,枫香14株,七叶树4株,珊瑚朴16株。

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有天木栏(三级保护植物),浙江润楠,山拐枣,光皮树。

3.造像区现存问题及原因

飞来峰摩崖造像群从五代至今历经1000多年,在长期自然营力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目前造像、石刻、题记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环境地质病害。

3.1危岩崩塌

如前所述,区内岩体受两组陡倾的构造节理、缓倾的层面节理及风化卸荷裂隙的控制,使岩体多被切割成巨块状分离体。

这些分离体在重力作用下,易产生朝临空方向的崩塌。

这种动力地质现象在区内随处可见。

最大的崩落块体直径达3—4m。

据了解,79#龛左侧曾在冬季崩落过上吨重的岩块。

在切割岩体的裂隙中,构造节理起侧向切割面作用;层面节理起水平切割面作用;卸荷裂隙面与崖面近平行,起崩落面和滑移面作用;风化裂隙一般不规则,是干湿交替作用下形成的胀缩裂隙。

裂隙交切在造像区内形成局部的危岩体。

这些不稳定块体的滑动和倾覆将直接威胁石刻造像,也给游客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据调查,造像龛周围存在岩体崩塌问题的约有29处,龛号分别为2、3、5、9、10、14、16、18、19、20、22、24、25、26、27、28、33、34、36、39、42、49、53、65、66、67、72、73、79。

3.2渗水侵蚀

因造像群高程均高于地下水露头,所以地下水位的波动对造像岩体无直接影响。

造像区渗水病害主要受季节性渗水的影响,是大气降水垂直入渗过程中产生的。

大气降水首先通过覆盖层垂直入渗进入宽大的构造节理,通过裂隙网络通道产生渗流,当石刻立壁切割这些含水裂隙时,在石刻立壁表面就会导致地下水渗出或浸出,形成渗水或潮湿。

这是飞来峰摩崖造像渗水侵蚀的主要原因。

因此,渗水区域、渗水量和渗水时间,与造像龛所处位置的裂隙发育程度、顶部的汇水面积、地表覆盖层的厚度及降雨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渗水病害主要表现为表面潮湿、沿裂隙滴挂,严重部位长有青苔和溶蚀附积现象。

据调查,渗水集中区域在冷泉溪南岸一线。

3.3溶蚀

飞来峰造像区发育有两层水平溶洞。

第一层溶洞的分布高程相当于现在冷泉溪谷底的高程,应为全新世形成的水平溶洞,目前泉水出露高程也大致与此层水平溶洞高程相当。

第二层溶洞的分布高程相当于冷泉溪Ⅱ级阶地,包括青林洞、玉乳洞、龙泓洞、射旭洞和呼猿洞等,应为晚更新世形成的溶洞。

比泉水露点高出3m以上的岩体中,目前以垂直溶蚀为主。

雨水沿裂隙网络下渗,在下渗的过程中溶蚀裂隙和层面两侧的岩石,导致内部溶洞、溶沟、溶槽、溶孔的增多和增宽,从而增加裂隙导水网络的联通性。

这一过程将产生三种不良后果:

1、裂隙加宽,导致局部危岩体稳定性下降;

2、裂隙导水网络的联通性的增加,使含水裂隙增多,渗水途径更为复杂;

3、而岩体表层成为入渗水流的排泄点,于是,在龛檐、侧壁和各种雕刻上形成溶孔、溶沟和溶槽,并在排泄点附近形成较大面积的钙质淀积层,覆盖雕刻品。

3.4风化

飞来峰摩崖造像表层以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作用为主。

石刻岩体受温差作用和干湿变化的影响,导致表层产生大量的风化裂隙。

灰岩温差应力系数一般为0.2—0.25MPa·℃。

若按年平均温差变幅为24.4℃计,则岩石表面的温差应力为4.8—6.1MPa。

化学风化主要表现为大气降水在与石材中矿物进行化学反应过程中,使石材内部结构构造遭到破坏,成份发生改变,产生一些在地表条件下稳定的新矿物。

在造像区取岩体表面物质进行了矿物成份分析,结果表明残留在风化残积物中的主要成份为方解石(>90%)、石英等杂质(<5%)。

又据X-荧光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风化残积物中Fe2O3、Al2O3和Si02的含量比新鲜岩石分别提高了5—8倍。

此外,水化作用和氧化作用均会在造像岩石表层产生褐铁矿交代浸染。

新生成的褐铁矿会在石雕表面产生黑褐色浸染,破坏石雕艺术品的美观,如27#龛造像的下颌处的褐黄色浸染。

造像区的生物风化主要表现为植物根系的根劈作用,根系在构造裂隙中生长使隙宽加大,岩体进一步破裂,导致局部岩块稳定性下降。

另一方面,苔癣等低等植物在造像表面生长,所分泌的有机酸类物质以及长期附积在岩石表面的遗骸,对石材都具有腐蚀作用。

3.5环境污染

由于大气环境的污染造成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硝酸根离子含量增高,形成酸雨、酸雾,这些有害成份与造像表层岩石组份发生水化学作用,从而加剧溶蚀作用,使造像表面破坏速度加快。

另一方面,游客在灵隐景区燃放鞭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