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内涵与审美讲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5617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内涵与审美讲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内涵与审美讲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内涵与审美讲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内涵与审美讲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内涵与审美讲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内涵与审美讲述.docx

《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内涵与审美讲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内涵与审美讲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内涵与审美讲述.docx

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内涵与审美讲述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级________________

 

湖南女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审美内涵

 

系(部、中心)名称:

XXXXXX

专业名称:

XXXXXX

学生姓名:

XXX

指导教师:

XXX

二○一四年五月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生签名:

日期:

20年月日

 

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湖南女子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论文。

本论文属于

1、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学生签名:

日期:

20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20年月日

 

摘要

近几年来,江苏民歌《茉莉花》,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的重要活动中已经成为毕奏曲目,主要在于《茉莉花》自身的独特魅力: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繁荣,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主题集中;以其独特的情节,融入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古老而又新鲜;体现了当代人的审美风格。

《茉莉花》浓厚的艺术魅力,反映出中国人民善良友好、真诚质朴的精神。

《茉莉花》以其独特的魅力融入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血液,是真善美的民族的象征,堪称世界的艺术文化财富。

 

关键词:

民歌;茉莉花;审美

 

ABSTRACT:

Inrecentyears,"Jasmine"Bi-outsbecometheJiangsufolktrackimportanteventsintheinternationalanddomestic,sinceithasthefollowingcharacteristics:

alonghistory,profoundculture;prosperityanddevelopment,withafocusonthethemeofenduringvitalityofthearts;uniqueplot,notetherichethnicmeltingtemperament,oldandnew;reflectsthecontemporarypeople'saestheticstyle.StrongartisticcharmreflectstheChinesepeoplegood,honestethos.Folksong"Jasmine"withitsuniquecharmintothebloodofthewholenation,becameasymbolofbeautyinthenationtobecometheworld'sculturalwealth.

 

Keywords:

folk;jasmine;culture;charm

 

毕业论文原创声明和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Ⅰ

摘要……………………………………………………………………………………………Ⅱ

Abstract………………………………………………………………………………………Ⅲ

1《茉莉花》的溯源及发展…………………………………………………………1

1.1《茉莉花》的溯源…………………………………………………………2

1.2《茉莉花》的流变…………………………………………………………3

1.3《茉莉花》的发展和影响…………………………………………………3

1.3.1《茉莉花》在国内的发展和影响……………………………………3

1.3.2《茉莉花》在国外的发展和影响……………………………………4

2《茉莉花》的艺术魅力分析……………………………………4

2.1意象鲜明显清雅幽远之美……………………………………4

2.2一唱三叹悠扬婉转华夏音……………………………………5

2.3情感中和酿出深厚含蓄华夏情……………………………………6

结论……………………………………………………………………………………………9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我国的民歌历史悠久、蕴藏丰富,具有丰富的体裁形式和多样化的风格,民歌来源于生活,反映现实生活,影响着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

以节奏规整、结构匀称、曲调细腻、主题内容多样的小调流传甚广,其中江苏小调是旋律最为优美婉转,节奏欢快流畅、感情丰富细腻。

《茉莉花》堪称是小调中传唱最为广范的经典之作,我国地域范围广泛,流传下来的版本也各具地方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有河北版、江苏版、东北版等不同版本,尽管版本各不相同,但都借以茉莉花的美好形象,婉转的表达情侣之间纯洁质朴的爱情而广泛流传,得到大家的一致喜爱和热捧。

《茉莉花》在我国民歌中有着非同凡响的成就,在海内外华人和西方的音乐界上的地位更是不可估量,在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民间音乐以及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均有迹可循。

可见,《茉莉花》近乎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和艺术典范。

1《茉莉花》的溯源及发展

1.1《茉莉花》的溯源

民歌是在民间流传的歌曲,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形式,是结合着生活、工作口头创作的,随着对音乐、艺术的认知程度的提高,对音乐的艺术追求,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内容和情感,结合民间智慧的结晶,极具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性情。

世界颇具盛名的《茉莉花》,在其流传至今,受到了世界的瞩目,从最初的歌颂男女之间纯洁质朴爱情故事的民歌,如今作为中国的艺术典范代表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音乐殿堂,从最普通的民歌,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中外传唱的经典,可见文化传承的力量。

有关于《茉莉花》的起源,众说纷纭,无论哪一种说法,都可以证明其非凡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

最为被认可的一种说法,认为《茉莉花》起源于明清时期,我国民歌权威学者乔建忠先生据史料考证,早在18世纪中期出版的剧本《啜白裘》第6卷中已有关于《茉莉花》的初期记载,记录了三段《鲜花调》的歌词,但均无曲谱,由此可推测出《鲜花调》就是《茉莉花》的前身。

在清代乾隆年间,《茉莉花》就已经遍地开花了,但因地域、民族、文化等不同因素额影响,衍生的曲调也各不相同。

正是《茉莉花》一代一代的传承,早已深入人心,在我国的大江南北广泛被认可,堪称经典之作。

现如今备受中外瞩目的《茉莉花》,现在大家熟记于心的旋律是由我国著名音乐家何仿先生在1942年响应毛主席“搞民族化、大众化文艺、向民族民间艺术学习”的号召,在江苏六合一带的一位民间艺人处记录了《鲜花调》的曲调和歌词,1957年,为《鲜花调》重新进行谱曲和填词创作,将其正式更名为《茉莉花》。

1957年,为准备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何仿先生再一次对《茉莉花》进行了整编和修改,1981年,以苏州方言形式对其进行演唱,至此,《茉莉花》进行了一次完整的从曲调、歌词以及演奏形式上的转变和突破,俨然从民歌小调变成为我国音乐史上的一块艺术瑰宝。

这首独具匠心的创作,也从民间的“草根明星”,走出了山间、田野,走向世界的大舞台,真正意义上的走上了“星光大道”,《茉莉花》代表的不仅仅是一首经典歌曲,一曲旋律,更多的是赋予了它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代表中国的友好、和平,代表中国张开怀抱迎接世界的瞩目,向世人展示中国的文化艺术,向世人展示中国的经济、科技发展。

“一种使人感到快乐的表现必须显得是自然产生的,而同时却又像是心灵的产品,产生时无须通过自然物产生时所须通过的手段。

这种对象之所以使我们喜欢,不是因为它很自然,而是因为她制作得很自然。

”之所以《茉莉花》被国内乃至国际上认可和追捧,正是这种浑然天成,表现的极为自然,但不失其内涵。

《茉莉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也正是其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

1.2《茉莉花》的流变

《茉莉花》传唱至今,在江苏、广西、湖北、福建、山东、甘肃、陕西、河北、内蒙古、黑龙江一代都有迹可寻。

歌词上大同小异,旋律既存在一定的共性,又极具独特的地方特色,鲜明的体现了民歌的变异性。

《茉莉花》在流传过程中,不仅仅以民歌小调形式存在,更多的是以民间歌舞、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间音乐等表现形式存在。

结合不同地区的文化、方言、曲调、音乐形式以及演唱风格,进一步体现出中国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

江苏的《茉莉花》是这个大家庭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一员,因其旋律婉转流畅,节奏稳重富于变化,速度适中,欢快活泼,以级进为主,具备典型的南方民歌色彩,在江苏、浙江、安徽一带广为传唱。

2003年初,通过扬州市人大会议决议,将《茉莉花》确定为扬州市歌,进一步体现出《茉莉花》的地位和所代表的深刻内涵。

流传于河北的《茉莉花》是传播到北方后形成的演唱形式,曲调起伏高于江苏版《茉莉花》,并在其中融入了更多的衬词和地方方言,重新定义,赋予了北方色彩的音乐风格特点。

东北版《茉莉花》注重旋律的创作,东北版《茉莉花》的旋律质朴简练,但又不失幽默元素,速度适中,热情开朗的抒情,抑扬顿挫的曲调,刚柔并济,起伏自然。

可见,《茉莉花》流传到不同地区,经过当地人的改造与创作,并揉进具有当地色彩的方言、曲调、民俗等因素,使《茉莉花》在曲调、歌词内容、音乐表现形式、衬词等方向,各具特色,更好的适应和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展现出多姿多彩、姿态万千的民族文化,并且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了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文化、地域特色、风土人情等。

《茉莉花》已经成为了汉族民族音乐各种体裁中一种共同的音乐主题,其表现出的魅力是无穷的。

1.3《茉莉花》的发展和影响

1.3.1《茉莉花》在国内的发展和影响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香也香不过她,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唱出了对鲜花的无限赞美之情,借以表达美好的爱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憧憬。

一曲《茉莉花》,脍炙人口,流传至今,《茉莉花》被誉为我国的“第二国歌”,可见其在我国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影响之深。

《茉莉花》光辉形象和表现出的民族情感,成为我国各种国家级盛典的毕奏曲目,1965年,周总理、陈毅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奏响的是《茉莉花》,1997年香港回归的交接仪式上奏响了《茉莉花》的旋律,见证了香港回归国家行政主权的神圣时刻。

1999年澳门回归交接仪式上,再一次响起《茉莉花》,为澳门回归祖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江泽民主席在出访美国,在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上,交响乐团演奏的同样是《茉莉花》欢迎我国的元首,来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回访中国的欢迎仪式上,在我国人民大会堂奏响的同样是《茉莉花》作为回礼,再一次让美国见证了中国的经典之作。

昆明世博会开馆演奏的音乐依旧是深入人心的《茉莉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的“世纪世界”的音乐会上俄罗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用地地道道的汉语演唱了我国的《茉莉花》,效果非同一般,受到观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茉莉花》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她的魅力。

由此可见,我国的《茉莉花》不仅在国内颇具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都广泛流行和传唱,作为一种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艺术的殿堂。

1.3.2《茉莉花》在国外的发展和影响

据考证,《茉莉花》在国外最早的记录是1804年在英国伦敦出版的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秘书JhonBarrow撰写的《中国旅行》一书,他在书中以大量文字介绍了中国音乐,并以五线谱形式刊载了他收集到的11首民间音乐曲谱,其中就包括《茉莉花》。

Barrow未加修饰的发表了这首歌曲,在曲谱后面附上了汉语歌词的读音转写的罗马拼音注音,以及直译成英文后的歌词,以期保留歌曲的原貌。

Barrow先生写到:

“一名中国人在一种类似吉他的乐器伴奏下,以一种堪称富有感情的歌唱,或者说是一种哀怨的音调,演唱了一首茉莉花的歌,这是一首在中国最为流行的歌。

”之后在《最古老的国家的音乐》、《民间歌曲和旋律》、《音乐史》中都有关于《茉莉花》的记载。

到了1911年,英国著名作曲家将《茉莉花》改编成了卡农钢琴伴奏,随后在日本、意大利等国家的音乐著作中,都会有《茉莉花》的身影频繁出现。

直到1926年意大利歌剧《图兰多特》盛大演出,更是将《茉莉花》推向了高峰,更快速的在世界范围内传播,198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更是向全世界推荐我国民歌《茉莉花》,并将其选作为亚太地区的音乐教材之中,进行教学研究。

质朴天然而又不失大气的《茉莉花》,几百年间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大放异彩,传播文化、艺术品质,传播世界的和平友谊。

2《茉莉花》的艺术魅力分析

2.1意象鲜明显清雅幽远之美

  民歌注重强调意象,而民歌《茉莉花》的意象十分鲜明和突出。

  “骏马西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是形容美的两种表现形式,即壮美和优美。

“骏马西风冀北”表现的是美的劲健、雄浑、粗犷、豪放、凝重;而“杏花春雨江南”表现美的飘逸、柔媚、纤巧、婉约、轻快。

《茉莉花》诗情画意般的歌词,轻松活泼,歌曲旋律透着独特韵味。

  人的心理对优美的感受普遍是平缓、轻松、舒坦、亲切、随和、恬淡、愉悦。

美与人本身产生的是一种自然和谐的关系。

《茉莉花》这首歌曲选取了颜色洁白、纯净如玉,香气浓郁、象征着爱情和友情的茉莉花抒情,借以表达纯洁无暇的爱情、友情。

中国的文人墨客对茉莉花的赞誉数不胜数,如元代诗人江奎的《茉莉》一诗:

“虽无艳态惊群目,却有清香压九秋。

”可见茉莉花以其迷人的芬芳、玲珑剔透的花朵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从歌词“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就可以感受到茉莉花的芬芳馥郁。

作者选择茉莉花为意象,传递的是恬静、清心的优美情调。

茉莉花,岁岁开花,香气馥郁而幽远,正是中华五千年来谦虚不张扬、朴实无华、团结进取、努力向上、自强不息精神操守的完美体现。

不只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对《茉莉花》体现出的纯洁、质朴、典雅的音乐意境情有独钟。

《茉莉花》浸润着清幽的华夏情味的旋律香飘万里,在世界的音乐殿堂上享有盛誉。

2.2一唱三叹悠扬婉转华夏音

音乐是具普遍性、感染力和影响力的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

通过音乐,可以传递正能量,可以舒缓精神压力,可以作为美的享受。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策林》中对歌曲有过赞诵:

“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

  我国是诗歌的发源地,中华民族对诗歌有种特殊的感情。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人们读诗、吟诗、作诗、用诗,达到了“不学诗,无以言”的程度。

无论文人雅士还是田野农夫,都会情不自禁的吟唱几句,随着对词曲的认识程度的加深,逐渐被大众接受和认可的民歌、山歌之类的民间歌谣,也就是最接近口语的诗歌。

  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有着天然的联系,因为最早的诗歌,是歌词合乐演唱的。

《诗经》大部分是民间的歌谣,并以歌声进行传播。

《诗经》中的“风”共160篇,是各诸侯国的民歌,更是《诗经》的精华。

《诗经》在章法上具有重章迭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事实上,重复与变化是艺术表现的两种因素。

《茉莉花》的旋律婉约流畅,旋律四平均,二对一,切分节奏型交替等,以五声音阶的级进为主,少有小跳进,对表达歌曲本身的抒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显示了江南民歌的抒情特色,予情于茉莉花,用舒畅的旋律表现含蓄的情感。

  《茉莉花》的雏形《鲜花调》,分别吟唱了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艺术形象却不够集中。

后来经过何仿对原词曲的修改、创作,把歌词重点集中在茉莉花的形象上,“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用同一段曲调,一唱三叹,词曲一字一拍或半拍,音符密集,反复回旋,可见我国抒情民歌曲调流畅、优美特点。

又具备江南民歌细腻婉约、清新活泼的风格。

通过茉莉花的形象,从一个侧面表达了青春少女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形象和心理,含蓄的表达青春少女对纯洁爱情的向往。

2.3情感中和酿出深厚含蓄华夏情

  中国美学上较少倡导大喜大悲的情绪,更不主张情思过分激烈、明朗的表现,主要要求内容上含蓄、适度、中和、克制、应矩,这种积极向上的美学思想十分适合优美形式的生长与发展。

中国诗歌是最好的例证:

《诗经》中《关雎》便是。

千百年来,诗歌感动人们的主要是其表现的浓厚情感。

  民歌言简意赅,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茉莉花》这首民歌是有情节性的,但它并不是在叙事,而重点是在抒情。

“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这“三怕”表现了少女特有的羞怯、调皮、和善良。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衡量艺术作品的好坏有三个条件:

1.作品所表达感情的独特性;2.表达感情有多么清晰;3.艺术家真挚程度如何。

《茉莉花》展现的是一幅具有独特性、清晰性和真挚性的富有情味的现实场景。

  艺术作品的这种力量被称为艺术的魅力。

魅力是指一种巨大的感染力。

而这种感染力的核心,是艺术家在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浓厚的情感。

它本身所体现出的典型意义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和生活阅历,通过民歌形式引起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与希望;在于艺术的感染力和精妙的表现手法,在听众的头脑中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一旦它流传起来,原来的故事已经淡去,留下的就是脍炙人口的旋律和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人们可以根据民歌语言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寻觅其中更深层的意蕴。

民歌集萃了各个民族在传唱中积淀下来的精华,溶注着浓郁的民族性情,古老而又新鲜。

  《茉莉花》体现出的是委婉流畅、柔媚优美的艺术风格,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个文静贤惠的少女被洁白无瑕的茉莉花深深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

洋溢着少女特有的青春气息,传达着优美之感,其风格清新活泼、细致秀雅,曲调欢快流畅、柔媚婉转。

勾勒出一幅欢乐祥和的生活画面。

这也正是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地方,既表了现少女的内心矛盾的情感,又具有音乐形式的美,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范例。

 

2.4和谐纯真尽显当代审美追求 

  《茉莉花》俨然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象征,正是因为它符合当代人们对美的追求。

当代审美追求具体体现在现时代世界普遍流行的各种艺术形式和风格中的相同或近似的审美趣味。

当代审美追求的现实依据是时代平民化意识的普遍觉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精神生活也随之改变,审美追求也向多样化趋势发展。

《茉莉花》清新、欢娱的乐曲韵律、友爱和谐的意境、透露着现实感性的欢乐曲调,顺应了审美大众化化的意识觉醒。

在大众生活日益脱离枯燥单一的意识形态控制的情况下,“让生活美丽”的审美性质,以及由小康生活带来的审美追求的意识提升唤起人们对美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

 这种审美大众化意识的觉醒,也从一个层面反映了现代人对交流的强烈渴望。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

“艺术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手段。

”音乐已经成为了现代时期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语言的情感沟通和交流。

歌曲本身就是人类一种简单而不失典雅的“礼仪”形式,可以看做是一门通俗易懂的“世界通用语言”。

随着近几年中外文化的交流,《茉莉花》作为任何重大场合的首选曲目,是因为它旋律优美平和,流露出中华民族与人为善、宽厚待人的处事风格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婉转中见绮丽,平和中有深度,是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完美体现,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民族心灵的交融,在文化交流中也显示了我国的和谐发展、和平共处的外交理念。

当今的国际竞争,不仅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方面,同时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也成为了重中之重。

《茉莉花》是中国艺术文化的完整体现,她向世界展示出中国文化的深邃、柔美、和谐等精神内涵,展现出与世界和平友好相处的外交理念。

  《茉莉花》朴实无华、芬芳馥郁,在人们看来是典雅、纯洁的美好象征。

人们歌颂茉莉花的纯洁无暇,赞颂茉莉花的质朴,她代表着人们追寻梦想,向往和谐生活的美好愿景,符合新时期中国梦的伟大蓝图,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民族情怀,在和缓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中凝聚着强烈的民族信仰、希望和情感。

它本身的柔美、直率、质朴、纯真,和代表着对世界、对大自然的热爱,都是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即代表着中国文化实力的提升和面向世界的态度,又彰显了我们国家民族特色、国家情结、信阳、希望。

《茉莉花》把中国的特有的民族文化传扬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愿这一朵洁白的《茉莉花》在世界之林里永远盛开!

 

结论

通过上文,不难看出《茉莉花》早已经不是一首单纯的音乐曲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和艺术的典范,《茉莉花》无论是在对外交流、世界级盛典上无疑向世人展现着她的独特魅力,代表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音乐殿堂,让世人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

《茉莉花》是文化的传递,是艺术的交流,代表中外之间的伟大友谊,开出如茉莉花一般圣洁的花朵!

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

 

参考文献

[1]《不同地域<茉莉花>的艺术特色》,罗婷,《民族音乐》,2008.4

[2]《芳香四溢的茉莉花》,易人,《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3]《当前社会上关于江苏民歌<茉莉花>种种不准确说法的纠正意见》,《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编委,《人民音乐》,2007

[4]《中外抒情歌曲300首》.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11月

[5]《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茉莉花’研究综述》.程方

[6]《中国声乐演唱教程》.顾雪珍编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

[7]《音乐美纵横谈》.程民生等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2月

 

致谢

即将结束难忘的大学生活,感谢老师一直以来的关心与帮助,感谢老师在学业上的谆谆教诲,感谢老师给予的宽容和理解。

在这里,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在毕业论文上给予我的指导,从选题、开题、文献等方面用他丰富的经验给我的准确方向,让我少走了许多冤枉路,顺利的完成了我的毕业论文,顺利完成学业,走向人生新的起点。

同时,也感谢我的同学,帮助我查阅、收集资料和整理文献。

即将离开大学校园,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要向老师一样对学术的执着与敬业,认真不苟,不辜负家长、老师们的期望,努力实现心中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