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文含课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55941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古文含课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古文含课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古文含课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古文含课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古文含课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古文含课外.docx

《小学古文含课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古文含课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古文含课外.docx

小学古文含课外

小学古文

1、学弈 

《孟子·告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让弈秋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心里却一心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这两个人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的好。

难道是后一个同学的智商不如别人?

回答说:

“不是这样的。

”     

【注释】 

弈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

全国。

  

之:

的。

 

善:

善于,擅长。

   

使:

让。

   

诲:

教导。

其:

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

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

虽然。

 

 之:

指弈秋的教导。

   

以为:

认为,觉得。

  

鸿鹄:

天鹅。

   

援:

引,拉。

 

缴:

本文指带有丝绳的箭。

(读音:

zhuó)   

之:

天鹅。

   

之:

前者。

  

 俱:

一起。

 

弗若:

不如,不同于。

   

矣:

了。

   

为:

因为。

   

与:

吗。

   

曰:

说。

   

非:

不是。

   

其:

指后者。

   

然:

这样。

   

思:

想。

   

也:

2、两小儿辩日 

《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

“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但是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远,而到中午时距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

“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车篷般大,到了正午看起来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 

  另一个孩子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的道理吗?

”   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 

【注释】 

游:

游学,游历。

 

辩斗:

辩论,争辩。

 

故:

原因,缘故。

以:

以为,认为。

 

去:

距离。

  

日中:

中午。

 

车盖:

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及:

到。

  

则:

就。

 

盘盂:

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

圆的盘子。

盂:

古代盛饮食的圆口器皿。

  

为:

是。

  

沧沧凉凉:

形容清凉的感觉。

  

探汤:

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决:

裁决,判断。

  

孰:

谁,哪个。

  

汝:

你。

3、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

“好啊,我仿佛看见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

”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

“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

”总之俞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就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觉得很伤心。

于是摔破了琴,挑断了琴弦,决定一生不再弹琴。

【注释】 

绝:

断绝。

鼓:

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

高。

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洋洋:

广大。

念:

指伯牙心里所想的,所要表达的内容。

善:

擅长,善于。

若泰山:

就好像泰山一样。

若:

好像。

4、杨氏之子

《世说新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

“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注释】 

甚:

很。

惠:

同“慧”,智慧的意思。

诣:

拜见。

乃:

就,于是。

示:

给……看。

曰:

说。

未:

没有。

5、矛与盾 

《韩非子》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何故?

”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

   楚国有一个卖盾和卖矛的人。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

“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

“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说: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注释】 

 矛:

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

   

盾:

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鬻:

卖。

   

誉:

夸耀。

  

曰:

说。

   

吾:

我的。

陷:

这里是穿透的意思 , 后面的就有刺的意思。

  

或:

有人。

   

以:

用。

 

子:

您,对人的尊称。

   

何如:

怎么样。

   

应:

回答。

   

利:

锋利,锐利。

 

 其:

那个这里指卖矛和盾的那个人。

弗:

不能。

 

 之:

语气作词没有意思。

6、郑人买履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的时候,他忘带了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

“我忘记带量好的尺寸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

“你为何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呢?

”他回答说:

“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郑:

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

革履,就是鞋子。

  

度:

音(duó),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度:

音(dù),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

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

同“座”(通假字),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

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反:

同“返”(通假字),就是返回的意思。

   

罢:

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

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且:

将要,打算。

     

置:

购置。

7、关尹子教射

《列子·说符》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尹子曰: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对曰:

“弗知也。

”关尹子曰:

“未可。

”退而习之。

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曰:

“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列子曰:

“知子矣。

”关尹子曰:

“可矣,守而勿失也。

” 译文:

 

【译文】

列子跟关尹子学习射箭,有一次,列子射中了靶心。

去请教关尹子,说:

我学的差不多了吧。

关尹子说:

“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  

列子回答说:

“不知道。

” 关尹子说:

“不知道不能算是学会了。

”列子回去再练习。

过了3年,列子又来向关尹子求教。

 

关尹子又问:

“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 列子说:

“知道了。

” 关尹子说:

“现在可以了。

你要牢牢记住,千万不要违背它。

不但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

”  

【注释】   

中:

射中。

   

请:

请教。

 

者:

相当于“的”,这里指射中靶子的道理。

   

乎:

吗。

   

弗知:

不知道。

 

未可:

不行,意思是还不能算学会射箭。

退:

告辞回去。

   

习之:

学习射箭。

   

守:

遵守,依照。

   

失:

丢失,违背。

 

8、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涉:

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自:

从。

遽:

急忙,立即,匆忙。

契:

用刀雕刻。

是:

指示代词,这儿。

不亦惑乎:

不是很糊涂吗?

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坠:

掉下。

若:

像。

楚:

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求:

寻找。

之:

代词,代“剑”。

其剑自舟坠于水,其:

他的。

遽契其舟,其:

(指示代词)那。

从其所契者,其:

他。

是吾剑之所从坠,之:

助词,不译。

止:

动词,停止。

行:

前进。

亦:

也。

9、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古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

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注释】

谓:

说。

病:

劳累。

予:

给。

趋:

急忙。

10、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

“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惠王曰:

“善。

”乃止。

【译文】

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

“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

’河蚌也对鹬说:

‘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

’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赵惠文王说:

“好吧。

”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注释】

 方:

刚刚。

 蚌:

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曝:

晒。

 支:

支持,即相持、对峙

 鹬:

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箝:

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

嘴,专指鸟兽的嘴。

 雨:

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即:

就,那就。

 谓:

对……说。

 舍:

放弃。

 相舍:

互相放弃。

 并:

一起,一齐,一同。

 禽:

同“擒”,捕捉,抓住。

 且:

将要。

 弊:

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禽:

通“擒”,捕捉。

 恐:

担心。

 为:

替,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