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读及教学设计表格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5388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0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读及教学设计表格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读及教学设计表格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读及教学设计表格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读及教学设计表格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读及教学设计表格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读及教学设计表格版.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读及教学设计表格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读及教学设计表格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读及教学设计表格版.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读及教学设计表格版

第七单元教材解读

单元整体:

本单元主题为“四时景物的动静态美”,安排了《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等课文。

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

《古诗词三首》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并背诵这三首诗,默写《枫桥夜泊》。

体会诗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四季之美》要求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鸟的天堂》要求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月迹》要求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划分文章的段落,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即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事例,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的特点来刻画人物。

《语文园地七》让学生品味句子中的景物描写,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能进行创意性地编写标语。

课题20古诗三首——山居秋暝

课型

新授

课时1

教学

目标重点:

知识与技能

读懂诗文,借助工具能背诵。

书和注释了解诗的意思,并

过程与方法

了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

特点。

学科核心素养

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理解诗作主

Δ

旨。

品味诗歌的意境。

难点:

德育渗透

品味文化之美,含蓄情趣,培养高洁淡雅的生

之美。

形成热爱自然的生活

活情操

教具课件

学具

课件

教学环节设计

预设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师:

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摩诘指的是谁呢?

是唐代诗人王维。

2.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王维是一个能诗善画的人

3.这一课我们来学习王维的诗《山居秋暝》,一起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古诗,把握大意

1.学生自己理解大意。

交流这首诗写了什么?

2.理解诗题

3.正音、辩形、释意

暝:

ming傍晚

喧:

xuan浣:

huan

三、品读古诗,领悟内涵

1.师: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傍晚秋景图,那么诗人通过哪些景物来描写这幅美景图呢?

2.诗中作者写的这么多景物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古诗,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律。

给人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哪位同学来谈谈?

月——明净

松——清幽泉水——清澈,欢快一静(月、松)一动(泉水),一色(月色皎洁、青松苍翠)一声(泉水)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雨后山林之感受品味空旷清新的韵味。

3.思考:

为何诗人说是“空山”

4.交流:

此处犹如世外桃源诗人内心宁静淡泊

5.补充相关佛教知识

三、感受意境

1.思考:

最后一句中“王孙”指谁?

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文通过写山中的景物写出山中的自然美、人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人热爱,希望远离尘俗,继续归隐的愿望。

2.补充王维资料

3.本诗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

学生默读诗歌,找出文中所描绘的景物:

山,雨,月,松,泉,浣女,渔人

学生回顾哪些诗中也出现了“空山”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讨论归

书设计

山居秋暝

唐王维诗中有画:

月、松、泉、石生活场景:

和谐、恬淡情景交融诗人志趣:

官场自好

业设置

必做作业

1.背诵《山居秋暝》

2.《江雪》也是一首归隐诗,请大家比较一下《山居秋暝》与《江雪》的异同。

选做作业

读读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比较一下异同。

课后反思

亮点采集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课题

20古诗三首——枫桥夜泊

课型

新授

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韵

味。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诗

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自己朗读能力和品词析句的能力。

德育渗透

感受古诗本身所蕴含的丰富意境和画面。

难点:

重点:

Δ

教具

课件

学具

课件

教学环节设计

预设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揭题:

枫桥夜泊。

2.简介张继。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霜、泊、啼、愁、苏、城、寺、钟。

指名认读

(2)出示古诗,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

(泊:

停船靠岸;枫桥:

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

(4)小结:

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

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理解课题:

枫桥在哪里?

(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

学生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学生交流:

张继,你看到了什么?

你听到了什么?

孤身在外,你想到了什么?

船呀?

(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

这个“夜”点明了什么?

(贴卡片“泊”)

(一)品读古诗前两句

1.因为“愁眠”,他看到了什么?

板书:

看到:

月落、江枫、渔火、霜

2.暗夜中,作者又听到了什么?

板书:

听到:

乌啼

3.发挥想象,描述画面。

4.作者的感觉有些异样?

5.想象画面,朗读体会。

(二)品读古诗后两句师:

在这万籁俱寂,诗人愁情满怀、夜不能寐的时候,从哪传来几记悠远的钟声?

一起学习诗的后两句。

1.师生接读,后两句诗

2.写一写:

钟声述说着什么板书:

钟声

3.诵读、背诵全诗。

四、总结全诗,体会感悟

1.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作者的心情?

(贴出“愁”)

2.教师描述:

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使你难以入眠。

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

3.诵读古诗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唐张继看到:

月落、江枫、渔火、霜听到:

乌啼、钟声

作业设置

必做作业

搜集并积累有关钟声的诗句

选做作业

阅读台湾作家张晓风《不朽的失眠》,根据《枫桥夜泊》改编。

后反思

亮点采集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课题20古诗三首——长相思

课型新授

课时1

教学

目标重点:

Δ

难点:

知识与技能

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理解

诗意,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过程与方法

结合注释读懂诗词大意,进一步学习品味有画面感的词语,体会诗人情感的阅读方法,学习诗人融写景和抒情为一体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德育渗透

提高对诗词的学习兴趣,能更多的积累意境优美的诗词。

教具课件

学具课件

教学环节设计

预设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背诵复习,初步感知

1.背诵《泊船瓜洲》、《秋思》

2.师:

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3.板书课题,理解“长相思”,初步了解词:

又称长短句,分上下阙而诗每句字数一样

4.了解作者。

纳兰性德:

本名为成德,后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著有《饮水词》、《通志堂集》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

二、读词《长相思》

1.自由读两遍词,读准字音。

(注意生字(聒读音和写法)和多音字(更)的正确读音。

2.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

学生回顾自己之前接触过的相关诗词。

学生交流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忆江南、渔歌子。

结合诵读穿插讨论:

“更”为什么要读平声?

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

诵读《长相思》,自由读两遍。

三、联系插图,读懂词意1.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向我们展现那些景物并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山、水、榆关——不舍千帐灯——孤独风、雪——失眠故园——思乡2.读后讨论:

作者的“身”在哪里?

长相思读完你看到了那些画面?

板书:

身在征途

3.作者的“心”又在哪里?

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

师:

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

把它们连起来,长相思读到这里你读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

(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4.小结。

师:

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四、区别诗词,感受异同讨论:

再次读三首诗词,在读中讨论他们的相同及不同之处格式不同。

情感相似,都蕴含着深厚的思乡之情。

表达的方法不同

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

“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

板书设计

长相思山、水、榆关——不舍千帐灯——孤独

风、雪——失眠

故园——思乡

(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业设置

必做作业

读读纳兰性德的《菩萨蛮》,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选做作业

读读更多的关于纳兰性德的诗词,体会其写作风格。

课后反思

亮点采集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课题21四季之美

课型新授

课时1

教学

目标重点:

Δ

难点: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解由生字组成文。

生字,学习多音字“晕”和“着”;理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过程与方法

能抓住表示时间的词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感受四季之美。

学科核心素养

抓住关键词语感受语句所蕴含的美。

德育渗透

感受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爱,并能激发对大自然

的爱,做一个爱生活的人。

教具课件

学具课件

教学环节设计

预设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激趣导入

1.师:

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

分别是什么?

每个季节有什么特点?

2.师加以点拨。

3.我们看看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是怎样的。

齐读课题。

生齐读,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生汇报识字情况,并总结识字方法。

三、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全文总共有四段,每段的段意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这篇文章描写了四季不同的美景。

作者抓住每个季节不同的美景进行描写。

生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及其特点

小组活动,大家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长检查小组每个同学对生字的识记和理解情况,并及时向老师汇报。

每个小组在向老师汇报学习生字的结果时,要总结出本小组的识字方法。

三、品读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春天的美体现在哪里?

作者写这一部分用了怎样的写法?

生总结,汇报:

作者描写了春天黎明的动态变化,描绘出春天特有的特点,体现出春天的动态美。

2.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抓住了夏天哪些景物,体现出夏天怎样的特点。

3.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秋天的美体现在哪里。

总结:

乌鸦归巢成群大雁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4.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冬天美在哪里,你的心情怎样。

生总结,汇报:

冬天早晨落雪

闲逸

5.师总结:

作者在描写四季之美的时候,只是抓住每个季节最具有代表性的美。

四、探讨写作顺序。

1.我们再一次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采用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板书:

时间顺序

3.交流常用的习作顺序。

我们常用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这两种。

介绍事物的发展,一般用时间顺序;介绍物体不同部位的情况,适合用空间顺序。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根据所写内容来确定写作的顺序。

板书设计

四季之美

春天黎明

夏天夜晚

秋天---黄昏

冬天早晨

时间顺序

业设置

必做作业

1.和大家交流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试着用时间顺序写一写你喜欢的植物的成长过程。

选做作业

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能背诵运用。

后反思

亮点采集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课题

22鸟的天堂

课型

新授

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

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

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语句所寄托的情感。

学科核心素养

在朗读和交流中咀嚼语言文字,品位语言,体会

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

德育渗透

体会作者对鸟的喜爱,并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动

物的美。

知道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难点:

重点:

Δ

教具

课件

学具

课件

教学环节设计

预设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你觉得什么样的地方可以称作是“鸟的天堂”?

二、介绍巴金教师介绍巴金生平,并请学生说一说已经读过他的哪些作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点拨:

注意“颤”、“应接不暇”中“应”、“簇”以及“隙”的读音,“留恋、不禁、颤动、应接不暇”的词义。

3.“鸟的天堂”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

点拨:

“鸟的天堂”其实是河边一株茂盛的大榕树,许多鸟在上面筑巢。

3.再读课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了鸟的天堂?

分别看见了什么?

点拨: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黄昏,着重描写了

“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

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着重描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四、感受大榕树

1.读7、8自然段,找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思考:

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榕树?

分别有什么特点?

从哪里体现出来的?

点拨:

树根——深;树枝——多;树叶——绿。

2.为什么枝干不可计数?

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点拨:

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

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

3.“新的生命在颤动”指什么?

点拨:

指绿叶展示了全部生命力,体会明亮翠绿的树叶的写法,体会用语之妙。

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

点拨:

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

5.有感情地齐读。

指导理解并朗读:

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

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

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小组交流

看课文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榕树的特点。

 

第二课时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体会动态描写的特点。

讨论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

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

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着,那歌声真好听。

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三)学习第四段。

1.师:

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

昨天是我的⋯⋯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师追问:

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正的鸟的天堂。

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二、拓展延伸,体会情感1.你喜欢晨光里还是夜幕下的“鸟的天堂”?

为什么?

作者描写的与你想象的一样吗?

2.作者两次经历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通过朗读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比一比谁读得更有感情,学生互评。

书设计

鸟的天堂(按游览的顺序)

大榕树(静态)喜爱许多鸟(动态)赞美

业设置

1.

必做作业

1.说说《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是怎样前后照应的。

2.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

选做作业

1.仿照文中写法,写写我们家乡大自然中发现的美景

2.为保护“鸟的天堂”写一个环保标语。

后反思

亮点采集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课题23月迹

课型新授

课时1

教学

目标重点:

Δ

难点:

知识与技能

读通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

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

序,了解孩子

过程与方法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学科核心素养

自主合作探究文章主旨和写作线索,获得美的熏陶。

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的情怀。

教具课件

学具课件

教学环节设计

预设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1.师:

你知道人们过中秋节都要干什么吗?

(学生自由谈。

2.学生交流与月亮有关的诗歌吗

3.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理解“迹”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件出示要求:

认真读,掌握生字的读音。

划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2.梳理小标题:

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3.师:

文中的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

4.全班交流。

随机理解“中堂”等词语。

5.哪段是写在中堂里寻到月亮的?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

划出描写月

学生交流月亮在古诗词中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学生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

问题。

学生仔细读一读,找一找,

画一画。

亮的句子。

课件出示:

“⋯⋯果然有了月亮,⋯⋯一个失望。

理解:

款款满盈

2.作者看到月亮升起的情景,你见到过吗?

3.孩子们看到这个景象后,是什么心情?

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4.指名朗读,教师指点。

(二)学习第二部分

1.交流:

月光下的孩子们的心里想些什么?

2.孩子们对月亮产生了无尽的遐想,听了奶奶的话,作者当时想到了什么?

理解:

面面相觑袅袅

3.分角色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当三妹以为月亮是属于她时,她是什么心情,什么表情,我们呢?

(四)联系上下文,讨论:

月亮是属于每个人的吗?

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文。

当大家知道月亮不仅属于漂亮的三妹,同时也属于每个人时,他们满足了,他们在月光下,相依相偎地睡着了,睡得那么甜。

看,睡梦中的弟弟正在笑呢,他会梦到什么呢?

学生想像

同学们,明月寄相思,作者回忆童年的一个中秋夜,是为了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谈谈哪些句子描写的情景也见到过。

学生谈各自的体会。

默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找,在院子里,我们看到了什么?

议论了什么?

孩子们又在哪里寻到了月亮?

练习通过有感情朗读来体会美好的月亮,孩子们是多么向往和热爱。

师:

同学们,承载着人类美好愿望的月亮也同样属于你们每个人,只要你想要月亮。

书设计

月迹

地点:

室内、院内、院外

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业设置

必做作业

1.搜集描写月亮和月光的文章,诗歌,词,故事,做一期手抄报。

2.找出描写月亮和月光的句段,读一读,背一背。

选做作业

读一读《望月》,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后反思

亮点采集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课题

习作七—

—即景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观察一种自然

现象或者一处自然景观进行写作。

过程与方法

观察景物时能重点观察变化,按照一定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要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学科核心素养

能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并能捕捉到印象深刻之处。

德育渗透

发现大自然中的美,能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重点:

Δ

难点:

教具

课件

学具

课件

教学环节设计

预设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学生欣赏图片,交流自己的感受。

出示大自然中的照片。

2.板书:

即景

二、方法指导

1.

生观察,发现问题:

目不完整,需要补充。

师:

大家读一读题目,发现题目有什么特点?

师:

在写作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

2.出示习作要求:

在选材方面,可以写“雨中即景”、“日落即景”,可以写“田野即景”等。

3.写作方法:

认真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

语言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在写作中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师生共同讨论

1.

学生自己发现写作方法

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写呢?

先让我们看看课本,看文中给我们进行了哪些提示。

2.总结: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按照空间顺序、观察顺序或者游览顺序等进行描写。

3.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4.

.生总结:

在写作的时候,要融入自己或喜悦、或赞叹等的情感。

师:

除了书中的提示,我们

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呢?

四、小组交流,练习表达

1.选择一处景物或自然景观,思考其特点。

2.完成习作

3.班上交流:

把自己的习作和全班同学交流,认真听取同学的意见,及时做出修改。

五、拟提纲,练习写作。

1.在稿纸上简单记录交流后的收获。

2.拟提纲,包括:

写哪儿的景物,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如何结尾。

3.写作。

六、组内评议,练习修改。

 

书设计

按顺序:

空间顺序、游览顺序、观察顺序

即景动态变化,

融入情感

 

业设置

必做作业

完成习作。

选做作业

读读其他同学的文章,从中学习好的写作方法。

后反思

亮点采集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课题语文园地七

课型新授

课时1

教学

目标重点:

Δ难点:

知识与技能

1.品味句子中的景物描写,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2.能进行创意性地编写标语。

3.积累古诗词

过程与方法

运用恰当的修辞把一个画面写具体、写生动。

学科核心素养

能感受语句的画面美,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

德育渗透

感受古诗词意境丰厚、画面唯美的艺术魅力。

教具课件

学具课件

教学环节设计

预设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交流平台。

1.朗读这两段话。

2.学生读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