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城市空间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5361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7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城市空间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城市空间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城市空间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城市空间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城市空间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城市空间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2.docx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城市空间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城市空间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城市空间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2.docx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1讲城市空间结构学案湘教版必修2

第1讲 城市空间结构

最新考纲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思维导图

考纲解读

1.学会分析不同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功能区的成因和变化。

3.运用中心地理论解释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微专题一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1.城市

(1)含义:

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特点:

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2.城市区位因素

(1)区位的含义:

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因素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如下图所示。

3.城镇空间布局特点

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

1.分析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应把眼光放到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该城市的兴起。

分析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则要注意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制约了城市的发展,找出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2.在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时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

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之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可以称之为动态因素。

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前两者可以称之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以称之为微观因素。

考向城市区位分析

(2012·大纲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

读下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

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D.水路交通枢纽

答案 1.D 2.D

解析 本题组以区域人口密度图为载体,考查人口密度及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

第1题,图中显示,该区域人口沿河分布于地势较为低平的地区,影响因素为河流与地形。

第2题,据图中信息及河流判断,该区域为四川盆地,甲城为成都、乙城为重庆,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与成都相比,水路交通便捷是其发展成为特大城市的优势所在。

3.(2013·四川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是甲国地图。

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答案 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城市分布较密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

解析 结合图例、图示,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要从总量上多少、具体分布、城市级别三方面回答。

微专题二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

2.城市功能分区

(1)功能区:

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

(3)中心商务区

①主要功能:

具有商务枢纽职能、交通中心职能、房地产开发职能、旅游职能。

②特点

3.城市空间结构

①西方:

有A同心圆、B扇形和C多核心三种理论模式。

②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在城市用地和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制度。

同时又因地制宜,自由布置。

1.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

2.主要城市功能区的比较

功能区

形态

区位特征

位置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中心商务区:

经济活动繁忙;人口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住宅区

集聚成团状,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占地面积最大;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区住宅区与低级区住宅区背向发展

高级住宅区在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在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特别提醒

 城市功能区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数据判断:

商业区占地面积小,人口密度大;工业区占地面积大;住宅区占地面积中等。

②根据分布位置判断:

商业区一般位于市中心,住宅区位于城市中间位置;工业区位于外围。

③根据典型特征判断:

商业区高楼林立;工业区交通便利、有污染;住宅区高级和低级分化明显。

3.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方法

考向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分析

1.(2013·上海地理)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的是不同的功能区,一条河流穿过该市区(图中没有画出河流,需根据等高线判断大致流向)。

若该市包含下列功能区且布局合理,则g区最有可能的是(  )

A.住宅区B.文化区

C.工业区D.中央商务区

答案 C

解析 考查环境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g位于城市的外围,根据等高线判读g地位于河流的下游;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g地位于与季风风向垂直的东北郊外,适合布局工业区,对城区的环境污染较小。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2012·天津文综)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

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题。

对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

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

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

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依据沿海资源匮乏型城市的发展方向,评价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合理性。

从图中信息可知,高雄市依据良好的区位优势,发展了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产业,其商业、住宅、工业、文教等功能区布局,除考虑环境、地价、占地面积等因素外,还要有利于经济发展。

商业区集中分布,扩大了服务范围;住宅区靠近商业区、工业区,多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灾害的影响;文教区多分散于住宅区,提高了服务功能;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减少了运输费用,提高了规模效益。

(2010·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4.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2005年与1990年相比,图中曲线①②在市中心面积比例变小,曲线③在市中心面积比例变大,说明曲线③为商业用地,而曲线①在市中心的面积比例高于②,说明曲线①为居住用地、曲线②为工业用地。

正确选项为C。

第4题,从图中看出,在距市中心12千米处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故选项B正确。

微专题三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1.含义: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2.形成因素

(1)经济因素

(2)社会因素

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3)历史因素:

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3.变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1.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1)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城市功能分区是地租水平与付租能力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如下图所示:

(2)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用地的关系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地租越低。

具体如上图所示:

①市中心(O处):

因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一般为商业用地。

②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如OA、OB、OC、OD、OE、OF)两旁、公路交会处(如图中A、B、C、D、E、F处):

通达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多为商业用地。

③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如图中G点):

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一般为住宅用地。

④远离公路区或城市外缘(如图中M处):

通达度较低,地租较低,多为工业用地。

考向 城市内部功能分区及空间结构的判读

(2011·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2.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 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 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1982~2000年,甲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在逐渐下降,乙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在逐渐上升,故A项错误;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都在上升,故B项错误;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密度不论在哪个地段都大于乙城市,且甲城市的占地面积远大于乙城市,说明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大,故C项错误;比较甲、乙两个城市,不论人口还是占地面积,甲城市都远远大于乙城市,说明甲城市的等级高于乙城市,故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小,故D项正确。

第2题,根据图中2000年甲、乙两城市的商务楼相对高度可知,甲城市的M处不是商务楼最高处,说明M处不是中心商务区,故①错误;乙城市的P处是商务楼最高处,说明P处是中心商务区,故②正确;甲城市的N处人口比周围地区多,且商务楼的高度比周围地区高,说明N处分布着卫星城,故③正确;乙城市的Q处人口数量不比周围地区多,商务楼高度也不比周围地区高,说明没有卫星城分布,故④错误。

综上所述,B项正确。

(2013·浙江文综)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图2)。

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

读图表完成第3题。

 

土地利用形态

地价

Ⅰ阶段

Ⅱ阶段

3.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下图(图3)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  )

A.①③B.②⑦

C.④⑧D.⑤⑥

答案 B

解析 图3是图1和图2的叠加,由此可以判断各数字对应地块的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表格显示了所有类型地块的地价,比照的结果是①②⑤⑦为中等地价,适合建造超市。

(2010·海南地理)某沿海城市人口达1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千米的范围内。

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

下图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

据此完成4~6题。

                   

4.影响该城市大型商贸中心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

A.工业B.行政中心

C.海洋运输和贸易D.居民人口密度

5.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距离大型商贸中心(  )

A.0~8kmB.9~16km

C.17~24kmD.25~35km

6.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  )

A.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B.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C.土地开发比例逐渐降低

D.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

答案 4.C 5.A 6.D

解析 本题以某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读图获取有效信息,解答该题需要明确城市功能分区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距离大型商贸中心较近的地区,海港、铁路和公路为主要的用地形式,这反映出海洋运输和贸易是影响其区位的主导因素。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距离大型商贸中心0~8km的范围内,没有未开发的地区,这说明该区域范围内开发很充分。

第6题,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在已开发的地区中,几乎都是以其他建筑为主,没有哪一种城市功能区占据主导,因而该城市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

微专题四 中心地理论

1.概念

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2.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

(1)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

(2)在一定的市场区域,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为六边形,且各级中心地的六边形大小也不相同。

(3)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

1.不同等级城市的分布规律

每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呈正六边形(中心地到边界的距离最近);不同等级城市的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大小、面积是不同的,级别越大,六边形的服务范围也越大;多个不同级别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构成了层层叠加、相互嵌套的蜂窝状网格。

图示说明如下: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

3.影响城市服务范围变化的因素

(2011·北京文综)读图,回答问题。

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

答案 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服务范围依次减小。

解析 读图可以看出,该地城镇主要分布在绿洲上。

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等级越来越低,其服务范围也就越来越小。

练出高分

[基础落实练]

(2013·山东文综)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2.该城市(  )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城市工业区布局在郊区并沿交通线分布。

东欧位于盛行西风带,东部两片③类功能区均位于盛行风下风向的郊外,且靠近交通线;南部③类功能区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河流下游,近交通线,由此可判③为工业区;可排除A、B项;②功能区位于工业区与其他功能区之间,为绿化区;①功能区位于郊区,且与老城区背向布局,为高级住宅区——别墅区,D项正确。

第2题,商业零售区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符合市场最优原则,为中心商务区,地价最高;仓储式购物中心占地广,应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布局在交通便捷、地价较低的地区;随东部城市轨道交通及铁路线建设,城市中心向东扩展,城市的空间形态也相应发生变化,C项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2009年城区地价等值线”。

读图,回答3~4题。

3.中心商务区最有可能分布的区域是(  )

A.①B.②C.③D.④

4.与其他区域相比,近年来④地地价涨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高附加值产业集聚B.原有基础设施完善

C.外来人口迁入D.逆城市化发展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图中②处地处市中心,地价最高,为中心商务区。

第4题,④地因奥体新区、创意软件园集聚地价涨幅较大。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递减示意图”。

读图,完成5~7题。

5.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A.一环路B.二环路C.三环路D.环城路

6.近年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①②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

7.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②市中心市场萎缩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⑤市中心人口减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

答案 5.C 6.B 7.D

解析 第5题,根据图示及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可知,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区可拓展到三环路。

第6题,由于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工厂纷纷外迁。

第7题,影响商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和交通,近年来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一方面由于二、三环路地租较低,能够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心市场的萎缩;更重要的是二、三环路交通便利,能够为商业活动带来大量消费人群,满足其市场需求。

[能力提升练]

(2011·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

读图回答8~9题。

8.与图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

9.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

A.土地形状不规整B.交通不便

C.远离市中心D.受铁路影响

答案 8.C 9.D

解析 第8题,从图例可以看出,从M-N的地价等级变化为六类~五类~四类~三类~四类~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六类,符合图C的地价等级变化特点。

第9题,P区域地价等级为四类,虽然交通便利,也在市中心,但是受铁路的影响,噪音较大,地价比周边地区低。

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④城市规模扩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1.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

①蔬菜种植基地 ②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大学城④美术馆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10.C 11.B

解析 第10题,与2000年相比,该城市2007年地价整体上涨,增幅由市中心向郊区递减;从2007年地价曲线看出远郊区范围拓展,中心城区范围没有变化。

第11题,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城的建立以及用地功能的变化是近郊区地价上涨、出现峰值的主要影响因素。

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该城市(  )

A.功能区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

B.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C.有预留用地,发展空间较大

D.服务种类多,城市等级较高

13.图中①②③功能区最合理的布局是(  )

A.①住宅区、②工业区、③商业区

B.①工业区、②住宅区、③商业区

C.①商业区、②住宅区、③工业区

D.①商业区、②工业区、③住宅区

答案 12.B 13.D

解析 第12题,从图中看出该城市地处山地丘陵区,城区沿河流延伸布局,故影响其选址的主要因素为地形。

第13题,①地处市中心,为商业区;②位于河流下游,沿主要公路延伸,为工业区;③占地面积最大,为住宅区。

14.读“某城市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功能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_用地,C地最有可能是________(功能区)。

(2)A、B两地地价较高的是哪一处?

简述其原因。

(3)分析该城市工业区布局的有利条件。

(4)简要评析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和交通的影响。

答案 

(1)住宅 商业区

(2)B。

 B地靠近市区,且靠近风景区。

(3)邻近河流,水源充足,水运便利;靠近铁路,交通便利。

(4)湖泊、山地可以改善并美化城市环境,但也会影响城市交通网的布局。

解析 第

(1)题,根据位置、面积及各功能区间的相互关系判断土地利用类型及功能区。

(2)题,根据环境、交通等判断地价高低。

第(3)题,从水源、交通等角度分析工业区布局的有利条件。

第(4)题,从利、弊两方面分析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交通的影响。

15.(2013·江苏地理)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用地选择方案,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地块中,最适宜规划为居住区的是________;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影响居民生活的最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问题的主要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保护老城,在城市规划中应如何处理新老城关系?

答案 

(1)D A 处于城市下风方向和河流下游处,与主要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与原有工业仓储区相连(任答两点)

(2)铁路穿城而过 造成城市南北联系不便;产生噪音

(3)保护老城,发展新城;制定法律或法规;分类分区保护;尽量不改变老城原貌等。

(任答两点)

解析 

(1)四地中D处于上水上风地带,环境质量好,最适宜居住区布局。

A处于城市下风方向和河流下游处,与主要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与原有工业仓储区相连,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

(2)由图可看出,铁路穿城而过,干扰城市交通,造成城市南北联系不便;并且产生噪音。

(3)为保护老城,在城市规划中尽量不改变老城原貌,新老城应分类分区保护,要制定相关法律或法规,依法保护老城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