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5266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篇一: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信管1202班0202张军李辉

  实验时间:

  实验一网线制作XX-01-06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1、认识网线(双绞线)、串行线、并行线和网线制作工具2、掌握各种标准的网线线序排列3、掌握直通线、交叉线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直通线的制作

  1)利用剪线钳剪下所需的双绞线的长度,至少0.6m,最多不超过100m。

然后利用双绞线

  剥线器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2-3cm。

  2)确定双绞线的每根线已经正确放置之后,就可以用RJ45压线钳压接RJ45接头,要确保

  每一根线与接头的引脚充分接触。

3)按照同样的方法制作另一端的RJ45接头。

4)用测线仪测试做好的网线,看是否合格。

  5)打开测线仪电源,将网线插头分别插入主测试器和远程测试器,主机指示灯从1-8逐个

  顺序闪亮,如果网线合格,远程测试器也应该按1-8的顺序依次闪亮。

  若接线不正常,则按下述情况显示:

  1当有一根网线如3号线断路时,主测试仪和远程测试端3号等都不亮○

  2当有几条线不通时,这几条线的灯都不亮;当网线中少于2根线连通时,灯都不亮。

○3当两头网线乱序,例2,4线乱序,则显示如下:

  主测试器不变:

1-2-3-4-5-6-7-8-G远程测试端为:

1-4-3-2-5-6-7-8-G

  4当网线有2根短路时,○则主测试器显示不亮,而远程测试端显示短路的两根线灯都微

  亮,若有3根以上(含3根)

  短路时则所有短路的几条线号的灯都不亮。

2.交叉线的制作

  按照直通线制作的操作方法,一端A类,一端B类,即可完成交叉线的制作。

  三、实验结果

  制作好的直通线,将直通线网线插头分别插入主测试器和远程测试器,主机指示灯从1-8逐个顺序闪亮,远程测试器也按1-8的顺序依次闪亮。

双绞线制作好后,经远程测试器测试后,也制作成功

  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首次制作完成后,双绞线有一个水晶头因为压接力度较小,使水晶头较大,很难放进测试器插口,勉强放进去后,测试器指示灯也没有正常亮起,后经重新制作后,指示灯正常亮起

  实验名称:

实验时间:

  实验二Web服务器的配置和组建工作组对等网XX-01-06

篇二: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一】认识计算机网络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实验内容】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目前大多数网络使用的拓扑结构有3种:

  ①星型网络:

各站点通过点到点的链路与中心站相连。

  其特点是,很容易在网络中增加新的站点,数据的安全性和优先级容易控制,易实现网络监控,但中心节点的故障会引起整个网络瘫痪。

  ②环型网络:

各站点通过通信介质连成一个封闭的环型。

环型网络容易安装和监控,但容量有限,网络建成后,难以增加新的站点。

  ③总线型网络:

网络中所有的站点共享一条数据通道。

总线型网络安装简单方便,需要铺设的电缆最短,成本低,某个站点的故障一般会影响整个网络。

  树型网、星环型网、星型总线网等其他复杂类型拓扑结构的网络都是以上三种拓扑结构为基础的。

  3、了解学校的计算机网络结构:

  了解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网络结构,得到如下网络拓扑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学校的网络结构属于:

树形网络结构

  4、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设备:

  集线器HUB-工作在物理层(最底层)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

  交换机Switch-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第二层)

  是一种用于电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

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

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

路由器Router-工作在网络层(第三层)

  是一种计算机网络设备,它能将数据包通过一个个网络传送至目的地(选择数据的传输路径),这个过程称为路由。

  网关Gateway-不同体系结构或协议网络之间通信

  也叫做网络适配器,是连接计算机与网络的硬件设备。

网卡插入计算机或服务器扩展槽中,通过网络线与网络交换数据、共享资源。

  5、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主要具有如下功能:

  

(1)数据通信:

计算机网络主要提供传真、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公告牌(BBS)、远程登录和浏览等数据通信服务。

  

(2)资源共享:

凡是入网用户均能享受网络中各个计算机系统的全部或部分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

  (3)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可通过网络相互成为后备机。

一旦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它的任务就可由其他的计算机代为完成,这样可以避免在单击情况下,一台计算机发生故障引起整个系统瘫痪的现象,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而当网络中的某台计算机负担过重时,网络又可以将新的任务交给较空闲的计算机完成,均衡负载,从而提高了每台计算机的可用性。

  (4)分布式处理:

通过算法将大型的综合性问题交给不同的计算机同时进行处理。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合理选择网络资源,就近快速地进行处理。

  【实验感受】

  对计算机网络有了大体的认识,对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了浅显但较为系统的了解同时,了解了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

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

  【实验二】网线的制作与局域网的连接

  【实验目的】

  1.掌握双绞网线的制作方法;

  2.学会双绞线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3.认识星型域网的拓扑结构;

  4.掌握星型局域网的连接方法。

  【实验内容】

  1、双绞网线的制作方法

  双绞线的制作标准:

  双绞线有两种接法:

EIA/TIA568B标准和EIA/TIA568A标准。

  T568A线序:

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T568B线序:

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连接方法有两种:

  直通线:

两头都按EIA/TIA568B线序标准连接。

  交叉线:

一头按EIA/TIA568A线序连接,一头按T568B线序连接。

  直通线制作步骤:

  

(1)剥线:

利用斜口错剪下所需要的双绞线长度,然后再利用双绞线剥线切口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2-3厘米。

  

(2)排线:

遵循EIA/TIA568B的标准排列好。

  (3)剪线:

将裸露出的双绞线用剪刀或斜口钳剪齐。

  (4)插线:

把线插入水晶头的后端,确定双绞线的每根线按正确顺序放置。

  (5)压线:

用RJ-45压线钳压接RJ-45接头,把水晶头里的八块小铜片压下去后,使每一块铜片的尖角都触到一根铜线。

  (6)重复步骤1到步骤6,再制作另一端的RJ-45接头。

  (7)最后用测线仪测试网线和水晶头是否连接正常,如果两组1、2、3、4、5、6、7、8指标灯对应的灯同时亮,刚表示制作双绞线制作成功。

  2、星型局域网:

这种结构的网络是各工作站以星形方式连接起来的,网中的每一个节点设备都以中防节为中心,通过连接线与中心节点相连,如果一个工作站需要传输数据,它首先必须通过中心节点。

由于在这种结构的网络系统中,中心节点是控制中心,任意两个节点间的通信最多

  只需两步,所以,能够传输速度快,并且网络构形简单、建网容易、便于控制和管理。

但这种网络系统,网络可靠性低,网络共享能力差,并且一旦中心节点出现故障则导致全网瘫痪。

  【实验感受】

  对网线的制作和检测流程有了深刻的印象,知道了双绞网线的构成。

对网络拓扑结构中的星型拓扑结构有了形象的了解。

  【实验三】局域网的设置与IIS服务器的组建

  【实验目的】

  1.添加计算机通信协议;

  2设置计算机标识,IP地址和掩码;

  3使用Ping命令和ipconfig命令;

  4修改MAC地址

  5Internet信息服务(IIS)的添加和运行;

  6Serv-UFTPServer的配置

  【实验内容】:

  1.添加计算机通信协议

  “控制面板”——“网络连接”——“本地连接”——属性”

  单击“网络”属性对话框中的“安装”按钮,弹出“选择网络组件类型”对话框。

  选择“协议”——“添加”,弹出“选择网络协议”对话框。

  选择协议类型——“确定“

  2.设置计算机标识,IP地址和掩码

  我的电脑——右键属性——计算机名——更改——修改计算机名称。

  网上邻居——右键属性——本地连接——右键属性——Internet协议(TCP/IP)在常规中对ip地址,子网掩码和dns地址进行配置

  3.使用Ping命令和ipconfig命令

  ping命令是用于检测网络连接性、可到达性和名称解析等疑难问题的TCP/IP命令。

根据返回的信息,可以推断TCP/IP参数的设置是否正确以及TCP/IP协议运行是否正常。

应用格式:

PingIP地址该命令还可以加许多参数使用

  步骤:

篇三: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

  机网络实验报告

  ——安徽工业大学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目录

  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3实验二网际协议IP.................................(本文来自:

小草范文网: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实验三路由信息协议RIP.........................................................................................................12实验五传输控制协议TCP........................................................................................................18实验六邮件协议SMTP、POP3、IMAP................................................................................23实验七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28心得体会........................................................................................................................................33

  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

  【实验目的】

  1.掌握以太网的报文格式。

2.掌握MAC地址的作用3.掌握MAC广播地址的作用4.掌握LLC帧报文格式

  5.掌握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环境配置】该实验采用网络结构一。

  【实验原理】

  一、两种不同的MAC帧格式

  常用的以太网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一种是DIXEthernetV2标准;另一种是IEEE的802.3标准。

目前MAC帧最常用的是以太网V2的格式。

下图画出了两种不同的MAC帧格式。

  二、MAC层的硬件地址

  1.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物理地址或MAC地址,它是数据帧在MAC层传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识符。

  2.网卡从网络上收到一个MAC帧后,首先检查其MAC地址,如果是发往本站的帧就收下;否则就将此帧丢弃。

这里“发往本站的帧”包括以下三种帧:

?

单播(unicast)帧(一对一),即一个站点发送给另一个站点的帧。

?

广播(broadcast)帧(一对全体),即发送给所有站点的帧(全1地址)。

?

多播(multicast)帧(一对多),即发送给一部分站点的帧。

【实验步骤】

  按照拓扑结构图连接网络,使用拓扑验证检查连接的正确性。

练习一:

编辑并发送LLC帧

  本练习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C和D作为一组,主机E和F作为一组。

现仅以主机A和B为例,说明实验步骤。

  1.主机A启动仿真编辑器,并编写一个LLC帧。

目的MAC地址:

主机B的MAC地址。

源MAC地址:

主机A的MAC地址。

协议类型和数据长度:

可以填写001F。

类型和长度:

可以填写001F。

控制字段:

填写02。

  用户定义数据/数据字段:

AAAAAAABBBBBBBCCCCCCCDDDDDDD。

2.主机B重新开始捕获数据。

3.主机A发送编辑好的LLC帧。

  4.主机B停止捕获数据,在捕获到的数据中查找主机A所发送的LLC帧,并分析该帧内容。

  ?

记录实验结果。

  ?

如果字段的值小于1518,它就是长度字段,用于定义下面数据字段的长度;如果字段的值大于1536,它定义一个封装在帧中的PDU分组的类型。

  5.将第1步中主机A已编辑好的数据帧修改为“未编号帧”,重做第2、3、4步。

  练习二:

编辑并发送MAC广播帧1.主机E启动仿真编辑器。

2.主机E编辑一个MAC帧:

目的MAC地址:

FFFFFF-FFFFFF。

源MAC地址:

主机E的MAC地址。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

大于0x0600。

  数据字段:

编辑长度在46—1500字节之间的数据。

  3.主机A、B、C、D、F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源MAC地址为主机E的MAC地址)。

4.主机E发送已编辑好的数据帧。

  5.主机A、B、C、D、F上停止捕获数据,察看捕获到的数据中是否含有主机E所发送的数据帧。

  ?

结合练习二的实验结果,简述FFFFFF-FFFFFF作为目的MAC地址的作用。

该地址为广播地址,作用是完成一对多的通信方式,即一个数据帧可发送给同一网段内的所有节点。

  练习三:

领略真实的MAC帧

  本练习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C和D作为一组,主机E和F作为一组。

现仅以主机A和B为例,说明实验步骤。

  1.主机B启动协议分析器,新建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CMP协议)。

  2.主机Aping主机B;察看主机B协议分析器捕获的数据包,分析MAC帧格式。

3.将主机B的过滤器恢复为默认状态。

4.将主机B、D、F的过滤器恢复为默认状态。

  练习四:

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1.主机B、D、E、F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源MAC地址为主机A的MAC地址)。

  2.主机Aping主机C。

  3.主机B、D、E、F上停止捕获数据,在捕获的数据中查找主机A所发送的数据帧,并分析该帧内容。

?

记录实验结果

  【思考问题】

  1.为什么IEEE802标准将数据链路层分割为MAC子层和LLC子层?

  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802委员会就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即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

与接入到传输媒体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