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意见.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749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意见.docx

《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意见.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意见.docx

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意见

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意见

一、当前水稻病虫发生概况

(一)白背飞虱

1.灯下诱虫情况:

淦西灯下5月28日始见,比去年早19天,6/23-24、6/30-7/5出现第二个明显迁入峰,虫峰量分别为11头和24头。

至7月16日止,灯下累计诱虫57头,是XX年来迁入量较少的年份。

2.田间虫量:

据市植保站7月14~17日在社渚等地调查15块杂交稻,平均百穴总飞虱1188.5头,幅度380~2030,达标田块率占93.3%。

其中,百穴白背飞虱1091头,幅度365~1935;百穴灰飞虱21头,幅度0~100;调查20块单季晚稻,平均百穴总飞虱454头,幅度55~1490,达标田块率占40%。

其中,百穴白背飞虱440.3头,幅度50~1475;百穴灰飞虱13.5头,幅度0~85。

3.田间卵量:

据市植保站7月14~17日在社渚等地调查,8块杂交稻平均百穴有未孵卵条87.5条,幅度0~166.7,百穴未孵卵量716.7粒,幅度0~1600。

10块单晚平均百穴有未孵卵条60条,幅度0~166.7,百穴未孵卵量450粒,幅度0~1566.7。

田间卵发育进度:

初期卵占59.0%,中期卵占25.7%,后末期卵占15.3%,目前正值二代白背飞虱卵孵期,随着时间后移,田间虫量将进一步上升,预计二代白背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地区和田块大发生。

(二)水稻纹枯病

据市植保站7月15-17日在社渚等地调查15块杂交稻,平均病穴率1.6%,幅度0~8,田块达标率为13.3%;调查20块单晚,平均病穴率1.9%,幅度0~22,田块达标率为5%。

目前田间病情轻于去年(去年同期4.3%),与XX年同期相仿。

(三)纵卷叶螟

1、二代纵卷叶螟

(1)草地赶蛾,据市植保站在埭头东联等地赶蛾,今年二代成虫于6月10日始见,6月25-30日出现小蛾峰,高峰日6月26日亩蛾量210头。

(2)水稻田间赶蛾:

二代一直没有明显高峰,只是零星见蛾。

(3)田间虫卵量:

据市植保站7月14-17日在社渚、溧城等地调查,18块杂交和单季晚稻,平均百穴虫卵量9.2粒·头,幅度0-33.3,因此,二代纵卷叶虫是属于轻发生年份。

2、三代纵卷叶螟:

三代一峰蛾量近来有所上升,预计三代一峰中等偏轻发生。

(四)大螟

据市植保站新昌灯下诱蛾:

一代大螟蛾高峰明显,高峰期长。

据今年新昌淦西灯下观察4月26日至5月12日和5月19~27日出现两个发蛾高峰高峰期蛾量分别为134头和16头,5月5日和5月10日均为蛾高峰日,当日蛾量为16头;到6月20日止,新昌灯下累计一代诱蛾量为171头,比XX年同期减少221头,比XX年增加64头,属于偏重发生年份。

由于大螟发生代次多,高峰多,在水稻田危害近年来有所加重,因此,各地应引起高度重视水稻大螟的兼治工作。

二、防治意见

1、防治策略:

主治二代白背飞虱、水稻纹枯病,兼治三代纵卷叶虫、二代二化螟、二代褐飞虱、二代大螟等病虫害。

2、防治对象田:

全市所有水稻大田

3、防治时间:

7月23-25日

4、防治药种和方法:

(1)亩用10%烯啶虫胺(戈宝)30毫升+5%甲维盐20毫升+10%己唑醇(斑星杰)40毫升。

(2)亩用50%烯啶虫胺5克+1.8%阿维菌素(蓝无敌)100毫升+5%己唑醇悬浮剂80克(星秀)。

以上药种配方任选一种,兑水50公斤喷雾,为了确保防效,用药时田间应保持3厘米左右的浅水层。

另外,在水稻易感稻瘟病品种及发生叶稻瘟病的田块,在上述配方中还必须加40%稻瘟灵乳油100毫升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克进行兼治。

如是杂优稻在上述配方中还必须再加40%强氯精可湿性粉剂100克,预防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

三、注意事项

1、如药后4小时内遇到中等以上降雨天气,雨后应立即补治。

2、目前正处高温季节,注意用药人员安全。

3、严禁使用高毒农药和菊酯类农药。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第一篇:

广东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第二篇:

广东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第三篇:

XX年广西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第四篇:

广东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第五篇:

XX年广西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正文

第一篇:

广东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结合全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今年我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紧紧围绕水稻安全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积极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农民,改进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分布和发生为害规律等,通过建立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进一步推动了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

一年来,在水稻病虫害发生较重,尤其是第六、七代稻纵卷叶螟在全省范围内大发生的情况下,由于病虫情预报及时、准确,防治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了水稻的安全生产。

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的组织实施也初显成效。

一年来,估计全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8100万亩次,防治面积8300万亩次,挽回稻谷20亿公斤。

21个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面积60多万亩,有效地带动全省水稻病虫综合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粮食生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水稻病虫害发生概况

今年全省降雨量比正常年份少三成左右,全年无台风无汛期是罕见的年份。

由于天气原因等因子影响,今年水稻病虫的发生特点是:

虫害重于病害,迁飞性害虫发生严重。

全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约8100万亩次。

其中,纹枯病发生1800万亩次,属常发生性病害,发生面积与往年持平,发生程度比往年稍轻。

稻瘟病发生150万亩次,在历史病区的晚稻个别品种发生较重,如清远市种植秋优998,苗期出现病斑,移植后遇阴雨天,病害迅速扩展,8月中下旬,出现整科禾苗枯死。

稻纵卷叶螟发生2200万亩次,由于其迁入峰次多,迁入虫量大,对早晚稻生长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尤其是8-9月,全省稻区普遍有3-4个迁入峰,粤东地区出现5个迁入峰,一般亩蛾量600—6000头,高的3万头以上,亩卵量3—7万粒,高的10万粒以上,为近年来少见。

稻螟发生900万亩次,以三化螟为主,台湾稻螟和二化螟在部分地区有所回升。

稻飞虱发生1900万亩次,早稻迁入早,迁入量不大,发生较去年轻,晚稻受干旱天气的影响,发生较轻。

二、病虫防治措施和成效

针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为害的特点,各级农业部门,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粮食生产目标,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植保防灾减灾的职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农作物病虫发生动态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技术措施。

尤其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工作,使病虫害防治技术切实有效地落实到田间。

1、领导的高度重视,确保了技术措施的落实

今年,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一年,我省各级政府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并把植保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黄华华省长在全省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上提出:

“加快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谢悦新厅长在全省农业局长会议上,较大篇幅地阐述了植保工作在粮食安全生产的作用。

根据农业部(农明字[XX]第57号文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农业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晚稻病虫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省站在5月发出《关于抓好早稻中后期病虫防治工作的通知》,9月发出《关于抓好水稻迁飞性害虫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

厅长谢悦新、副厅长蔡汉雄及植保总站站长陈忠南等领导在国庆、中秋前后,针对我省晚稻迁飞性害虫大发生的情况,多次组织有关人员研究防治对策,深入基层检查、督促防治措施的落实,各级政府有关领导和农业局领导放弃节假日休息,到基层发动群众防治病虫害,揭阳市9月份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市府召集农业局长和有关专家研究防治对策,同时组织召开了市、县农业局长会议,部署防治工作。

国庆节期间领导带头值班,大大鼓舞了植保人员的斗志,也改变了人们对植物保护“丰年无功、歉年有责”的看法,保障了植保技术措施的有效落实。

2、掌握病虫情,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

我省各级植保部门,积极开展病虫害的调查监测,认真履行病虫情汇报制度,做到病虫情上传下达迅速、畅顺。

同时根据病虫发生特点和水稻生长季节,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措施,尤其是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如早、晚稻生育中后期,针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发生特点、发生量和防治适期,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并将这些技术措施印发至农户手中,并张贴。

省植保总站将水稻、柑桔等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印制宣传单张20多万份分发至各地。

确保各项有效技术措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建立综合防治示范区,推动防治技术的普及应用

结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达的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项目,我站在水稻重大病虫重发区和主产区建立了21个综合防治示范区,并制定了工作计划。

省站还专门召开了示范区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职责,统一部署。

各地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技术人员为骨干的领导小组。

省领导小组根据病虫发生的特点,加强对示范点的巡回检查和技术指导工作,仅晚稻中期就派出了6批次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开展检查、督促和指导。

示范区严格执行项目规定,坚持“五有”原则(有组织保障、有示范标志牌、有示范面积、有技术保障、有技术培训)开展防治工作。

通过共同努力,全省示范区成立领导小组18个,树立示范区标牌21个,示范面积60多万亩,培训农业技术人员15场次110多人,培训农民56场次1600多人,带动辐射面积120万亩。

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各地开展水稻综合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如省站下达给韶关市农业局建立一个示范区,他们从本地实际出发,在翁源建立了一个中心示范区,还在曲江、南雄、乐昌建立了3个示范区,全市的示范面积12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3%,辐射面积40多万亩。

为配合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让农民更好地掌握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今年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水稻病虫综合防治行动,是多年来推广水稻综合防治工作最成功的。

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建立,改变了生产者的观念,提升了群众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动了综合防治技术的广泛应用。

4、积极探索综合防治技术,提升病虫防治技术水平

我省水稻病虫发生种类多,频率高,抗性强,同时受天气等诸多因素影响,病虫的发生多变,给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

为有效地控制病虫发生为害,我们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螟虫种群研究、综合治理技术的组合等工作。

⑴针对稻纵卷叶螟防治难的问题,开展药剂筛选

稻纵卷叶螟在我省发生代数多,迁入峰次多,发生量大,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同时,稻纵卷叶螟对常规药剂的抗性水平高,据有关部门监测,对杀虫双的抗性水平提高近100倍,对甲胺磷提高近200倍,对三唑磷超100倍。

为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我站在梅州、惠州、翁源设立了3个药剂筛选试验点,对5%锐劲特悬浮剂、80%锐劲特水分散性粒剂、18%杀虫双水剂、20%三唑磷乳油和20%阿.三唑磷乳油进行药效对比,结果表明,抓准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用药,均可达理想的防治效果。

错过防治适期,可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1000-1200倍液喷雾防治。

⑵开展水稻螟虫种群研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十多年来,我省水稻品种、耕作制度和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引发诸多病虫尤其是水稻螟虫(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大螟等)区域间差异大,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困难。

为摸清水稻螟虫的种群动态和分布规律,我省选择了有代表性的螟虫发生区和主产区进行了一次抽查。

抽查了21个县(区),每县(区)随机抽查300头以上稻螟。

鉴定结果表明:

三化螟仍然是我省水稻螟虫的优势种群,占种群数量的88.9%;依次是台湾稻螟占6.8%;大螟占2.7%,二化螟占1.7%。

台湾稻螟在个别区域所占比例较高,如博罗县罗阳镇抽查螟虫314头,台湾稻螟138头,占种群的43.9%。

个别地区二化螟所占比例较全省平均数高,如梅县城东镇抽查螟虫348头,二化螟36头,占10.3%。

摸清稻螟的发生区域,为制定防治策略,分类指导防治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