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名家名作.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46557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名家名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文学名家名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文学名家名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文学名家名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文学名家名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名家名作.docx

《中国文学名家名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名家名作.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学名家名作.docx

中国文学名家名作

元曲与元杂剧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元曲:

散曲、剧曲。

散曲:

小令、套数、带过曲。

小令:

独立的只曲。

套数:

两个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联缀起来的套曲。

带过曲:

小型组曲,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曲牌不能超过三首。

剧曲:

北曲杂剧、南曲戏文。

北曲杂剧:

金元杂剧。

南曲戏文:

南戏、传奇(明清)。

元代杂剧与元代社会:

政治上,民族压迫,蒙古、色目、汉人、南人。

经济上,农业遭到严重破坏,手工业畸形发展。

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别迭

思想上,控制一度放松,文人沦为“八娼九儒十丐”。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XX上,各教一视XX。

元杂剧的形式:

1.体制:

一本四折加一楔子。

曲、白、科。

题目正名。

2.脚色:

末、旦、净、杂。

3.演出惯例:

冲场,上场诗,自报家门。

下场,下场诗。

终场,作断(断出、断了)。

元杂剧的形式

体制

一般一本四折加一楔子,也有特殊的。

折相当于幕。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曲、白、科:

曲,唱曲,一折一个套曲。

白:

道白,宾白。

科,剧本规定的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提示,叫科X(科介、介)。

题目、正名:

剧本末尾,用两句或四句话标明剧情提要,确定剧本名称。

角色:

末、旦、净、杂(丑)。

(脚色:

本是宋代履历的名称。

《朝野类要》:

“脚色者,初入仕必具乡贯、户头、三代、名衔、家口、年岁。

”《通雅》:

“脚色状亦谓之根脚。

迩来下司初见上司,犹递手本,上开出身履历,所谓脚色是也。

”)

关汉卿

陈毅:

关汉卿是一位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也是一位伟大的XX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家。

因此,他不是爬行的现实主义者,而是有思想、有理想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者。

这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

关汉卿接近下层人民,熟悉人民语言和民间艺术形式,也深知人民的疾苦和愿望,所以能成为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使他在思想上、在艺术上能发出炫耀百代的光彩。

关汉卿的剧作,不管是悲剧或喜剧,都表现了封建社会两个主要阶级的对立,他是非分明,因而爱憎分明。

他的同情总是在被压迫者一边。

总是写压迫者看去象是强大而实际腐朽无能,被压迫者看去象是卑微,而确具有无限智慧和力量。

因此,他们敢于反抗,甚至死而不屈,终于取得胜利。

关汉卿的生平:

XX、籍贯、生卒年:

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一斋)、已斋叟,大都人。

大约生于1229—1241年之间,卒于1297—1307年之间。

职业:

太医院尹(户)、杂剧作家,“躬践排场”、“面敷粉墨”,“梨园领袖”、“编修帅首”、“杂剧班头”。

性格:

自比“铜豌豆”: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想当当一粒铜豌豆。

交际:

珠帘秀、杨显之、梁进之、纪君祥、白朴、王和卿。

作品:

杂剧63种,小令57首、套数14套。

现存杂剧18种,5种有疑问,杂剧13种

肯定为其作品。

悲剧《窦娥冤》、喜剧《救风尘》、历史剧《单刀会》为其代表作。

《窦娥冤》的情节:

楔子:

卖女抵债。

第一折:

蔡婆讨债、赛卢医行凶、X驴儿父子逼嫁。

拒婚。

第二折:

X驴儿讨药。

误杀X父,诬陷窦娥。

公堂冤狱。

第三折:

法场设愿。

第四折:

平反冤狱。

窦娥形象:

受辱而不醒悟、觉醒、反抗、复仇。

无禄员:

尊卑品级有常调,三年月日无俸钱。

……宁将贪污受赃私,不忍守廉家菜色。

桃杌:

杌,无枝之树,大棍子,状其冷酷无情。

凶兽,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牙,尾长丈八尺,能斗不退。

状其凶残无道。

元杂剧中的悲剧

一、悲剧的定义与元杂剧中的悲剧剧目:

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

就其存者言之,如《汉宫秋》、《梧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X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

……(《窦娥冤》、《赵氏孤儿》等)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

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而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亚里斯多德《诗学》第七章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种要求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

——恩格斯

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

——高则诚《琵琶记》开场

《西厢》、《琵琶》俱是传神文字。

然读《西厢》令人解颐,读《琵琶》令人酸鼻。

——陈继儒《琵琶记》第42出总评

(戏曲要)能感人而已。

感人者,喜则欲歌欲舞,悲则欲泣欲诉。

——黄周星《制曲枝语》

妙在水到渠成,天机自露。

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

——李渔《闲情偶寄》

悲剧特征:

内容上,悲喜交集,苦乐相错。

结构上,忽喜忽悲,迂回低进。

手法上,悲剧喜剧化,寓哭于笑。

情绪上,同情与安慰。

剧目:

《窦娥冤》、《赵氏孤儿》、《汉宫秋》、《梧桐雨》、《鲁斋郎》、《蝴蝶梦》、《哭存孝》、《西蜀梦》、《绯衣梦》、《五侯宴》、《X千替杀妻》、《疏者下船》、《火烧介子推》、《陈州粜米》、《生金阁》、《魔合罗》、《朱砂担》、《东窗事犯》、《荐福碑》、《潇湘夜雨》、《豫让吞炭》、《霍光鬼谏》、《盆儿鬼》、《冯玉兰》、《灰阑记》、《昊天塔》,26种。

二、代表作

1.《窦娥冤》、

2.纪君祥《赵氏孤儿》

强烈的复仇精神与自我牺牲精神。

伏尔泰:

中国孤儿。

歌德:

埃尔博诺。

3.白朴《梧桐雨》

在许多的元曲中,《梧桐雨》确是一本很完美的悲剧。

作者并不依了《长恨歌》而有叶法善到天上求贵妃一幕,也不象〈长生殿〉传奇那样,以团圆为结束。

他只是叙到贵妃的死、明皇的思念为止,而特地着重于追思的一幕。

象这样纯粹的悲剧,元剧中是绝少见到的。

连《窦娥冤》与《汉宫秋》那样天生的悲剧,却以勉强的以团圆为结束,更不必说别的了。

——X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4.马致远《汉宫秋》

第四折:

大雁惊破汉元帝的幽梦,为汉元帝思念王昭君提供一个典型环境。

使简单的情节有了变化,使汉元帝有了一个倾诉的对象。

不幸人的象征。

 

唐代诗歌繁荣原因

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政治清明。

忆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斑斑,男耕女丧不相失。

宋·洪迈《容斋续笔》卷二:

唐诗无避讳

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

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

如白乐天《长恨歌》讽谏诸章,元微之《连昌宫词》,始末皆为明皇而发。

杜子美尤多,……李义山《华清宫》、《马嵬》、《骊山》、《龙池》,诸诗亦然。

今之诗人不敢耳。

二、统治者对文学的提倡,诗赋取士制度的实施。

三、姊妹艺术和外来艺术的影响。

四、诗歌自身的发展,有一支锐意创新的作家队伍。

今体诗(近体诗):

格律诗往体诗:

古体诗

一、老子及其《老子》一书

(一)、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聃,号老子,又称老聃,春秋后期人,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80—前500年左右。

楚国苦县(今XX鹿野东)人。

《尚书·大禹谟》: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老子》第5章:

多言数穷,不若守中。

《尚书·大禹谟》: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老子》第22章: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第46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老子》第57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二)、《老子》的文学特征

《老子》,亦名《道德经》,《老子五千文》。

《老子》第25章: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老子》第25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以其哲理散文开创了韵语散文的先河。

以诗化散文的形式来表达思想,阐明事理。

1.随语成韵,随韵成趣。

叠字韵:

《老子》第20章:

众人昭昭,我独昏昏。

众人察察,我独闷闷。

首尾韵:

《老子》第81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句尾韵:

《老子》第2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第22章:

句中韵:

《老子》第51章:

道生之,德畜之。

物形之,势成之。

2.句式灵活,结构优美。

《老子》第1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老子》第67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

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宝之:

一曰慈,

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言简意丰,哲理精奥。

《老子》第33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40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物。

《老子》第39章: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老子》第58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巧用修辞,多姿多彩。

(1)、排比

《老子》第3章: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老子》第16章: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王,王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

没身不殆。

(2)、对偶

《老子》第63章: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第65章: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老子》第77章: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3)、比喻

《老子》第8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惟不争,故无尤。

明代前期社会与文学的关系

前期:

洪武—成化/110余年

中期:

弘治、正德、嘉靖/79年

后期:

隆庆、万历、天启、崇祯/78年

长篇章回小说:

《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

文言小说:

瞿佑《剪灯新话》、李祯《剪灯余话》

戏曲:

朱有燉《诚斋乐府》31种杂剧

丘濬《伍伦全备记》

邵灿《香囊记》

政治专制: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钱起

广开仕途,网罗人才。

设国子监和各级地方学,培养地方官吏。

推行八股取士制度。

兴文字狱。

以法律和诏令直接干预文学艺术创作。

《大明律》:

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

官民之家容扮者与同罪。

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此限。

中国古代小说的总体特征

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

1157部。

袁行霈、侯忠义:

中国文言小说书目:

2700种。

发展时期

准备期:

远古至先秦两汉。

成熟期:

魏晋至唐。

志人志怪。

唐传奇。

转变期:

宋元。

繁荣期:

明代。

高峰期:

清初至清中叶。

演进期:

1895—1911年。

二、总体特征

创作思想:

文以载道、诗言志。

作品题材:

历史题材多:

史贵于文。

重大题材多:

国家命运、世风道德。

因袭继承现象多:

同一题材在不同作品中重复出现,戏曲与小说相互影响。

(续书多)

人物塑造:

从实录到虚构、类型化人物、类型化典型、个性化典型。

结构与语言:

结构:

传记体(文言、短篇白话)、长篇:

短篇连缀体(线性结构)、网状结构。

语言:

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

金瓶梅

金瓶梅成书时间、版本、作者、创作传说:

隆庆二年至万历三十年(1568—1602)

金瓶梅词话:

万历四十五年(1617)东吴弄珠客序。

原本金瓶梅:

天启年间(1621—1627)。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闻此为嘉靖间大名士手笔。

王世贞及其门客。

金瓶梅词话欣欣子序:

窃谓XX笑笑生作金瓶梅传奇,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

二、金瓶梅的情节:

三、寻常的家庭生活,不寻常的社会意义:

暴露封建家庭制度、婚姻制度、私有制度、财产继承权、奴婢制度等的不合理。

四、金瓶梅的缺陷:

1.因果轮回,愚昧迷信。

2.知盛衰消长之机,取报应轮回之事。

3.鄙视妇女:

女人祸水论。

4.自然主义的描写。

世间乃渐不以纵谈闺闱方药之事为耻,……风气既变,并及文林。

故自方士进用以来,方药盛,妖心兴,而小说亦多神魔之谈,且每叙床笫之事。

——鲁迅

《三国演义》对悲剧英雄的塑造

一、在失败中保护英雄人物。

用天命观为英雄人物开脱:

诸葛亮祈禳延年。

让英雄人物离开与其性格与形象不相容的环境:

诸葛亮在当阳之战与彝陵之战均在二线,不在现场。

二、在失败中歌颂英雄人物。

整体上,笼统而抽象地写X蜀失败,局部上,具体而形象地写他们的胜利。

失、空、斩

三、在失败中深化英雄人物。

彝陵之战

四、渲染悲剧气氛,烘托英雄人物。

孔明之死:

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

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

“再不能临阵讨贼矣。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叹息良久。

孔子与《论语》

一、孔子生平

(前551—前479),鲁国陬邑人。

二、《论语》的文学特征:

语录体

1、文笔洗练,记叙性强。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

“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

“为孔丘。

”曰:

“是鲁孔丘与?

”曰:

“是也。

”曰:

“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

“子为谁?

”曰:

“为仲由。

”曰:

“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

“然。

”曰: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善于说理,修辞得当。

比喻:

宰予昼寝。

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

对偶: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喻于义,小人常喻于利。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排比: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言简意赅,文采斐然。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言必信,行必果。

4、尊圣崇贤,以情见长。

仁者,爱人。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阳货欲见孔子。

五、高适《燕歌行》

(一)、强烈的现实性:

针砭时弊。

描写了边疆士卒紧X激烈的战斗生活,赞扬他们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

同情他们离家远戍的痛苦,揭露将官的腐败无能。

(二)、艺术特征

1、善于描写塞外风景,渲染边地气氛。

塞外风景:

辽远、开阔、荒凉。

边地气氛:

紧X激烈的战争。

2、时间:

虚实相间。

空间:

跳跃自如。

时间:

虚写,汉家烟尘。

实写,大漠穷秋。

虚写,杀气三时。

实写,至今犹

忆。

空间:

内地,汉将辞家。

京城,天子非常……。

边塞,榆关、碣石。

战场,

瀚海、狼山。

3、双线结构:

主线:

战争,出征、进军、战备、对垒。

壮烈气氛。

副线:

相思。

悲戚情调。

4、对比手法:

敌我对比

官兵对比

前后方对比

古今对比

六、词的历史、特征和分类

产生于初盛唐,流行于中晚唐、五代,鼎盛于两宋,衰落于元、明,复兴于

清代。

曲子词、诗馀、长短句。

《旧唐书·音乐志》:

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不适于曲折叙事或倾泻诗人的深哀积愤,

适于触景生情或今昔对比的抒情描写。

敦煌词:

鹊踏枝

叵耐灵鹊多漫语,送喜何曾有凭据?

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在青云里。

望江南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

我是曲江临池柳,者(这)折去那人攀。

恩爱

一时间。

小令:

16字至58字以内。

中调:

59字至91字。

长调:

92字以上。

七、宋代文学概况

哲学:

朱熹,二程(程灏、程颐)的理学。

史学:

司马光《资治通鉴》。

科学:

毕升,活字印刷术。

沈括《梦溪笔谈》。

书法: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文学:

苏轼,全才。

词,婉约与豪放。

散文,欧阳修、王安石、三苏(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诗,陆游、X成大。

陆游,“六十年间万首诗。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