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隆化大道延伸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4436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川隆化大道延伸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南川隆化大道延伸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南川隆化大道延伸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南川隆化大道延伸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南川隆化大道延伸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川隆化大道延伸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

《南川隆化大道延伸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川隆化大道延伸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川隆化大道延伸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

南川隆化大道延伸路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施工部署及总体安排

1.1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1.1编制依据

《南川区隆化大道延伸路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2015年07月)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城市道路路基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南川区隆化大道延伸路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15年06月)

1.1.2编制原则

道路平面位置与道路规划的结合,满足片区路网规划的总体需求,道路线形与地形、地块相结合,并符合道路的技术指标。

正确处理路线平、纵线形的组合,使道路线形组合均衡,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为道路景观规划创造良好的环境。

注重交通分析和组织,合理设置与相交道路的交叉类型等,满足交通功能的需要。

充分考虑沿线组织排水的需要。

1.2工程概况

1.2.1道路工程部分

1.2.2隆化大道延伸路位于隆化片区北部,路线呈南北走向,南侧起点与正在施工的隆化大道相接,在风嘴江西侧布线,于K1+450处跨越凤嘴江,跨越凤嘴江后路线沿着凤嘴江东岸布线,终点与北固片区现状的南川区工业园区横一路(以下简称“横一路”)相接,路线全长2.863KM,为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40KM/h,双向六车道,与之相交的各道路中,起点(隆化大道路幅宽度50m)已设计、终点(横一路路幅宽度40m)已实施,其余为规划道路。

本次设计的隆化大道分段分幅宽度设计,其中K0+000.000~K1+300段为50m(与起点龙华大道路段保持一致),K1+300~终点横一路路段保持一致);全线含桥梁一座,全长109m;全线挖方289010m3,填方292016m3,换填膨胀土86696m3。

(1)本施工图中纵断面设计高程为计算高程。

(2)本工程总体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燃气等布置图,施工时与有关单位联系,以便及时调整与之联接。

(3)路基土辗压:

A、在填方区段,车道填土辗压深度0-80cm密度为96%,80-150cm密度为94%,>150cm密度为93%,人行道填土辗压密度为90%;

B、挖方区内从路基底起80厘米内车行道土壤辗压密度为96%,人行道路基辗压密度为90%。

2、设计依据及采用技术标准、规范

2.1设计依据

《关于南川区龙华大道延伸路建设项目建议书的皮肤》

《重庆市南川区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1年修改);

《南川区凤嘴江北部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4.08】

《重庆市南川区龙岩片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重庆市三里城市规划设计院2011.12】

《南川区龙济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0.09】

《重庆市南川区工业园区横一路道路工程》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11】

《关于南川区隆化大道延伸路建设项目方案设计的审查意见》

【重庆市南川区规划局2014.12】

《区规划委员会第五十四次会议纪要》

【重庆市南川区规划委员会2014.12】

2.2采用技术标准、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69-2013)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重庆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DBJ50/T178-201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3)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0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F71-2006)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02)

《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09)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

《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规范、规程与规定

3、道路设计

3.1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的隆化大道延伸路道路工程起点与正在施工的隆化大道相接,在风嘴江西侧布线,于K1+450处跨越凤嘴江,跨越凤嘴江后路线沿着凤嘴江东岸布线,终点与北固片区现状的南川区工业园区横一路(以下简称“横一路”)相接,路线全长2.863KM,为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40KM/h,双向六车道,与之相交的各道路中,起点(隆化大道路幅宽度50m)已设计、终点(横一路路幅宽度40m)已实施,其余为规划道路。

道路设计包含路基、路面、排水、照明及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3.2设计原则

3.2.1道路平面位置与道路规划的结合,满足片区路网规划的总体需求。

3.2.2道路线形与地形、地块相结合,并符合道路的技术指标。

3.2.3正确处理路线平、纵线形的组合,使道路线形组合均衡,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为道路景观规划创造良好的环境。

3.2.4注重交通分析和组织,合理设置与相交道路的交叉类型等,满足交通功能的需要。

3.2.5充分考虑沿线组织排水的需要。

序号

项目名称

南川区隆化大道延伸路建设项目

1

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道

2

设计年限

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

3

设计行车速度

40km/h

4

标准路幅宽度

起点至凤嘴江大桥路段

5米人行道+4米非机动车道+3机非隔离带+12米车行道+2中央分隔带+12米车行道+3机非隔离带+4米非机动车道+5米人行道=50

凤嘴江大桥至终点横一路段

3米人行道+2.5米非机动车道+1.5机非隔离带+12米车行道+2中央分隔带+12米车行道+1.5机非隔离带+2.5米非机动车道+3米人行道=40

5

车行道宽度

2×12米(双向六车道)

6

交通等级

轻交通

7

道路长度

2863.541m

8

最大纵坡

1.7%

9

最小纵坡

0.5%

10

最小圆曲线半径

230m

11

最小竖曲线半径

6000m

12

设计荷载等级

城-D级人群荷载:

5Kpa或1.5KN/㎡

13

路面结构设计荷载

BZZ-100KN

3.4平面设计

隆化大道延伸路道路中心线与初步设计保持一致。

龙华大道延伸路位于隆化片区北部,路线呈南北走向,南侧起点K0+000(X-3228980.210,Y-410921.827)与正在施工的龙华大道相接,在凤嘴江西侧布线,为避免侵占凤嘴江,本次设计在道路K1+000-K1+380段将规划线位适当往北侧偏移;道路于K1+450处跨越凤嘴江,跨越凤嘴江后路线从南川污水处理厂南侧通过,路线继续向北,沿着凤嘴江东岸布线;为避免侵占凤嘴江,尽量减小挡墙规模,本次设计在K1+800-K1+960段将规划线位适当往东侧偏移,路线继续向北,终点K2+863.541(X-3230548.062,Y-413073.627)与北固区现状的横一路相接。

道路沿途分别与规划一路、规划二路、规划三路、规划四路、规划五路相交,路线全长2.86Km,为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40Km/h,双向六车道,全线共设圆曲线4处,最小圆曲线半径230m,最小缓和曲线长40m,平面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路线在小于250m半径处进行加宽,加宽在路线两侧加宽,加宽在缓和曲线范围内按三次抛物线渐变加宽。

道路平面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3.5纵断面设计

隆化大道延伸路纵断面与初步设计保持一致。

隆化大道延伸路道路起点已设计隆化大道,起点桩号K0+000.000,标高533.50,道路与规划一路和规划二路相交的位置将规划标高分别较低1.2m和1.7m,主要目的为减少填方量,和增加挖方量,总体平衡填挖方量。

与规划三路交叉口受凤嘴江桥梁行洪的影响,该交叉口标高在规划标高的基础上抬高约5.5m。

路线向北与凤嘴江现状桥相交,相交处道路标高与现状桥的标高基本一致,路线终点与横一路的现状标高519.00顺接。

道路以-1.7%坡度下坡54m后再以-0.5%坡度下坡至K1+610.000,然后以-0.8%的下坡至K1+890.000,再以0.5%的上坡至K2+419.872,最后以-1.4%的下坡至设计终点与横一路的交叉口以519.00的标高同横一路顺接。

本次道路纵断面设计共设4个变坡点,道路最大纵坡1.7%,最小纵坡为0.50%,最小凹曲线半径7000m,最小凸曲线半径6000m.道路纵断面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3.6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设计是在调整后的规划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的,横断面宽度按照方案审查敲定的路幅宽度布置的。

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符合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底线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的要求,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安全通畅。

龙华大道延伸路采用双向六车道,其中K0+000,000~K1+312.642段横断面采用与正在建设的隆化大道保持一致,标准路路幅宽度50m两侧均设置4m宽的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采用3m宽绿化带隔离;K1+312.642~道路设计终点横一路段采用与已实施横一路相同的标准路幅40m,机非分隔带缩窄至1.5m,人行道缩窄至3m。

3.7路基设计

1)填方路基

本次设计填方边坡均小于10m,故不分级,正常路段边坡按1:

1.5放坡,在洪水淹没路段临水面可能被洪水淹没的边坡按1:

2.0放坡,并采取填石路基,破面用实心六菱块进行防护。

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脚设临时排水沟,排水沟布置在坡脚线2m以外。

排水沟设置位置详见道路平面图,具体实施时,根据现状实际地形合理调整。

2)挖方路基

每级坡高8m,各级边坡间设2m宽马道,马道设2-4%的排水坡度向路基汇水。

边坡坡率按如下取值:

填筑土、粘土:

1:

1.00:

部分红粘土图路段:

1:

1.50:

强风化基岩:

1:

1.00:

中风化基岩:

1:

0.75:

弱风化岩:

1:

0.5。

在路堑开挖前作好坡顶排水防渗工作,当挖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顶外5m设临时截水沟,并顺势接入道路排水系统排出路基范围。

截水沟设置位置详见道路平面图,具体实施时,根据现状实际地形合理调整。

现场施工时如遇建筑物等,无足够作业空间时,可适当增加开挖坡率,但应采取相应措施开挖基坑边坡的稳定。

3.7.1一般要求

本次道路设计土石方只进行总量计算,土石比暂定为2:

8,详细土石比例由地勘单位向业主提供详细报告。

1)填方边坡:

挖方边坡小于10米:

1:

1.5。

2)挖方边坡:

挖方边坡小于8米:

1:

1。

3)边坡防护

本次设计项目K0+000~K0+880道路两侧为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为主,边皮为临时边坡,K0+880~K2+840道路两侧用地为绿化防护用地,边坡为永久性边坡,故本次设计对永久性边坡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防护,以确保边坡的稳定。

本次填方边坡采取格构护坡喷播植草方式进行边坡放冲刷等,挖方边坡采取三维植被网或植被砼防护,最终达到安全和美观。

对于临时性边坡不作边坡防护设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规划用地性质或边坡性质(临时变永久或永久变临时)情况,由建设单位决定是否实施边坡防护。

3.7.2压实度要求

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

填方路堤路槽底面以下深度0~80厘米,压实度≥96%;挖方路基路槽底面以下深度0~30厘米,压实度≥96%。

3.8路面设计

路面结构结合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质、材料、工程实践经验、施工条件等,设计车行道采用沥青路面,人行道采用花岗石铺装。

1)机动车道:

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如下:

上面层: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地(SMA-13)

中面层: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地(AC-16C)

下面层:

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地(AC-25C)

封层:

0.6cm稀浆封层

基层:

20cm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底基层:

36cm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总厚度:

72.6cm

2)非机动车道:

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如下:

上面层: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地(SMA-13)

下面层: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地(AC-16C)

封层:

0.6cm稀浆封层

基层:

20cm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底基层:

18cm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总厚度:

47.6cm

3)人行道:

上面层:

3cm荔枝面芝麻灰花岗石

找平层:

2cm1:

3干硬性水泥砂浆

垫层:

15cm3%水泥稳定碎石

总厚度:

20cm

3.10.2道路绿化设计

结合道路使用性质,并每隔5.00米种植一颗行道树,行道树胸径为大于5cm桂花树或业主自定。

3.10.3无障碍设计

为了方便残疾人使用城市道路设施,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的要求,在人行道一侧,道路交叉口处,设置盲道,单面或三面坡缘石坡道。

供残疾人使用。

具体详见无障碍设计图。

4、施工要点

4.1路基

4.1.1质量标准

土质路基土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土、石路床必须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其轮迹不得大于5mm,土质路床不得有翻浆、软弹、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

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

项目分类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压实度(%)

填方路基

0-80

≥96

80-150

≥94

150以下

≥93

零填及挖方路基

0-80

≥96

说明:

填方高度小于80cm及零填挖路段,原地面以下0~30cm范围内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挖方要求,非路基填筑范围内场地压实度大于90%。

路基平整度:

≤15mm

中线高程:

+10mm、-15mm

横坡:

±0.3%且不反坡

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E0和检验弯沉值L0。

填挖分类

回弹模量E0

弯沉值(0.01mm)

一般中湿、潮湿

一般干燥

填方路基

>30Mpa

≤288

≤245

挖方路基

>40Mpa

≤225

4.1.2路基排水

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

所有施工临时排水管、排水沟和盲沟的水流,均应引至管道或涵洞中。

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

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

4.1.3挖方路基

在路堑开挖前作好坡顶截水沟,并视土质情况作好防渗工作。

开挖前应将适用于种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表土储存起来,用于绿化填土。

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及欠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

当边坡为石方时,边坡临近处无建筑物需保留的可采取石方爆破,石方爆破应以小型爆破、控制爆破或静态破碎为主。

边坡临近处有建筑物需保护时,边坡开挖应采取人工开凿,以免对建筑物结构安全造成影响。

在接近设计坡面部分的开挖,采用爆破施工时,应采用预裂光面爆破,以保护边坡稳定和整齐,爆破后的悬凸危岩、破裂块体应及时清除整修。

对石方路堑,超挖部分应用贫混凝土或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砾)石的整体性材料作整平层,严禁用土充填。

4.1.4填方路基

1)填料要求

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

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

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料的最大粒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目分类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填料最小强度

(CBR)(%)

填料最大粒径

(cm)

填方路基

上路床

0-30

8

10

下路床

30-80

5

10

上路堤

80-150

4

15

下路堤

150以下

3

15

零填及挖方路基

0-30

8

10

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

2)基底处理

路堤修筑时,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进行压实,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树根、杂草后,再压实,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0%。

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湿软地段的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当填方路段的地面自然横坡在1:

5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宽度为不小于2.0m的台阶,台阶向内倾斜2~4%,并用小型夯实机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

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

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标准,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翻挖后再回填分层压实,或掺5%(干土质量的百分比)的生石灰后再碾压。

在稻田、鱼塘等地段,应先排水,淤泥层较薄的路段(小于等于2米),采取全部挖除,换填砂砾石或碎石处理。

清淤土方可用于路基边坡及中央分隔带种植用土,当软弱土层较深(H大于2.0m)时,清除表面2米范围内淤泥,再采取抛石挤淤处理,用重型压路机将片石压入软基中,并反复碾压直到路基稳定。

如遇鱼塘,可全部清除淤泥,再采取换填砂砾石或碎石处理,路基压实后要求路基表面无明显轮痕,表面密实,无弹簧现象。

3)填筑

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cm。

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

同一水平路基的全部宽度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

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50cm。

管径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30cm,方能上压路机辗压。

桥涵、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等周围的回填土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砾等适水性材料或石灰土。

若机动车行道下的管、涵、雨水支管等结构物的埋深较浅,回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规定的数值时,填料及压实度按下表的要求处理。

部位

填料

最低压实度(%)

重型击实标准

胸腔

填料距路床顶<80cm

砂、砂砾

93

>80cm

素土

90

管顶以上至路床顶

管顶距离路床顶<80cm

管顶上30cm以内

砂、砂砾

90

管顶30cm以上

砂、砂砾

95

检查井及雨水口周围

路床顶以下0-80cm

95

80cm以下

93

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

至少碾压3遍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

路基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城市道路路基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及各有关现行施工规程与验收规范。

4.1.5填挖路基交接段处理

道路路基填方和挖方交接段处理方式为:

当挖方段挖方深度超过1.5米时,超挖深度为1.5m,若挖方段挖方高度小于1.5米时,超挖深度仍为1.5m,超挖长度均为15m(短边)。

4.2底基层、基层

4.2.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

路基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底基层,底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4%。

1)质量标准

压实度:

95%

平整度:

不大于12mm

中线高程:

+5mm,-15mm横坡度:

±0.3%

厚度容许偏差:

不大于10mm

宽度:

不小于设计规定

7天无侧限浸水限抗压强度:

≥2.0Mpa

弯沉值:

主干道≤90(0.01mm)

支路≤100(0.01mm)

2)材料要求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中,水泥掺量为4%,32.5号普通水泥、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但应选用初凝时间在3小时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者,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级配碎石应选用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应小于37.5mm,级配组成如下表要求:

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

液限

塑性指数

37.5

100

小于28

小于9

31.5

93~100

19

75~90

9.5

50~70

4.75

29~50

2.36

15~35

小于28

小于9

0.6

6~20

0.075

0~5

水泥稳定底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

3)施工要求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须用机械拌和摊铺和碾压。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或拌和必须均匀,并应严格掌握厚度。

碾压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18-20T压路机时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应分层铺筑,每层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压实遍数不小于6-8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施工时,最低气温要求5℃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温养生。

4.2.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

底基层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1)质量标准

压实度:

98%

平整度:

不大于8mm

厚度容许偏差:

不大于8mm

中线高程:

+5,-10mm

横坡度:

±0.3%

宽度:

不小于设计规定

7天无侧限浸水抗压强度:

3.5~4.5Mpa

弯沉值:

主干道≤45(0.01mm)

支路≤50(0.01mm)

2)材料要求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中,水泥掺量为6%。

水泥材料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但应选用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者。

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

宜采用的水泥标号为32.5号或42.5号。

水泥稳定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

,级配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应小于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