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农业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441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农业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农业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农业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农业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农业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农业部.docx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农业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农业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农业部.docx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农业部

附件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调整申报材料编制指南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调整申报材料需包含以下材料:

(一)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调整申报书;

(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调整论证报告;

(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调整综合考察报告;

(四)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调整后建设和管理规划;

(五)调整后的保护区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等文字说明材料及大比例尺保护区功能区划图等材料;

(六)调整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专家论证意见及专家名单;

(七)保护区所在区域所有权(使用权)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

(一)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调整申报书

编号: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调整

申报书

 

保护区名称            

申 报 单 位 

申 报 时 间            

 

农业农村部制

说  明

一、申报书“编号”由农业农村部统一编,申报单位不填。

二、“申报单位”为保护区所在地省级渔业主管部门。

三、调整理由应详细说明保护区更名或范围、功能区、保护对象、特别保护期调整的主要理由。

四、调整方案应基于保护区科学调查数据和结论,对保护区调整前后的名称或范围、功能区、保护对象、特别保护期等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说明,并辅以必要的对比表格和图件。

五、适宜性评价应对保护区调整后生境条件、保护对象种群资源、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面积、特别保护期时间、保护效果、现存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等作出适宜性评价,并给出客观性评价结论。

六、土地和水域权属改变情况指调整前后保护区及各功能区的水域和土地使用权属状况、水域和土地管理协议签订情况及是否存在水域和土地使用权属纠纷等内容,应重点对拟调整部分的水域和土地权属状况进行说明。

七、涉及保护区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及影响情况,应简要介绍项目概况、保护区水域或海域占用和影响等情况,并说明以往和现在涉及保护区的大型开发建设项目对保护区影响、保护和补偿措施落实等情况。

八、调整后保护区总体规划情况指调整后保护区总体规划中各项工程的简要介绍及投资概算等方面内容。

九、申报书须填报一式6份,一律用A4纸由申报单位统一印制,翻印申报书时不得改变其格式和内容。

十、申报书的内容和填报要求,由农业农村部负责解释。

保护区名称

拟调整后名称

地理坐标

调整前

(指调整前保护区所跨的经纬度范围)

调整后

(指调整后保护区所跨的经纬度范围)

调整前总面积:

___________(公顷)

调整后总面积:

_________(公顷)

核心区(公顷)

实验区(公顷)

核心区(公顷)

实验区(公顷)

调整前主要保护对象

调整后主要保护对象

调整前特别保护期

调整后特别保护期

保护区批建和以往调整情况

(指建立保护区时的批建时间、批建文号和以往调整情况,包括调整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管理机构名称

隶属部门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

电子邮件

联系人

办公电话

传真

移动电话

法人代表

办公电话

保护区调整的必要性:

(详细说明保护区更名或范围、功能区、保护对象、特别保护期调整的主要理由。

 

保护区调整方案

(基于保护区科学调查数据和客观结论,对保护区调整前后的名称或范围、功能区、保护对象、特别保护期等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说明,并辅以必要的对比表格和图件。

保护区调整后保护效果适宜性评价

(对保护区调整后自然环境条件、保护对象种群资源、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面积、特别保护期时间、保护效果、现存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等作出适宜性评价,并给出客观性评价结论。

调整前后土地和水域权属改变情况

(指调整前后保护区及各功能区的水域和土地使用权属状况、水域和土地管理协议签订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水域和土地使用权属纠纷或与其他保护区域重叠等情况,应重点对拟调整部分的水域和土地权属状况进行说明。

涉及保护区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及影响情况

(如涉及水利水电、公路、铁路、航道、码头、工矿企业、休闲旅游等重大开发建设项目的,应简要介绍项目概况、保护区水域或海域占用和影响等情况,说明涉及保护区的大型开发建设项目对保护区影响、保护和补偿措施落实等情况,并附工程批复文件)

 

调整后保护区建设和管理规划方案简介

(指调整后保护区总体目标、主要建设和管理内容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内容)

保护区所在地县级或以上人民政府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申报单位意见(由省级渔业主管部门填报)

 

                   (公章)

                    年  月  日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评审委员会意见

 

    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调整论证报告

1保护区概况

1.1保护区基本情况

1.2主要保护对象资源状况及“三场一通道”分布

1.3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现状

1.4保护区现状评价

1.5所在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1.6社会经济情况

1.7水域权属及管理状况

2保护区调整必要性

2.1保护区调整必要性

2.2调整依据和原则

3保护区调整方案

3.1调整方案比选

3.2调整前后对比

4保护区调整影响评价

4.1调整方案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

4.2调整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

4.3调整对保护区管护工作的影响

4.4保护区调整综合评价

5结论

5.1保护区水生生物现状

5.2保护区调整方案

5.3保护区调整影响评价结论

5.4总体结论

(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调整综合考察报告

1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社会状况

1.1自然地理环境

详细描述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地理位置(坐标范围)、地貌特征、气候、水文情势、水资源、底质、植被等情况。

1.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保护区水环境与水生生物

2.1水环境

介绍保护区水域的多年水温特征、透明度、水化学性状(包括pH、总硬度、总碱度、溶解氧、总氮、硝酸盐、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氨氮等),对核心区和实验区的水质进行分类。

2.2水文情势

介绍保护区水域多年水温变化特征、流量、流速、透明度、阻隔、沿岸生态现状、水域底质、地形特征等。

2.3水生生物

介绍水生生物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详细描述水生维管束植物和植被的资源状况以及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的历史资源情况和现状,重点描述鱼类、甲壳类、头足类等重要渔业资源情况,包含种类组成、区系分布、生态类型、渔业资源的动态变化和特点,以及鱼类“三场一通道”分布等。

3管理

3.1机构设置

介绍保护区的管理机构、职责以及历史沿革。

3.2保护管理

4主要保护对象及其环境胁迫因素

4.1保护对象

详细介绍主要保护对象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生态习性、资源状况、保护价值。

4.2主要环境胁迫因素

本节重点阐述对保护对象造成影响的环境胁迫因素,分析影响来源、影响途径和影响范围。

5保护区调整的价值及意义的总体评价

5.1保护区调整概况

本节重点阐述保护区调整方案,可设置不同调整方案进行比选,详述保护区调整前后的范围变化、面积变化、核心区以及实验区的变动情况等。

5.2生物资源评价

5.3生态效应评价

5.4经济社会影响评价

(四)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调整后建设和管理规划

1总论

1.1编制背景

1.2编制依据

完整列出规划报告编制过程中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主管部门有关精神与要求及相关资料。

1.3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3.1指导思想

1.3.2规划原则

1.4规划期

1.5规划目标

2保护区基本概况及现状评价

2.1保护区概况

阐明原保护区的概况,包括保护区名称、范围(经纬度)、总面积(核心区面积、实验区面积),核心区特别保护期,主要保护对象以及保护区功能区划图等。

介绍主要保护对象的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与生态需求、繁殖习性和保护价值。

2.2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

介绍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地质地貌、气象水文、水质情况)以及社会经济状况。

2.3保护区水生生物资源

阐述保护区的水生生物资源现状,包含种类组成、区系分布、生态类型,以及鱼类“三场一通道”分布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和生物量,介绍水生维管束的组成分布情况。

2.4自然生态质量评价

2.5管理现状评价

2.5.1管理体制

2.5.2管理设施与设备

2.5.3管理职能

2.5.4管理措施评价

2.5.5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价

2.6存在的问题

详细阐述影响原保护区保护功能的问题,在管理、环境现状、保护对象资源状况等方面的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可能存在的矛盾。

3保护区保护目标及调整方案

3.1保护区保护目标

内容包括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针对不同时期,提出对保护对象、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监测体系、法规条文的综合改善目标。

3.2影响保护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

分析影响保护目标的环境、人为、社会经济因素,如为工程建设,需详述建设项目与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置关系,建设项目影响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的类型,影响方式、范围和面积,并给出建设项目与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置关系叠加图。

3.3保护区调整前后区划对比

简述保护区调整方案,列表对比保护区调整前后的位置变动、范围(经纬度)变化、面积变化、名称变更情况、特别保护期和保护对象的变动。

4规划目标

4.1生境保护目标

4.2鱼类保护目标

4.3设施完善目标

详述保护区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监测系统方面的完善目标,包含具体基础设施建设的处所、面积、名称、数量,科学研究设施和仪器、设备的名称、数量等。

5保护区规划方案

5.1指导思想

5.2保护区功能区划、保护期及保护对象

5.2.1功能区划

5.2.2保护期划分

5.2.3保护对象

5.3保护区执法管理规划

5.4资源养护措施

阐明保护区调整工作完成后,对原有保护措施的完善和加强,对各项保护措施提出具体执行方案。

5.5科研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规划

详述保护区调整后科研与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包含监测点的设置、监测内容和频次、监测体系和信息系统的设置。

5.6保护区管理基础能力建设规划

5.7机构与人员配置

简述保护区调整后的管理机构名称、部门设置、科研支撑、人员编制情况。

5.8投资概算与经费来源

按照当地实际价格情况,对保护区调整后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科研监测等内容进行投资估算,列表详细计算建设数量、单价、计算依据以及总投资,仪器设备、交通设备以及通讯工具需详列名称、数量、单价等信息。

5.9规划实施进度计划

5.10保护区生态保护建议

6效益评价

6.1生态效益

6.2社会效益

6.3经济效益

6.4总体评价

(五)调整后的保护区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等文字说明材料及大比例尺保护区功能区划图等材料

1.保护区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等文字说明材料

××保护区总面积××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公顷,实验区面积××公顷。

保护区(或核心区)特别保护期为×月×日—×月×日。

保护区位于×省×市×县×水域,地理坐标范围(保护区边界最大四至坐标)在北纬××,东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