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采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44024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采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采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采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采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采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采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docx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采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采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采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docx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采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

 

***县********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采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八年三月

 

第一章概论………………………………………………………..1

一、项目提要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3

一、项目提出背景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项目区概况……………………………………………...9

一、***县社会经济状况分析

二、****社会经济状况分析

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12

一、项目选址

二、项目建设条件

第五章产品市场分析和产品方案设计……………….………..15

一、无公害蔬菜定义

二、产品市场预测及前景分析

三、产品方案设计

四、营销计划

第六章生产技术方案与技术流程………………………………17

一、技术方案

二、技术流程

第七章工程建设方案……………………………………………19

一、阳光温室大棚

二、辅助配套设施

第八章节能节水措施……………………………………………20

一、编制依据

二、节能措施

三、节水措施

第九章环境保护…………………………………………………22

一、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二、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章组织管理、运行机制与人力资源配置…………………26

一、项目管理组织体系

二、落实经营管理责任制

三、人力资源配置

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28

一、建设工期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29

一、投资估算的依据

二、估算编制的范围

三、投资估算结果

四、资金筹措

第十三章经济评价……………………………………………….30

一、评价依据及基础数据

二、财务评价

三、盈亏平衡点分析

第十四章项目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33

第十五章可行性研究的结论与建议……………………………34

 

附表:

附表1主要经济数据与经济指标表

附表2项目投资估算表

附表3现金流量表

附表4损益表

附表5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第一章概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采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2、项目执行单位及负责人

***县********民委员会

3、项目技术依托单位

***县农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旅游局、****人民政府

4、项目建设地点

***县********入村公路南侧

5、项目建设目标

近景目标:

建设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采摘示范基地一期工程100亩,建设24栋阳光温室大棚,年产无公害蔬菜产品400吨,产值200万元(本报告可行性研究范围仅为一期工程)。

远景目标:

建设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采摘示范基地二、三期工程400亩。

6、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628.72万元,其中:

用于固定资产投资588.72万元,用于流动资金40万元。

资金筹措:

项目单位自筹资金228.72万元,其余拟申请市、县、镇三级财政支持400万元。

7、项目主要经济评价指标

详见附表2《主要经济数据与经济指标表》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重大问题的决定》。

2、国务院办公厅国发办[1999]68号转发农业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若干意见》。

3、《关于严禁在蔬菜生产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人民食菜安全的通知》(农业部、卫生部、国内贸易部、国家环保局、国家工商局文件、农农发[1995]24号)。

4、《无公害蔬菜》DB43/T152——2001。

5、《***县旅游业发展规划》。

6、《***县****总体规划》。

 

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背景

根据***县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县人大十三届二次会议提出的“要在全市远郊区县率先争创国家级生态县”的精神,及相应制定的“实施大引进、大投入、大开发战略,完善旅游设施功能,使旅游业成为***县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的发展思路,项目建设单位以绿色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休闲业为锲入点,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完善旅游功能,开发旅游新品种,加强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发掘生态旅游潜力,培育新农村建设主导产业,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更好的带动项目区人民群众的就业和发展,达到富民强县的目标。

旅游业是生态保护型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是国家政策支持的产业,是国家政策引导的主流方向。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综合促进地区经济的良性升级。

山区乡镇应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和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旅游商品加工业、养殖业、种植业。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的需要

根据***县独有的环境优势和未来人类生活的消费趋势和江泽民同志“绿山、净水、富民”的题词精神,《***县域规划》确立了“发展四大产业、建设三大基地、加快两个开发”发展思路,突出高新技术、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作为带动各项工作的龙头行业。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发展生态旅游,提升旅游业文化品位,形成群体优势,从根本上改变旅游景点分散、缺乏骨干景区、景区文化品位较低的格局。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丰富***县的旅游产品,提升***县的旅游产业地位。

2、项目建设是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 

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山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

该项目的实施,有几个方面的明显作用。

一是对以依靠土地、林果为主的第一产业的经济向以自然环境资源为主的第三产业经济转变的大胆尝试;二是对山区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探索;三是扭转山区群众封闭传统观念向开放型思维转变的重大转折。

3、项目建设是顺应旅游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步伐的需要

生态旅游是21世纪旅游的热点与重点。

当前,全球兴起回归自然的时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最新研究和预测,在21世纪,生态旅游等旅游产品将成为国际旅游者的消费趋势和广泛追求的对象之一。

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产品结构的转型时期。

一方面以知名景点为内容旅游产品开发已到了一定限度,需要开发新产品;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和出行交通的便捷,大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开始追求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和田园牧歌式生活,以缓解工作的紧张和疲劳。

到郊区度周末、过假日,正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时尚。

4、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蔬菜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在农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蔬菜面积不断增加,产量持续增长。

但由于结构的趋同性和市场体系建设速度相对较慢,使我国的蔬菜已由卖方市场明显地转为买方市场,出现了相对过剩,导致蔬菜经营的整体效益直线下滑,出现了菜贱伤农的现象。

b、蔬菜质量相对较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质量要求更高,由一般化转向优质化、营养化、无害化。

可以说,蔬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与核心问题。

但由于我国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剂型不配套,菜农普遍缺乏安全使用农药的知识和意识,导致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的问题突出,居民农药中毒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c、外向型蔬菜生产发展不足,出口竞争力低。

蔬菜生产是一个劳动密集的生产行业,是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优势产品。

但是,事实上我国蔬菜对外发展规模远远不够,对境外市场的开发十分低下。

d、蔬菜生产标准化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我国蔬菜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低生产成本和低价格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在生产中追求产量,不仅蔬菜生产规范化程度不高,而且没有标准作为蔬菜生产的技术依据。

e、蔬菜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发展缓慢,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突出,蔬菜生产者缺乏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的积极性和紧迫性,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难度大。

5、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时代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把“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写进了报告,对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适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入WTO的需要,全面提高我同农产品质量安全消灭和市场竞争力,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要求和全国“菜篮子”工作会议精神,农业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6、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我国蔬菜产业未来走向的必然趋势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目前我国蔬菜产需已基本平衡,大宗蔬菜出现了季节性、区域性的过剩,价格下跌,效益下降,蔬菜供求关系已经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已由温饱型向质量型转变,蔬菜作为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其要求更高,并由一般化转向优质化、营养化、无害化。

可以说,蔬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而发展无公害蔬菜符合人类追求健康长寿和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潮流。

从食品业发展趋势看,无污染、无公害食品将成为国际食品贸易主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国在降低关税的同时,与技术贸易相关的非贸易壁垒日趋森严,而发展无公害蔬菜正是冲破技术壁垒的一项重要手段。

种种迹象已经说明,开发无公害蔬菜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的无公害蔬菜市场,目前还处在开发期,蕴含着无限生机与活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扩大市场份额和实现出口创汇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重要方式。

我国目前蔬菜供给相对过剩,给消费者提供了可挑选的空间,这就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此外,消费者消费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也使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具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而农业科技进步和大量新型高效低残留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以及抗病虫害蔬菜品种的不断出现,则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力。

可以说,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我国蔬菜产业未来走向的必然趋势。

7、标准化生产的必要性

农业标准化是无公害蔬菜质量保证的前提。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低生产成本和低价格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在生产中追求产量,不仅农产品生产规范化、产业化程度不高,而且没有标准作为农产品生产的技术依据,所以才造成了低质量、高农药残留等较为突出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蔬菜出口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不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现在蔬菜产品的质量达不到国际市场的高档次的标准。

因此强化标准的实施,提高产品的质量,是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能否进入或占领国内外市场的关键。

农业标准化是无公害蔬菜走向市场的关键和保证。

WTO框架下,我国农产品面临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竞争,产品如果没有过硬的质量,叫得响的品牌,就很难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而农业标准化就是农产品走进市场身份证和通行证。

没有标准的农产品和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都是无法真正进入市场流通的。

农业标准化是无公害蔬菜品牌化的基础。

品牌化建设是变质量优势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而一个品牌要得到消费者的忠诚,就必须先对消费者忠诚,这就需要保持无公害蔬菜的安全、卫生、营养质量,对消费者负责。

因此就需要无公害蔬菜生产企业将品牌维护工作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和操作人员上去,也就是说要实行从田头到餐桌全程标准化管理。

农业标准化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

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走“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思路,其基本特征是“分户生产、集中加工、统一销售”,这就要求必须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从而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形成市场竞争中的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

真正的农业产业化让是要把工业上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引用到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管理。

在国外,这已经变成一件很普遍的做法,但国内在农业标准化方面的发展与推进还十分缓慢。

这将成为制约我国农业进入世界市场的重要障碍。

总之,该项目将生态旅游和绿色农业有机结合,适应旅游业当前发展的新潮流;符合***县和当地战略发展规划和国家、北京市的产业政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作用;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民的增收和文化素质、生产技能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第三章项目区概况

一、***县社会经济状况分析

***地处北京的东北部,燕山南麓,属燕山山地与华北平原交接地,县境总面积2229.45平方公里,是北京面积最大的远郊县。

***县辖18个乡镇(其中一个满族乡),2个街道办事处,居住着汉、满、回、蒙古、朝鲜、壮、布依、彝8个民族,人口42万,其中农业人口33.8万。

***县历史悠久,山青水美,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古人曾誉为“燕国天府”。

清代设渔阳郡,隋为檀州,明永乐年间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县属京兆,1928年废京兆,改隶河北省,1958年9月归北京市所辖。

***县既是全国农业生态试点县,又是全国绿化先进县。

享有“北京山水大观,首都郊野综合体育文化活动中心”之盛誉。

***山川壮丽,物华天宝。

它“左看沧海,右枕居庸,南当抚顺,北倚长城”。

是连接东北、华北平原的要冲,素有“京师锁钥”之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县城距北京市区65公里,是首都确定的14个重点发展卫星城之一。

***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林牧渔各业兴旺发达。

为确保***水库水质不受污染,***在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在首创利用“生物农药”和赤眼蜂防治农林害病虫害,是全国“三高”生态农业示范县,是北京的副食品基地。

良好的环境使***生产的弄副产品无公害、无污染。

是自然天成的绿色食品。

目前已有***水库淡水鱼、山查果茶等十多中产品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

***是全国绿化先进县,林木覆盖率达到47.83%。

大规模防护林对水土保持,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为了保证北京的副食品供应,***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为繁荣首都市场做出了贡献。

净水、净土、绿色乐园给***发展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以苹果、红果、李子、板栗、梨为主的37亩五大环湖果品基地,万亩农场粮食基地,5万亩花生新技术推广基地,日光温室蔬菜基地以及规模猪场、鸡场等建设,标志着***的农业正朝着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大步迈进。

二、****社会经济状况分析

****因地处文明遐迩的***水库脚下而名扬京华。

全镇面积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万人,离***县城11公里,距首都机场50公里,天津新港160公里,是北京市政府确定的33个中心镇之一,被市县政府定位休闲旅游集散地。

****人杰地灵,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先后多次莅临视察。

陈毅元帅视察水库时即兴赋诗:

“******,气象万千,润我京华,福利无边”。

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水库后题词“绿山、净水、富民”。

****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水库是首都1000多万人的引用水源基地,湖周边旅游景点星罗密布,镇中心所处位置为***县东西两条旅游线交汇点。

西侧有全国文明的自然风景区黑龙潭、京都第一瀑、桃源仙谷、清凉谷、云蒙山国家森林综合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等;东侧有白龙潭、司马台长城、雾灵山国家森林综合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等;境域内有云湖度假村、云佛山旅游度假村、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云蒙山庄、明湖山庄等几十家星级宾馆、疗养院、绿化基地。

中央、市、县属近90家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分支机构落户在此。

****资源丰富,年产淡水鱼150万公斤,新鲜蔬菜1000万公斤。

目前根据市场需求,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结构调整,结束传统农业生产,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设施农业。

改革开放以来,全镇经济有了迅速发展,镇办、村办、民办企业,三资企业从无到有已达599家,形成了建筑建材、服装针织、五金加工、光盘复制、体育用品、房地产开发、商饮服务等7大行业体系。

位于镇南侧的北京华都工业用地占地面积3000亩,其中一期开发1000亩,水、电、路、热、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齐备,为投资创业者提供了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

总建筑面积达到19万余平方米的京溪住宅小区也深得京城众多客户的青睐。

 

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1、建设地点及地理位置

****位于北京市***县城北部山区与平原的交接处,是***西部山区的出山口,其镇域东临穆家峪镇,北接***水库,西靠卸甲峪和石城乡,南临檀营乡,其中心距***县城11公里。

2、土地利用现状

基地位于****入村公路南侧,占地100亩。

二、项目建设条件

1、地形、地貌条件

项目所在地属低丘台地,地势平坦,基地农田基本做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农田要求。

2、气候条件

***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季风显著,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盛行东北风,夏季在北太平洋副热带控制下,盛行西南风,春秋季为过渡季,风向多变;四季分明,春季太阳辐射强,空气干燥,多风少雨;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秋季气温下降快,以晴天为主,冷暖适中;冬季以晴为主,雨雪稀少,气候寒冷干燥,大地封冻。

主要气象参数如下: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11℃

年平均温度10.8℃

极端最高温度40℃

极端最低温度-27.3℃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2.8m/s

冬季主导风向NE

冬季大气压力1018KPa

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139天

冬季日照率68%

采暖计算天数139天

地震基本烈度7度

3、土壤条件

根据典型性和优先性原则,采用随机法布点,取3个土壤采样点进行土壤重金属含量化验,基本上能代表产地土壤状况,化验结果表明:

土壤农化性状为有机质32.30g/Kg、碱解氮76mg/Kg、速效磷12.1mg/Kg、速效钾74mg/Kg。

结果证明:

基地的土壤环境未受污染,适宜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

4、水质条件

基地紧临***水库,水资源丰富,地表属一类水体,水质清洁无污染,是北京市饮用水源补给区。

蔬菜生产基地的水环境附符合无公害蔬菜灌溉水质要求标准,可作为无公害蔬菜产地的生产用水。

5、交通运输条件

基地僻邻公路,交通以项目区周边的公路(密溪路、环湖路)为依托,形成四通八达的对外交通道路网络,便捷的交通条件为项目建设和建成后的生产运输提供方便。

6、防洪、排涝设施条件

项目区灌溉渠道设施完备,可保证项目区内排灌需要。

7、环境保护条件

项目区临海,空气清新,周边无明显的污染源,区内建有防护林带,基本上形成田成方,林成网。

8、人力技术资源

示范基地所在的镇、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完全能满足无公害蔬菜生产用工的需要。

9、项目实施保证条件

北京奎百宜生态科技公司是***县较早集蔬菜基地建设、生产和销售于一体农业企业之一,与国内外50多家蔬菜厂商建立了牢固的营销关系。

公司始终坚持“诚信对待客户,面向国内外市场,致力科技创新,发展优高农业”这一宗旨,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营销网络,年销售蔬菜***万吨,营销额近***万元。

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商誉为项目生产蔬菜的销售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由***县农业委员会指导,该委员会有关机构拥有雄厚的农业技术力量和设备,项目参与人员年富力强,结构合理,将能为项目的蔬菜质量检测提供必要的设备、人员和技术支持。

 

第五章产品市场分析和产品方案设计

一、无公害蔬菜定义

无公害蔬菜基本内涵可表述为:

以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标准》为衡量尺度,农药、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生物(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等多种对人体有毒物质的残留量均在限定范围或阈值以内的蔬菜产品,统称为无公害蔬菜。

二、产品市场预测及前景分析

蔬菜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国内外市场对蔬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问题特别是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问题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已成为社会一大热点问题,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已由温饱型向质量型转变,蔬菜作为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其要求更高,并由一般化转向优质化、营养化、无害化。

可以说,蔬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无公害蔬菜产品符合人类追求健康长寿和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潮流。

从食品业发展趋势看,无污染、无公害的食品将成为国际食品贸易的主流。

种种迹象已经说明,开发无公害蔬菜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的无公害蔬菜市场,目前还处在开发期,蕴含着无限生机与活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扩大市场份额和实现出口创汇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重要方式。

我国目前蔬菜供给相对过剩,给消费者提供了可挑选的空间,这就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此外,消费者消费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也使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具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而农业科技进步和大量新型高效低残留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以及抗病虫害蔬菜品种的不断出现,则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力。

可以说,无公害蔬菜将成为我国蔬菜消费的主流产品。

三、产品方案设计

基地种植的品种以西芹、西兰花、花椰菜、西红柿、甜椒、香葱、大白菜、西瓜等品种为主。

各蔬菜产品质量标准执行国家有关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标准。

四、营销计划

项目建设后,除供休闲采摘外,大部分产品由北京奎百宜生态科技公司统购包销。

 

第六章生产技术方案与技术流程

一、技术方案

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各种蔬菜生产的具体技术规范,在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把好生产过程质量关。

基地配备专业植保人员,坚持病虫测报,总结病虫害发生规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生态调控、农业措施及物理防治为主要手段,充分利用好本地天敌资源进行自然或人工控制。

农业措施主要是选择丰产、抗病虫品种,调整耕作制度,采用水旱轮作。

物理防治是采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

化学防治:

优选生物源农药如Bt、苦参碱等,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安打、菜喜、米满、除尽、锐劲敌等,选择最佳防治期,将病虫消灭在点片发生期。

严格控制施药次数和药量,尽量使用有效低剂量,严禁在蔬菜上使用有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遵守采收安全间隔期。

生产过程中,各类蔬菜品种都要制定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做到事先有规划,实施有记录,具体田块都有专人负责,施肥、喷药统一配制,灌水、排水统一调度,做到生产的全程控制,保证生产符合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技术流程

1、苗、种场生产技术流程

 

播种

施基肥

整地做畦床准备

苗床准备备

浇水

遮荫

出苗

除草间苗床准备

出苗

炼苗

施肥施药备

2、种植基地种植技术产流程

整地做畦床准备

大田准备

移栽

施基肥

浇水缓苗

培肥培土

施缓苗肥肥

中耕除草

收获

病虫害防治备

 

第七章工程建设方案

一、阳光温室大棚

采用土墙钢架结构。

后墙及山墙基础垫层采用C10混凝土垫层;基础采用红机砖;外墙墙体采用土墙,厚度370。

二、辅助配套设施

项目采用先进节水的滴灌技术,配备相应的保温设施,如卷帘机、保温被等。

 

第八章节能节水措施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北京市节约能源条例》

充分有效地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